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行测做题技巧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公务员行测做题技巧栏目,提供与公务员行测做题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技巧:联合关系

 

  下面是留学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技巧:联合关系,欢迎参考。

  联合关系是语境分析的其中一种,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关系。判断一个题目是什么关系有时候可以通过关联词来判断,像常见的并列关联词:又、且、与等,还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或者、或、要么---要么,也可以通过标点符号判断,像顿号和分号,联合关系的呼应点不是单纯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而是应该根据语境分析应该找近义词还是一致词,遇到顿号的一般就是近义词,但是要注意同义词的区分。

  【例题1】 今年2月12日,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纪念日。在我国,______的外国科学家并不是很多,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则是其中之一;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的科学理论更是______,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誉满天下 屈指可数 B.名闻遐迩 寥寥无几

  C.家喻户晓 绝无仅有 D.妇孺皆知 凤毛麟角

  【答案】D。从分号的出现我们可以判断这题目考察的是联合关系,所以从第一空词应该对应得实分号后面的“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第二空词语对应应该是冒号前的“不是很多”。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家喻户晓就是人人皆知,妇孺皆知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B、D三项都有知名度很高的意思,但由后文的“能深入到平民百姓” 可知,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在普通人中的影响力,“妇孺皆知”恰合句意,且凤毛麟角也与不是很多相符,故选择D。

  【例题2】在乡村,老牛与牧童彼此守望。庄稼人面朝黄土,把自己生命的期望播种进______的泥土里,把一切梦想向季节里扔去,和庄稼、土地一起______,一起金黄。在鲜润的土地上,将十指插入泥土,攥一把,闻一闻泥土的清香,然后把泥土捏出心中渴望的形状,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多少次的庄重礼仪和神奇享受。______的身影和溅落的汗珠也被编为一个章节,使故事闪现着更加真实的光芒。乡村和农民真正的笑声,______在季节深处的笑容和粗犷的酒歌里。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黝黑 葱郁 消瘦 镶嵌

  B.广袤 成长 清瘦 洒落

  C.湿润 葱郁 健硕 飘落

  D.厚重 成长 矫健 凝结

  【答案】A。“一起……一起金黄”构成并列,所填词语与“金黄”保持一致,都是形容色彩的,选择“葱郁”。第三空,结合常识,符合老农身份特点的是“消瘦”。

  公务员考试网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时事政治

  2017年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

  

2018行测逻辑填空题:词的“色彩”

 

  下面是留学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行测逻辑填空题:词的“色彩”,欢迎参考。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词的色彩。它是指词语或者成语含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感基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或褒或贬或中性,叫感情色彩,我们在阅读文段时也可以理解成作者情感是积极性的还是消极性的;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或用于书面,或用于口语,叫语体色彩。如“鼓舞”、“鼓动”与“煽动”,“鼓舞”是积极的,含褒义;“煽动”是消极的,含贬义;“鼓动”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又如“夫人”与“爱人”,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合于一般的场合。经过长期沿用,不少成语带有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前者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判断文段中的情感倾向。

  考试中有些填空题难度并不大,常用的技巧就是寻找文段中的呼应点。那么暗示文段感情倾向的呼应有哪些呢?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判断:第一,看文段中有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褒贬词语;比如鼓吹和宣传,如果文段中出现的是宣传,就是告知一些客观的事实,是中性词。若出现鼓吹,就是告知一些夸大事实的消息,是贬义词,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文段的情感倾向了。第二,看选项给出的四组词语是不是近义但是褒贬分明的,这样就可以回到文段来判断。第三,可以通过阅读文段分析大意来判断作者的写作感情倾向。一般来说,文段的色彩考生通过基本掌握的常识是可以判断出来的,不算难点。

  最后,我们通过两道例题给大家做个解析技巧的分析应用。

  目前拍卖市场极度混乱,人们收藏的目的不再是欣赏,而是单纯的为了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藏家必然产生对名家作品的过度和盲目------。伪作、赝品,甚至是----式的假画,照样也会受到青睐。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追捧 指鹿为马 B.偏爱 移花接木

  C.崇拜 张冠李戴 D.推崇 鱼目混珠

  【答案】

  【解析】阅读文段发现一些表达消极情感的词语,如“极度混乱”、“过度”、“盲目”“伪作”、“赝品”等等,可判断要填入的词语应该是含有贬义色彩的,看下选项,B项偏爱为中性词,C项崇拜对象一般为人,D项推崇是褒义词,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都不符合文段语境,均排除,答案选择A项。追捧为贬义词,指故意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

  2.一部影视作品的热播,让地方政府和景区看到了商机,进而———想让当地的人文风物、历史文化与影视剧沾上边,甚至简单粗暴地将一些景点直接改成作品中出现过的名字,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得不少了。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类似闹剧不是第一回,也不会是最后一回。

  填入划线部分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A.费尽心思 B.处心积虑 C.殚精竭虑 D.苦心孤诣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间感情色彩的差别。首先我们要分析文段当中的语境,通过“简单粗暴地将一些景点直接改成作品中出现过的名字”可知作者在写作时对于景点的名字修改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我们要选择偏消极色彩的成语。C、D两项是褒义词,都是努力用尽心思想要做好事达到某种高度,不合语境,排除;费尽心思不同于费尽心机,属于中性词,不合语境,排除。因此答案选...

公务员行测解释型题目做题技巧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解释型题目做题技巧,欢迎阅读。

  第一步,大家先要从问法当中判断此题为解释型题目。

  这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矛盾的现象?”

  “除了以下哪项,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第二步,找矛盾。

  当题干出现转折性词语,例如:但是、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却等,这些转折词的前后往往就是我们所要找的矛盾。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解释这组看似矛盾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在解释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解释要兼顾矛盾双方,解释到要点上。

  2、解释要联系客观实际,具有普遍性。

  【例题】一则关于西瓜含有膨大剂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报道,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极小,几乎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尽管如此,在该报道一个月后的七月份,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西瓜销量还是大大地下降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该类报道经常出现,到了七月份消费者已对该类报道漠不关心了

  B.七月中旬后该大型连锁超市为表示对消费者负责,主动停止销售西瓜

  C.食品专家认为,西瓜中仅含有少量的膨大剂,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D.七月份上市的水果种类繁多,消费者购买其他水果以替代西瓜

  【答案】B

  【解析】在“尽管如此”前后,题干出现的两个事实是消费者没有减少购买西瓜,但是超市的西瓜却减少了。容易混淆的是D选项,这个是与题干相矛盾的,因为题干中描述了消费者并不打算改变购买西瓜的习惯。因此,答案选B。

  公务员考试网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时事政治

  2017年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

  2017年公务员省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申论热点 |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高分技巧

 

  以下内容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高分技巧”,欢迎查看!

  逻辑填空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考题型,也是很多考生复习时感觉很难有所提高的部分。背诵了很多词语,做过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还总是会在选项之间纠结到底哪个更好。

  其实,到底哪个选项更好,不仅仅要知道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段的语义。逻辑填空题之所以称之为逻辑填空题,因为其不仅仅考查考生词汇的积累和对词语的理解,而且还考查考生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基本含义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要想在选项之间不纠结,就要理解文段的语义。

  一、定位原文,概括句义

  有的题目读完整个文段就能根据前后文概括出所要填词语的意思,这时候只需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文段意思的选项即可。

  【例1】特立独行的人生,无法被标签定格,作家张贤亮即如是。2014年9月27日下午,张贤亮猝然病逝,“灵与肉”已经安息,可是在要“ ”的时刻,却似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新中国首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先锋文学第一把火的点燃者”“一个成功出卖荒凉的人”。似乎只有个把这些都合起来,才能拼凑出其遍是棱角的人生切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终人散 B.水落石出 C.尘埃落定 D.结案陈词

  【中公解析】D。根据后文“却似乎没有哪个标签能准确无虞地概括其一生”可知,题干意思是在作家张贤亮病逝后,要对其一生进行总结概括,需填入一个表达此意思的词语。“曲终人散”指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水落石出”指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结案陈词”表示对某一件事情进行总结,多指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后做出定论,文段用“结案陈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二、分析句义,推断意图

  有的题目理解语义不仅要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基本含义,还要把握材料作者的意图、目的等言外之意,分析清楚作者的意图,答案也就出来了。

  【例2】在现代社会,公民能独立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 ;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卑躬屈膝 愤怒 B.溜须拍马 愤慨

  C.阿谀奉承 悲愤 D.趋炎附势 气愤

  【解析】A。根据文段意思,推出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要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对政治可以服从,但不能无限度服从丧失原则。“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常用于对他人不切实际甚至虚妄地夸大、赞扬,以博取对方好感。“趋炎附势”常用来形容人势利。均不能表达无限度服从的意思,所以答案选A。

  【例3】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在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成员都是 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形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 文化,就能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进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别 认识 进步 B.单独 分享 行动

  C.孤独 认同 融合 D.独立 共享 合作

  【解析】D。根据文段“他们基于...

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题高分技巧

 

  以下内容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的“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题高分技巧 ”,欢迎查看!

  结合2013--2016年国考试卷分析,数量关系部分,考核的规律每年变化不是很大,只不过每年难度在增加。数学运算主要是对应用题的分析,考察考生的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高频考点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概率问题、比例问题、集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利润问题等。

  1.我们先来看一道利润问题。

  某商品按原价出售,每件商品可获得50%的利润,后来按照原价的80%出售,结果每天售出的件数比降价前增加了2倍,那么后来每天销售这种商品所赚取的利润是原来的多少倍?

  A.0.8 B.1.2 C.1.5 D.1.8

  【答案】B。解析:设该商品的成本为100,则原价为100×(1+50%)=150,并设此时每天的销量为1,则原来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50-100)×1=50;后来的售价为原价的80%,即为150×80%=120,此时的每天的销量比原来增加了2倍,即是原来的3倍,则现在每天的销量为3,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20-100)×3=60,是原来的60÷50=1.2倍,故选B。

  这就是一道非常经典的用特值法求解的利润问题。同学们还会碰到用方程法或十字交叉法解的题型,但万变不离其中,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源于最基础的公式。

  2.再来分析一道行程问题。

  老张和老王两个人在周长为400米的圆形池塘边散步。老张每分钟走9米,老王每分钟走16米。现在两个人从同一点反方向行走,那么出发后多少分钟他们第二次相遇?

  A.16 B.32 C.25 D.20

  【答案】B。解析: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和刚好是池塘周长的2倍,所以相遇时间等于路程除以两人的速度和,即400×2÷(9+16)=32分钟。

  其实这只是一道相遇问题,也是研究路程和的,也一定遵循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一公式。

  公务员考试网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时事政治

  2017年公务员成绩查询入口及时间

  2017年公务员省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公务员行测做题技巧:朴素逻辑

 

  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公务员行测做题技巧:朴素逻辑,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查看。

  朴素逻辑中的单纯元素对应问题

  朴素逻辑是自发的、不系统的逻辑过程。所谓自发,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着朴素逻辑,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在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部分有一类题目叫朴素逻辑,之所以叫它朴素逻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并不像各种命题如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具有固定的推理模式。朴素推理属于必然性推理,从原文的信息必然可以推出的结论,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需要考生灵活应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单纯的元素对应问题的题型特征和解题方法。

  一、题型特征:

  ①两元素对应问题

  题干仅仅涉及两个元素的对应关系

  ②三元素对应问题

  题干要求确定3个元素的对应关系

  二、解题方法:

  代入排除法、列表法、连线法

  【例1】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

  (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 (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

  (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 (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答案】D。解析:此题由题干条件不能直接推理,可以根据题干假设或者从选项出发进行反向代入。

  方法一: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1)得,甲去了清华大学,丙去了北京大学;由(4)得,丁去了南京大学,则乙去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假设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2)得,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由(3)得,丙去了东南大学,则甲去了南京大学,也没有矛盾。即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A项错误;在第二种情况中,B、C两项错误;只有D项在两种情况均成立。故答案选D。

  方法二:将各选项反向代入,若能推出矛盾,则该选项一定正确。A项,假设甲上了清华大学,则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可以推出丙上了北京大学,再结合(4)可以推出丁上了南京大学,则乙上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B项,假设乙上了北京大学,则丁上了清华大学,由(3)可得,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没有矛盾。C项,假设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由(2)可得,乙上了北京大学,则甲上了清华大学,没有矛盾。D项,假设丁上了北京大学,则乙上了清华大学,与(2)矛盾。故丁一定没有上北京大学,D项正确。故答案选D。

  【例2】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