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点解析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审计师考点解析栏目,提供与审计师考点解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高频考点:利润管理

 

  备考2017年审计师的小伙伴们,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高频考点:利润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一、利润管理

  净利润,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是指企业所实现的税前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之后的利润净额。

  二、非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

  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税后利润的分配应当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1)弥补以前年度亏报。

  (2)提取 10 %法定公积金。

  (3)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

  1.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2.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1)法律因素

  资本保全的约束、企业积累的约束、企业利润的约束、偿债能力的约束。

  (2)债务契约因素

  债务契约是指债权人为了防止企业过多发放股利,影响其偿债能力,增加债务风险,而以契约的形式限制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

  (3)公司自身因素

  现金流量、举债能力、投资机会、资金成本等。

  (4)股东因素

  追求稳定的收入,规避风险;担心控制权的稀释;规避所得税。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高频考点:业务帐务处理

 

  备考2017年审计师的小伙伴们,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了“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高频考点:业务帐务处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材料发出业务的帐务处理

  1.材料领用的核算:

  (1)根据日常领料单编制“材料发出汇总表”

  (2)核算要点:分别按领料用途计入相关科目

  ①属于生产领用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记入“生产成本”科目;

  ②属于生产领用但不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记入“制造费用”科目;

  ③属于销售部门领用的,记入“销售费用”科目,但该材料原已计入“进项税额”的部份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④属于管理部门领用的,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但该材料原已计入“进项税额”的部份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⑤基建工程领用的,要连同该材料负担的进项税额一起记入“在建工程”科目;

  ⑥福利项目领用的,要连同该材料负担的进项税额一起记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借:相关科目 (差额)

  贷:原材料 (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该批材料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2.材料出售的核算:作为其他业务核算

  (1)发出材料 借:银行存款 / 应收帐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材料出售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例1 A公司建造工程领用原材料20000元

  借:在建工程 23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原材料 20000

  例2 A公司销售材料一批,售价20000元,成本16000元

  借:应收帐款——×××公司 23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3400

  其他业务收入 20000

  借:原材料 16000

  贷:其他业务成本 16000

...

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流动负债管理

 

  备考2017年审计师的小伙伴们,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流动负债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1 .短期银行借款

  1.信用借款

  企业不利用抵押品而仅凭自身信用所获得的银行短期借款,它是企业为解决临时性现金不足而筹资时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包括临时借款和周转性信贷。

  2.担保借款

  指有一定的担保人做保证或利用一定的财产做抵押或质押而向银行取得的借款。

  3.票据贴现

  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借贷行为。

  2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因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由商品交易中货与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而形成的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商业信用类型商业信用筹资主要用于满足短期资金占用需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形式。

  3. 短期融资券

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考点讲义:应收帐款的核算

 

  备考2017年审计师的小伙伴们,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考点讲义:应收帐款的核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应收帐款的核算

  (一)应收帐款的范围

  1.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不包括其他应收款;

  2.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债权;

  3.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预付、暂付的款项。

  (二)应收帐款的计价:历史成本原则,常需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1.商业折扣:企业对顾客在商品标价单上给予的扣除。企业在确认应收帐款金额时,不包括商业折扣,即商业折扣对应收帐款和收入不产生影响。

  2.现金折扣:债权人为了鼓励客户早日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其实质是企业承担的融资费用,它会影响应收帐款和收入的金额。

  (1)现金折扣的核算方法

  ①总价法:将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销售金额,记入“应收帐款”科目。将客户在信用期内付款而给予的折扣看作从消费者中融得一笔资金,是融资费用,记入“财务费用”。

  ②净价法:将扣除现金折扣后的价格作为实际售价,记入“应收帐款”科目。将客户超过折信用期限付款视为提供信贷资金而获得的收益,记入“财务费用”。

  我国规定用总价法核算。

  (2)现金折扣的表示方法及含义

  表示方法:2/10,1/20,N/30

  含义:客户在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在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给予客户的信用期是30天。

  现金折扣的计算一般是以“应收帐款”科目的金额作为依据,除非特别注明,否则不能扣除税金而以销售收入作为计算依据。

  (三)应收帐款例题

  例:A公司增值税率17%, 5月10日销售给B公司货物一批,总价585 000元,付款条件是2/10,1/20,n/30。B公司于5月18日付款。

...

2017年审计相关知识流动负债管理复习笔记

 

  准备参加2017年审计师考试的小伙伴们,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审计相关知识流动负债管理复习笔记”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动负债管理

  1 .短期银行借款

  1.信用借款

  企业不利用抵押品而仅凭自身信用所获得的银行短期借款,它是企业为解决临时性现金不足而筹资时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包括临时借款和周转性信贷。

  2.担保借款

  指有一定的担保人做保证或利用一定的财产做抵押或质押而向银行取得的借款。

  3.票据贴现

  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借贷行为。

  2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因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由商品交易中货与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而形成的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

  商业信用类型商业信用筹资主要用于满足短期资金占用需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货款等形式。

  3. 短期融资券

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目标考点解析

 

  准备参加2017年审计师考试的小伙伴们,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货币政策目标考点解析”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货币政策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

  2)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相矛盾

  ①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负相关,即:

  如果工资上涨率(物价水平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较低,则失业率较高;反之,如果工资上涨率较高,则失业率较低。

  ②原理

  3)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进口,导致贸易逆差;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借助于外资,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贸易逆差,但并不一定能使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

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财政与货币政策

 

  准备参加2017年审计师考试的小伙伴们,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一)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

  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政府

  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

  【例题·单选题】

  市场经济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

  A.国家税务总局

  B.中央银行

  C.财政部

  D.政策性银行

  【答案】B

  【解析】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政府,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

  (二)传导过程的差异

  1.实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必须借助于一些可操作、可计量、能监控的中介指标,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控,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介指标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

  2.实施财政政策的主体----政府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直接,财政政策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进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如扩大财政支出,就会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而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就相应增加社会总需求,这对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态势有

  积极的效果;

  再如政府通过调整税率、利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也会起到调节企业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作用。

  【例题·多选题】

  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调控的中介指标有:

  A.利率

  B.通货膨胀率

  C.超额准备金

  D.就业率

  E.基础货币

  【答案】ACE

  【解析】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调控的中介指标有:利率、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是不可调控的指标。

  (三)政策手段不同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税收、预算、补贴、公债等,它们都是经由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作用于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等。

  (四)政策时滞不同

  政策时滞----指从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1.内部时滞----指采取政策行动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认识时滞----指政策当局意识到发生了问题到决定采取政策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大致是相同的。

  (2)决策时滞----指政策决策者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制定完毕之间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财政手段和变化需要通过较烦琐决策程序,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滞长。

  (3)行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完毕到开始执行之间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手段一经决定...

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金融风险管理考点讲义

 

  准备参加2017年审计师考试的小伙伴们,和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金融风险管理讲义”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风险管理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1.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指国际组织、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立法等方式,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监督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2.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包括参与者的经营范围控制、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定等方面,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包括各种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等,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等;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包括对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和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等;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等。

  【例题·多选题】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可采用的手段有:

  A.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B.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C.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D.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E.明确界定产权

  【答案】ABCD

  【解析】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以及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是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将风险消除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二是损失控制目标,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制定内部运行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三是采取保证约束措施,如签订合同等;

  四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

  1.衡量系统

  2.决策系统

  3.预警系统

  4.监控系统

  5.补救系统

  6.评估系统

  7.辅助系统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四个步骤: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研究哪些项目存在风险,受何种风险影响,受影响的程度;

  二是分析各种风险的特征和成因;

  三是衡量和预测风...

审计师考试《法律知识》行政法概述解析

 

  “审计师考试《法律知识》行政法概述解析”一文由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整理发布,一起来看看吧!

  一、行政法涵义与特征

  1、涵义: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行政法规制定的主体是国务院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管理行为分为两类:

  (1)抽象行政行为: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2)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赔偿

  2、特征:内容广泛性;形式多样性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职权合法产生;依法施政;承担法律责任;接受监督

  2、合理性原则: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裁量做到合情合理。

审计师《企业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审计考点解析

 

  “审计师《企业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审计考点解析”一文由出国留学网审计师考试栏目为您整理发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固定资产审计涉及固定资产的形成过程、折旧与清理、减值准备审查等

  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检查固定资产变动合理性

  常用的比率和变动项目分析指标:固定资产比率、增减额、修理费用、折旧比例、保险费

  1、固定资产总值除以全年总产量,将该比率与以前年度相比较——查明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在账面上注销,或查明是否存在闲置的固定资产

  2、比较本年度与以前各年度固定资产增加额和减少额——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否合理

  3、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本年度与以前各年度的修理费用——确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是否正确

  4、本年度计提折旧额除以固定资产总值,将该比率与上年计算数比较——确定本年度折旧额计算是否正确

  5、分析比较各年度固定资产保险费——查明变动有无异常

  【例题9】在固定资产循环审计中,通过计算本年度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上年相比较,无法帮助审计人员判断的事项有:( )。

  A.本年度计提折旧额的合理性

  B.累计折旧核算的正确性

  C.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的正确性

  D.固定资产变动的合理性

  E.折旧方法的适当性

  【答案】B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