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英国生存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英国生存栏目,提供与英国生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每周5英镑是怎么在英国生存下去的

 

  都说出国留学就要吃好喝好,然而英国媒体曝出,一位英国华人妹子有工作有钱却每周花5英镑(约合人民币44元)去找那些剩菜剩饭吃...下面出国留学网就来说说每周5英镑是怎么在英国生存下去的。

  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

  能在英国伦敦这种大城市工作,肯定能够有钱自己买好吃的,再怎么也不会惨到要去吃别人的剩饭剩菜啊?

  这个妹子就是今年25岁的Josephine Liang,是一位项目经理。她在中国香港长大,现在住在伦敦的Clerkenwell。

  可以看出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姐姐啊!

  想都想不到的是…

  她居然是通过到垃圾桶翻找食物、以及收集人家的剩饭剩菜或者要扔掉的来获得自己每天的吃食。这些都是完全陌生的人做的食物。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街上的那些流浪汉。

  而除了那些腐烂的残羹冷炙,她有时候也会得到一些高级美味的餐厅里面的食物。

  这些食物都是她通过手机APP来搜集信息获得的。

  每天她就在这些APP上面找她附近的餐馆或者人有哪里是有要扔掉的食物的,然后就去那里问人家要。

  她在手机上找到两个她觉得比较有用的分享食物的APP。

  一个叫做Olio。在上面,她可以搜索到附近那些餐馆或者人上传的食物信息。而她还成为Olio的一名志愿者,然后每周花一天时间来帮助商家如Pret A Manger处理那些不要的没用过的食物,她自己可以留下10%。

  还有一个叫做Too Good To Go。在上面有很多餐厅,像Yo Sushi和Mister Lasagna以及当地的面包店、小餐馆等会把那些没有用过的食物在一天的末尾重新分配,就是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出售。

  她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周就花5英镑解决吃的方面的需求,从而为自己省钱。

  这样的方式固然能省很多钱,可是也太…那啥点了吧!

  虽然伦敦生活成本相对高,但是她作为一位有工作、有收入的人,不像有些留学的穷学生需要控制一下花费,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这么紧巴巴地在吃上面省钱啊。

  可是她却对此不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还很乐意呢。

  “我最多会到5公里外去搜集食物,再远的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出行太远的影响大于周围的环境对被扔食物的影响。”

  “当我去收集食物和东西的时候,我见过很多人。而且能出去走走和看看伦敦也很好。以前匆忙在上班来回路上奔波都没能发现到什么,但是现在我看到了以前都没看到过的伦敦的很多方面。”

  “我在星期一出去做这个,而这非常好。”她最后收集到了很多食物,然后用这些食物举办免费派对招待朋友,一起吃她收集来的食物,一起喝她找到的酒。

  “只是需要几磅,就可以有很多美味可口高质量餐厅食物可以吃。我觉得我得到过最好的食物是从我附近的一家店得到的肉饼。很美味。还有吃过很多很好的寿司以及意大利面。”

  她就是在这样快乐地去收集人家不要的剩饭剩菜的情况下省下了不少钱。

  不过能坚持下来,那是因为她是一个不会做饭又对食物不是很挑的人,并且她想要把钱更多的花在旅游以及一些她感兴趣的事情上面而不仅仅是在吃饭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想浪费食物,因此就通过这样...

英国生存之惑:身份篇

05-03

标签: 英国生存

 

英国护照,到底能得到多少好处?令许多人为之奋斗。

一位朋友,在高技移民路途上煎熬中,用她的话说是在坐“移民监”。还有两年,倒是有盼头,但是她时时惶惑,是否这条路走对了?

她在国内拥有骄人的职业,接触的都是上层名流,顺风顺水。来英国充电,本是为了更好的回国发展,结果毕业后立刻办了高技。这就是既来之,且安之的心理。既然来了,何不整个英国护照,不就5年吗,工作,工作,晃荡就过去了。

谁料求职之路并不顺畅。3年了,工作换来换去,并不如意,眼下在一英方公司猫着,办公室小姐,朝九晚五,工作内容乏味,纯粹为了糊口。她常觉得自己浪费光阴,做着和自己才干,梦想并不相干的事。可是已然在这条移民路上,不能说撤就撤,只好咬牙坚持下去。

一纸护照

不久前,来英国10年的凌先生庆祝他获得了永居身份。获取身份后他回国了一趟,却发现种种不适应。“国内很实际,如果你穿得不好,别人会看低你;吃饭,应酬,到处讲究的是排场;到处送礼,人情往来,热是热闹,但是有些疲累。”显然已经不适应国内的生活了,规矩的英式生活,人情简单,往来有序,反而是他最喜欢的。

他做的室内装修工作,没想到是在英国经济不景气状态下的一匹黑马,他项目越做越多,收入可观。获得英国身份后,他立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准备扩大营业。

英国护照,到底可以给你多少好处?一位来英10多年的资深教育届人士,显然是积极拥护者。他觉得英国给他安全感,尤其在医疗,教育,养老方面。

"国内人拼命存钱干什么?为了养老,为了看病。在英国,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些,病,大手术,根本不用你操心,病房里吃住,看护得好好的。老了,基本养老金够你生活了。孩子教育是一大笔开支,你也不用太操心,除非你上私立学校。"他解释到。常年参加学术会议的他,觉得英国护照的最明显的一个便利就是方便,可以省去排队,申请签证的麻烦。

对于是否拿英国身份这件事,某女士回应得更加干脆,“如果你要在英国生活,当然是要有身份,就这么简单!”。

你我的选择

除去了以然受益的一群人,走在移民路上的一群人,还有一批人就是城外观望者。他们大多还在英国试水期,努力寻找安身立命的方式。因此问题,困惑,选择接踵而来。

眼下工作难寻,要长期耗在这里么?时间,金钱,青春都是不小的成本。长期耗下去,说得好听些是获得海外经验,体验人生,可是到最后你很难不在这本账上斤斤计较。很少有人可以一面安心在麦当劳打工,一面诗情画意的活着,追寻理想,比如写作,比如画画。

国内的花花世界诱惑不少,呼声很高,回去的工作机会似乎要比在异国他乡漂泊精彩得多。国内一刚毕业的研究生朋友,喜滋滋的跟朋友们宣告她的几分工作邀请,年薪都是在14万以上,还有奖金,而且是国内顶尖的公司,如此美差,你还在国外耗什么?

而且长此以往,还怕心态受挫。有位在海外呆了3年多,事业屡屡不顺的朋友回国省亲,被朋友爆出性格大变。原来积极阳光,热情开朗的她,却变得比较沉默寡言。海外生活不顺的她,如今事事谨慎,人的自信锋芒也被磨去大半。还有人变得则像英国祥林嫂,逢人便处处抱怨,感叹处境不如意。这样对人心态上的损伤,才是最可怕的。

虽然也有不少在国内经历了繁华热闹,来英国寻求简单宁静生活的人。如此,他们做着简单的工作,生活却也有滋有味。可是在一个新的国家安定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大到求职买房,小到交友生活,都是一个漫长的融入的过程。在决定...

英国生存之惑:婚姻篇

05-03

标签: 英国生存

 

很多幸福的异国情侣,他们需要相当的磨合期。

某位朋友给我讲了个笑话。某天半夜家里电话铃声响起,她迷迷糊糊的拿起听筒,一听是老妈的声音,朋友急了一下惊醒,以为有什么紧急情况。结果她老妈在电话里急急的说,“你得让你男朋友把胡子刮了,留着胡子好老气啊!”朋友哭笑不得,“妈,你大半夜把我吵醒就是为了这个啊!”

一直以来,这位朋友的异国婚恋是不为父母赞同的。首先找了个不会说中文的老外,而且还比她大10来岁,还留着胡子(这个理由比较搞笑)。女儿看来得长期生活在海外了,父母怎么放得下。屡屡劝回,朋友坚决:难得碰到有情人,且她已经习惯了此地安逸,颇有与世无争的生活,有必要回去么?

剩女和鬼佬

前日碰到一位来英国旅游的艺术家,交谈甚欢,如逢知己。她回国前托付我一奇怪的差事:国内有一朋友,年纪30出头,在杂志社兼差,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不错。在国内的婚姻市场,她这样类型的女孩子显然处于劣势了,男性们都瞄准年轻、漂亮的女性。于是她托付这位艺术家,以为她交友甚阔,可以帮忙介绍对象。艺术家物色已久,难以完成托付,觉得惭愧。见到我,以为英国应该资源丰富,可以开拓一下。

这大概是我接到的最奇怪的托付了。而且当事人还在国内。

某女性朋友出国前备受一婚恋机构骚扰。对方号称会员多为高收入金领,屡屡劝我友加入,声称约会对象多为高端成功人士,如何有种种利益所得,连约会期间所收礼物皆为顶尖名牌,一旦约会成功便可迅速跻身上流社会,省却一人多年辛苦奋斗云云。对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为朋友进行利弊分析,“你现在28岁,正是好年华,此时不嫁,更待何时?女人一过30岁,市场价值不是打对折,而是打1折!”。朋友工作忙碌,无心应付,不胜其扰,最后不得不告诉对方她准备出国。对方口气立即软下来了,“噢,你要出国,那你就会成香馍馍了。”朋友诧异不已,视为笑谈,并未在意。

当然她并非为嫁老外出国,她自有自己的学业、职业规划。不过,过来人说中国姑娘在国外还是颇受欢迎的。无关长相,无关年纪,老外(鬼佬)们看重的是另一种美:东方、自立、个性、特别等等,和中国传统的以温柔佳人为美的观念毫不相同。所以大概剩女们在这里嫁出的机率还是有不少吧。

总有不少姑娘感叹来英国留学的以女性居多,中国男性比较少。如此,男性们大概会生出优越感,万花丛中,选择众多,何苦急于安定,而且他们大概对“大龄”一事还比较在意。这样的背景之下剩女们把眼光投向老外也是有理有因。而从现实利益考虑,找个洋老公也有利于更快安定,在签证身份上省却多年奋斗。当然会有人指责她们功利、崇洋媚外等等。外人看的永远是热闹。男女婚恋,彼此情投意合,愿意一起度过一生,共担风雨共享荣辱,便可以,无关他人非议。

嫁不嫁?

朋友圈子离流传着一桩灰姑娘的跨国婚恋故事。外企小职员,不算出众的容貌,却嫁给了公司全球副总裁,现移居北欧,专心相夫教子。这大概是不少待嫁姑娘们的梦想了,比电影桥段还精彩。殊不知,跨国婚恋背后多年的文化磨合、冲突、调整,是复杂而耗力的,并不如表面风光。两类人,两种性别,两种国籍,两种文化背景,能完全和睦相处多么不容易。很多幸福的异国情侣,他们大多走过了或长或短的磨合期。

先从饮食上说起,你的洋男友是否能接受重口味中餐,老外的cheese, fish and chips,英式gravy, Sunday roast 你是否能接受得了,都是问号。如果两人能在“吃”上达成一致,彼此都不介意尝试中西...

英国生存之惑:工作篇

05-03

标签: 英国生存

 

海外生存之艰难,难以一一倾尽

日前和一青年创业者聊天,他极其苦恼。公司成立快5年了,业务也在不断扩大,但人才流失是他的一大心病。

老板的困惑

公司领导层一直愿意录用刚毕业的留学生,期望可以从娃娃兵开始培养,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然而5年来,员工走马灯似的换,来来去去,有回国的,有跳槽的,总之没有一个人愿意长期为公司服务,一起创业。他叹息自己一番苦心培养,反而成了一个免费“培训学校”,毕业生刚获得实践经验,就拍屁股走人了。

我小心翼翼的问起公司待遇情况。他很自信的说薪资水平在英国华人企业中上水平。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员工的烦恼

这一边员工们也有倒不完的苦水,海外生存之艰难,难以一一倾尽。

刚刚毕业,怀揣对社会的憧憬,一腔热血加盟新公司,期望可以和老板一起打拼天下。老板也是刚毕业不久的留学生,彼此之间还很投缘。公司也都是留洋的年轻人,气氛活跃,大家做起事来也很有动力,虽然累点,辛苦点,撑撑也就过去了。

可是一年半载过去,问题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首先在工资待遇上,公司新创业,不可能付得起高薪,员工自己也是大学毕业生,哪有底气要高薪。伦敦生活水平高,一个月几百镑,不到1000镑的工资根本不够花。长时间需要家里接济也不是办法,心里难免开始打小算盘了。

其次工作强度大。新公司,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人都被培养成多面手。长时间的加班是常事,出差也少不了。有些人还有业务量的压力,完不成总觉得脸上无光,而且收入也会减少。种种压力积累起来,这又成了一个想走的理由。

再者,人际关系也很头疼。公司高层是青年创业者,如何治理公司如何开发业务也在摸索中,一些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在改进。也难免有意气用事的时候,比如发脾气,不给下属留情面等等。另外,员工内部之间的斗争也难免,市场小,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你争我斗也不稀奇。

这样消耗下来,每个人内心的天平就向一边倾斜了。待遇不见看涨,工作强度依然大,人事关系复杂,而公司似乎还没有迅速发展壮大的迹象,还要继续留下去么?PSW签证也只有2年,要把这两年奉献在这里?内心似乎不确定。

与此同时国内呼唤的声音不断,父母看着子女在海外吃苦,当然心疼,于是屡屡劝回。经过多番挣扎思量,很多人还是踏上了回国的路。回国,至少可以寻求些稳定,至少还有父母庇护。况且国内发展好,工作机会也多些。虽然海归已经成了海待,不如前些年吃香,但找份正经工作也不会是太难的事。

当然也有另一拨人越挫越勇,努力寻找在英国其他的工作机会。一旦获得跳板,就果断离开了。至于前方会不会更好,要尝试了才知道,趁年轻,再闯闯吧。还有自己另起炉灶,做小生意等等的,也有人在。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地,异地,总有生存的方式。这段经历,也成了一个“实习”项目,好与不好,都是一段经历,得与失,内心各有一本账。

两难之间

看来双方是各有苦恼。华人公司在海外想崭露头脚本非易事。要熟悉新的文化,社会,要拓展人脉,要创造商机,要应付林林总总的事情,在英国办事制度之复杂,严谨令人头疼。公司方方面面的问题,税务,行政,业务,等等,哪一个都是不可小看的。在国内,好歹有关系,有朋友帮衬,在此地,一切从零开始,其中的艰辛自然不用细说。

谈及敏...

英国生存之惑:创业篇

05-03

标签: 英国生存

 

海外创业道路艰难

英国继续推出投资移民政策,T1企业家移民签证只需要投入20万英镑,门槛还不算太高。可以自己当老板,也可以获得身份,创业,似乎是一条不错的选择。

创业的心

"我每次回中国都好像看到有无数的商机,而每次都没有狠下心来自己创业。如今,身边朋友一个个都在创业路上了,一年半载,初具规模,也是不小的成就了。看看自己,有些遗憾。"说话的这位朋友是位青年才俊,来英数年,已经在一外资公司做到高层。收入、地位都不错,但常常有"给他人做嫁衣"之感,事业上忙忙碌碌,总觉在是给他人锦上添花。

最近身边朋友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下海创业。有位金领,是圈内的钻石王老五,欲图辞去高薪之职,自己独立山头。无它,最直接的理由,他每年为公司创造上亿英镑业绩,所获不过是零头。"有了公司这个平台,你才有机会创造好业绩,非你一人之功。"我刁钻追问。"不错,但我想摆脱这种疲于奔命,没日没夜的状态,哪怕收入少一点。创业,期望有自己的自由度。"他解释道。

这些创业者大概可以归为几类。一类人,自己在公司就职几年,经验、阅历、人脉都已经积攒到一定程度,给人打工,已然倦怠,不过是技能的重复,没有新意。而此时年华正好,30出头,阅历相当,自立门户显然是最好时机。黄金年龄就在这几年,再过几年,大概也就无心创业了,寻求稳定安乐去了。所以就在此时,放手博一下,纵然失败也不后悔曾经尝试。就算失败,也仍然可以回来打工,反正过去的基础还在,再寻份工作也不是难事。

另有些人,大概就图个小本经营,类似自由职业者,不求日进斗金,但求有闲有自由,小本创业,图的就是个温饱和自在。这样的心态,也很普遍。还有一类人则是刚出校门就走在了创业的路上。在英国,你会看到不少长着娃娃脸的老板们,不过是26,7岁,可是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人人尊称为“总”。中国背景,英国地理,这样的双重优势给创业带来了独特的便利。中国热,使国外投资商、生意人纷纷想踏上中国寻找商机;发展中的中国公司,极其希望能迈出去,海外试水。大局看来,机会仿佛是无穷的,就看你怎么挖掘,看你有多少人脉,以及你有多少能耐。

然而创业这回事,大概是每个人自我细品的一杯茶,冷暖自知;也像你脚上的鞋子,外表埕亮,不代表一路走来脚上舒服,艰难曲折,甘苦自晓。每个创业路上的人,五味杂陈的感受,大概难以一一倾尽。

创业者说

有位在英国市场打拼了6年的青年创业者,谈起创业感受,仍然表情复杂的说,“其实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走对了”。这么多年来他的生活只有一个字:忙。周末是奢谈的,朋友们常怨,“你总是在忙,什么时候你不忙啊?”。他最大的休闲活动就是去朋友家小聚,感受下来自朋友、家庭的温暖。看着朋友们家庭和睦,夫妻举案齐眉,孩子膝头绕,一起吃吃家常饭,聊聊天,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放松。同时,这也是在弥补他自己内心的遗憾:创业多年,自己根本无心也无力组建家庭,十足是个生活上的“跛子”。

回忆起当初为什么想创业,信念还是清晰如昨: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可以传承的基业,树立自我独有品牌,打造企业文化。这大概和很多雄心万丈的创业者们想法一样:有生之年不搏一博,要待何时?给人打工是一辈子,平淡安稳简单重复是一辈子,轰轰烈烈拼搏也是一辈子,后者或许给人生精彩加分的可能性会多出许多。说到底,除却名利浮云,人拼的不就是个经历、体验、和因此而增加的生命厚度么?当然,创业也是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