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敦刻尔克观后感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敦刻尔克观后感栏目,提供与敦刻尔克观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敦刻尔克观后感

09-12

 

  哪些作品名观后感值得我们借鉴?观后感是一种反映观众思考程度的重要材料,写观后感不光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能力,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有关“敦刻尔克观后感”的范文,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启示!

敦刻尔克观后感 篇1

  最近诺兰导演的大作《敦刻尔克》正式登陆了国内各大院线,这部被国产电影保护月压了一个多月的电影终于在中国放映,我就等不及立马去看了。

  本来暑假有一个活动,可以抽奖去北京提前观影《敦刻尔克》或是诺兰导演见面会,可惜我运气不好,没被抽中,不过我还是第一时间来看了这部电影。

  《敦刻尔克》是描述了历史上的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士兵被德军包围于敦刻尔克,英国政府组织海军与平民帮助撤退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故事。据悉这是诺兰从小就开始听的故事,所以他对这部电影一定费了许多心血,对整个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故事也会有许多独特的见解。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通过三条不同的线描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一部分。最让我记忆尤深的莫过于这三条线竟不是一个时间线,还能在最后衔接的如此自然。第一条讲述了敦刻尔克海滩的一个星期,几个士兵为了提前撤退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有一个法国士兵甚至为了撤退混了进来,也充分体现出人的本性。第二条线讲述海上的一天,一个船夫响应国家号召去参加救援,在途中遇到受到惊吓的落难英国飞行员,最后经过摩擦成功来到敦刻尔克的故事。第三条线是空中的一个小时,讲述了几个英国飞行员与德军飞行员交战的过程。整部电影看似分成三线,却在暗中互相推进,不断推出主题。而在影片中并未出现任何一个德军士兵的正脸,也充分体现出了战场的恐怖,德军如幽灵一般的恐怖。这与《血战钢锯岭》还是有几分类似。另外一大特点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特别的少,相较于基本上全程都在对话的《盗梦空间》,本片相比之下可以算是“默片”了。

  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感到了诺兰的才华横溢,也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敦刻尔克观后感 篇2

  新学期第一部电影,期待了好久的评分爆表的《敦刻尔克》。在此之前的暑假里早就看到了关于这部**的介绍,在整个暑假的国内影院都被笼罩在《战狼2》高涨的爱国主义情怀之下,诺兰的这一神作终于带来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影片讲述了1940年法国敦刻尔克40万盟军的围攻,以及英吉利海峡另一端英国人民的成功营救。其实这次撤退在历史上并不光彩,盟军自大地以为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而法比边界的阿登高地山路崎岖难行,德军无法攻进来。万万没想到德军一百多个师正是从阿登高地一路攻来,绕过马奇诺防线,打了个盟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最后40万人被迫前往敦刻尔克港等待救援。当德军从陆地包围敦刻尔克时,派出轰炸机轰炸了处于危急状态的海滩上的救援船只和士兵。此时,英军派出民间、业余水手、渔民等贡献力量,为自己的船只灌篮救援。

  最终这项名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成功撤回33万余名盟军士兵,远远超过丘吉尔首相预期的3万人,为日后的**德国保留了火种。

  影片分为三个台词,分别是空中战斗机、海上老渔夫的救援船和在海岸等待救援的部队。因为三条故事线持续时间不同,分别为海岸上一周,救援船上一天,和战斗机上一小时。所以讲的速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但这三条线总是相互关联,最终融为一体。

  也许这就是诺兰的魔法。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纵观整个影片,德军始终没有出现,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