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学教育学知识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学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最终定型于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

  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孑L子的学说以“...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欢迎阅读。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了“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地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信息技术与教育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①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了“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最终定型于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

  系,形成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孑L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核精要8.1:教学(下)

 

  广大考生们都在积极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你知道中学教育学可能会考到一些什么知识点吗?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弄懂哦,这样做中学教育学试题时,才会觉得简单容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核精要8.1:教学(下),详情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第八章 教学(下)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备课
(一)钻研教材;
(二)了解学生;
(三)制定教学方案。
1.学期(或学年)教学方案;
2.课题(单元)教学方案;
3.课时教学方案(课案)。
二、上课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另一种是根据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下五个环节构成。
第一,组织教学。
第二,检查复习。
第三,掌握新知识。
第四,巩固新知识。
第五,布置课外作业。
(二)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练、典型;
2.作业的分量、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4.对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说来,这些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
第三,查明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与家长联系,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二是做好对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方面:
1.对优秀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拓展学习的深度、难度。
第二,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三,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测验与目标
测验是要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谓教学内容的目标是指学科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的知识等,行为和发展的目标是指心理操作和身体发展方面的目标。
(二)试题类型
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供答型试题要求学生对出题者编制的问答题、解答题作出答案。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核精要5.1:学生

 

  同学们在复习中学教育学的时候,一定要多看教材,先来看看: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核精要5.1:学生,详情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2.具有思想感情;
3.具有个性特征。
(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
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
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学生身份
(2)学生的法律地位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人身权;(2)受教育权。
3.学生的义务
在教育法规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教育与科学技术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学生与教师

  2015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2015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

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1.1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1.1,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路上,制定一个详细计划,并按步骤去复习每一个中学教育学知识考点,每天做一些中学教育学试题,能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顺畅。

第一章 教师——认识教育

  第一节 教育是什么——教师的属性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和变化。

  2、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

  3、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师、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教育影响、学生三者的互相对立、互为中介中运动和发展的。

  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二)教育的发展

  1、远古教育 原始性: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2、古代教育 教育飞跃:教育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具有阶级生、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教育的第一次分化,古代学校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3、现代教育 教育第二次飞跃,产生现代教育,出现现代学校。

  三个阶段: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以使用信息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

相关链接: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1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3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4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

...

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1.2

 

  中学教育学讲了一些什么考点呢?教材中的内容你都熟悉了吗?如果没有弄清的,或者中学教育学试题不会做的,可以来看看本文: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1.2,跟着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来了解一下吧。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二节 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

  (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是把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基本组成: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三)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1、教育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体系是一个多种层次的体系。

  第一层次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教育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是依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课程标准,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德、智、体等各教育大纲中);第四层次单位目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

  2、教育目标的分类

  一般地分为三大类:认知领域(知识、原则、定理、定律)、能力领域(智能、学科特殊能力、思想品德能力、审美能力、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情感领域(观点、信念、情趣、态度、价值观、适应性)

  3、教育目标的实施问题

  制订目标程序: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行动目标

  实施目标程序:教育行动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

相关链接: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1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2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3

四川省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 4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之错题的作用

  

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4.2

 

  同学们在复习中学教育学的时候,一定要多看教材,先来看看:四川省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4.2,详情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第二节 首席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用作用。

  其次,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再次,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第四,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的作用。

  第五,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第二,家庭对受教育者提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第三,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第四,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第五,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三、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研究表现:贫寒家庭出英才,这些父母热切希望子女通过受教育摆脱父辈的贫困和愚昧,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投入高于其它家庭。决定性影响的两个重要时期:高中毕业以后和初中阶段。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

  家长职业在类别上的不同,使得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都受到不同影响。

  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和品德面貌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的影响:经济水准低于温饱以下,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学习条件;超过满足其子女正常学习需求的家庭经济条件在任何幅度上的增长额,不产生积极影响。(家庭经济地位处于中上时,独生子女学业成绩较差,而经济地位相对略低,独生子女的成绩反而是优秀的)

  非常态家庭情况:一是双亲曾有过离婚史的离异家庭;二是父母或其中一方由于疾病、天灾等自然原因过早去世的缺损家庭;三是有继父(母)及收养关系的家庭。可能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精神负担。

  家庭的气氛,指的是家庭成员在经济状况下占优势的、一般的态度和感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非自然的主观因素。在“和睦”、“平常”和“紧张”三种不同的家庭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等都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表率作用。

  (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准则的体现。

  民主和睦家庭的主要特征: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体谅、相互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既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有规律地生活,完成各自分担的家庭事务。

  (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