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古代跪拜礼的相关文章推荐

古代跪拜礼

跪拜礼的尴尬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发达,可是在对外交往中,尴尬却不少。 2000多年间,封建王朝在对外交往时,一直坚持外国来使必须向皇帝行跪拜礼。显而易见,施行这种礼节,有损尊严,常常遭到抵制。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白衣大食(今叙利亚一带)遣使来唐,在朝见唐玄宗时,平立不拜。唐官员以其无礼,欲治其罪。 1656年3月,第一位访问清朝的沙俄使节费·巴伊科夫抵达北京,明确表示不向大清皇帝行跪拜礼,双方为此争论了半年,巴无果而返。1805年,沙俄格·戈洛夫金使团来华,入境后即表示不行跪拜礼,引起清廷不满,只到达张家口,便原路返回俄国了。 1816年,英国特使阿美士德到北京,也是因为拒绝向嘉庆皇帝跪拜,被清廷下令遣送回国。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愤怒的清军士兵杀死,这可捅了马蜂窝,本来德国及其他列强早就想一口吞掉中国,这下可有了借口。清廷虽然百般赔礼道歉,对方还是不依不饶,清政府被迫任命醇亲王载沣(宣统皇帝的父亲,光绪、慈禧去世后曾任摄政王)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谢罪。德方扬言,载沣在觐见德皇时必须行跪拜礼。这一棒子把清王朝打晕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到头来还得自己品尝。后来虽然在中外舆论责难下,德方取消了这一要求,但大清颜... [ 查看全文 ]
2013-12-09

专题推荐:

古代跪拜礼的相关文章

古代称呼礼仪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称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 查看全文 ]
2013-12-06

专题推荐:

古代礼貌礼仪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 宾客来到说-光临 等候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 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 请人谅解说-包涵 希望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 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 求人指点说-赐教 向人询问说-请问 请人协助说-费心 ...[ 查看全文 ]
2013-12-06

专题推荐:

古代成年礼

我国传统成年礼称为冠礼、笄礼,可以上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周朝在我国文化史上扮演了集大成之地位,并有树立典范的作用。《仪礼》是现存记载先秦各项礼俗最完整的经典,其中详载各种国家社会礼仪及个人与家庭礼仪。 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 查看全文 ]
2013-12-06

专题推荐:

古代见面礼仪

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相同的的礼节。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查看全文 ]
2013-12-06

专题推荐:

古代文明礼仪

文明的灿烂光华。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大量的古代礼仪,中学语文教材上也涉及许多。了解它,不仅欣赏到古代礼仪文化,而且帮助读者,特别是中学生扫除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古代礼仪,包括“吉”、“嘉”、“军”、“宾”、“凶”五个方面,下面结合中学教材,历历介绍给中学生朋友。 一、吉礼 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宗庙• 《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 查看全文 ]
2013-12-06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中国古代史 藏羚羊跪拜 世界古代史 古代领导生日祝福短信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古代文明礼仪 高考历史+古代史 中国古代建筑 古代名句 古代名句大全 古代至理名言 古代爱情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名言 经典古代诗词 古代君王 古代贪官 菲尔普斯打破了2168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记 《藏羚羊跪拜》读后感 《藏羚羊跪拜》
热点推荐
握手礼仪 电话礼仪 中餐礼仪 着装礼仪 面试礼仪 敬酒礼仪 结婚礼仪 服务礼仪 西餐礼仪 接待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