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尤利西斯读后感

字典 |

2015-11-02 11:12

|

【 liuxue86.com - 读后感范文 】

  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编辑尤利西斯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尤利西斯读后感(一)

  读文洁若和萧乾翻译的版本的尤利西斯已经几个月了,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心中无闲,这么久以来还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仍然在慢慢消磨中,惭愧。乔伊斯笔下的18个小时远远胜过了文萧的四年苦译,还有我将花去一年时间的阅读与永久的思索,甚至,胜过了奥德赛的十年流浪。 道德,情感,爱,恨,欺骗,迷惑,死亡。不论哪一种人的生活,都要包含这些是是非非无法摆脱。

  正因为从古到今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一样的凡夫俗子,无法脱离世俗的这些磨难,才有了奥德赛与布卢姆的共同之处,历史才拥有了连贯性。乔伊斯无法改变爱尔兰堕落的现实,于是逃离祖国,三十年流浪在世界各地,直到疾苦而死。他书写的是自己的历史,是爱尔兰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国家亡了,百业堕落,青年没有奋斗的方向;就像奥德赛的流浪旅程,没有谁还能在心灵上给你支持,你看到黑暗可悲的现实,却也没有能力挽救它;只能迷茫的前行,走一步算一步,直至有一天,看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回到自己失落已久的家园,才发现,时光早已背叛了离开太久的你。 你梦见毒蛇在身边纠纠缠缠,却无法自卫,这种无助而又可怖的梦境,属于怀有理想却不知道怎样实现,在泥潭一般的现状里挣扎的人们。他们恐惧光阴的逝去,却无从知道该如何把握,如何让自己逃脱危险的噩梦。 尤利西斯里那位暗指奥德赛的犹太人布卢姆,就是如此。 他并不麻木,但是为了最最庸俗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必须装出平静的样子来,对妻子婚外的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朋友的葬礼上,他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死亡,是迷茫的人生最好的终点,许多东西明朗起来,但是已经不再需要死去的人操心了。一切光荣也好耻辱也罢,真也好假也罢,都留给了后人去评说和判断。 乔伊斯过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笔下宏大的历史被他一支生花的妙笔变成了火柴盒里的西洋景。

  我们隔着火柴盒大的孔看西洋景,拉大片盒子里的小人物忙忙碌碌嬉笑怒骂平凡琐碎,他让我们一边看热闹,一边看历史;然而他又没有把历史完全变成庸人的流水账——他的《尤利西斯》包含了三十多种语言和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学、宗教、政治、历史的意象。若没有文萧费尽心血的注释,我是无论如何看不明白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看似毫不相干的短句或字眼儿的。 平庸里暗藏深邃的光芒,愚人看看稀里糊涂笑笑就过了,甚至不耐烦的扔到角落从此不再翻开它;智者则不得不感叹乔氏的深沉与博学。我不是智者,但是有幸站在了文洁若和萧乾这样的智者的肩膀上,借着他们的光,没有一下子堕落成看笑话的傻子。越读越爱,越读越感动…

  尤利西斯读后感(二)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从九十年代初至今读了三次,才动手写这篇读后感。即使现在写,也是战战兢兢的。但又放不下,只好信口雌黄了。也许与我的创作息息相关,因为我从1992年鲁迅文学院进修回来后,一直是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而搞创作的,这无疑是受《尤利西斯》的影响。

  大师乔伊斯在上百万字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主要以布鲁姆为主人公写都柏林几个市民,从早晨八点到午夜共十八个小时内,人物在空间时间永恒中所走过的道路活动的情景。看起来纷纷扬扬,而在写作结构上却是非常周密严谨不过的,举世瞩目的,给世界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是的,我一个无名小卒,没有资格,也没有这个水平来评论《尤利西斯》这部伟大的巨著,我只是想谈一下我读后一点儿小小的触动。

  说实在的,我读第一遍时,曾经几次想放弃不读,可潜意识里的我,又督促我要耐下性子读下去。其结果,脑内一片模糊。可我的女性心态创作又在写作中,就又促使我,去读第二遍。

  读第二遍时,似乎有点儿眉目,觉得大师是想通过布鲁姆这个主人公,来揭露当权者的丑恶。同时在第十五章中,通过主人公布鲁姆的一些乌托邦思想——“我主张整顿本市的风纪,推行简明浅显的《十诫》,让新的世界取代旧的。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与异教徒都联合起来,每一个大自然之子,都将领到三英亩土地和一头母牛……自由货币,都免房地租,自由恋爱以及自由世俗国家中的一所自由教会。”

  以上这些描写,冥冥中我感觉都是发自大师本人的真实思想反映,甚至我觉得我有种说不出来感动,急于想表达这种看法……这就使我从第一次的模糊读书状态中稍稍开启了一条小缝,慢慢地进入到作品的氛围中,去领略去思考作品中的匠心所在。

  然而,总还是读不懂总还是不能潜下心来,去细细咀嚼书里的精华。可随着我写女性心态而深入到男性心态的探讨中时,就又一次触动了我,想再去看看这套已经看过两遍而还是谜团的《尤利西斯》了。好像这套书是我心灵的底蕴,遇到困惑之时,就非阅读它不可。

  我是最近才读完第三遍的。

  隔了几年没在翻看的《尤利西斯》,这次像施了魔法似的,把我这颗浮躁的心似乎降伏了下来。

  我像忽然开了天目,孜孜不倦地又啃起这部长篇经典意识流小说来。

  其实,细细的品读,还是有点儿规律的。因为十八章前面都附有内容简介、写作提纲和主要人物。只要在看的过程中,结合注解去看还是能慢慢品读的。然而,书中囊括的内容太多——天文、法律、音乐、医学等等,不用心读,却还是模糊一片——大师好像是在有意考验每一位读者的耐心似的,一天读不了几页,还得前后翻看着去读。

  可以说,以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来衡量,是无法写这篇读后感的。因为《尤利西斯》里面既没有什么关联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突兀的情节,只是通过大量的细节,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独白等来描写人物的精神面貌,描写人物在时间空间中所走过的道路的。并且以显微镜般的准确度来反映现代西方文明的矛盾和缺陷,写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的失望和寂寞、写灵魂的空虚和失落等。尤其读到最后第十八章,几十万字的一个章节,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要不是翻译者有意空字隔开,恐怕是难于读下去的。正如我国有名的翻译家萧乾在译本序中说的那样,“译完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到这确实是部气势万千的散文诗。这是有文学以来作家第一次向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并真实地表现出潜意识中的矛盾与混乱、沮丧与憧憬,不能人人都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对于在艺术创作上敢于并能攀登者,就无法不怀有崇敬之心。”可以说《尤利西斯》确实把文学创作、小说艺术,引导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尤利西斯》是我的最爱!

  虽然望尘莫及,但我可鉴赏。我也可尝试写一些农村都市里的小人物潜意识里的拼搏、奋斗与迷乱。因为潜意识世界的确是一个汹涌澎湃的更为广阔的汪洋大海。如果作家能多注意和表现这个潜意识世界,把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是否要远比我们做静态的分析要复杂的多呢?

  尤利西斯读后感(三)

  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并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三驾马车”。此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乔伊斯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巨大影响力,然而,这种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说乃是混乱与消极的,是真正令人痛心的(相信大家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全面失落都是深有体会的)。我历来反感英语文学的浅薄(这其实可以经过一番审慎的分析即差不多可以成立,但是若想使其具有完全的说服力,篇幅小肯定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仅是一慨而论),所以说在自己很忙的时候写起来它来就总是不那么情愿,因此,我就只是简单一提。乔伊斯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哲学化的,也即是说是纯粹理性主义的,而不是艺术化的,更不是真正文学的(所谓“文学”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仿佛一切人的即是文学的,然而他的小说作品总是那样缺乏深情的感染力,是混乱与滞重的,因此与纯粹的感性与理性并茂的文学相比,很有一些说不过去——但就我自己而言,我完全信仰文学的非理性的深情感染力,所以即做出如上结论)。诚然,我们惊叹于他所编织的心理真实的繁复(但遗憾他却并没有揭示出我们作为人之心理真实的深度,他所揭示出的仅仅只是其绵密浓郁的广度而已——在他那里,一瞬间就是永恒,化都化不开——这也确乎之是一个无法得以实证或者说无须被实证的真理,其实不用他如此费尽周章地解释,用心的人们都能够体会得出),他所真正缺少的正是对于艺术真实的凝练(我以为,众多表象——混乱的,所组成的小说的材质,是离乱人心的,作为一个小说家应当使其凝练、再凝练,直到触及那最为本质之处),这的确更突显为一极大之遗憾,因为他的作品其可读性完全无法让人恭维,简直将要把读者折……

  尤利西斯——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以前我们怪译林出版社不尊重读者,将译林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封面搞乱,2006年以后印刷的与2006年以前印刷的封面不一样,损害了广大读者的感情,抑制广大读者的购买欲。现在我们要指责当当网不负责任,网页介绍的是2006年以前印刷的图片和印刷年份,寄来的却是2006年以后印刷的图书。当当网太不负责任!当当网是在欺骗客户!当当网离关闭不远了——在广大客户心中!当当网能不能像淘宝网那样在订单上给客户一个“买家留言”以注明具体要求。这样,客户就可以在留言中写下“购买**年印刷的图书,2006年以后印刷的图书请勿发货”,这样即尊重了客户的感情,又减少退换货的人力物力消耗,更节约了时间,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何乐而不为!译林的世界名著精装本是个系列,出版周期很长。许多读者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有计划地购买收藏。说句老实话,有些译文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好,但许多读者还是选择了译林。社长、编辑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喜欢译林的封面与封底的联通设计,就是喜欢32K的硬皮精装!可惜,2006年以后,译林改制加入凤凰集团,这套世界名著精装本也改变了封面风格,书脊与封面封底分离,成了清一色的白底,放在书架上无法与原版本共舞。与广大有心结读者一样,我也通过当当网买过几本,比如《荆棘鸟》,网上画面是2006年以前的封面,出版时间:1998-7-1印刷时间:2003-3-1。书到后发现是2005年以后印刷的,书的内芯与原版本一致,但封面封底书脊都改变了,没办法只有选择退货。译林的老总们,请尊重广大读者对译林世界名著精装本系列2005年前版本的热爱,恢复译林世界名……

  尤利西斯读后感(四)

  《尤利西斯》我借过,记得是在最初工作那一年读的,那时时光慢长,适合读书。我读了好多书,《追忆似水年华》也是那一年读的,读了第一部还挺喜欢,买了下来。我觉得《追忆似水年华》文字很好,意象也好,觉得它在某些地方跟《红楼梦》像,字里行间,有一种对逝失光阴中的爱与美的留恋。

  说句老实话,我很有耐心地,把那本《尤利西斯》,每个字都看了,但从头到尾,一点印象没留下来。读完一部书,却什么都想不起,只有一个可能:我当时压根一点也不懂得它。

  今日看荣格写的书评,一路看一路笑,这篇书评好长,不过我算是读懂了。看过这篇书评,我似乎明白了那些荒诞的现代画和先锋艺术。这真没想到,心理学家竟然比作家好懂,失笑中:)

  摘抄如下——

  《尤利西斯》洋洋洒洒,多达735页,它如同一条蜿蜒735天的时间之河汇入一个人的乏味的一天之中,这便是与之没有任何关联的都柏林的1904年6月16日——完完全全没有发生任何事。它于虚无中诞生又在虚无中消亡,这或许是枯燥的、冗繁的、繁杂的、斯特林堡式的有关生活本质的告白,关于告白,读者悲伤地感到,难道它结束了吗?它很有可能涉及了本质,然而它更加根本地反映了生活的无数个侧面和各个侧面的无尽风采。

  它于虚无中诞生又在虚无中消亡,除了虚无,别无其他。书中的枯燥令人厌恶。这部技艺精湛的巨著是一个不朽而憎恶的怪杰。

  我的一位叔父,思考问题总是直截了当。有一天在街上他拦住我问道:“你知道恶魔在地狱里是如何摧残灵魂的吗?”我说不清楚。他马上告诉我:“他总是让他们苦苦等待。”话毕他就离开了。当我第一次研读《尤利西斯》时,他的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会引起你读下去的欲望,但又无法让你得到满足。最后,由于遥遥无期,你干脆放弃了,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你正一点点接近关键所在。事实上,没有什么发生,也没有什么出现过,然而却有一种无法自拔的期待和无可奈何的屈从交替而来,牵引着你一页页读下去。多达735页的书看似什么也没有,却又不是空空如也的白纸,而是密密麻麻印满了文字。

  乔伊斯变幻莫测的写作手法使人倦怠、催人入睡,无须和读者沟通,一切都不属于他,使得读者瞠目结舌,昏昏欲睡。全书思如泉涌,愤世嫉俗,讥讽、刻薄、恶毒、蔑视、消极、绝望和悲痛,它始终摧残着读者的怜悯之心,只有睡意袭来,才能终止紧张的状态,停止阅读。

  后来我突发其想,心中自有妙计:从后向前读这本书。这个想法竟然和普通读法一样好,这本书能够采用由后向前的方法阅读是因为它既无前也无后,既无上又无下。

  看似精神异常的很有可能是一种非凡人所能理解的精神健康,它更有可能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的一种假象。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它是“立体主义”的,因为它把现实的情景变成了一幅宏伟而烦琐的图画,这幅图画的基调就是抽象客观的悲观失望。

  在现代作家那里,它是我们时代的集体症候群,艺术家并非按个人灵感活动,而是受限于集体的生活意识。它发自现代心理的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它才会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在美术与文学中、在雕刻与建筑中比比皆是。别处,现代主义运动精神的鼻祖之一——梵高,事实上是一位精神分裂者,这一点有其深刻意义。

  《尤利西斯》通过颠覆那些至今仍被称作是美和具有意义的东西创造了神话。它叛离我们一贯的感情,它恶毒地歪曲了我们对意义和内容的期盼。指责来自非现代人的心中怒火,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被上帝仁慈地掩盖起来的事物。现代人创造了一种反叛的艺术,一种不趋炎附势的艺术,以对立告诉我们应该从哪里出发。这种艺术的现代先驱们,想想荷尔德林吧,已经让人感到不适。

  它们与弗洛伊德观点相同,以癫狂的偏执暗地里摧毁着已经危在旦夕的价值。

  在全人类中一定有一大批人被死死地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拥有乔伊斯式的炸药才能突破他们城堡般的孤寂。

  我完全相信这个事实:我们仍然在中世界的迷宫中徘徊找不到出口。

  《尤利西斯》展现了人们如何实行尼采的“亵渎神灵而又忐忑不安的看法”,《尤利西斯》的情境那个人们无计可施地被羁禁其间的黑暗王王要好得多。尽管丑恶与破坏的因素占主要位置,但它们要比从遥远古代走向我们的伪善要好,事实可证,这种“善”是一个冷酷的暴君,一种造谣惑众的偏执体制,它掠夺生活的多姿性,切割生活,将一种最终无法容忍的道德强加于生活之中。精神受控制的人只要一经准确描绘出他的世界是何种模样,便会获得一种癫狂的喜悦。这正如同那些被亮光照得刺眼的人,黑暗确是一种享受,同样,对逃犯而言,一望无际的沙漠也不失为一个天堂。

  情感的贫乏是现代人的一种物质,当周遭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虚伪的丰富情感,它总是以一种反动的形象现身。

  艺术家是时代的先知,他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的秘密无法察觉的代言人,而且像梦游一样毫无意识。他认为是他自己在说话,然而时代精神才是他的撰稿人,不管这种精神说了什么,其结果会被证明是真实的。

  有人指出,恶魔是这本书的赞助商,但这不是一个使人满意的假想。书中孕育着生命,生命本来就应包括丑恶和毁灭,正如它包涵喜悦与生机一样。

  依我看,这部书是在耀眼的意识之光普照下写完的,它不是一场梦境,无不是无意识的表现。这本书显然不是象征性的,原来也没打算成为象征性的作品。当某种事物具有了“象征性”时,那就等于某人看穿了隐藏的和无法揣测的本质,并急切地想要用语言把他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开的秘密表达出来。他必须付出他所有的智慧,并且透过五彩缤纷的层层迷雾,将光芒洒在最底层的金子上。

  尤利西斯读后感(五)

  读《尤利西斯》时,我心中出现一幅由卫礼贤出版的中国画,画中一位瑜伽者在思考,他头上生出了五个人,在这五个人的头上又各生出五个人。这幅画描绘出这位瑜伽者的心境,他想抽离自身,从而达到更加全面、客观的真我状态。这就是“寂静而又孤独的月亮之上”的境界,那种真知——能力——幸福的境界,是与非的显现,东方救赎的最高体现,若干世纪以来人们百般寻觅和盛赞的印度和中国的智慧的无价之宝。

  “你们要做透亮的棱体,你们的内心都有那玩意,有晚崇高的自我。你们可以和耶稣和释迦牟尼和英格索尔平起平坐。你们的心都能随同震颤吗?我说你们都能。”

  尤利西斯,一个历经最大限度残忍折磨的流浪者,经历了重重苦难想要重回自己的岛国故乡,回归真正的本我,在18个片段的混战中奋勇向前,最终从愚蠢的虚幻世界中解脱出来,淡定超然地“遥望这一切”,因此他达到了基督或佛祖所能达到的境界,达到了浮士德苦苦追求的目标——战胜愚人的世界,从对立面中解脱出来。就像浮士德被永恒的女性中一样,摩利·布卢姆也一样,最后一曲和谐的旋律彻底终结了鬼哭狼嚎的嘈杂。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心中的造物之神,一个真正的开拓者,他完全脱离了物质和精神世界中纠缠纷繁的禁锢,以一种超然、洒脱在意识在思考。他对于乔伊斯,好比浮士德对于歌德,或是查拉图斯特拉对于尼采一样,他就是那个历经了轮回的磨砺后回归自己神圣故乡的自我。它是詹姆斯·尤利西斯的显微镜,一个真我的世界和世界的真我的统一。尤利西斯只有在他脱离了精神和物质世界之后才能重回故里。这才是1904年6月16日这个每个人生活中的平平凡凡的日子所隐含的启示,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没完没了地做着或者说着既无开始又无目的的事——这像是一幅虚幻的画面,它像梦魇、像地狱,它嘲讽、否定、丑陋、危险,但却千真万确。造物之神在经历了7天造物的快乐之后,在1914年他很难想到眼前的景象出自他的手笔。这本书以否定的态度亵渎神灵,以致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一直将其列为禁书。

  《尤利西斯》这本书十分缺少感情。在尤利西斯玩世不恭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人们处在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了无生趣的循环往复之中,时时刻刻、岁岁年年将人的意识拖入愚昧无知之中。尤利西斯勇敢地迈出通向意识与客体分离的一步,他从缠绕纷繁和迷惑中解脱了自己,因此他才能踏上回家的路。他用平和的声音向万千生灵讲解,在谈论自己的意义与命运时也同样谈论着他们的意义和命运。

  即使在粪堆中,那些古老的、崇高的精神财富也没有消亡。左道旁门的始祖赫尔墨斯言之有理:“天界如此,地界也如此。”喜讯传来,当恒久的信号从天堂中消散之后,那头寻找烂菜叶的猪却在大地上找回了那些信号。

  创造之神创造了一个可以满足他的虚荣的看似完美的世界;但是当他仰望长空,他看到的是一束并非出自他手的光。于是他转身朝自己的家走去。就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男性的创造力变成发女性的缄默。

  啊,《尤利西斯》,你对那些虚度年华、混沌度日的白人是一本多么真诚的书啊!你是一种精神的历练,一本受戒的条例,一个令人悲伤的仪式,一段诡秘的过程,18个层层叠加的炼金的蒸馏瓶,在酸水、毒气和火与冰的混合中,一个全新的、集全人类思想的侏儒经过萃取而降生了。珀涅罗珀再也不用织她那件永远也织不完的上衣了;她现在正在大地的花园里怡然自得地享受闲适,那是因为她的丈夫回来了,他的流浪生活终于结束了。一个世界已经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了。

  结束语:我此刻正在读《尤利西斯》,感觉非常不错——继续读下去!

  尤利西斯读后感(六)

  你知道恶魔在地狱中是如何摧残灵魂吗?不知道。读《尤利西斯》时,就是一种被摧残灵魂的感觉。

  荣格说:我不否认我被这本书愚弄了,这本书对我熟视无睹,书中没有任何能够沟通的地方,而且它总是使读者感到一种自卑的怨恨。

  因为失控和恼怒,我就一直将其搁置一边。但《尤利西斯》是一部翻印了十版的书,作者被大肆吹捧,也被大肆谩骂。我觉得,毁灭是这本书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不看了,我将不被他毁灭。

  我们的愤怒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背后藏匿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追溯使我们恼怒的目的,仔细辨别我们恼怒之中体会出的含义。

  推荐阅读:

  程门立雪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

  遇见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2596145.html
延伸阅读
《围城》述说着城里城外的人不同的状态,一个想出去,一个想进来。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围城读后感范文7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0围城读后感范文7
2020-07-15
暑假闲暇时光体验《简爱》带给你对女主人公面对挫折的勇气。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简爱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假简爱读后感500字(一)暑假里我阅
2020-07-15
“家书抵万金”在你的身边又有多少带着父母挂念的物品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暑假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暑假傅雷家书读后感(一)傅雷是我国著
2020-07-14
高中时候的你在读这本《追风筝的人》时,面对文中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情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07-09
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宇宙的一次探索,每一次在书籍之中起航,都是对知识的一次探险。那么让我们拿起书,写下感受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20”,仅供参考
2020-07-04
《奥塞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奥塞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奥塞罗》读后感1本故事讲述了一个悲惨
2018-07-27
《罪与罚》是朋友们读得比较多的一部作品,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罪与罚》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罪与罚》读后感1《罪与罚》是一
2018-07-26
小说《推拿》字里行间流淌着“尊严”两个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推拿》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读毕飞宇的小说《推拿》,读得很快。用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就读完了,二十二万
2018-09-26
《左耳》讲述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左耳》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昔日小虎队的一员——苏有朋,近日晋升为导演,由他导演的电影《左耳》已在各大影院上映
2018-09-27
一本好书,能打动人心,受益终身。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钱学森》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
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