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幼儿教育方法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幼儿教育方法栏目,提供与幼儿教育方法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是孩子的调解师

 

  一天下午,幼儿午睡起床后,很自然地从活动室到厕所尿尿,然后再去活动室穿衣服,送拖鞋,搬椅子,洗手,喝水,吃午点,整个过程都按部就班。当我正准备给幼儿检查、梳头时,发现小禹独自坐在椅子上,衣服穿好了,地上放着拖鞋以及一只鞋子。“小禹,怎么了?”“就一只鞋了。”孩子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问问小朋友,或直接告诉老师啊。”孩子看看我,然后又低下头,就不再说话了。

  “小朋友,谁看到小禹的鞋子了?”“老师,我看见了。”小思源边说便向阳台走去,我看他转了一个弯,回来后便说:“没有找到。”这时,我突然想起来,睿睿好像去阳台扔过什么,便问她:“睿睿,你看见小禹的鞋没有?”“看见了,我把它扔到外面了。”说完便去阳台捡,一会便拿着鞋回来了。小禹穿上鞋后,自己吃着午点,我把睿睿叫到自己身边:“睿睿,为什么扔小朋友的鞋子?” “小贤说不是他的,我就扔了。”“你是说鞋子在小贤的椅子底下,对吗?”“嗯。”“你不知道鞋子是谁的,可以问问小朋友,或是给老师拿来,可是不能扔,这是小朋友的鞋,丢了鞋子,小朋友会着急的,下次不能再这么做了。”睿睿边听边点头,“你是不是该给小禹道歉,说声对不起呢?”“行。”说完睿睿便去给小禹道歉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小禹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因此要多鼓励他与别人交往,而对于睿睿的行为,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对与错,所以我们要给她正确的指导,但不能批评她,而是给她讲道理,思源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我们要肯定他的优点。其实,孩子的每个动作都能反应出他本身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编感言: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小朋友在这里生活,免不了要发生许许多多的冲突和碰撞,老师就是这个小世界里的观察家和调解师,孩子间发生了摩擦,要顾及到每个孩子,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各种的小纷争,其实这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足够的耐心爱心,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希望幼儿园里有更多这样的老师,成为孩子的好导师好朋友,家长们的定心丸。

...

幼儿教育:幼儿音乐教学“三趣法”尝试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感情,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地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兴趣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因为只有选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如《玩具进行曲》、《粗心的小画家》等等。

  设计趣味化

  如在上歌曲《玩具进行曲》时,首先让幼儿在歌曲旋律的配合下踏步走进教室,再让幼儿欣赏这首歌曲的旋律,并让幼儿说说对这个乐曲的感受,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给旋律配节奏,再结合打击乐器,幼儿就喜欢上这个旋律了。欣赏完旋律以后,告诉幼儿旋律的名字叫《玩具进行曲》,并把这首歌曲演唱给幼儿听,再结合歌词,配上图片,加上动作,帮且幼儿理解。这样的一堂音乐课,幼儿就有了听、说、唱、听等不同的理解角度,更易掌握歌曲。

  情绪趣味化

  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如《表情歌》,有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我用表演唱让小朋友学习,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还有了自己创编的表情动作,积极性很高。

...

幼儿教育:对幼儿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因为出现了许多对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语言形成、思维萌芽、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一但儿童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就开始“闹独立”,在行动上什么都要“自己来”!而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家长们对此常伤脑筋。这个时候,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比如,这个阶段孩子的动作能力刚刚发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还不够稳,却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声大哭,这时您不要去扶她,而应鼓励她“自己站起来”。

  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而对于成人来说,游戏也正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儿童常会把在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在游戏中加以发泄,和孩子一起游戏,您常可以找到平时找不到的症结所在,这时您就可以用“角色语言”鼓励她,您会发现这比在平时的劝解更加有效。比如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无论干什么都显得很没信心,别人鼓励她却常常是无功而返。她的父母费了很大力气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游戏中,她的妈妈以一个她喜爱的小动物的“角色”和她对话,才发现原来以前有小朋友说她笨。以后,这位妈妈就注意让孩子做一些她胜任的事情,慢慢培养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这里有一点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阶段的鼓励收效不大,滥用没有实际内容的鼓励反而会事倍功半。

...

幼儿教育:专家建议幼儿园择校问题

 

  何园长说,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最关键的一点是就近入学,每天把时间浪费在接送孩子,我觉得非常不值得,就近入学能让大家的时间都比较充裕一些,孩子可以多睡一会儿觉,家长也不会太过凌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利于家庭和谐的和孩子成长的。所以我建议,如果住所附近能够有比较合适的幼儿园,就近入学是最理想的。

  其次,我认为必须认同所选择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这点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根据幼儿园的招生宣传册来了解该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教育方针,二是在参观校容校貌时认真感受幼儿园的校园文化。进入幼儿园时,留意各种传递这校园文化的信息,比如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容易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美术气息,而美术教育就是我们园的特色。进入一个幼儿园,如果你发现里面的孩子都是黑黑壮壮的,那么运动必然是她们的特色之一。对这些校园文化,你首先必须感觉到舒服,如果置身里面都感觉到别扭,那么奉劝还是不要勉强自己做选择,因为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东西,要彻底接受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个,我认为家长可以找机会与学校里的老师聊一聊,了解一下幼儿园老师的基本状况。通常负责招生的老师都比较能说会道,所以可以在参观日里随机找一个其他老师来了解情况。我认为,如果说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能贯彻得很到位的话,下面的老师基本上还是能够比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幼儿园的真是状态,当然也不排除正好遇上的那位老师是一位生活老师或者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同时我认为相当重要的另一点是,留心观察幼儿园孩子的面貌,孩子是绝对不会伪装的,比如看到孩子们在排队,如果那些孩子是整整齐齐但面无表情的,就我的话,我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幼儿园,但如果每个孩子脸上都呈现出一种雀跃,我倒觉得是一种很真实很自由很快乐的状态。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特色教育”幼儿园,让家长们在选择时多了几分茫然,这个问题何园长怎么看?

  应该说,特色教育的划分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顺应跟多家长对孩子不同的期望。市场是五花八门的,一所幼儿园能够宣传某方面的特色,其中肯定有自己的定位,但我们不能够说,只要是特色就是适合孩子发展的。我个人认为,只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特色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应适应以下几点要求:特色教育应与《幼儿园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结合;特色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关系;特色教育是否能惠及在园全体或者大部分孩子(不存在只有额外交了钱才能享受特色教育的现象)。特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孩子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样的幼儿园教育让孩子最得益?

  我认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能力,并不是说会背两首诗啊,会写几个字这么简单。很多家长一开始对此并不理解,总认为少教孩子写几个字就会让孩子落后于别人了,因此我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家长会上都会一再强调我们的这种教育思想,当然,随着现在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家长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在3、4年前,因为我们不教孩子写字而退学的家长大有人在。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教孩子写字背诗是最简单不过了,一人一只笔,一张纸,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然后让孩子每个字照写10遍20遍,自己一旁背着手巡视就完事。可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更辛苦的教学方式呢?我们的老师现在是怎么做的呢?在跟孩子们探讨一个问题之前要准备15套20套教具,让所有的孩子人手一份,让孩子在操作教具的同时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领先,言语镶嵌”,让孩...

幼儿教育:小学的学习和幼儿园的不同

 

  调查表明,初人小学的儿童,普遍嫌上课时间太长、游戏活动时间太短;读写作业偏多,普遍有眼睛酸、手酸、颈项酸的感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些小学生怀念幼儿园生活,产生怕学、厌学情绪。这种不适应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应对措施。

  从幼儿园到小学如要发生如下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差异。小学教学时间的增幅与休息时间的减幅过大。从教学时间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集体活动的时间,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钟;而小学每天便安排5-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加两倍以上。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课间只有10分钟休息,儿童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入学后,睡眠时间也受到压缩,小学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时间。这些 “时间差”的突然出现,自然使年幼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难以承受。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家长应充分认识小学生与幼儿园在学习方法、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人小学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帮助孩子减少不适应症,做好必要的入学准备,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

幼儿教育:幼儿夏天晒太阳莫超15分钟

 

  今年入夏以来天气高热多雨,容易诱发皮肤病。有些年轻父母为免宝宝受湿疹、念珠菌皮炎、尿布皮炎等夏季婴儿常见皮肤病的侵扰,频频给宝宝洗澡,殊不知这样做却有可能适得其反。

  近日在上海发布的一项最新婴儿肌肤研究成果显示,和成人相比,刚出生的婴儿肌肤具有七大特性,也需要保湿防晒,频繁洗澡或者过度晒太阳是宝宝皮肤护理的大忌。

  这七大特性包括皮脂分泌量低,皮肤薄易受伤,皮肤维持PH值平衡的能力弱,皮肤较易干燥,抗紫外线能力差,新生儿不具备“眨眼反射”保护机制,容易“红屁股”。研究显示,为促进骨骼生长,特别是维生素D的合成,婴儿应该适度晒太阳。但家长特别要小心的是,婴儿的皮肤黑色素功能远比成人低下,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线,很容易晒伤。

  婴幼儿皮肤更易干燥

  婴幼儿皮肤非常娇嫩,主要是因为表皮和真皮的结合区发育不完全,而人体负责将表皮和真皮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叫做“半桥粒”的结构,层与层之间黏合力弱,表皮容易剥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缺损。因此,外界的刺激物、抓挠、稍带力度的触碰都会损及皮肤。刚出生的宝宝有一层天然保护层——胎脂。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总皮脂含量与成年人相当接近,但出生后皮脂腺分泌量迅速下降,这和婴儿的大汗腺较小,细胞内也没有皮脂分泌颗粒有关。到出生一个月时,皮脂分泌量已经降低到原来的20%,直到8岁才开始回复,12岁才能稳定在较高水平。而皮脂对形成皮肤表面的保护性酸膜至关重要。

  专家表示,新生儿的皮肤PH值接近中性,即为7。出生后一周内,由于角质层细胞生成的磷脂酶A2使皮肤逐渐酸化,皮肤的PH值降低至成人水平的5。5~5。9,甚至更低。然而,皮肤表面的正常酸化有赖于角质层的完整和皮脂的保留,因此,婴儿皮肤不像成人那样可以中和外界的碱性物质,更加脆弱。

  婴幼儿皮肤含水量比成人高,新生儿皮肤含水量为74。5%,婴幼儿为69。4%,而成人皮肤水分仅为64%。不过,尽管婴儿皮肤吸收外界水分的能力强,但由于屏障功能的不完善,水分挥发也快,因而更容易干燥。

  夏天晒太阳莫超15分钟

  夏季宝宝容易出现“红屁股”。这是因为婴幼儿皮肤的渗透性高于成人。由于大小便的原因,宝宝臀部的清洗次数特别多,脂溶性物质和酒精类溶剂容易借机渗透进入皮肤。再加上婴幼儿臀部有时处于尿布的包裹之下,环境潮湿而又不透气,且与尿布有较多的摩擦,因而出现“红屁股”现象。这也是尿布皮炎这种婴儿最常见的皮肤病发生的原因。根据统计,受潮湿、粪尿里酶类的刺激和摩擦损伤的混合作用,每个婴幼儿平均每3个月就要发生一次尿布皮炎。

  带着宝宝晒太阳的学问

  无论春夏秋冬,宝宝都需要进行“日光浴”。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常晒太阳可以帮助宝宝骨骼健康成长,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晒太阳是一门学问,想要科学的晒太阳,就要注意给宝宝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合的穿着和适宜的环境。

  学问一:适当的时间

  新生儿可在室内阳台上晒太阳,待宝宝满月以后,就可以到户外晒太阳了。一般情况下,时间以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为宜。上午9—10点的时候,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下午4—5时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在寒冷的冬季,可以先开窗,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时要注意避免对流风;然后在保暖的前...

幼儿教育:消除“分离焦虑”,七招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充满陌生的环境,心理上的杀戮战场。因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有些小儿不愿意入托,总是哭闹甚至拒食,家长怕委屈了孩子,结果是送送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长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遇到这种情况,按以下几点来做当可以解决问题:

  1、必须坚持天天送去,态度要坚决,要说“明天该去幼儿园了”,不要说,“明天去幼儿园好不好?”也不要哄骗孩子或者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天天哭闹也不能动摇。

  2、把孩子送到班里立刻转身走,班里老师是有办法安慰孩子的。不要两眼泪汪汪,一步三回头,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感染孩子,使他更感到害怕和孤独。实际上,孩子哭几天就会好的。

  3、若有可能,开始几天您可以稍早一点接孩子,以免只剩下1—2个人时,增加孩子孤单、想家之情。

  4、如果您的孩子比较胆小、内向,可以先向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性格特点,请老师给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外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会更容易适应。

  5、向老师了解孩子一天的表现,有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以表扬,这对孩子是一种精神安慰。

  6、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多与孩子谈谈幼儿园的生活,让他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舞蹈,从正面引导孩子对园里生活的美好回忆。

  7、切记不要以送幼儿园托儿所作为对孩子的威胁,这样他会加深对托儿所幼儿园的反感。

  幼儿园对每个孩子都余悸犹存,只因为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看不到亲人的地方。在妈咪离去时,疯狂地喊叫哭泣,无助地趴在地上,此种恐怖的记忆对孩子而言,有种被撕裂与割离的情愫。所以如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对父母而这是一道很重要而且必须要克服的难关,此时期的亲子教育对幼儿的心灵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生另一种转变与蜕变。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其实,协助孩子愿意上幼儿园并非难事,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便可应付裕如。

  以下的策略与方法可提供为人父母者参考:首先是为孩子找友伴,同龄的或大一、两岁的小孩。

  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学,如此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伴;其次是养成孩子的正常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上二餐定时定量,中午要睡午觉;第三是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四是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训练。

  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第五是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提供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在未上幼儿园时,先养成其规律生活的习惯与自动自发的生活,将来才能适应团体生活,不致于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导致适应不良。

  减少挫折、增强自信心

  其次,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是点点滴滴累积而成。所以家长必须要花时间和心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其多与其它小孩子认识,建立友伴与同侪关系。养成孩子正常作息和训练孩子大小便,最终目的在于使孩子适应团体生活,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很容易在团体生活中受到挫折,降低其自尊心;其次增加幼儿园老师的困扰,容易遭到同学们的讪笑,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失去自信心而退缩畏怯,不敢轻易尝试与冒险,缺乏进取的精神。

  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

幼儿教育: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

幼儿教育:上幼儿园可提高社交能力

 

  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从事这项研究的菲利普·欧文和约翰·莱奇福特博士对沃里克郡一所小学的187名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将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分为4种类型

  第一是幼儿园,那里有较为正规的课程安排,老师既授课又安排大量的游戏;

  第二是游戏小组,通过特意安排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与合作;

  第三是托儿所,那里虽有保育员看护但没有明确的社交和教育目标;

  第四是呆在家中由父母、保姆或亲戚照顾。

  研究证明,学前教育可为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础。有较为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指导的幼儿园和游戏小组,可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托儿所和呆在家中的幼儿则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必须要有的责任感

 

  幼儿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的游戏、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游戏和生活中不断出现在幼儿面前的真实问题情景使他们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地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总是将教育生活化——让孩子不知不觉地会了,让环境问题化——让孩子玩着玩着就学了。这种说法看似简单,其实对老师的观察、分析、提炼、创设能力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将经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

  幼儿教师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会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为幼教必须要有事业心、爱心、责任心。幼教是通往儿童心灵世界的桥梁,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师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同时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必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发展的眼光和未来社会意识。因为我们现在教育的孩子是为未来世界服务的,那么我们就要用未来社会的眼光、标准培养教育我们今天的孩子。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环境资源匮乏、竞争激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

  在幼儿园时期,我们就要树立孩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种活动、情景让孩子们懂得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如何将资源再利用。我们的教育要多元化、开放化,要使幼儿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