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1500字通用12篇

字典 |

2022-12-26 16:01

|

推荐访问

中班教案

【 liuxue86.com - 幼儿园教案 】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

  2.让幼儿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适宜的玻璃缸、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

  学具:塑料盆、抹布、操作盒(硬币、大塑料纸、小塑料纸、铁碗、泡沫)、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如果我将硬币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让硬币浮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能让硬币浮起来的各种办法,并表达)

  二、结合经验,大胆猜测

  师:(出示大小塑料纸等材料)老师准备了材料,你们猜一猜这些材料能不能让硬币浮起来?幼儿猜测,师记录。

  师总结幼儿猜测的结果。

  三、幼儿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1.第一次操作并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师:要想知道我们猜的是否正确,我们有什么办法?(幼儿交流)

  师:对呀,只要试一试就知道了。后边的桌子上为你们准备了材料,每四位小朋友一组轻轻的走到桌子前去做实验。桌子上还有一张记录表,3个小朋友负责实验,一个小朋友负责记录。如果材料能让硬币浮起来,那你在材料的后边画“√”。每种材料实验完之后,材料用完之后放在空盒子里。做完实验擦一下手,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教师重点指导指导记录的方法及结果及有特殊发现的小组

  (3)观察记录表,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都认为铁碗、泡沫能让硬币浮起来,小塑料纸不能让硬币浮起来。而有的小朋友认为大塑料能让硬币浮起来,有的小组认为不能。到底能不能?与什么有关系?

  2.第二次操作,发现秘密

  师:请两组记录结果不同的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实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实验中硬币的有什么不同、塑料纸有什么不同。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大塑料纸是否能让硬币浮起来与塑料纸上是否沾水沾有多少水有关。还与硬币放在塑料纸上的位置有关。)

  师:为什么同样是塑料纸,有的能让硬币浮起来,有的不能?

  孩子观察总结:与塑料纸的大小有关。

  教师提炼总结。

  三、拓展延伸:

  铁碗能让硬币浮起来,你有什么办法让铁碗载着硬币一起沉下去?幼儿思考交流。

  活动反思: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对年轻教师进行磨课活动。我选择《科学课让硬币浮起来》,此活动方案是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的,结果比第一次的课堂效果要好的多,我总结如下:

  1.材料的投放

  (1)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选择大小不同的同种材料,目的在于让幼儿探索能否让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有关。

  (2)教师的教具要有利于孩子观察。第一次我使用不透明且小的水盆作为演示教具,孩子们观察不到,导致课堂乱而无序。

  2.有效的记录

  为了节约时间,第一次猜测记录,我采用集体记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间接的交给了孩子们辅助物的表示符号和记录方法。

  第二次操作的记录,小组一份记录表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而且更有利于观察操作结果,从而进行总结。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重难点分明

  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猜测、探究、拓展,其中第三个环节是重点,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探究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是否沾有水沾有多少水、硬币放在辅助材料的位置有关。第四个环节是难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幼儿操作记录

  七、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八、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

  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环境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磁带《健康歌》、录音机、摄象机。

  活动过程:

  1、邀请“小客人”入场,有礼貌地打招呼。

  老师介绍“我家”——书房、游戏房;

  介绍另一位小客人——“皮卡丘”并出示“皮卡丘”红花榜:“看看下面的活动哪个孩子表现好,比比哪组的红花多。”

  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愿意玩玩具的孩子请到“游戏房”。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情绪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现场创设的情境氛围,从而放松情绪投入游戏活动中,保持原生状态,以保证下面环节录像的真实性。

  2、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

  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进行。并用摄像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在活动时的行为习惯。

  3、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己怎么做的?你的好朋友怎么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你)他的表现怎么样?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给“皮卡丘”听听。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么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教学建议:本环节教师应依据现场孩子的习惯表现、灵活随机地加以组织引导。参与幼儿讨论表扬习惯好的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与不便,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

  4、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5、邀请大家参加家庭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教学建议:本环节虽接近尾声但仍以家庭舞会的形式结束,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寓教于乐。

  幼儿角度:

  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通过自身与同伴的习惯对比是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随机引导,组织幼儿讨论,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轻松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比比谁的习惯好”活动。对有进步、习惯好的孩子,奖红花、贴星进行表扬鼓励。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转动现象无所不在,比如说家里的电风扇、马路上汽车的车轮、小朋友玩的小风车、呼拉圈等。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小朋友的游戏带来了乐趣。《指南》科学目标中提出4-5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围绕这个目标,我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转起来》。

  《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地试一试,在轻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发现转动这一有趣的现象,感受让物品转动起来的多种方法,从中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顺利开展探索活动获得丰富知识经验,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雨伞、呼啦圈、风车、皮球、长短不同的纸棒、废弃的光盘、橡皮泥盒子、饮料瓶、陀螺、小手铃、拨浪鼓等。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当中有孔的雪花片、光盘、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卡片、纸杯、小奶瓶、小塑料桶中盛半桶水、手绢、筷子、绳子、短纸棒、绳子等。

  3、游戏音乐、课件。

  这些准备使幼儿理解了转动,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到多种形式的让物品转动起来的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为突破活动的难点打好了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生经历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说活动流程

  1、游戏:迷迷转

  幼儿听音乐自由转动,音乐停止时,做出不同的动作造型,感知自身的转动,引出活动的主题。

  2、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的物品,他们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例如: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适宜地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引导他尝试更多的材料;

  有些材料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请个别的幼儿演示。这种填空式的提问能够帮助中班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表达自己的探索重点。通过交流,幼儿之间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对转动的理解。

  (4)总结探索方法,引导幼儿感知转动和“力”有关。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感受到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的多样性,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为下一个环节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在这里巧妙地通过吹风车,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

  3、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合作转动起来。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的挑战。

  (1)交代任务。

  请你帮助物品找到他的好朋友,让他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当幼儿只将绳子用来穿物品时,引导幼儿想一想绳子除了用来穿还可以怎样,让幼儿发现,原来也可以将物品捆起来转动;插在卡片中间做成陀螺时,引导他使用不同的形状,感受陀螺转动起来的乐趣;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已经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在这里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当教师发现幼儿有与众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分享经验。

  四、播放课件,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这一次活动,幼儿已经对转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对幼儿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回去仔细观察看看哪些物品还可以转动,他是怎样转动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帮助,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探索的欲望。

  总之,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能使一个好的科学活动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希望我们大家继续共同努力。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5

  番茄浮起来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我还采用了盐用辅助材料,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

  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

  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

  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

  总结实验的结论: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

  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在探索中找到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能乐于交流物体如何站起来的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区分物品能否站起来

  师:小朋友们,今天杨老师带来了许多东西,你们来帮他们分一分类,哪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

  2,幼儿猜测

  师: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不能站起来,为什么?

  (二)幼儿分组尝试,看物品能否站起来

  1.师:杨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和你们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2.幼儿分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

  (1)师:谁来告诉我,你们这次操作的结果和刚才猜想的一样吗?哪些物体可以站起来的,你是怎么样让它站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2)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3)小结:站得住的物体底部面积较大,可以通过增加物体底部的面积帮助物体站起来

  (三)出示辅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还剩下哪些东西不能自己站起来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站起来呢?老师准备了橡皮泥、胶带、毛根、皮筋、夹子等等很多材料,看看你有哪些好办法,让他们站起来呢?想的越多越好哦!

  2.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四)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帮助哪些物品站起来了?是怎么让他站起来的?

  4.师:我们小朋友的方法都很棒,都帮助他们站起来了!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十分积极,思维也很活跃,他们想到了用一些辅助材料帮助一些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如将吸管插在橡皮泥上,用夹子夹住吸管等等,还知道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来让物体站起来,由于在第一环节没有说清楚让物品自己站起来,有些孩子已经开始使用辅助物来让物体站起来。与第二次操作有些重复。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激发幼儿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2、 能够协调舒展的甩动绸带,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初步学习秧歌十字步,掌握其基本动作技能。

  活动准备:每人两条红绸带、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新年快到了,我们怎样庆祝呢?

  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跟着音乐跳舞

  二、 展开

  1、 教师:你们想不想看老师也来跳舞?

  2、 教师示范舞蹈

  你喜欢老师的舞蹈吗? 为什么?

  刚才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红绸子)

  这个舞蹈的名字就是大红绸子甩起来

  3、 教师讲解秧歌十字步:

  第一拍,左脚向右跨一步

  第二拍,右脚经左脚的右侧向前跨一步

  第三拍,左脚向左侧横拉一步

  第四拍,右脚退后一步

  4、 幼儿根据节拍练习,熟练掌握后,听音乐表演。

  5、 加上舞蹈的上肢动作一起表演,要求幼儿协调舒展的甩动绸带。

  三、结束

  请幼儿将舞蹈表演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分区活动

  活动目标:

  1、 教育幼儿要与人友好相处。

  2、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 教师重点指导操作区和美术区的幼儿活动

  活动准备:构筑区、图书区、操作区、美术区

  活动过程:

  1、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小朋友喜欢区域活动吗?为什么?

  2、 教师为幼儿介绍班级中区域的划分和活动规则。

  3、请幼儿围绕过新年主题,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4、教师指导活动区

  (1)美术区:

  指导幼儿利用图片、废旧画书、画报等材料,制作贺年卡。

  (2)展示区

  请幼儿将自己带来的有关节年的物品,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5、 展示幼儿制作的贺年卡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材料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8

  教案目的:

  1、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案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

  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

  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记录表人手一张。

  教案流程:

  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三、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里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教学反思:

  “站住”与“不能站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要使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可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增强物体的平衡性。在设计活动时,我由浅入深,从一开始借助辅助物——没有辅助物,最后使一张纸能站起来,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教案流程中我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互相交流表达,通过实际操作、记录,使幼儿更具体明确地了解更多的方法。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我觉得还应多注重幼儿的能力培养,当遇到困难时,尽量给幼儿独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困难。

  观摩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取材,活动环节步步深入,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从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兴趣,贯彻了“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态亲切,把握自如,活动效果较好。

  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搭积木,体验造好高楼后的愉快情绪。

  2、能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经验,尝试用多种方法垒高。

  3、探索将积木垒高的方法,积累关于垒高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中号积木若干,垒高要素卡片,小红旗、条形皱纹纸若干,课件《快快垒起来》。

  活动过程:

  1、播放PPT观察高楼外并举行盖高楼比赛,引发幼儿垒高的兴趣。

  教师:喜欢这些楼房的图片吗?今天我们来当个小小建筑师,进行盖高楼比赛,看谁的楼房盖得最高。

  2、回忆已有经验,幼儿自选材料"盖楼房"。

  教师:怎样才能将楼房盖得又高又稳呢?

  3、幼儿目测出最高的三座房子,师幼共同总结、归纳垒得高的原因。

  教师:谁的楼房盖得最高?他是怎么盖得这么高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要素卡)

  4、再次进行比赛,使用数量、形状相同的积木进行垒高。

  (1)教师:这次我们用数量、形状相同的积木进行比赛,看看谁垒得最高!

  (2)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测量,选出高楼的冠亚季军。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

  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

  活动难点:

  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

  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

  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

  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

  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

  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

  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

  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

  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场景一:

  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

  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 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场景二:

  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

  教师:“老师能帮你吗?”

  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卷过后,打开时两边往上翘。

  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

  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泡沫纸上。

  场景三:

  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

  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

  幼儿3:“往后倒。”

  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 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

  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

  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

  教师:“大森林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

  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

  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

  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

  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

  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

  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

  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

  幼儿说:因为平衡了。

  延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大森林”摆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继续制作可以立起来的动植物。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其本达到预设目标,使幼儿想象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个孩子都兴致勃勃,想了一个有一办法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里时,更有了制作的兴趣。在活动中老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共成功制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方法,其中有三种方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将纸猴子的“腿”向两边撇,纸蛇直接插在向两边上翘的长条纸上,在一个纸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2、活动中的不足:最后小结时,缺少对幼儿独特的制作方法给予展示与肯定。

  主要内容:

  1、教师巧妙的支持促进幼儿发展。表面上看,老师这个活动中指导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老师为幼儿提供的这个活动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儿在尝试让小动物站起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原有经验。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指导和干涉幼儿,而是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发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引导一名幼儿发现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后幼儿自己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特别充分,老师没有在技能方面帮助幼儿,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儿,教师的支持作用体现很到位。

  2、活动源于幼儿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个活动的来源,不是教师人为的我要上什么课,就创设或编一个情境,黄老师进行的这个活动就在解决和幼儿一起丰富建筑区中出现的问题,是班级活动的需要,是区域游戏的需要。

  3、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老师对幼儿经验方面的准备是隐性的,好像并没有过多的让幼儿说出怎样才能把小动物立起来,但在环境中展示的立体相框、之前用各种盒子支撑的纸动物,已经为幼儿积累了经验。这一次幼儿将日常习得的经验都运用了出来,所以才探究出这么多方法来。

  4、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特别突出,严锦宽的坚持性、豆豆制作方法的独特性、幼儿在自己进行一个方法后的互相学习……幼儿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连教师都没有想到。这都是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许多孩子经常把糖果带到学校吃,而且有些孩子开始有蛀牙,为了让孩子们保护牙齿,养成好的习惯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每天刷牙的好习惯。

  3.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准备

  牙齿模具,大小牙刷,老虎玩具,装满水的杯子,自编故事和儿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教师拿出老虎玩具,将自编故事(一只老虎天天吃糖不刷牙,最终牙齿掉光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知道,老虎是因为糖吃多了,牙才会疼,最后还会掉光。

  2. 引导孩子互相观察自己的牙,有什么情况,并引导说说会出现这些情况有什么感受?

  3. 我怎样保护牙齿呢?(少吃糖,刷牙)

  二.引导幼儿正确刷牙。

  1. 找位会刷牙的幼儿利用模具示范刷牙。

  2. 幼儿和教师一起模拟刷牙。

  4. 利用自编儿歌,掌握刷牙步骤。

  5. 幼儿模拟刷牙,教师指导。

  三.刷牙比赛。

  1. (准备好刷牙的杯子和水)让幼儿比赛刷牙,看谁刷的又正确又干净。

  2. 师生边唱刷牙儿歌边做动作,结束本节课。

  四.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赛刷牙。

  教学反思

  1. 故事开头吸引了孩子注意力,效果很好。

  2. 刷牙活动孩子很感兴趣,但是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部分孩子去游戏玩耍,没注意听怎样正确刷牙。

  3. 自编儿歌简单易学,孩子很喜欢,动作要领也掌握了。但个别幼儿把刷牙水喝了,老师需要在这方面做以引导。

转起来的伞中班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能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两人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房子底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课件,提问。

  师:今天玩什么呢?和谁一起玩呢?谁来了?他们是谁?有几个小动物?(9个)

  二、情景展现: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房子。

  师:这9个动物朋友是住在一幢房子里的。

  2、教师根据课件画面内容提问。

  师:这幢房子一共有几楼?最底下的是?(一楼)最高的是?(三楼)中间的呢?(二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三个)

  3、师:你认识几楼的第几个房间住着谁?

  幼:二楼住着袋鼠。(袋鼠住在二楼的第几个房间)

  师:二楼第一房间叫201。你还认识谁?

  师:犀牛你也认识,你怎么知道它是犀牛。

  师:你们真厉害,小动物们的房间你们都能找到。现在我来考考你们,102住着谁?303住着谁?狮子住在几零几?

  三、动物玩捉迷藏:

  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

  师:小动物们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捉迷藏的游戏,要有人躲起来,有人找。

  2、游戏:动物玩捉迷藏

  师: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好,让我们蒙上眼睛,倒着数三下,会吗?

  ①动物躲起来(河马)

  师:谁躲起来了?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把话说完整。

  师:你怎么知道那是河马?可以看见河马的什么?河马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再躲一个?蒙眼睛倒数。这次是几零几的谁躲起来了?

  (201的袋鼠躲起来了,302的老虎躲起来了,103的小羊躲起来了)

  ②动物转身(小猪)

  师:看看这里,会让我们找谁呢?(小猪)小猪住在哪个房间呢?我不记得了。

  师:小猪不是在吗?为什么要找小猪呢?(转身了)

  师:刚才,我们看的是小猪的脸。现在,我们看到是小猪的尾巴。

  师:原来这次是让我们找转过身的小动物。

  师:这次有几个动物转过身呢?(三个)哪三个?老虎几零几?(302)

  幼:201的袋鼠躲起来了。袋鼠真调皮,刚刚藏起来,现在又躲起来了。

  师:还有谁?(202的狮子)你怎么知道那是狮子?

  师:狮子头上长着长长的什么?(鬃毛)猜猜看是狮子爸爸还是妈妈?

  教师小结:头上长着长长鬃毛的是狮子爸爸。

  ③师:好像一个、三个都难不倒你们,你们都能找到。你觉得你最多能找到几个?

  四、幼儿操作:动物找家。

  1、动物躲起来。

  师:那我们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它们躲起来,好不好?看看,这次躲几个?倒数几下呢?闭上眼睛躲了啊,10、9、8……

  师:躲了几个?(9个)你能找得到吗?你还记得谁住哪个房间吗?

  幼:101的犀牛、303的河马……

  2、教师出示三层楼的空房子。

  师:桌上也有一幢房子,有一楼、二楼、三个,还有这9个动物朋友,等会请2个小朋友一起,拿一幢房子,把这些动物朋友按原来的位置住回去,2个朋友一起哦,越快越好!

  3、幼儿两两合作操作。

  师:小朋友记住你的动物房子是第几幢的哦,先完成小朋友把房子贴上来。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互相检验。

  师:有哪幢里的动物住错地方了吗?它应该住在哪里?

  师: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记性又好,9个动物一个都落的住进了自己的.家。

  五、观察动物表情变化。

  师:可是动物朋友们还没玩够,你们想再玩一玩吗?

  师:这次会让我们找什么样的动物呢?

  ①哭的动物(兔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下兔子哭了呢?(眼睛闭起来了,有眼泪)

  ②笑的动物(小羊)

  师:那谁笑了呢?谁来学学小羊小的样子。小羊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做了一个鬼脸。

  ③袋鼠宝宝不见了

  师:谁不见了?,让我们去找找袋鼠宝宝在哪里吧!

  想了解更多幼儿园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幼儿园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496229.html
延伸阅读
重阳节教案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2.激发幼儿对老人的崇敬,表达对老人的关爱3.培养孩子从小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4.知道节日
2022-12-26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教案是教师整体能力的体现。写教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怎样能将教案写的具有创造性呢?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幼儿园元旦主
2022-12-26
好的教师往往能激发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无限好奇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教案写好,教案可以更充分的讲解实验操作过程和模拟。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教案呢?为此,出国留学网小编从网络上精
2022-12-26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案是教师备课用心一种方式。老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授课思路把教案编写完成,可以传授一些编写教案的心得吗?下面,出国留学网编辑
2022-12-26
教师的加法就是为孩子打开窗口、构建桥梁。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师带教案上课可以防止偏离教学方向,哪些教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母亲节中班
2022-12-26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每个老师都应该在教学前把教案准备好。教案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是否在寻找好的教案模板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收集并整理了“转起来中班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
2022-12-26
中班教案:《蔬菜宝宝》篇1活动目的: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2、愿意吃胡萝卜、芹菜、香菇等蔬菜,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活动准备:1、准备多种常见蔬菜:芹菜、土豆、冬瓜、萝
2022-12-04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教案对于教师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教案就像是老师上课的脚本,如何编写教案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的目的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中班科学球与气教
2022-12-18
为人师表,当认真负责。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就相当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战计划,你是否了解写教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或许你需要"中班社会领域幼儿园真好教案"这样的内容,更
2022-12-10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春天的电话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优秀的教案,应该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