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重点精讲

字典 |

2012-05-04 14:40

|

推荐访问

2012高考历史冲刺

【 liuxue86.com - 高考文综 】


  三、重点问题精讲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

  2、古代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①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②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③官营工商业的政策。④对外贸易政策。⑤救荒政策。⑥平抑物价政策。⑦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劳动力生产政策。⑧推广科学技术政策。⑨重农抑商政策。上述各项政策在内容上多有交错,又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在其实施时间上,有的延续时间较长,有的责主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存在。

  3、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1)表现: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它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主要表现为: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④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

  (2)原因: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水保证财政收入;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⑤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⑥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3)作用: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统治者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4、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茶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之典型。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西汉时,江南、西域和西南的土地都得到一定的开发。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纤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3)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番薯。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不断发展。钢刃铁农具在隋唐时期已普遍使用。隋唐出现筒车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在宋代以后无大改进,加之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这预示着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走到尽头,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4)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贸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实行,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该政策把工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长期停滞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5)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化为以土地为主,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二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地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5、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⑴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基本形式。井田制,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适应奴隶社会时期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

  ⑵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土地制度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展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地阻碍了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交换处于极不发达的状态,限制了手工业通农业的分离,使手工业无法独立形成独立的经济部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②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它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共同构成封建经济基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地重要基础。这种小自耕农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小商品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

  ③封建土地国有制,大致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具体表现形式。新莽政权的王田制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在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出现过,如西汉、东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和清初。均田制主要在北魏和隋唐时期实行,主要特点有: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和劳动力,这是实施钧天只得前提条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并不触动贵族地主的利益;受田的农民必须完租纳调服役,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6、对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认识

  (1)概况: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是其最大特征。当一个新朝代建立之初,统治者调整土地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势力不断增强,土地兼并也就愈演愈烈。显然,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封建社会无法自身克服的经济现象。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同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2)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造成农民的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封建统治者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兼并,其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由于国家占有小农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国力的强弱,而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的矛盾恰恰在于同国家争夺财源。因此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长久统治都曾实行过一系列抑制兼并的政策,但结果往往失败。如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随着国家掌握荒地数量减少和土地兼并而解体)、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因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土地兼并之所以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能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有买卖制度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购买土地,又是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财富之本,只有土地才是各种形态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农民阶级在起义过程中提出过“均田免粮”,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近代天平天国运动更是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种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也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不能完成废除封建制度的任务。

  7、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演变:

  奴隶社会:①夏商周三代实行贡赋制度,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②春秋后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封建社会:四大税种:①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及各种苛捐杂税 。

  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编户制度)、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唐租庸调制)、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其中王安石实行过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2)特点:①由向国王纳贡转向征收人头税和土地税;②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种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③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可以两税法为标志;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⑥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可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3)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应。赋税调整本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8、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奴隶社会就有了治铜工业(即青铜工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的部门。例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同样,在矿冶铸造工业方面,也日益分化成为采矿、冶炼、铸造等工业部门。另外,某个工业部门的创立或发展,往往会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创立或发展。例如:中国冶铁工业的兴起,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2)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不论其创立的早晚,一旦创立,它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以冶铸技术的发展为例:商朝时有了青铜冶炼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唐朝的铸造业已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3)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到了封建社会,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扩大,劳动分工也渐趋细致。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手工业工场中,一般雇佣较多的工匠,在细致的劳动分工下从事生产,使产品的制造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江南地区的矿冶工业、纺织工业、制瓷工业等部门的生产中,某些手工业工场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拥有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很大。

  (4)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中国的官府工业,历史悠久,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工业的存在。从西周到西汉,主要的工业部门,官府都设有作坊。统治者把手工业者集中到官府,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他们在官府作坊里进行制造。从春秋末期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不少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独立。这时社会上除了官府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一批民间工业作坊。其时以冶铁业发展最快,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民间手工业者脱离农业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者的发展。到明清两代,官府工业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间工业则不断发展。这时候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官府工业须有民间工业来支持,而且表现在官府工业在中国工业经济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给民间工业了。在这一时期,民间工业经营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某些手工业作坊扩大成为手工业工场,亦即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中国民间工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发展。它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以矿冶、制瓷、纺织业为主。明代中叶以后,某些工业部门的民间作坊朝着手工业工场方向扩展。

  ⑸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职能的变化

  ⑴特点: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⑵职能变化:①战国: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合一型城市,有临淄、邯郸、郢等;②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的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宣州、益州,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和外贸中心城市广州;③两宋:出现手工技术中心地区,如定窑、汝窑、景德镇,城市中商业区界限消失,外贸城市增多,有泉州、广州、明州;④明朝: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易港口,但是在清朝前期受很大影响。

  ⑶中国古代四大封建都城及特点:①唐都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②宋都东京,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突破了唐朝“市”与“坊”的界限,出现夜市,还有娱乐场所瓦肆。③元朝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还是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④明朝北京,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10、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前提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时间地点部门: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地区、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出现过程: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主要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2)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表现:①范围扩大;②部门增多;③手工工场规模大。

  原因:①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②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③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⑤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不利条件:①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④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⑤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11、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

  (1)南移过程: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在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一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南移原因:①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③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④江南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⑤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3)南移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⑷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想了解更多高考文综网的资讯,请访问: 高考文综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40226.html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
高校搜索
专业分数线
延伸阅读
掌握高考资讯,有助提前准备好考试,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重庆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重庆高考文综试卷及
2020-07-13
全国高考试题已经陆续出完,想知道考试试题的考生赶紧了解一下,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陕西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
2020-07-13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新疆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新疆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07-13
了解高考试卷,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高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宁夏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宁夏高考文
2020-07-13
掌握高考资讯,有助提前准备好考试,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辽宁高考文综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辽宁高考文综试卷及
2020-07-13
小编收集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复习顺利。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先秦(远古
2018-09-25
高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一起来看看吧!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
2018-11-05
本网整理了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希望能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复习。更多高考复习资讯本网站会不断更新,敬请随时关注。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辅导: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2018-10-04
高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纸的发明(1)概况:
2018-11-09
 本网在小编收集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中国古代文明繁荣转型,希望能帮你更好的进行复习。更多资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更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中国古代文明繁荣转型明清(1368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