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文天祥读后感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文天祥读后感栏目,提供与文天祥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文天祥读后感模板

02-18

标签: 文天祥读后感

 

  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从作者写的作品上获得了一定的收获之后,读后感可以理解为看完书或者听完书的感想。如何避免自己的读后感枯燥无味呢?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天祥读后感 篇1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于今之世,我们虽不必如文天祥一般以生命来坚持,然而,存养胸中一段正气,塑造自己的信念,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王阳明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钱逊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说过: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中华民族有这么一种正气支撑着整个民族的发展。虽然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和苦难,但是民族正气最终能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在历史上,不断有正气的故事、正气的人物出现。我想举文天祥的例子来说明。文天祥在历史上代表着我们的爱国传统和民族主义精神。他坚持抗元,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他写的《正气歌》很好的体现了他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民族精神。

  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持这样的品格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