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备考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经济师备考知识点栏目,提供与中级经济师备考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政策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政策”,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货币政策

  知识点: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2)效用:

  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3)缺陷:

  ①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见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

  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2、再贴现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2)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3)优缺点:

  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公开市场业务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体制

 

  今日拼搏努力,他朝谁与争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体制”,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体制

  知识点: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及分类

  金融监管体制:指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1.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

  (1)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其他机构参与分工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美联储是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联邦机构。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2)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

  在中央银行之外,同时设立几个部门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体制,但是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英国、日本和韩国。

  2.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

  (1)综合监管体制

  这是指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实行综合监管体制的国家越来越多,如瑞士、日本和韩国等。

  (2)分业监管体制

  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门机构进行监管。该体制与金融分业经营有关。

  原因:实行分业经营体制、金融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监管能力不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仍然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2.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3.中国人民银行发挥的职能:

  (1)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必要时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

  (2)共享监管信息,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由国务院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

 

  备考期间的努力是为了在考试中一击即中,考到一个好的成绩,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

  知识点:金融监管理论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或称金融监督管理: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为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外部监督、稽核、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一系列行为。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三大特征使得维持银行业稳定成为必要:(1)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其系统内增加有风险的活动,导致系统内的不稳定性。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金融监控是一种全方位、整体上的对金融业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既有管理部门的监管,也有市场施加的约束。

  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危机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更好的掌握备考的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几分之几或若干倍。

  公式: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定基与环比之分。

  (1)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2)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3)两者之间关系:

  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1)含义: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表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增长(降低)了若干倍(百分之几);

  (2)定基增长速度:增长量是累计增长量;

  (3)环比增长速度:增长量是逐期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一定时期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采用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

  一定时期内现象发展的总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增长(降低)变化的一般程度。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三)速度的分析与应用

  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速度指标的数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在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中,各期的基数不同,因此,运用这一指标反映现象增长的快慢时,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增长1%的绝对值”:速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考生应当专心备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知识点: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

  1.发展水平: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根据各期指标值在计算报考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

  (1)基期水平: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

  (2)报告期水平:则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一种情况:由连续时点计算。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资料逐日排列且每天登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另一种: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此时需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权数是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

  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

  1.增长量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根据基期的不同: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逐期增长:△i=yi-yi-1

  累计增长:△i=yi-y0

  两者关系:△i=yi-y0=Σ(yi-yi-1)

  2.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公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合计/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序列项数-1

  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2020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备考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历史回顾

 

  十月已经快要过去了,为了做好备考工作,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备考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历史回顾”,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备考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1978-1994年)

  财政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管理体制改为财政包干体制,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农业农村方面的支出重点。增加和引导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第二阶段(1994-2002年)

  财政支出保证范围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三农”支出、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住处逐步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

  1994年,国家实施了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0年,率先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这一时期,财政支农资金总量较大幅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趋于合理;财政支农的机制和方式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例如,在财政扶贫领域和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引入了世界银行的项目管理办法,如报账制、专家评审制、绩效评价制度等。

  第三阶段(2003-今)

  2003年,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

  (1)2004年,中央连续出台12个“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了以“四减免”(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四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农、惠农政策。

  (2)从政策层面看,财政支农的重点由原来的促进农业生产为目标,转向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财政支农新的着力点。

  (3)具体的政策措施:①农业税全面取消;②财政支农力度显著加大;③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断改善;④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⑤逐步将农村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目前,以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发展等政策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

  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师2020农业经济考点知识:新时期我国涉农财政政策的背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大数据

 

  备考的时间不多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大数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大数据

  大数据

  大数据的含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特性—4V

  1.数据量大 Volume: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是 PB(1024TB,大约 50 多万部电影)、EB(约 100 万 TB)或 ZB,未来甚至会达到 YB 或 BB。【补充知识:数据的计量单位由小到大是 B、KB、MB、GB(大概一部普通电影 2GB)、TB(1024GB,大 约存储 500 部电影)、PB、EB 等】

  2.数据多样性 Variety :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1)结构化数据:是指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实现表达的数据。

  (2)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没有预定义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报表、图像、音频信息、视频信息等。

  (3)半结构化数据:是介于完全结构化数据和完全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例如员工简历,有的简历只有教育情况,有的简历包括教育、婚姻、户籍、出入境等很多信息。

  3.价值密度低 Value :大数据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例如视频,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控中,有用数据可能仅有一两秒。

  4.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速度快 Velocity:数据的处理要符合“1秒定律”。大数据的智能化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一般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超出这个时间数据就可能失去价值。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挖掘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挖掘

 

  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准备,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挖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相关概念如下:

  1.含义: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藏在其中但又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有噪声的。

  (2)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

  (3)发现的知识是可接受的、可理解、可运用的。

  (4)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只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2.出发点和核心任务:数据挖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核心任务是对数据关系和特征进行探索。

  3.类型

  (1)指导学习或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对目标需求的概念进行学习和建模,通过探索数据和建立模型来实现从观察变量到目标需求的有效解释。

  (2)无指导学习或非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没有明确的标识变量来表达目标概念,主要任务是探索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4.常用的算法

  (1)分类

  1)含义:确定目标对象属于哪个预定类别,以实现对未来潜在的预测需求。分类技术属于一种监督学习,即使用已知类别的训练数据建立分类模型的方法。

  2)实际应用:在邮件系统中区分出垃圾邮件,在贷款客户中判断出有风险客户等。

  3)常用方法:决策树分类法、贝叶斯分类法、关联分类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2)聚类分析

  1)含义:把一组数据按照差异性和相似性分为几个类别,使得同类的数据相似性尽量大,不同类的数据相似性尽可能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尽可能低。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其要划分的类是未知的,聚类分析是根据观察学习来确定数据之间的关系。

  2)实际应用:用于客户细分、文本归类、结构分组、行为跟踪等问题。

  3)常用方法:基于划分的方法、基于分层的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

  (3)关联分析

  1)含义:是对数据集中反复出现的相关关系和关联性进行挖掘提取,从而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预测其他数据项的出现。

  2)实际应用:啤酒尿布案例,数据挖掘发现大型超市中购买啤酒的男士经常同时购买小孩纸尿裤,基于这一发现,超市把啤酒和纸尿裤摆放在一起,结果两种商品的销售量明显提升。

  3)常用方法:购物篮分析,目的是发现交易数据中不同商品之间的...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统计学的定义及两大分支

 

  在备考复习的时候,考生不要心存侥幸,应当专心备考复习,加快备考复习的进度,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统计学的定义及两大分支”,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统计学的定义及两大分支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学科,概括来讲,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如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总人口;根据电脑寿命的实验数据确定产品免费保修期的长短等。

  统计学的两大分支如下:

  1.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方法。

  (1)其内容包括:

  1)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

  2)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3)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特征。

  (2)应用举例:为了解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收集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利用统计图展示CPI,利用增长率计算CPI的走势。

  2.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其内容包括:

  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2)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假设是否成立。

  (2)应用举例:某公司评测顾客满意度,随机抽取部分顾客进行调查,再对顾客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估,此时需要用到参数估计法,然后验证满意度高的客户更倾向于成为忠诚客户。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统计学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来源的分类

 

  时间过得很快,为了做好备考复习的准备,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来源的分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数据来源的分类

  数据来源的分类如下:

  1.按收集方法

  (1)观测数据: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的数据。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观测数据,如GDP、CPI、房价等。

  (2)实验数据: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如,一种新产品使用寿命的数据,一种新药疗效的数据。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都是实验数据。

  2.从使用者的角度

  (1)一手数据: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直接来源。其来源主要有:调查或观察、实验。

  (2)二手数据:来源于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推荐阅读: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时间序列及其分类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税制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