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栏目,提供与中级经济师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中级经济师金融教材变化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金融教材变化”哦,包括经济师考点、教材变动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本章预计不会有大的调整,历年考试分值占10分左右,考试难度不大,考试内容呈细化趋势。

  第二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预计变化较小,本章历年考试分值占18分左右,计算性知识偏多,需要练习,熟能生巧。

  第三章 金融结构与金融制度

  预计边角较小,历年考试分值占10分,需要记忆内容偏多。

  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预计变化稍大,历年考试分值占18分左右,本章为考试重点,也是案例分析题常考章节。

  第五章 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

  本章预计会有细微调整,历年考试分值占18分,特使案例分析题重点章节,要注意概念及理论知识部分,对数字记忆要敏感。

  第六章 信托与租赁

  预计内容会有小调整,历年考试分值占18分左右,本章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

  第七章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

  结构预计不变,涉及具体公私等知识进行调整。历年考试分值占18分左右,这一章考点容易记忆混淆。要注意概念区分,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其均衡

  预计无大的变化。考试分值占10分左右,本章与蒋介石基础重合考点较多,可以两科结合学习。

  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预计变化较小,会调整一些内容,考试分值占10分左右。

  第十章 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本证预计结构不变,根据国际形势、政策变动具体内容将有所变动,考试分值占10分左右,本章概念较多,推理记忆内容较多,要加强记忆。

  近几年中级金融教材变化情况

  2016、2015、2013年中级金融教材变化比较大,14年教材变化幅度较小。

  2016年中级金融教材在结构上变化小,细微处变化比较多,各章内容基本均有所调整,以新增、调整内容为主。

  2015年教材在结构上有较大调整,原来的12章内容变为10章,且第六章为新增内容,

  2013年主要集中在第二、四、五、七章的变动,主要是新增内容和删减内容。


...

2017年中级经济师财政教材变动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财政教材变动”哦,包括经济师考点、教材变动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第一部分 财政基础知识 第一章

  预计变动不大,只会对个别的知识点进行微小调整,历年分值占4分。这一部分内容为财政税收的入门课程,相对比较简单,考题也比较容易。

  第二部分 财政支出 第二章

  在这部分中不会有大变动,可能是微调,历年分值占11分。考试内容本身不难,但是考得比较细致,需要记忆的考点笔记多,可以通过练习章节练习来巩固对考点的记忆。

  第三部分 财政支出 第三章-第九章

  这部分内容变化可能比较大,营改增2016年已经全面实行开来,税收政策也在进行调整,历年分值占102分。这一部分占据了考试的大部分分数,是计算题和案例题的重点考察范围,增值税、消费税。

  所得税小税种以及纳税检查的内容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是考试重点,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需要大家熟悉各种税种,了解每种税种的具体税收规定和各种税额的计算方法。网校老师会重点讲解这一部分内容,让学员都能轻松掌握新营改增之后的税收政策,新政策一样搞定。

  第四部分 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 第十章-第十三章

  这部分内容依据以往隔年的变动情况来看,每年都会有所变动,17年应该有个别的知识点也会做出调整,历年分值占23分。这部分内容以理论的考查为主,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一定要将做题和知识点的掌握综合起来进行运用。

  本预测只是依旧近几年变动规律的分析结果,具体以官方公布的考试教材为准。


...

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金融危机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金融危机”哦,包括经济师考点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复习重点:金融危机

  【真题】从2007年春季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可依次分为()三个阶段。

  A.债务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

  B.信用危机阶段、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

  C.流动性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债务危机阶段

  D.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阶段、信用危机阶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危机的内容。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开始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总的来说,此次次贷危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债务危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危机;第三个阶段即信用危机。参见教材P155.

  【知识点扩展】

  金融危机的类型

  传统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一国金融领域行业性危机,如银行危机。在现代经济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国际性更为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类型十分复杂,具体可以分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市场之间相关性也逐渐加大,因此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2008年第四季度,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

  (2)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3)大幅度增加对低收人群体的补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

  3.200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这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环境、所处发展阶段、发展思路和调控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1)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遭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比1998年的金融危机更为强烈。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基本局限在亚洲国家,而且仅限于金融领域,而这次金融危机已经涉及美国、欧洲、日卞等世界多数国家,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市场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并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2)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1998年时,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当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

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统计学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统计学”哦,包括经济师考点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复习重点:统计学

  【真题】下列统计处理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是( )

  A.利用统计图表展示GDP的变化

  B.利用增长率描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本走势

  C.利用统计表描述公司员工年龄分布

  D.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选项D属于参数估计。参见教材P172.

  【知识点扩展】

  统计学

  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例如,为了解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收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利用统计图形展示CPI的变化,利用增长率计算CPI的基本走势。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其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例如某公司要评测顾客满意度,由于时间、人力和财力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公司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于是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顾客,调查对该公司的质量感知、满意状况和忠城度等信息,再对公司顾客总体满意度情况进行估计,这就需要用到参数估计方法;然后验证满意度高的客户更倾向于成为忠诚客户,这就是推断统计要解决的问题。


...

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统计调查的方式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诉统计调查的方式”哦,包括经济师考点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复习重点:统计调查的方式

  【真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统一表式、统一指标、统一报送时间,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的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这种统计调查方式是()

  A.统计报表

  B.抽样调查

  C.普查

  D.重点调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参见教材P174.

  【知识点扩展】

  统计调查的方式

  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的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1.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我国目前搜集统计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遂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报表要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

  统计报表的类型多样,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填报,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填报。自前的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可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2.普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世界各国一般都定期进行各种普查,以便掌握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数据。普查是适合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了解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普查作为一种特妹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一般每隔10年或5年进行一次。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每逢年份的末尾数字为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逢“0”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逢“6”的年份进行,均为每10年一次。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我国前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7月1日0时,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普查年份的11月1日0时。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标准时间一般定为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相对变动较小的时间。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第四,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3.抽祥调查。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

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2017年中级经济师基础考点: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哦,包括经济师考点等相关内容,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资讯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吧!

  【考点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建议关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进行监督。

  7.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1.合议制。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合议庭由3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

  2.回避制。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

  回避适用的情形包括:

  ①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②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③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

2017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人力资源规划

 

  “2017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知识点:人力资源规划”一文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诚意提供。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为了能接受到更多的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1、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2、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

  3、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本节内容精讲】【考点】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与内容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的要求,科学的预测与分析企业在不断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并据此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谋求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保持动态平衡,既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又要为他们服务。

  2、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寻求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点。

  3、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相配合,以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与实现

  4、要保障企业组织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更多的是保障企业组织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分类:

  (1)按照规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规划(1年或1年以内)、中期规划(1~5年)、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

  (2)按照规划的性质可以分为: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2、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一览表(★★★)


...

2017年中级经济师重点:金融危机的成因

 

  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精心整理提供“2017年中级经济师重点:金融危机的成因”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了解更多相关详情,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中级经济师重点: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

  金融危机的成因


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当

金融因素

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

金融监管缺失或不到位

内部性因素

经济发展战略或模式失当

经济结构失衡

2017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农业生产特点

 

  为方便广大考生学习,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分享“2017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农业生产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提前祝广大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哦!

  2017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农业生产特点

  一、经济效果概述

  经济效果是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1)经济效果是从经济的角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2)经济效果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也存在于社会再生产领域;

  (3)经济效果是从数量的角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进行评价。因此,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讲求经济效果,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具体表现,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1. 讲求经济效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2. 讲求经济效果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经济效果的类型

  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经济效果的计算公式: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产出或所得)/劳动消耗(投入或所费)。

  经济效果的临界值为1。

  经济效益是指盈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和税收等因素之间的消长关系,是人们综合经济活动结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盈利性和满足需要相结合的效果。因此,经济效益从实质上讲,是指经济效果的社会有效性的价值体现。

  经济效益计算公式 :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产出-投入=所得-所费

  经济效益的临界值为0。

  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区分:

  (1)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涵较广,它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张。

  (2)使用经济效益重点在于满足需要这一前提下的盈利性,使用经济效果重点在于考察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比重。

  (3)经济效果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是一个相对值;经济效益是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差,是一个绝对值。

2017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财务分析

 

  2017年经济师复习已拉开帷幕,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提供“2017年初级经济精选知识点: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更多讯息,我们将第一时间公布,欢迎继续关注!

  2017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点: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益越有保证。但如果流动比率太高,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影响企业获利能力。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适宜。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时被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的相对关系,表明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用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