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春节拜年礼仪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春节拜年礼仪栏目,提供与春节拜年礼仪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春节拜年礼仪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也与时俱进的发展着。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及注意事项

 

  春节拜年是我国的传统,但是春节拜年礼仪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拜年礼仪常识及注意事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春节拜年礼仪常识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

春节拜年礼仪手抄报资料

 

  【春节拜年礼仪手抄报资料】

春节拜年礼仪手抄报资料

  【春节拜年礼仪】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

 

  【小朋友春节拜年礼仪】

  一、打招呼

  一岁:一岁以下的宝宝多半还不太会说话,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语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可以说“恭喜发财”、“恭贺新年”、“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父母要体谅。

  学会称呼: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这些常见的亲人很容易称呼,可是对不常见的爸爸妈妈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们的称呼是要比爸爸妈妈低一辈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称为“舅太公”……

  二、如何收红包

  二岁以下:二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当别人给他时,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让他知道步骤就成,之前可多练习这些步骤。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开始知道红包内是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买东西。二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们说好不要拆红包,做到便有奖励,否则便会惩罚,并给他们预备一个袋子去拜年,用来放置红包。

  三、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礼仪其实最考验父母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因此,春节前,父母就得对孩子稍做“规矩”,免得到时尴尬。

  当有人来拜访或者去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应该等待所有的人到齐,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会开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来吃,不能跑来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边玩边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时,不要翻来覆去地挑拣,更要小心夹菜,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说他吃饱了,爸妈就不要再劝他吃,也要帮助他拒绝其他亲友的劝吃,这是对孩子自己感觉的尊重。

  四、如何接受糖果

  三岁以下:亲戚朋友总爱请小孩子吃糖果,不给他们会于心不忍。可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处,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岁以上:事前定下规矩,每次外出做客时,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奖励,否则就要承担后果,要剥夺他一些喜欢做的事或东西,不过事前也要说清楚为什么,孩子才会服气。

  五、如何不害怕出门做客

  虽然这年纪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毕竟有些胆怯,出门在外需要一点熟悉的东西来支持。所以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些孩子习惯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门前...

春节“走亲戚”礼仪

 

  春节就快到了,走亲戚是大部分中国人在过年都必经的。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礼仪?春节拜年礼仪都有哪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您精心提供的春节“走亲戚”礼仪,欢迎阅读。

  春节走亲戚有哪些礼仪

  1、春节走亲戚的时间

  时间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2、春节走亲戚的顺序

  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1)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耳鸣哪家医院好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亲戚的,真正的春节走亲戚是从大年初二开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3)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

  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由于初三起大家普遍开始走亲戚,所以这时候去走亲戚一定要注意好时间的安排,首先是确认主人在家否,耳鸣是怎么回事其次,登门的时间不宜选择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响到主人休息,让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话如果逗留时间一长就会打扰主人休息。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春节拜年礼仪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

节日礼仪 春节拜年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节日礼仪 春节拜年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阅读与借鉴。

  节日礼仪 春节拜年

  首先拜家里长辈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长辈给红包时怎么做

  长辈给红包宝宝时,宝宝要双手接住,然后礼貌的说“谢谢”。如果宝宝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说“谢谢”。接过红包后,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哦!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宝宝自己的袋子里。

  练习贺年祝福话

  春节是一个重视“意头”的节日,所以贺年祝福话不可少。若听到拜年的祝福语从可爱的宝宝嘴巴里说出来,长辈们必定甜在心头。

  一岁左右的宝宝会说的话还不太多,所以爸爸妈妈要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有些宝宝的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爸爸妈妈还需多多体谅。

  默不作声,不肯叫人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有张甜甜的嘴巴,尤其是春节走访亲友,要是宝宝能乖巧地叫人,那多有面子啊,可是宝宝偏不愿开金口。这时候,爸爸妈妈可别急,更别在众人面前数落宝宝。

  宝宝对于不熟悉的人和环境自然是会紧张,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宝宝在熟悉环境一会儿后才叫人。对于内向害羞的宝宝,爸爸妈妈事先要说清楚:可以迟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也要代表宝宝跟亲戚朋友说,宝宝要等一会才会叫人。

  随口说出不吉利的话

  大过年的,就算是宝宝随口说了不吉利的话,谁听到了心里都会有点不舒服。爸爸妈妈应该事先跟宝宝说,春节是个高兴的节日,要说些开心的话儿。但是宝宝自制力较差,说溜嘴也很正常,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马上说一两句吉祥的顺口溜来弥补。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

  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

春节拜年礼仪

 

  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春节拜年礼仪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春节拜年礼仪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拜年注意事项:

  要注意衣着整洁。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拜年的时间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