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终结者电影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终结者电影栏目,提供与终结者电影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BBC Culture:人工智能专家看最新《终结者》电影

 

  除非你喜欢看直升机与液态金属机器人带来的狂拽炫酷场面,《终结者:创世纪》实在不值得一看。那晚在电影院观看时,全场只有五位观众,而且还有两位提前离场。如果你以前看过 T2 (如果没看过,强烈推荐),这一部实在没什么新意可言。

  自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自 1984 年《终结者》引入天网 (Skynet) 幽灵这个角色,至今它还在满世界地追杀人类。《终结者》系列这五部电影的叙述前提是:在不远的将来,不愿再被人类奴役的机器人将掌控世界,并试图消灭人类。

  我不明白为何机器人要消灭人类,而不是将我们关进动物园。当第一部《终结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映时,我就明白这个前提似乎是个玩笑。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人工智能(AI)曾备受追捧,但后来又遭遇了艰难时期——通常被人们喻为人工智能的“寒冬”。

  如此看来,人工智能似乎不大可能掌控世界,反而似乎有消失的态势。在英国,1973年莱特希尔的《人工智能评估报告》对人工智能做了全面评估,同时也使该领域遭受了沉重打击;人工智能几乎没什么重大的商业价值,自此陷入沉寂。

  现如今,当代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仍对人工智能忧心忡忡。埃伦·穆斯克 (Elon Musk) 担忧人工智能是在“召唤恶魔”,而且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也担心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发明,人类的终结者。

  7 月 1 日,未来生命研究院 (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宣布投资 700 万美元(450 万英镑)用于支持研究“如何让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利”,这笔钱大部分出自穆斯克个人。这位研究院院长警告说,这部新电影可能会使现实和虚构混淆。麦克思·泰格马克 (Max Tegmark) 说道:“终结者现象存在的隐患不在于电影场景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而在于转移人们视线,忽视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真正问题。”

  碰巧的是,上周我与几位业界领袖以及身负重任的企业巨头谈论了人工智能问题。由于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Chatham House)有“特别规则”,我不便透露相关细节,但是有两件事情已然十分明了:首先,一些非常聪明的人都十分担心人工智能,其次,无人清楚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在一场私下的会后讨论中,怀疑者和担忧者各执一词,这使得未来更加扑朔迷离。

  反抗机器

  有一个关键问题在电影中几乎没有提及:机器人会关注人类是为了伤害我们?还是他们试图占领我们的资源?没有人可以明确回答。

  对此,我认为:天网和它手下配有重型武器的机器人(以及可任意改变形状的液态机器人),其设计是荒唐的。任何时候,机器人也不能在遥远的地方轻易变成阿诺·施瓦辛格的模样;这一点,上个月观看过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DARPA) 机器人大赛的人都清楚,看过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 上热门搞笑机器人仰面朝天视频的人也清楚。

  当前人工智能的表现实在泛善可陈,尤其是模仿人类的人工智能(人们也称之为机器人)。我们可能将于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