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铁农具、牛耕的普遍使用和农业的发展汉初至文、景的六十多年内,社会经济逐渐由凋敝状态中恢复过来并且走向发展,到武帝时,便出现了一种繁荣富庶、国库充足的景象。据司马迁说,当时太仓和城乡仓库粮食丰积,陈陈相因,以至于腐败不可食;府库货财充斥,钱串都朽断了。 西汉初年,铁制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很多地区。武帝时冶铁制器归国家垄断,铁农具的传播更为迅速。不但在中原地区,而且在今辽宁、甘肃、湖南、四川等省以及更远的一些地方,都有西汉的铲、锄、镰、铧等铁制农具出土。出土铁犁铧数量很多,宽窄大小不一。这是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犁耕技术的结果。最大的铧宽达四十二厘米,这也许是为开沟作渠等农事需要而铸造的农具。 汉代兼用马耕和牛耕,但主要靠用牛。从考古所获西汉牛犁模型、牛耕壁画和犁铧实物等看来,西汉普遍使用所谓二牛抬杠的犁耕法。《汉书·食货志》中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犁,也是二牛抬杠。由于扶犁人使用牛辔穿牛鼻导引耕牛,省去了牵牛的人力,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这是犁耕法的重大进步。西汉末年,又出现了一牛一人的犁耕法,可能是用于熟地的耕作。武帝以后,随着大规模徙民边陲,进行屯田,牛耕技术传到西北。为了保护耕畜,秦汉法律都规定,偷盗马和牛,要加重惩罚。与犁耕技术传播的同时,播种用的耧犁也开始使用,西汉晚期,耧犁已... [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社会各阶级的状况

在西汉封建社会中,基本的阶级是彼此对立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包括皇帝、贵族、官僚以及一般的地主,是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包括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相当于农民。农民和手工业者是主要的被统治阶级。商人的经济地位比较复杂,大商人一般都是大地主,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小商贩的经济地位类似手工业者和自耕农,是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除此以外,还有数量颇大的奴婢,他们的身分和经济地位最为低下...[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刘彻统治的五十余年(前140~前87),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改革了一些制度,力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时期,诸侯王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强大难制,但是有的王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王朝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西汉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比以前更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也发生过一些战争。汉朝(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对各族的战争,有的属于防御性质,起了维护安全、保障生产的作用;有的则是对少数民族的侵犯,造成了破坏。但是总的看来,汉武帝以后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许多民族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汉族的经济和文化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围各民族,有些民族还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西汉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统...[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的宫廷政变

1、公元前184年,吕后幽杀少帝,另立常山王刘义为少帝。 2、公元前180年,刘氏宗族与大臣周勃等诛杀诸吕,杀少帝,立代王刘恒为帝。 3、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废昌邑王刘贺。 4、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刘衎,自居摄皇帝位。 5、公元8年12月(一说公元9年1月),王莽废孺子婴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该国号新。 史料:《史记.吕太后本纪》、《汉书.霍光传》、《汉书.王莽传》、《资治通...[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西汉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1、汉武帝后的刺史部(又称州) 汉武帝后,分天下为十三州(或称十三部),州置刺史,京畿所在地置司隶校尉,称司隶校尉部。西汉十三州或十三部、司隶校尉部,为地方监察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刺史的主要任务是监察郡国。郡、王国里还辖有县、侯国、邑、道数目。西汉地方行政制度沿秦制,推行郡县制。 ...[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新朝简介

新朝的创立者王莽是利用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通过外戚专政来夺取皇位的。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平帝时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取得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总揽朝政。平帝死后,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不到三年,王莽便于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托古改制」的新政:他下令天下农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无田者按一夫百亩受田,一户不满八人而...[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阶级矛盾的发展与王莽改制

汉武帝末年的农民暴动 西汉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同时是愈来愈严重的土地兼并过程,也是农民重新走上流亡道路的过程。还在所谓文景之治的升平时期,就隐伏着深刻的阶级矛盾。 汉武帝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到颇高的水平,非遇水旱,则农民大致可以勉强自给;另一方面,豪强之徒兼并土地,武断乡曲的现象,比以前更为严重。官僚地主无不追逐田宅、产业和牛羊、奴婢,交相压榨农民。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在完成了辉煌事业...[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绿林 赤眉大起义

绿林军 反对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首先发生在北方边郡地区。王莽为了出击匈奴而进行的征发,在边郡比在内地更为严重。边境数十万驻军,不但仰给边民供应,而且还大肆骚扰,边民不堪其苦,铤而走险,聚众反抗。始建国三年(公元11),边民弃城郭流亡,随处暴动,并州、平州一带更为猛烈。天凤二年(公元15),五原、代郡民举行暴动,数千人为群,转入旁郡。接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相继出现了农民暴动。天凤四年,临淮人瓜田...[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官制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东汉以后,州牧刺史权力有所扩大,一州之事,刺史可全权处理,刺史遂由监察官员而变为拥有实权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有一定治所,常于每年八月出巡,岁末遣计史诣京师禀报刺史本人则无需亲入京师。刺史弹劾郡县守令则不必经过三公,而权归刺史,刺史往往派从事为耳目,竟至掌握二千石高官进退的大权。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在性质上已是地方行政长官,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遂以形成。剌史仿将军府设置了官属...[ 查看全文 ]
2012-12-09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600字 社会调查报告500字 社会调查报告400字 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社会实践报告800字 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 社会调研报告的格式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1000 社会实践报告500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300 为家乡发展调查报告 生态发展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报告 2013教师招聘
热点推荐
中考话题作文 中考英语题库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历史题库 中考志愿填报指南 中考地理试卷 中考英语试题 中考零分作文 中考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