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2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上半部分请点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2

  第四单元 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 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圆片图形: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

  1 、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

  (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

  (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

  2、自学,教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

  4、小组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2)58页做一做第一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如何画圆的。

  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

  三、当堂测评

  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

  四、谈收获、讲表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第二课时:轴对称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件出示)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

  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课堂提高。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四弟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帮助学困生理解每道题。

  小组内讲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以“兵强兵、兵练兵’.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可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在教学“画圆”时,我不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当堂测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

  (1)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形花坛。

  。

  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

  学生想办法:(1)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2)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C=(a+b)×2

  3、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新知探究

  (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1415926535……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得出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 = ∏d

  C = 2∏r

  (二)、解决新问题。

  1、解决情境题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教学例1 :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

  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小组内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在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当堂测评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60分)

  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40分)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

  (3)C =2πr =πd 。 (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 )

  四、课堂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呢?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从以下几处着手:

  1、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课前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

  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在得出公式时及时解决问

  题,体现数学课的应用价值。

  2、 重视动手操作,深刻理解公式。对于公式的探究,我改变

  以往的教师演示教学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让他们

  体会知识概念的形成。教学中,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设备、挂钟。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

  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 c=2π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知探究。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 半径=

  学生根据前面的公式推出:d= C/π r= C/2π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根据公式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已知:c=3.77m 求:d=?

  解法1 解法2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Π)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0分)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20分)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30分)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4、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3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

  教师讲评,小组内打分,明确错误原因。

  四、回放知识目标,学生谈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1)重视公式的推导,提高学生推理、探究能力。

  (2)通过当堂测评,丰富课堂知识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同样的三角板两个/每人。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s=a2 s= ah s= ah s= (a+b)h

  二、新知探究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 。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 ,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 ×底×高

  圆面积= ×

  =π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高

  圆面积 = ×r÷

  =πr2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例1 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 求:s=?

  r=d÷2 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四、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40分)

  r=5cm d =0.8dm

  2、解答下列各题。(60分)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社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发现疑难。

  小组内订正,评比、得分。

  全班内评比出优胜小组。

  五、谈收获、表决心。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圆的面积(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

  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环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3、 填表

  r d C S

  3cm

  9cm

  10m

  12.56m

  填写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

  (3)周长是12.56时面积也是12.56,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三、新知探究

  (一)、教学环形面积。

  1、结合实物光盘,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

  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及问题。

  (2)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法1:环形面积 = 大圆面积 - 小圆面积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解法2: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4、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二)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

  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

  学生汇报解题方法及结果。

  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 )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 )2

  3、环形面积: S=π(R2-r2)

  设计意图:

  1、 重视教具的作用。在圆面积的教学中,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²。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2=3.14×12=37.68 (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4+2×2

  =6.28+4

  r=2cm =10.28(cm)

  (2)半圆的面积:

  3.14×22 + =3.14×4

  =12.56(平方厘米)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2

  =4(米) =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课堂提高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是为避免学生把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因此我特意设计了本堂对比课。对比我,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πd 或 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我想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十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 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 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 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liuxue86.com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 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

  此节知识虽不是很重要,但我独列出来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

  1、 此节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2、 密切联系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重视科学性。

  第五单元 百分数

  单元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用眼保健、专心听讲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48人),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设计意图:

  1、本堂课,我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层: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二层: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第三层:教学百分数的读写。三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

  2、当堂测评及时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对其进行教育。

  3、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 5 0.48 1.25 10.3

  个别学生口答。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 =24%

  1.4= = = =140%

  0.123= = =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 =27÷100=0.27

  135%= =135÷100=1.35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1)出示例3: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80%。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 = 80%= =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5、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十九第1、2题。

  2、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 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

  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1、 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2、 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知探究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当堂测评

  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课堂质疑、谈表现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自己表现得又怎样?

  相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练习课

  第八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 )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4、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

  1、(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会较为容易。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折 扣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境(视频播放)

  。节日期间各商家打折促销的活动场面:买二送一、八折、七五折、五折……

  学生分析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教师讲解:打折出售,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如何用分数表示?百分数呢?

  2、学生自学课本第97页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八折:( )/10 ( )/% 七五折: ( )/10 ( )/%

  六折:( )/10 ( )/% 四五折: ( )/10 ( )/%

  ( )折:9/10 ( )/% ( )折: ( )/10 25/%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出是什么意思。集体订正。

  4、小组长说出几折、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组员轮流说出相应的数。教师各小组间查看。

  5、讨论,找规律。

  原价乘以( )%恰好是现价;现价除以原价是( )%;现价除以( )%是原价。

  (二).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教师提出自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 、学生试做,教师在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

  3、小组内讲评。

  4、教师问:谁还有什么不懂得请提出来。并讲评。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判断(20分)。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练习(40分)。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解决问题(40分)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讲评、得分。教师让学生说出“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理解情况。

  四、课堂总结;

  在节日里你能否购买打折的商品?

  设计意图:

  1、重视情景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3、当堂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纳 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教师课件展示课本中的4件主题图。

  2、 提问:

  (1)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投资的,国家出钱建设的。)

  (2)国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国家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 新知探究

  (一)纳税的意义和项目。

  1、学生自学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讨论(课件出示):

  (1)什么是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国家的哪些事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你对纳税人有什么看法?

  (5)税收有几类?

  (6)什么叫应纳税额?

  (7)什么叫税率?

  2、汇报:

  (1)纳税是根据国际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际家。

  (2)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公路的建设、医院、学校、国防科技等都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5)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几类。

  (6)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7)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

  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小组内讲评。

  30×5% = 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为1.5万元。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二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我没应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

  1、从生活情境中来,到生活中去。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展示了四副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税收的来源。在总结课堂时又把学生引入生活,做的学以致用。

  2、先学后教,当堂测评。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并解决问题。测评使教师掌握教学实况。

  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时:利 息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学生自读课本第99页,了解;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 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1、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

  2、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本 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 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利 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

  教师课件出示:例如:小丽200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个别学生回答:

  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

  4、教师讲解: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5、学生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师引导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三)、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讲解计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确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强调:教育储蓄课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张敏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到期后他一共可取回多少钱?(50分)

  2、李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3年,年利率为2.7%,到期后扣除利息税,得到的利息购买一台6000元的彩色电视机吗?(50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内解决疑难后全班交流。

  四、 课堂总结:www.liuxue86.com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你们小组内汇报一下。

  学习了利息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

  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快捷而实用。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时:整 理 和 复 习 (一)

  第十三课时:整 理 和 复 习(二)

  第六单元:统 计

  单元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

  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课本第106页的主题图(投影出示)

  1、 观察主题图的内容。

  提问:主题图上都画了哪些运动项目?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描述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方法。分别展示在黑板上。

  3、 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清楚的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同时课件出示。

  二、 新知探究

  (一)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教师提问

  (二)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三)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四)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五)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六)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当堂测评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主要联系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例题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明确问题

  提问: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解决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二、 收集信息

  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取信息:

  1、 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

  2、 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3、 国债也是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三、 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

  1、 将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填在课本111页第一张表格。

  2、 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

  3、 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四、 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受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教育储蓄存六年。

  2、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买三年期国债。

  3、 先买三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储蓄。

  4、 先买五年期国债,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储蓄。

  五、 课外测评

  帮爸爸、妈妈合理存款。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大:

  1、 重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充分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出来。

  2、 注重比较,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3、 注重教学的实践指导。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问题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当堂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

  10÷(6-4)=5(条)

  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决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1、“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等方法的学则根据学社的实际情况。

  3、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2575417.html
延伸阅读
清晨醒来的时候,我们应该问候自己的恋人早安,希望在全新的一天里拥有好运气,赶紧起床迎接清晨的朝阳吧,希望恋人能收到自己的问候。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恋人早安心语简短”
2020-07-15
当我们快要毕业的时候,难以忘怀的是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努力学习着,正因为如此才能有所成就,很感谢母校的陪伴。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毕业留给母校的
2020-07-15
对我们而言,有着太多的话语想对母校说,毕竟这里蕴含着我们学习的美好回忆,也希望母校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作为学生的小小心愿。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留给母校的话2
2020-07-15
温馨的造成,怎么能没有温暖的问候?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对恋人早安温馨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0对恋人早安温馨句子【一】1. 我的心意
2020-07-15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的快乐也从早晨的一句问候开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恋人早安心语202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恋人早安心语2020【一】1. 伴着
2020-07-15
随着x月过去,我们有一次迎来了月考的测验。但是,在这次的测验中,我却因为好几个连续的大意导致自己的成绩滑坡式的下降。这不仅让我遭到了老师的批评,也让我自己感到无比的惭愧。回顾这次的
2020-05-27
转眼,六年级上学期已经结束了。朋友,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填空(24分)1、三个连续的偶
2019-01-19
充实而又忙碌的六年级上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朋友,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年级上学期
2019-01-19
朋友,在寒假里,玩得怎么样呢?是不是要核对一下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2019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9六年级上学期
2019-01-23
六年级上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朋友,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带来的“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19”,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