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读走向海洋有感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读走向海洋有感栏目,提供与读走向海洋有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走向海洋》读后感400字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的,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走向海洋》读后感400字1

  大家知道吗?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从浩瀚的海洋中捕鱼,靠海洋为生。海洋还是国家之间联系“电线”,麦哲伦环球航行靠的不是海洋吗?哥伦布不是因为海洋才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吗?中国航海事业更是历史久远:郑和、郑成功、魏源、……

  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国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事业发达的明朝”近万吨的船队出海,这些事说起来,真令我自豪!

  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的清政府,所以失败了。不仅这样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条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记得这耻辱,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新中国,中华巨龙腾飞海洋,老旧的书页已经翻了过去,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手高歌,于海洋通行……”对呀,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与海洋为友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400字2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是我故乡……”每每听到这动人心弦的歌曲,我的心便会泛起一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的确,大海是我们的故乡,所有的生命都是起源于这片蔚蓝色的海洋,可以说海洋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都是她的孩子,没有她也就没有我们海洋美不胜收,宛如一块通体透亮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海,水如平静,好像一位深沉的作家;浪花飞溅,像一条巨龙在海中翻腾;一望无际,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尽头。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跳跃不定。海面上一片金光。数只白帆,在这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许多雪白的羽毛在冰面上荡漾。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那优美的舞姿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海洋不仅美丽,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并且向人类不求回报地提供生存空间、高蛋白食品、淡水、食盐……可见海洋是一个蓝色宝藏。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有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就去近似疯狂地开采,我们想要开发海洋,首先要先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的故乡,保护我们的母亲,只有这样,我们的母亲——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400字3

  《走向海洋》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读完全书后,我思绪万千。这本书,使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学会宽容。据说,西方犯了错的人只要诚心在海边认错,上帝便会宽恕他的罪恶。是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学会宽容吧,学会宽恕别人的过错吧!

  学会和谐。是海洋把陆地连接...

读《走向海洋》有感

 

  蔚蓝色的海洋就像那天空一样明明近在眼前却无法触碰。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走向海洋》有感,欢迎阅读。更多读《走向海洋》有感相关文章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读《走向海洋》有感一

  站在我们祖国黄色的黄色土地上仰望着我们蔚蓝色的天空,多么漂亮的蓝色,让人感觉那么的美,虽然遥不可及。

  这蔚蓝色的海洋就像那天空一样明明近在眼前却无法触碰。

  以前“海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含盐量超标,海鲜超群的地方化,对我根本没有一点吸引力,就算是以前想去看海也只是想欣赏那让人心旷神怡的蓝色。

  现在我读了这本《走向海洋》后,我发现以前我的那种欣赏是那么的肤浅,海洋的美何止是这些了,她的美就像夏天的蓝衣姑娘,她的美是内在的善良——在他那个世界里有许多依靠这她的生灵,这是她的善良,像母亲一样温柔,但是她也可以爆燃大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知道——面对那些贪恋海洋中财富的那些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美丽的“归宿”。

  我记得在书里我看到了这样几个标题:“崇拜,诞生海洋神话”“探索,引发海洋历险”“财富,引发海洋争夺”这些都是由于四点:一、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二、海洋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三、海地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四、海洋中潜诱这形形色色的发财梦。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真想哈哈大笑,但笑完我又想哭。我笑笑那些只知道贪恋海洋财富却在里面枉送性命的人,我哭为那些极力保护自己国家海洋的人感到悲哀。

  “1994年12月,第49庙联合国大会上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当我读完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到好,额,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心情,因为我是这一年生的,原来在这一年出生是那么的光荣,呵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逐渐加强。随着科技进步,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等活动,而是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中国党和zf一再号召:“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的海洋观念。”中华名族传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价值观在经历了一次次嬗变后,产生出质的飞跃,蓝色家园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情景。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多多爱护海洋,珍惜海洋,那也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国土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读《走向海洋》有感二

  暑假里,我读过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我就对海洋有了敬畏之心。海洋,是蓝色的宝藏,它蕴藏着无数丰富的资源;海洋,是美好的未来,人类的生活与海洋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走向海洋》描述海洋,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海洋中的资源如此之多,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海洋,美好的未来。进入 21 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对海洋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活动,而是把海洋当成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好空间。

  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中华民族海洋...

《走向海洋》读后感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不觉对海洋产生了莫大的好奇。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欢迎阅读。更多《走向海洋》读后感相关文章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走向海洋》读后感一

  家里有本小书,不怎么起眼,但就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这本书的名字叫《走向海洋》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大?如果你说960万平方千米,恭喜你,你错了。那么,正确答案是多少呢?不要忘了中国广袤的蓝色国土--海洋。

  2000年1月1日,龙年伊始。中华世纪坛完工。据报道称,坛是用960块花岗岩铺砌,还有两道流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一位海军军官站出来说,坛落下了关键的砖瓦。中华的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呢?人民海军用生命打拼出来的海洋疆域呢?然而,这样的声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中国疆域是多么的不了解,益智拼图玩具上没有南海诸岛。于是,多米诺效应产生,中央电视台出版的地图上也有了“相同之处”。其他的国家呢?美国的地图上,确凿的印着海洋国土横跨大西洋和印度洋,最远距离本土海岸线超过10000千米;在日本,小学课本里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整个日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但在孩子们心中,却有着4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有许许多多的蓝色国土。

  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蓝色国土,钓鱼岛事件一发而动全身,中华儿女终于意识到海洋的宝贵,开始重视海洋,保护海洋。早在2003年,一个熟悉的日子,10月15日,“神州 5号”发射了。乘坐它的杨利伟返回后,说道:“地球’不应该叫‘地球’,而应该叫‘水球”。

  如果人们只把目光放在陆地上,那比陆地广袤近3倍的海洋呢。虽说是3倍,但海洋带给人们的好处有多少?这是不可知的,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数。

  如果有一个巨人,力大无穷,身长千尺,让他把珠穆朗玛峰扔进海洋里去,海洋只会有2中反应:

  1.掀起滔天巨浪,珠穆朗玛峰还有大半截露在外面;

  2.掀起滔天巨浪,珠穆朗玛峰连同巨人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果结果是1的话,那么说明,巨人扔进了海里。海和洋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又认为是一样的话,说明你还没吸取教训。现在,再来问一个问题,人生活需要哪两种东西?没错,是水和空气。海洋是水的归宿,水汇于河,河汇于江,江汇于海,海汇于洋。

  君子“动手”又“动口”,行动是真。我的梦,中国梦,净化海洋,珍视海洋,保卫海洋,让海洋成为人类新的朋友!

  《走向海洋》读后感二

  你知道中国的领土有多大吗,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那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着人类的发展和生存跟海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种理解,各种探究,条理清晰,精辟儿意境深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