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时间如白驹过隙,新学期正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作为教师的一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就可以进行一次总结,我们能写一篇教学总结来总结自己的问题,一篇属于自己的教学总结要怎么写呢?《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一)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第二课时

  一、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二、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三、教学反思: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新课标倡导情境创设,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情境创设。

  1、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教师于课堂教学的开始用《我爱我的家》的歌曲环绕课堂,在音乐中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健康成长,老师为你们高兴。然而,美好的家庭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常常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教学由此展开。在教师的谈话与音乐的刺激下,学生进入了情境,唤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

  2、创设情境,你是主人公。

  教师通过课件总结了学生常见的七大烦恼,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汇报。在呈现问题的同时,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理解父母,让学生设身处地。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1、将学生家庭生活引进课堂。

  教师将学生的家庭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来自于本地域,本地区文化背景,因此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的学生就如同在生活中,因此实现了“课堂——生活”的结合。

  2、让家长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播放家长的录象,让学生能听到家长的心声,为孩子和家长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因此使我们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到了实处。

  3、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功效。

  教学中教师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课堂上为我所用,极大地发挥了整体功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二)

  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这两本书,涵盖的知识面太广了,学校、家庭、班级、个人、国家、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态环保等相关知识都有涉及。通过大半学期的教学和参加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收获颇多,现作如下反思。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卡片,并让他们自己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各省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学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的史实,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1、坚持学习。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2、勇于反思。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逐步完善"读、议、讲、演、评"的有效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小学品社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组织地去校外调查、采访、参观、询问,然后作汇报交流。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愿快乐永伴老师和学生!!!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能力。回顾整节课,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本节课创设不同情境开展教学,凸显了《品德与社会》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中感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交通的重要性,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2、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不断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去思索,学生学得有目的,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成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讨论时不仅使学生认识交通的好处,还设计了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真正实践了《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在认识交通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四)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5课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受残疾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从而能够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本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残疾人,我设计了三个体验活动,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将这三个活动逐一进行(也可分组——每个小组领取任务后,分别展开体验,同时进行能够节省时间,但是那样的话很可能给孩子一种做游戏的感觉,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不自觉中使这节课变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游戏课从而失去了我们设计这几个环节的本来意义)。

  在进行体验残疾疾人这一环节时,同学们的配合非常好,完成的比较顺利。三个体验活动中,我感觉让学生体验肢体有残疾时学生的体会最深刻。因为前面两个活动我采用的是请同学来体验,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的。而这次的活动,要求所有的同学都亲自参加体验,当他们用双手将自己上衣的拉链轻轻松松就拉开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我问他们是什么感觉的时候——“太简单了”、“轻松极了”、“小意思”……这些词脱口而出。但是当我让他们将左手背到身后,只用右手将拉链再拉上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再去说上面说过的词语了,只见他们有的用牙咬;有的一只手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还有的同位之间在互相帮忙……等我再问他们感觉怎么样时,他们的回答变成了——“太难了”、“真不容易”、“我可受不了”……我想,他们已经真正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也能体会他们在做某一件事情时,需要付出比我们常人多得多的努力,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整堂课完成下来,我感觉同学们与老师的配合比较融洽,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完善。如:某些环节的衔接还不是那么连贯,对于同学们回答完问题时的评价、借助孩子们的回答及时补充、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等方面,自己说得还是过于多,应该再多给孩子们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五)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是老师展示才艺的平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自始至终施行的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明理。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灵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点拨者,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不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之,通过教学和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加以总结和升华,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这是难得的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如何做人处事,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六)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题人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前几天,在讲授《生活中的快乐》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快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去体验,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快乐。你快乐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有些人会认为事业有成,生活富裕的人快乐会多一些,穷人更多一些烦恼,科学家曾就这个问题对非中的绝对贫困人口,发展中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和发达国家的富裕人口和大人物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大家回答的差不多,不是绝对贫穷的人就一定不快乐,生活富裕的人就快乐,每一个人都有快乐和烦恼的时候,这就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总有快乐和不快乐的事,而遇到不快乐也就是烦恼和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干扰,个人行动目标不能达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面对挫折,不同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其结果也就完全不同,要培养学生持积极态度正视挫折,要坦然地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回避前进途中的障碍,要想方设法解决和战胜它,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的限制,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此挫折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他们认识到困难和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付所遇到的挫折,提高挫折耐受力,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快乐和挫折,并掌握应付挫折的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在失败面前树立正确态度,要一平和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战胜失败的困扰,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七)

  《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

  在这节课中应首先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会产生想按照事物的规则去做的愿望,寻找做好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实践体验中总结出与人合作成功的条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教育,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二个环节,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引入,再展示大量学生日常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合作无处不在,人人需要合作。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

  第三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会与人合作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形式,一方面依据儿童好表现自己又爱争强好胜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因年龄小,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的暴露出来。老师则能借机发现学生道德思想行为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虽然在教学中提倡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自觉守规的培养,众所周知:规则是人们做某事时应该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针对本节课第三环节的学生体验活动的开展,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制定了相关的规则,并暗示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如:在学生第一次活动前我制定了比赛规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在3分钟之内,每个小组合作捏一个只熊猫,每个同学捏其中一部份,看哪一组捏得又快又好。先制定了纪律要求:“别急,为了比赛能顺利进行我们先提两点要求:小组合作之前,老师先提几个要求:

  (1)合作时,要做到轻声细语,避免影响他人。

  (2)要听老师的指令,说开始才能开始,说结束就立即结束,否则算违规。要求明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认为人们在做任何一项活动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本课中学生的体验活动时间长达近20分钟,又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细致、具体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活动,结果很可能就是一场闹剧,学生在互相影响的混乱中任意放纵自己的个性,使活动无法按既定方案进行,合作的研究也必将无从谈起,教师的作用也会因此而变得苍白无力,教学实效便会是零,甚至对学生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由于太过于高估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事先没有对学生捏手工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课堂实践后,学生两次捏制效果都不是很好,导致两次对比效果不明显。也许是孩子们从没在课堂上做过游戏,全然忘记老师事前的的要求,游戏结束了还在继续,让他们交上作品,没人主动上交,有的甚至迟迟不交上来。这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拖了一段时间,导致下个环节(拓展升华环节)用时不够。

  整节课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1、整堂课老师的话太多了,学生的发言面不广。

  2、老师关注面较小。

  3、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可是老师却没有留出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谈谈具体的事情应该怎样合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反思(合集8篇)(篇八)

  这学期我们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品德与社会》,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不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推荐阅读: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经典版):http://www.jk251.com/jiaoan/46164.html

  2022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及感悟(大全10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英语心得体会(大全6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最新版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小学数学心得体会(集锦10篇)

  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心得体会(合集10篇)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358374.html
延伸阅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良好发展。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
2022-08-23
为了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我们不妨好好地做一份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对工作任务的预先安排的方案,工作计划可以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逻辑可以多维度发散。写工作计划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
2022-08-23
相信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实习可以让我们得到除专业理论知识外的实践锻炼,想必您正在准备将这段实习工作写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和上级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大家的
2022-08-23
大家都说,实践后才会有收获。实习是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有的经历,实习期的工作结束后马上就要写实习总结了,我们撰写实习总结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写实习总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
2022-08-23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
2022-08-23
深化课程改革,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从2022年下半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实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
2022-04-24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我们一起看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吧!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文
2022-04-2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探究和实践,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一起来看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生物新课
2022-04-29
你想第一时间知道,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方案吗?看这里就对啦,让我来帮你。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近日,教育部
2022-04-28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对新课程的一种肯定表现,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化学新课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