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栏目,提供与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有哪些?不了记得考生可以看这里,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小学生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

  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这是小学阶段成为受外界教育影响的良好时期,也是具有最大发展可能性的时期。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

  (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儿童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主动进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

  (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的备考,小编整了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提要】

  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速记】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师心理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希望能帮助到你,预祝你考出好的成绩。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二、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期望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课时计划的差异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一)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有要求)

  专家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下去。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 (有方法)

  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师则相对缺乏这些方法。

  (三)教材的呈现 (重导入)

  专家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则不能。

  (四)课堂练习 (重质量)

  专家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

  (五)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教师具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

  (六)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三、课后评价的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一)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二)关注情境阶段

  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三)关注学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具体包括: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二)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你会如何协调这三者的关系呢?小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学生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 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识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 由低到高

  (二)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

  包括三个水平: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有选择地注意。

  2.反应

  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3.形成价值观念

  包括三个水平: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奉献。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内分两个水平:价值概念化;组成价值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6.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①具体目标。②产生条件。③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加涅

  一、教学事项

  (一)引起学生注意

  (二)提示教学目标

  (三)唤起先前经验

  (四)呈现教学内容

  (五)提供学习指导

  (六)展现学习行为

  (七)适时给予反馈

  (八)评定学习结果

  (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要用到以下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知识:学生与教师

 

  本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知识:学生与教师”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学生与教师

  1.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①学生的身份。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②学生的法律地位。教育领域中,作为未成年公民,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作为学生,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概括起来有:

  ①人身权。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②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3.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教师职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为社会传递信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5.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我国《教师法》第l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7.教师的人格特征

  对教师的个性素质也有特定的要求,教师要有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学生与教师

 

  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吧!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了“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学生与教师”,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学生与教师

  考点1 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考点2 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考点3 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管理者角色。

  ④示范者角色。

  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示范性。

  (3)系统性。

  考点5 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U市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j和行为规范。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专业素养

  (1)专业知识素养

  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②精深的学科知识;③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养

  ①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②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③精湛的语言 表达能力。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⑤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⑥较高的教育机智。⑦教育 科研能 。

  3.个性素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 助人、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考点6 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考点7 学生的合法权利

  (1)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2)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各位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的“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吧,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

  3.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它的作用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其作用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对人的作用表现在:

  ①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①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

  I.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Ⅱ.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Ⅲ.学校教育能有效 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I.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Ⅱ.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 发展的特殊功能;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Ⅳ.学校具...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

 

  各位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的“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吧,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小学教育

  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l2岁的儿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 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878年,张焕纶所翻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从小学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网盘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3)义务教育的学制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2个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九年一贯制”

  (4)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5.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学概括

 

  各位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学概括”吧,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教育学概括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班主任工作

 

  各位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的“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班主任工作”吧,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的历史

  班主任是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我国1862年在北京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20世纪初,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2.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3.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具体任务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4.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 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

  ①先进生工作

  在一个班中,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一般被称作先进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 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先进生的教育,应做到:

  1.严格要求,防止咱满;Ⅱ.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Ⅲ.消除嫉妒,公平 竞争;Ⅳ.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②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班主任 应注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班会活动的组织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 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班会一般 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

  (4)班集体的培养

  ①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②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③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