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悟

字典 |

2018-10-09 09:53

|

【 liuxue86.com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以安娜和列文两条线展开叙述。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托翁名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卧轨自杀,是大家熟知的情节。不独安娜,伏伦斯基也有不曾成功的自杀,甚至,列文一度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为防一时冲动,他“只得把绳子藏起来免得上吊,随身不带手枪免得开枪自杀”。当然,列文最终并未自杀。

  众所周知,《安娜·卡列尼娜》以安娜和列文两条线展开叙述。我读安娜这条线,感觉生动流畅,兴致盎然;读列文这条线,感觉沉闷乏味,勉强卒读。甚至一度怀疑,托翁花在列文身上的笔墨是否值得?大幅删减后是否可让小说更可读?我的这种感觉,在读到列文想自杀那一瞬间完全消逝,理解了托翁的良苦用心:安娜自杀,列文不自杀,这是两人面对人生困境作出的不同选择;又以这不同的选择,构架了整部《安娜·卡列尼娜》。不得不说,列文配得上如此之多的笔墨!所以,不要轻易质疑大作家的代表作,那样做的唯一结果,是暴露自己的浅陋和狭隘。

  重读《安娜·卡列尼娜》,感觉小说是围绕三个家庭展开的: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列文与吉蒂,奥勃朗斯基与陶丽。后一家庭不如前两个着墨多,常常被人忽略,从结构上将小说归纳为安娜和列文两条线。不能说没道理,但至少忽略了一点:奥勃朗斯基一家在小说开头时起到的作用。

  确实,小说开头设计很好。奥勃朗斯基与家庭教师偷情一事被陶丽发现,两口子陷入冷战,急切中,奥勃朗斯基请妹妹安娜前来调解。奥勃朗斯基去官厅上班,他的职位是妹夫卡列宁安排的,恰逢好友列文来官厅拜访,透露想追求其姨妹吉蒂。奥勃朗斯基告诉列文,他有一个竞争者:伏伦斯基。列文去吉蒂家向她求婚并遭拒绝,又见到情敌伏伦斯基。奥勃朗斯基去火车站接安娜,伏伦斯基去接妈妈;安娜和伏母居然同一车厢,安娜和伏伦斯基相识。够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宁、伏伦斯基、列文、吉蒂,至此全部出现。我不知道,能否找到比这更自然、更经济、更恰当的开头?而且,从“奥勃朗斯基家里一片混乱”写起,才可将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置于篇首——真正的大手笔啊。

  故事从“四角恋”开始:列文爱吉蒂,吉蒂爱伏伦斯基,伏伦斯基爱有夫之妇安娜。这四个人,以情场得意或失意划分,得意者安娜和伏伦斯基一组,失意者列文和吉蒂一组,也即前述的两条线,小说由此展开叙述,结局则刚好相反:得意者收获失意,失意者得到圆满。这两条线,大多齐头并进,偶尔相互勾连:不但吉蒂与安娜、伏伦斯基重逢,列文也与安娜初次见面。安娜这条线以城市为主,列文这条线以农村为主,两条线相加,就是一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全景图。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何安娜自杀,而列文不自杀?

  安娜自杀,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交界的不认可。安娜在彼得堡,有三个社交圈,其中最倾心的,是培特西公爵夫人的圈子。就是在这里,安娜不断与伏伦斯基相遇,并最终爱上后者。故此,培特西之于安娜与伏伦斯基,类似王婆之于潘金莲与西门庆。事实上,培特西是伏伦斯基的堂姐。然而,得知安娜尚未离婚便与伏伦斯基同居,这位俄国王婆立即换了一副面孔,她对安娜说:要是你这不合法的地位一天不改善,我就一天不愿理你!但培特西自己也暗中与土施凯维奇有染。在培特西甚至俄国社交界看来,问题不在于偷情,而在于将偷情公开;偷情只能偷偷摸摸,不能明目张胆。安娜认为自己是恋爱,并非偷情,爱上伏伦斯基后,主动告知卡列宁,并提出离婚,只是未获同意。与伏伦斯基同居,是因生女儿患产褥热,经历一场生死劫后不得已的选择。安娜曾勇敢挑战社交界——去歌剧院看戏。那是彼得堡名流麇集的地方。伏伦斯基劝告安娜不要去,说,你这样等于向整个社交界挑战,也就是说要从此同它决裂。不出所料,一位贵妇人在歌剧院里大吵大闹起来,原因是看见丈夫隔着包厢同安娜说话,将这事闹得满城风雨。安娜从此与社交界绝缘。伏伦斯基说,安娜在社交界简直像在地狱里!

  二是离婚便失去儿子,离婚不离婚都痛苦。安娜提出离婚,卡列宁不答应,甚至提出,安娜可以跟情人保持关系,条件是不在家里幽会。卡列宁要面子,安娜要爱情。卡列宁便使出杀手锏:离婚可,休想得到儿子。卡列宁对下人交代,不得让安娜接近谢辽查,并欺骗他说安娜死了。儿子生日时,安娜突破重围,见了儿子一面。结果是,谢辽查大病一场,卡列宁不再让安娜探视儿子。伏伦斯基也希望安娜离婚,不仅因为爱安娜,也因女儿只能姓卡列宁,如果安娜不离婚的话。安娜陷入矛盾:离婚必得过卡列宁这关,但这关真要过了,儿子呢?卡列宁是不会放弃儿子的。安娜对陶丽说:“世界上我只爱这两个人,可是他们互相排斥。我不能把他们两个联结在一起。”安娜最终还是决定离婚。为这事,安娜、陶丽、伏伦斯基都去求卡列宁,卡列宁就是不松口。最后,奥勃朗斯基出面求情,去彼得堡拜会卡列宁,甚至代安娜提出,只要同意离婚,儿子也可以不要了。卡列宁答应考虑,一天后,奥勃朗斯基收到答复,斩钉截铁拒绝同安娜离婚。获知这个消息不久,安娜卧轨自杀了。

  三是对伏伦斯基的爱产生怀疑。这是安娜自杀的最重要原因。因为爱伏伦斯基,安娜在看赛马时,见伏伦斯基从马上摔下,不知是否受伤、甚至是否摔死,不顾一切地对身边的丈夫摊牌:“我实在吓坏了……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您高兴怎样对付我就怎样对付我吧。”经历产褥热并摆脱死神阴影后,安娜开始与伏伦斯基同居,先旅居意大利,之后回国,短暂停留彼得堡,又到伏伦斯基家乡,在伏家大庄园度夏。在这里,安娜对前来探访的陶丽说:“我经历了痛苦和恐惧,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我实在是太幸福了!”然而,热恋过后是平淡,这种平淡,考验着一切爱情的成色。安娜感觉到,除了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爱情,两人之间出现了敌对的魔鬼。说是敌对,其实都是小事,比如,伏伦斯基出去办事,答应周五回来,结果延宕到周六。在伏伦斯基脸上,安娜发现了一种冷淡。怀疑、猜忌由此而生。在失去社交界,和失去儿子后,安娜不能再承受失去情人之痛。死,便是这一切的解决方案。甚至,安娜要将死当作手段,来促使他恢复对她的爱情,让他承受失去她的痛苦,以此来惩罚他。可怜的安娜!人都死了,留着情爱何用?不得不说,安娜爱得走火入魔,失去正常人的心智了。安娜临死前的话:“我需要爱情,可是没有爱情,因此一切全完了。”既是安娜自杀原因的阐释,也是其人生观的。

  顺便说一下伏伦斯基。许多人把伏伦斯基当作花花公子,一度确实如此,比如他对待吉蒂。就他与安娜的恋情来说,花花公子的帽子,戴不到他的头上。自舞会上被安娜征服,伏伦斯基即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到后来他们的完美结合,他一直是爱着安娜的,也确实没有移情别恋。为了安娜,他不惜与母亲翻脸,还这样要求哥哥:“我的亲人如果要同我保持亲属关系,那他们就应该同我的妻子保持同样的关系。”误以为安娜将死于产褥热,他甚至开枪自杀,只不过失手了。安娜所认为的冷淡,他解释为“男子汉的独立性”。他说:“我什么都可以为她牺牲,就是不能牺牲我男子汉的独立性。”安娜死后,他曾不吃不喝,万念俱灰,后再度从军,参加第十次俄土战争,准备战死沙场,以追随安娜。这样一个伏伦斯基,能被称作花花公子么?我觉得,托翁对伏伦斯基的处理,是非常聪明的。一个负心的伏伦斯基,会将“安伏恋”变成因果报应故事——安娜抢走了别人的男人,这个男人又被别人抢走——大大消减其社会意义。

  该说说列文了。如果说,安娜受困于情,列文就受困于理。列文太爱思考了。当然,列文也会被情绪摆布,比如,向吉蒂求婚被拒,令他一想起这事,便面红耳赤,浑身哆嗦。但他不会因此想到死。列文在乡下经营庄园,时间越长,越对从事的农业产生怀疑。他花的钱全在亏本:养牲口亏本;用机器,还是亏本。他想作些改变,比如,把农场出租给农民,但农民绝不相信,地主除了尽量掠夺他们之外,还有别的目的。列文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来耕作租给他们的土地,到头来农民说:“您还是收收地租,这样您省事些,我们也自由些。”列文非常苦恼,对朋友说:“我快要死了。”但真正思考生死问题,是在哥哥尼古拉死后,他想弄清楚生命从哪里来,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在基督教里都有答案。但列文不信教。他读书,思索,读得越多,想得越多,觉得离追求的目标越远。找不到答案,令他非常痛苦,感到害怕,以至于想自杀。但许多人却过得心安理得,十分满足。他发现,这些人都是教徒。百分之九十九的俄国人,凡是他十分尊敬的人,没有一个不信教。

  真正让他接近目标的,是一次由对话产生的顿悟。费多尔,一个邻村的农民,列文有次跟他闲聊。费多尔说:“天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是普拉东是个规矩的老头儿。他活着是为了灵魂,他记得上帝。”这些话像闪电一般打中了列文,把他心头零星模糊的思想汇合在一起。列文恍然大悟:“我和千百万古人和千百万活着的人,心灵贫乏的农民和思想丰富、著作等身的贤人,都含糊其词地谈论过这个问题,但我们大多数都同意一个点: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善。我和大家都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个信念无法用理智解释,它超越理智,超越因果关系。”现在他明白了,他只能凭着信仰生活。列文终于皈依上帝。信教的列文,不再有活着为什么的烦恼,不再需要自杀。他由衷地说:“我的上帝啊,我感谢你!”

  陷入困局后倒向宗教,这是托翁的一贯选择。这样一个解决方案,不会让中国读者满意。我读结尾关于列文这段,感觉反反复复,絮絮叨叨,不能触及心灵。按列文的方式,想不明白活着为什么就该自杀,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都得自杀,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想这些,或者从未想明白这些。爹妈生下你,活着就是,想那么多干啥,吃饱了撑的吧?对生命、对活着的意义缺乏形而上的思考,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特征。身处这样的文化,我自己又何尝不如此?连圣人孔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屏除形而上的困惑,中国人活得快乐、滋润,至少活得无忧,多半不会自杀;即便自杀了,也是以安娜的方式,而非列文的方式——因情一类的具体困惑,绝不因生命意义的形而上困惑。这样的民族,往好里说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往坏里说,则是人们为活着而活着,活得像行尸走肉。所以我以为,像列文般地思考人生意义,即便最终倒向宗教,至少给了我们另一种选择。

  列文关于生死的思考,大多放在安娜卧轨、伏伦斯基上前线之后,托翁给了多达13小节的篇幅。安娜死后,本该人散曲终,小说可以收尾了。但托翁没有停笔。当然可以说,列文这条线未完,作者没有理由放弃。确实如此。但这最后的篇幅,全是列文走出自杀困境的描写。写完安娜自杀,再写列文不自杀,说明这两人的自杀与否,在小说的整体构思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是否印证了我的说法:小说以安娜、列文对自杀的不同选择,来构架整部《安娜·卡列尼娜》?倘如此,我的虚荣心可以大大地满足一下了。

  评论界都认为,列文这个人物具有高度的自传性,就是说,他几乎等同于托尔斯泰。那么,托翁是否也如列文般想到自杀?答案是肯定的。有一阵子,托翁从早到晚都拿着绳子,睡觉时手里也握着它。他承认,他是想用这条绳子悬梁自尽。后来,他嘱咐仆人把绳子藏起来。这些细节描写,与《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列文的描写几乎一样。在《忏悔录》中,托翁这样写道:“有一年之久我几乎每时每刻在问自己:要不要上吊或开枪自杀?在这段时间内……我的心被一种痛苦的感情折磨着。这种感情我只能称之为寻找上帝。”这段经历,是在托翁50多岁时发生的,给人的感觉是,托翁借助于上帝,走出了自杀的困境。

  然而,1910年10月28日,82岁高龄的托翁离家出走,起因是与妻子的感情纠葛。10月31日,托翁偕女儿和医生赶到火车站,之后病倒在三等车厢。在沿途一个小站上,人们把他抬下列车,送到站长家里。11月7日,托翁在这里与世长辞。从离家出走到去世,才不过10天!这简直可称作不是自杀的自杀,或者说,是另类自杀。列文没有自杀,列文的塑造者——或者说,列文的原型——托尔斯泰却以另类自杀方式,告别人世。为什么会这样?谁能说得清楚?实在太过吊诡了啊。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848465.html
延伸阅读
读了这篇故事,你对这个故事的发展有有什么想法和感悟呢?来写写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假读追风筝的人有感(一)"许
2020-07-20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名著,小王子便是这样一本不错的书籍,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许多道理。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小王子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
2020-07-20
在这一本游记当中,我们体验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有意想不到的曲折,也有温暖动人的瞬间。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格列佛游记读后感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07-20
如果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些爱,世界究竟会变成怎样美好的世界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假期爱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假期爱的教育读后感(一)《爱的
2020-07-17
读了此书,你个人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呢?来好好的总结记录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读简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假读简爱有感(一)《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
2020-07-17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18-10-04
《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一部外国的经典名著,可供我们一读再读,而每一次读都能够收获新的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
2019-10-09
读书,是我们学会知识,了解世界最快捷的方式。多读书,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充足,更加的绚丽多彩。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19-10-09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有幸在假期拜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这本书的两条线索,
2018-09-10
阅读是一件让人的心与心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更能够在阅读中收获到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安娜·卡列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