出国留学网

目录

教师心得:关于教师经典比喻的理性思考

字典 |

2017-09-08 11:50

|

【 liuxue86.com - 工作心得体会 】

  我们一般会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春蚕、园丁等,今天出国留学网就带来一篇教师心得体会一起来讨论下这些经典的比喻。

  关于教师经典比喻的理性思考

  教师是什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深入师心的说法有: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人们给了教师各种各样的比喻,应该说,这些比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人们了解教师这一职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这些形象的比喻也有其美好的积极的一面。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些关于教师是什么的描述性说明逐步演化成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师范训练制度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社会是这样对教师寄予期望的,我们的教师自己也只能这样认为。而且各种角色的社会要求都是集中统一在教师个体身上,教师必须融合各种角色的要求和功能,从整体上扮演好完美的教育者的角色,使自己达到“至善”,使学生达到“至善”

  一、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时代局限

  自从韩愈写了《师说》以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成了解释或说明教师形象的经典话语,同时也成为古往今来教师所遵循的不二法则。直至今天,人们一谈起教师,无不以此作为引证。与此同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则成了教师的人生准则。其实,当我们在宣扬这一说法的同时,我们需要反思隐含在其中的一些负面效应。其一,它使人们对教师工作形成这样一种感觉:教师职业是一个仅仅具备知识、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原则再加严格执行就能完成的精确的或形式化的职业 ,有一个绝对的“真理”或对应的“教条”在那里可供套用。恰恰相反,教师必须以一种似乎很精确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实际上无法精确处理的问题。教师必须注意社会实际,注重吸收各个学科的知识,包括人情世故和常识,才可能大致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更何况我们已经步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人,一个班学生的信息的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感觉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而不能有了“大红证书”就一劳永逸。其二,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这一说法反映了一种适应性教育的主张,其实质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适应并守好现有社会的需要。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得很多教师不去思考与拓展自己的角色形象,仅仅满足于完成三项任务,缺乏创造性。殊不知缺乏创造性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来?!更何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教师要具有优异的知识更新能力,熟练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教育技术,成为学术探索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的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对思想有特殊的敏感回应,除了传播已有思想,还应能够创造新思想。其三,这一说法反映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尽管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然而从小学到大学,由于这一思想的惯性作用,现实的课堂依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永远是主角,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则只是被动地听,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于全社会都持有这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二、教师是“蜡烛、春蚕”的悲剧色彩

  教师是“蜡烛”、“春蚕”。长期以来,这种比喻几乎成了教师的“专利”,它刻画出教师工作的艰辛与奉献精神,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勤奋工作的座右铭,仍有不少领导以此来赞扬、抑或要求教师。诚然,现代教师依然需要弘扬奉献精神,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的价值是否仅仅是奉献?当我们在经意不经意地运用“蜡烛、春蚕”与教师作类比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比喻之后被忽略的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方面的问题。一味以“蜡烛、春蚕”精神作为好教师的象征,违背了现代教学规律的要求。这是因为:其一,“蜡烛”、“春蚕”精神隐含着这样的假设,只有全部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育成人才。然而,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不仅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而且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舍得在教学上花时间,更要提高单位时间效率。其二,过分强调“蜡烛、春蚕”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观念和能力。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如何学会知识和学会如何学会知识。它要求学生能够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有效教学的观念,很难想象他会教会学生有效学习。其三,过分强调“蜡烛、春蚕”精神,实际上等同于“杀鸡取卵”,会有损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是人而不是机器,不能不停地运转。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蜡烛”精神固然可赞,但不可取。经常有报载中年教师英年早逝,不是令人十分痛心吗?试想,如果他们健康长寿,不是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么?

  二是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一味以“蜡烛”、“春蚕”作为对好教师的歌颂,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取向:其一是牺牲小利,以获大利;其二是客观上宣传了义利之间的对立。“蜡烛”与“春蚕”都是以“舍生取义”为取向的,是取义不取利的,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却违背了义利对立统一的道德基本原理。

  三是师德方面的问题。这一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掩盖了教师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面临的种种冲突与困境。作为教师,他不仅受着“蜡烛”与“春蚕”这种理想人格的影响,也受着职业群体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的道德观念的熏陶与冲击。“蜡烛”与“春蚕”是教师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社会中教师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善典型。但这种理想人格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的今天,势必与某些教师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发生冲突,使他们在选择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时面临种种困境。

  “蜡烛”、“春蚕”,多么可歌可泣的教师形象,多多少少也使教师有了一个悲剧角色的意象一一燃烧、流泪、毁灭!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到“风烛残年”再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通过奉献自己、牺牲自己、毁灭自己使学生获得发展,自己却无法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而社会却视之为教师的必然本分,这既不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有悖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当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我想人们不应再歌颂教师的“红烛”精神,有谁知道那泪滴中的辛苦?也不要再以“春蚕”作为教师的代名词,又有谁知道那春蚕的悲伤与苦恼?更要请做教师的不要去做蜡烛、春蚕,蜡烛叫人平庸、渺小,光亮微小短促;春蚕叫人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既做教师,就要有比蜡烛更多的光亮照耀世界,就要比蜡烛的生命更加永久,更加辉煌,就要有比春蚕更多的打破常规的精神。

  三、教师是“园丁”的共性化意味

  现实中的很多人(教师)喜欢以“辛勤的园丁”来比喻教师,但这种比喻的后果会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园丁的工作几乎按照其个人意志、审美观念进行操作,寻求的是人工的雕饰和整齐划一,有大量造作的痕迹。读过龚自珍《病梅馆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可以看出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一文中所描述的、所批判的恐怕正是我们广大教师正在做的,我们难道不为学生和教师感到悲哀吗?学生是园中的花、圃里的草,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木。如果园丁只是辛勤地施肥浇水,让花草树木顺其自然、顺其天性地自由发育、生长,也许会生出一片森林来,但是,园丁手拿着锄、拿着刀、拿着剪……同样,教师往往按照统一的追求、统一的规格标准、统一的审美需要去耕耘,去铲除,去修剪。学生是被动的、被迫的,在“园丁”的照顾下,不允许有自己的自由和个性。这样,本想培育的所谓栋梁之材,砥柱之木,难免成为供人玩赏和摆设的盆景。即是说,在这一比喻的背后,反映出一系列的、至今仍很少为广大教师所意识到的问题。强调共性,以极端的共性来扼杀个性,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如果教师的工作像机械生产产品一样仅仅注意一个型号、注意一个共同的要求与标准,不是从千变万化的各个对象的个性出发来因人施教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教师越是辛勤,其害处就越大。更何况,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出发去建立自己的目标。而将教师喻为园丁往往使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愿望都变得无足轻重了,许多学生在园丁的“修剪”下将童年时代的情趣、个性早早地磨灭了,消失了,在园丁的辛勤工作中,无数个性鲜活的学生被“塑造”成了整齐划一的“人才”。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悲哀。在呼唤创新的今天,教师的社会形象及社会作用,还仅仅只是园丁而已吗?

  四、教师是“工程师”的“物本”思维

  对于这一比喻,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恐怕都是耳熟能详的。众所周知,工程师是工业社会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工程师这一职业也是令人敬佩而向往的职业。用工程师来比喻教师,本出于好心,但也充分暴露出人们潜在的心态。即这一比喻在肯定了教师塑造学生的巨大作用——教师是学生道德和品格的设计师、创造者,是学生个性的制造者或生产者——的同时,其本身就陷入了一定的误区。首先,这一比喻是把工程师作为教师的上位概念来作比的很显然工程师的地位在教师之上,而且教师的地位是不可能达到工程师的地位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把教师作为其他职业的上位概念作比的例子?在人们的心底里,教师是否只是“小儿科”?其次,在这一形象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各自所处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和材料;教师倒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描绘、摆弄、塑造学生,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不可能有很多的自主权,更甭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生动活泼自由地获得个性的发展了。再次,在价值取向上,这一比喻反映出唯科学主义的倾向。毋庸讳言,工程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不同甚或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因为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毕竟是无生命的、冷冰冰的物质材料,而教师的工作对象却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变化的、现实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对待物的方式是无法适用于人的,如果硬是要这样做,肯定是有害的。

  教师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不停地追问,但就目前而言,不要再用其他职业来比喻教师,也不要给教师太多美丽的光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承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除过父母之外,就是敬爱的老师了。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人,是一个专业工作者,是“教”者更是“学”者,是“教”者与“育”者的统一体,是通过与学生对话而不断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人。


  想了解更多工作心得体会网的资讯,请访问: 工作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89478.html
延伸阅读
时间飞快的流逝着,又到了一个学期末。转眼之间,我从事幼儿园教师也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慌慌张张的老师到现在担任作为大x班的班主任老师,变化可以说非常的快。我在工
2020-07-21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每天面对的是最纯真的孩子,心里会有很多的感触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老师工作心得体会范
2020-07-20
作为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中学教师工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0中学教师工作心得体会(一)
2020-07-20
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已经有x年了,在这x年中,我担任了x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很繁多又重要的,很多方面的东西都要顾及到,做事要考虑得很全面。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把班主任的工作做
2020-07-18
在这几天的工作当中,让我无比的受用,工作当中能够得到非常大锻炼,虽然不是很久,可是我已经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变化,来到xx这里我确实是感觉有非常大的提高,有些事情上面让我也不知不觉的感
2020-07-18
保育教师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保育教师的工作心得”,供大家
2018-07-31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教师班级管理的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教师班级管理的工作心得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和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
2018-07-31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教师班级管理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参
2018-07-31
角色游戏是丰富多变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角色扮演,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角色游戏中的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角色游戏中的教师工作心得
2018-08-14
那些调皮的孩子说明他们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如何引导调皮的孩子》教师工作心得”,供大家参考!《如何引导调皮的孩子》教师工
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