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加拿大生活真实写照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加拿大生活真实写照栏目,提供与加拿大生活真实写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加拿大移民生活真实写照

 

  移民加拿大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呢?跟着出国移民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5.jpg

  加拿大生活真实写照解析

  1、普通加拿大人住什么样的房子

  既然是谈日常生活,我就先从基本的生活条件开始说说加拿大人的衣食住行。这四项当中住是首要的,我就先说说加拿大人的居住情况。

  以前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住在美国,行在日本,吃在中国,穿在巴黎。”好象是这么说的。“住在美国”的意思是说美国的住房宽敞,人均居住面积大。其实美加两国在很多方面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国家,两者没有多大区别。在住房上加拿大也是非常宽敞。所以这句话可以改成“住在北美”。据统计,美国的人均住房占有面积大致是90多平米,加拿大是80多平米。这是平均数,但实际情况是超过这个平均数的很多。拿我所居住的街区为例。一条街道上大致有七十多家,其中只有一家算是人口多的共四口人,因为有两个未成年小孩和父母一起住。其它的住房二百多平方米或三百平米的,不论多大,通常情况下只有两个人。我家的邻居就是一对老俩口,住着一座二层小别墅。加拿大由于地大人少,在住房上自然很有优越感,所以加拿大的通常住房就是我们称之谓的“别墅”,而我们的通常住房是楼房。这是在住房样式上我们与加拿大的最大区别。这点是我们与加拿大是无法比拟的,由于我们人口多土地少我们只能拥挤在高高的楼房内,“别墅”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梦想。

  2、加拿大人家基本的生活设施

  我在国内的时侯常常被水电气这类基本生活设施搞得不得安宁,自来水供应不足,天天定点给水,电线老化,用电量总是超负荷,动不动就没电了,冬天担心暖气不热,一年四季不是这出点毛病就是那出点事头,搞得人非常地闹心。我的一套音响组合就是因为电表不断地跳闸被烧断了一个熔丝管。国内这类情况的发生是经常性的普遍性的,尽管现在改进了不少,但与加拿大还是无法相比。加拿大在基本生活设施上真的是非常地完善。这与加拿大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关,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注重基本建设。我们也是地大物博,也拥有着丰厚的资源,但我们的基本生活设施建得如何,进入九十年代了,还常常被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问题所烦扰,时到今日还没有完全解决,只有个别地区高档住宅才可免去这些烦恼之事,而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由于人多资源少吗?人多资源少可以限制供应,但供应设施在哪里?我们仍有很多乡村地区由于自来水供应问题至今连洗衣机都不能用。即是高档住宅也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去年回国到亲戚朋友家去拜访,其中有的住上了高档住宅,面积200多平米,房间装饰豪华,但却没有热水管。有的家为了热水供应,自己安装个太阳能的热水设备,但由于蓄水量有限,用不了多大一会儿就没了,不够一个人洗一次澡。而在加拿大这些生活基本设施要比我们先进几十年。

  加拿大每个住宅里都有一套自身的供应设备,包括取暖锅炉、热水器、洗衣机管道,此三项是必备的,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住宅,也不论住房大小,一律在最底层的一个房间装有这些设备。取暖锅炉有个电控开关,设在楼上的...

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

11-29

标签: 美国移民生活

 

  白岩松在他的《你想像的美国其实是中国》一文中,一语道破了一个很多国人不愿面对的现实:“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白岩松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们这些比较早就来到美国生活的人,几乎都经历了这种观念上的彻底调整:我们在中国时被灌输的美国实际和真正的美国不怎么搭界,这其中除了社会意识形态之外,还有一些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东西,这里我就罗列一些我自己来美国后的那些被彻底颠覆了的概念。

   1、带病坚持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国内媒体一边倒地宣传某人时,常用的形容词就是忘我工作到了"带病坚持"的程度。到了美国才发现,人是第一位的,生病就应该休息,带病坚持工作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的话怎么指望你对他人或工作负责任?再说你流感什么的还可能有传染性,到公众场所和工作单位不是诚心让其他人传染吗?在美国生了有传染可能的疾病以后,医生都会告诉你要呆在家里,需要自我隔离多久之后才能去公共场所,这是公共道德,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2、谢绝了汽车洋房、高薪厚禄的挽留不过是意淫

  我出国的时候在我的专业领域就有一个"谢绝了美国汽车洋房高薪厚禄"的挽留、毅然决然回国的博士,被大学甚至教委立为典型广为宣传,此人后来青云直上,现在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虽然民间的争议不断)。

  到了美国后你马上就会发现,不论是对穷人还是富人汽车只不过是生活必需品,没有汽车就像没有腿;而美国的房子多数是独栋屋,也就是国人嘴里的别墅,美国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拥有独栋屋,所以汽车洋房只能算是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另外熟悉美国申请工作程序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工作位置要由本人提出申请、录取委员会筛选、面试以后录用的,如果自己不申请的话,美国人追着给你位置?当初的爱因斯坦也没有这个待遇啊?况且美国人对别人的选择都抱着尊重的态度,嘴上客气一下可能,重金"挽留"一说实在有点不和美国人的习惯。

   3、食品行销几大洋实际上都是给华人吃的

  没出国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宣传:某食品远销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到了国外才知道,这些东西绝大部分只有在华人超市里才见得到,是以华人为销售对象的,因为流量小的缘故,美国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署(FDA)对这些产品不像对美国主流超市那样监测得频繁和严格,更会有不良商人很会利用法律的漏洞,绕过各种质量的限制引进华人超市。而在面向美国人的大型超市里出售的亚洲食品主要来自日本和台湾,大陆生产的几乎无迹可寻。平时美国人也许会买中国产的衣物和日常用品,谈到吃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美国超市里的美国生长的大白菜多数美国人都叫不出名字,主要是亚洲人在买。

   4、西方政要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中国你要是有一张和主席、总理、哪怕就是省长、市长的单...

澳洲生活的真实写照

10-16

标签: 澳洲移民生活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中国与澳洲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此,86留学网从另外一个角度盘点了中澳两国在生活质量、社会福利、社会治安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等方面,让想要移民的国人能更加了解真实的澳洲到底是什么样的。

  首先,不夸张的说,澳大利亚的水、空气、福利和食品安全方面都要比中国好。

  澳洲的水确实很干净,但存在一个问题:没有矿物质。在国内出现水碱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澳洲的水从来煮不出水碱,因为没有矿物质。原因主要是澳洲的地震比较少,降雨水量又比较大,几万年或几千年中一直保持这个状态,所以,降雨可能把表面的矿物质全部冲走,导致水没有矿物质,这也造成澳洲的人比较容易过敏。

  比如有一种叫做Gluten-free,这类人不能吃面,吃面就过敏,会出现身上长红斑、呼吸困难等各种各样的症状。最严重的是Nuts过敏,就是各种干果类的,如核桃、杏仁、花生等都不能吃,后果是可能会致死。我的亲身经历,一个华人朋友的孩子,10岁,非常的优秀,因为Nuts过敏,平时一直很注意,但突然有天不知道误食了什么坚果,结果就去世了,真的很可惜。

  澳洲的空气确实很好很干净,但同样造成另外一个问题,花粉过敏。因为澳洲的植物很多,造成空气当中花粉的含量很大,很多人到了春天开花的季节就容易打喷嚏、流鼻涕,所以,提醒移民澳洲的朋友,如果对这方面过敏,可以带一些防过敏的药。

  其次,澳洲的福利确实比中国要好。

  提醒你,所有的福利需要主动去申请。澳洲的福利大概有六七十种,到达澳洲后可以自己到Centrelink (澳洲福利机构)去咨询,然后根据符合条件来申领相对应的福利。一定要记住,如果不申请是没有的,而且不追溯。

  比如你从去年就有资格领取相关福利,然而你不申请,Centrelink不会主动给你,你今年申请了,去年的也不会补给你。所以落地澳洲后,一定要记得先去Centrelink 咨询自己能够领取哪些福利,然后赶紧申请。

  最后,澳洲的社会治安很好。

  在安全方面,可能需要注意的就是:种族歧视。这个在国内不常见,但在澳洲确实是存在的。今年的澳洲大选已经结束,其中有一个政党叫做异国党,主张白澳政策,打击一切有色人种,不仅针对华人,也针对穆斯林等各种各样的有色人种,而且也惊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标语,比如说“NOT White,NOT Right”。这种事情在国内可能想不到,到澳洲后一定要注意。不过,在澳洲,基本上整个社会对白澳政策是抵触排斥的一种态度,澳洲本身还是多元化的文化,所以,对于这类现象,大家只要在心里记住,平时多加注意就好了。

  澳洲也是一个很和谐的社会。虽然像赌博、妓院、持枪等都是合法的,但是仍然不妨碍澳洲的和谐,归根于澳洲的相关体系建立的比较好。关于赌博,基本上澳洲属于全民赌博,有数据统计2015年澳洲赌博产业共有320亿澳币的收益。在澳洲,有一个叫做墨尔本杯的活动,其实是全民杜赌马的活动,全国企业都因为活动要停止营业,放半天或者一天...

新加坡留学生活真实写照

 

  不少学生会选择去新加坡留学,那么新加坡留学生的真实写照是如何呢?这是很多出国人士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出国留学网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新加坡留学生活写照

  任何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没有中国那么牢固,我也是受益匪浅。但是中国的教育太格式化了,学生都被固定在一个框框里面,缺乏创新思维和那种敢于尝试的勇气。新加坡教育就灵活了很多。学校实行英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而且注重团队精神,很多活动或者课题研究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另外,新加坡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会理解知识之后,懂得学以致用。

  通过和一些学长的交流,我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非常乐观。在这里,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起薪平均在1500-1600/月新币左右。在这里工作,能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资讯,最先进的科技,最科学的工作方式。有了在这里的工作经验之后,我对今后去别的国家发展和回国工作,都充满了信心。同时,对于国际学生来讲,在政府院校毕业之后,都会收到移民厅发的邀请函,邀请你申请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在找到工作三个月内,就可以办理完申请手续,成为永久居民,进一步还可以办理移民。

  80后,尤其是90后的新加坡留学生活感受,让人觉得冲劲十足。他们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激情,很令我们羡慕和钦佩。通过这则新加坡留学生活感受,也让我们了解了当今中国留学生去新加坡留学的真实状态,但愿这种状态能够保持下去。

  推荐阅读:

  新加坡留学如何购买医疗保险

  新加坡大学生医疗保险

  新加坡留学医疗保险制度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

...

新西兰留学生活真实写照

 

  去新西兰留学和生活是不错的选择,那么新西兰留学的真实生活到底怎么样呢?跟着出国留学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新西兰留学生活解析

  新西兰留学之饮食

  新西兰本地的和进口的美食品种繁多。奶制品不仅物资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新西兰是嫩羊肉、鹿肉和牛肉的主要生产国。在商店里几乎可以买到各种水果。新西兰人的饮食结构十分均衡,晚餐通常是一天中的正餐,以蔬菜或鱼、肉为主,也吃土豆、米饭和面食。

  新西兰留学之服装

  根据开课的时间和逗留时间的长短不同,你所应准备的服装也不同。在夏季穿薄衣就足够了,而在冬季则要准备好毛衣和茄克衫之类的保暖服。新西兰的生活方式很休闲,所以在大部分场合着装都很随意。外国学生最好能带上他们本国的民族服装,这样便于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

  新西兰留学之打工

  国家同意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每周合法打工15小时。但留学生不可过于依赖打工,因为打工只能是赚一点零花钱,申请留学者必须有一定经济能力以保证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

学习氛围浓:美国高校真实写照

 

  都说学渣之所以为学渣,那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学习的地方啊 !(认真脸)。都说美国大学的自习环境好,但具体好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下面出国留学网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学习氛围浓:美国高校真实写照。

  或是无与伦比的建筑,或是让人惊叹的视野,单就是坐在那,就能立刻感受到智慧和幸福。开阔、精致华丽的学习圣地,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时间里能够放松、集中精力、精心养性。这里是学生来「仇恨」的地方。从准备学期论文到期末冲刺,这些地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环境来完成学业。

  下面向大家一一介绍那些全美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大学校园自习圣地:

  芝加哥大学的 Harper 阅览室

  拱形的主阅览室是芝加哥最美丽的阅读室,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阅读室之一。24 小时全天开放,是完美安静的自习场所。

  华盛顿大学的 Suzzallo 图书馆研究生阅览室

  Suzzallo 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之一。250 英尺长、52 英尺宽、65 英尺高的研究生阅览室,配上木拱形天花板给自习的学生提供了完美的学习氛围。这个设计为一代代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了灵感,当你踏入这个「学习大教堂」时,你几乎都觉得需要屏住呼吸。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Hoose 哲学图书馆

  Hoose 哲学图书馆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也是最美丽的图书馆之一,它的主阅读室,配备了一个石制壁炉、许多的彩色玻璃窗和高大教堂天花板,整体创造了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学习环境。有收集着从古代远东到现代美国的最伟大哲学家们的思想与成果,哲学图书馆无疑是所有思考者的理想场所。

  康奈尔大学的 A.D.White 阅览室

  三层的特制铁栈是康奈尔大学的联合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 AndrewDickson White 瑰丽又极其珍贵的私人的著作收集室。

  普林斯顿大学的Chancellor绿色圆形大厅

  这栋两层的八角圆形大厅有着对称的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但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的阅览室。而大厅墙上的彩绘玻璃窗是一个个天然的八角形顶灯。这里一度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校园酒吧场所。

  波士顿学院 Bapst 图书馆的 Gargan 大厅

  Bapst 图书馆以波士顿学院的第一任校长 JohnBapst 命名,以牛津大学的英国哥特式风格作为参考设计。整个建筑的彩色玻璃窗让游客跟学生一样能够欣赏到这一杰作。

  波士顿大学学生公寓 II 第 26 层学习室

  波士顿大学校园里有着众多的高楼大厦,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在学习中也能够观看到世界一流的波士顿天际线。最尽收眼底的视野能在学生公寓II顶楼休息室窥探到,这建于 2009 年的公寓是波士顿大学最豪华的公寓。其他令人难以置信的美景,在校园里的其他一些学习室包括 Shelton 大厅 9 楼、学生公寓 I、和法学院的 Rome 休息室可以欣赏到。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 Klarchek 信息共享室

  坐在这个大部分建筑材料都为玻璃、开放性设计的建筑里能够俯瞰密歇根湖。充足的自然采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而屋顶气象站的自动化系统能够...

中国女孩的美国移民生活真实写照

11-04

标签: 美国移民生活

    美国绿卡申请最便捷的途径或许就是娶一个美国妞或是嫁给美国人,很多憧憬美国绿卡的girl和boy甚至不惜为了美国绿卡将就爱情,甚至将就婚姻,这样的美国移民形式小编觉得来的太痛苦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为了美国绿卡而将就的爱情更是不堪一击,下面是一个中国女孩真实的美国移民故事,或许能唤醒那些为了美国绿卡将就爱情的同胞们。

  娜娜来美国那年,已经过三十了。她的两个哥哥都在美国,早就让她来,她都说没有兴趣,她向往欧洲。在中国大学毕了业,没有心思工作,一门心思要去欧洲学时尚,终于如了愿,考取了爱尔兰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不过她还是不满意,本想去巴黎,却又不会讲法语,从中国去爱尔兰,想着只是一个过渡。其实爱尔兰也不是学时尚的地方,她终究还是不满意,只好将就着,学成,才发现留在爱尔兰或欧洲其他国家很难,她又不愿回国,觉得回去会被人耻笑,只好投奔两个在美国的哥哥来。

  美国是个很兼容的国家,什么人想留下,硬着头皮,总有办法。娜娜有欧洲的签证,获得美国的旅游签证不难,入海关的时候护照上被盖章,可以在美国暂停留半年。娜娜一进美国就想着怎样留下来,她的爱尔兰学历似乎没有办法帮她,夹着爱尔兰口音的英语似乎也帮不到她,无法及时找到工作,获取工作签证,意味着没有办法靠自己在美国立足。她又不愿意再回美国学校读书,就眼睁睁看着日子流逝,签证快要到期。

  娜娜开始后悔起来,悔恨当初没有听取两个哥哥的劝告,直接来美国读书,否则就不会这么为身份烦恼了。她觉得回不了中国,那些亲戚朋友都知道她出国了,就这样一事无成地回去,她的脸放不下,再说,年纪大了,回国肯定成了老大难,加入剩女的行列,岂不让她的自尊心无处可放?

  两个哥哥劝她找个美籍,结婚算了,一举两得,既找了婆家,又可以申请绿卡。她本来不愿将就,可是看着签证要过期,之后答应哥哥们去相亲。好在两个哥哥在美国多年,攒了些人脉,把所有能想到的资源全动用起来。娜娜走马观花看了几个,没有一个百分之百满意的,不是太老,就是太丑,不是太闷,就是太穷。好不容易有个看着舒服的,却是个学历低的餐厅大厨。她直摇头,两个哥哥看得心急:高富帅成家生子了,哪里还等她来摘取?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签证差几天就要过期了,两个哥哥也不想管了,觉得她的命运还是自己掌握。她却急了,把所有见过的人列出来,从里面挑出一个还算过得去的人,告诉哥哥就是他了。这是一个比哥哥们还大的男人,尽管大她十五岁,倒也工作稳定,长得白白净净。其实哥哥们早也觉得这人不错,只是她当初一口否决,觉得他年龄过大,和自己有代沟。哥哥们从中斡旋,那个男人倒是对她很满意,看她第一面时就觉得还可以。

  两人就那样急急忙忙结婚,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去小城的市政厅取得法律文件,在法官面试宣誓结婚而已。这是她的初婚,却是男人的第三次婚姻,哥哥们都觉得没什么,这是她的一个心结,因她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姑娘,从来还没有有正式的男友。男人婚后发现她竟然是个处女,感到不可思议,如获至宝,反而又觉得她不正常,两人于是常常有很多莫名的争吵。

  男人整天想的是怎么尽快有个孩子,娜娜绿卡在手,整天却觉得男人配不上她,耽误了她的青春,很不愿那么快生孩子绊羁自己,整天想的是离婚的事情。她花高价,聘请了律师,提出来离婚申请,并又觉得自己亏了,男人有十多万的年薪,要求很高的赡养费。男人见她要离婚,也没有了情意,威胁她,如果她一意孤行,就要上告移民(微博)局,控诉她结婚动机不纯,是为了获取绿卡。她没想到的是,当初结...

援交少女真实写照两面青春

11-21

标签: 援交少女

 

少女小芭:两面青春

  父母眼中的“乖乖女”,陌生男人的“援交妹”——厚厚的面具让小芭自己都分辨不清,哪个才是伪装,哪个才是真实。

  个头不高、皮肤白皙、扎着马尾辫……看着眼前这个朴素、青涩的重庆女孩,童小军怎么都不愿意将她与“援助交际”联系在一起。

  童小军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从2010年至今,童小军带着一个6人的课题组,在重庆开展一项“在校女学生援助交际问题研究”,上述女孩是童小军的第8个访谈对象,调研团队给她起了个特殊的化名“小芭”。

  小芭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小康家庭,父亲是名警察,母亲是位医生。在重庆,她的家庭条件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2010年,她在一所中学读到了高二,虽然成绩不好,在家里却足够听话。不过,一旦到了外面,这个“乖乖女”立刻会展现她“魔鬼”的一面,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社会上那种‘流氓’,喝酒、吹牛,啤酒一次能喝四五瓶”。

  “访谈的过程中,这个女孩的眼睛不时盯着桌上的零食”,童小年发现,眼前的女孩对零食几近痴迷,那些薯片、巧克力对她有着非凡的诱惑力。“她不好意思地拒绝了我递过去的零食,却又让我把它们藏起来,因为‘一看到嘴就痒痒’”。

  事实上,小芭对零食的嗜好与她的援交经历息息相关,用她的话说:“男娃儿好吃要欠账,女娃儿好吃要上当。”

  “零食”竟像毒瘾一样

  谈到“零食”,小芭话匣子开始打开了。

  在上初二以前,小芭的成绩在班里处在中等水平,但上初二后,成绩便一落千里,甚至还让她降了一级。也正是那一年,她有了男朋友,两人交往至今。甚至她把自己的“第一次”也给了那个男孩——她至今记得,那是“高一的那年,11月17号”。

  她告诉童小军,如果没有那天与男朋友的“第一次”,她“后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那个”。此前她从未想过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一个陌生人:“处女的话,据说一般都是8000(块钱),但是我不愿意。”

  除了对于零食的痴迷,她还喜欢上网,热衷于网络游戏。“每天父母睡着后,我会把门反锁,偷偷跑到网吧,等到第二天清晨父母起床前再溜回家里。”小芭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至少2年,却从未引起身为警察的父亲和身为医生的母亲的注意。

  用小芭的话说,为了买零食和上网,她每天大约要花100元左右,而家里一个星期只给她二十几元。起初她尽量节省上网的钱,但买零食的钱却无论如何也省不下来,这让她苦恼万分。

  高二那年,17岁的小芭第一次“逃学”了,那时候十分厌学,索性跑出去玩,并因此结交了一个做“那一行”的朋友——那个女孩比她小几个月,正是这个朋友介绍她入了“行”。

  “想想真好笑,小姑娘的第一次竟然是为了买零食。”童小军说,但她笑不出来。

  出于谨慎,童小军试探性问起眼前这个女孩“第一次援交时的感觉”。坐在对面的小芭身子不经意颤了一下,但很快便又恢复了镇定。她说久了就有点习惯了,慢慢就好了,回学校后就当这种事情从没发生过一样。

  据小芭介绍,她的“客户”通常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以外地人居多,来自各行各业,她遇见过官员,也遇见过律师。她一直试图避免和他们有情感上的交流,只保持纯粹的金钱交易。有人后来还想和她联系,都被她一口回绝。

  每个星期,她都会出去一两次,一次自己能拿到两百块钱,够她花上两三天,等到钱花光了,就再打电话“约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