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栏目,提供与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比喻、比拟(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比喻和拟人在表现上有相近的地方,小朋友们要注意区分。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比喻、比拟(拟人)的区别是什么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在阅读中,同学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既像比喻又像拟人的句子。由于它们有某些相似点,往往容易混淆。现将比喻、比拟相关知识简单的作以介绍。

  一、比喻

  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拟

  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而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三、区别

  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抓主干、理枝叶,从句式结构来判断。拟人不出现“像”字,例如: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前半部分是喻,后半部分是叙述,这句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

  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

  再看一例:

  ⑶、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浪花像孩子。)

  ⑷、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当然,并不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

  从内容上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从内容上看,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

  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

  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些相近,但也要注意区别。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笔者谈点个人经验:

  “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同时出现

  “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如,“产党是太阳”。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第一场雪》)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索溪峪的野》)“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凡卡》)再如,“小河一路欢笑,一路歌……小树招手,乐呵呵。”都是拟人句式。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其他优秀文章:

  朱彦夫故事:向上帝借一双手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