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必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精选9篇

字典 |

2023-01-25 10:39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可以说老师上课是离不开教案的辅助的。写好教案是教师能够上好一堂完整课的前提,写教案时怎样把握好该掌握的重点呢?出国留学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万中无一,零零清清,今天的教学便围绕着特殊的0展开别具风格的探究。课一开始,便出示5个盘子,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生:“有5个盘子,盘子里都是空空的。”于是追问:“你想到了什么?能用数字表示吗?”——0 0 0 0 0,如果把这5个0加起来,你觉得会是谁?(0)追问:为什么还是0?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0×5,5×0,表示5个0相加。)相继增加盘子个数,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6×0=0 7×0=0 10×0=0 ??师:“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小结:盘子数量在增加,可盘子里还是空的,所以总数还是0。师:“像这样的算式你会写吗?”汇报板书:100×0=0 5000×0=0??师:“老师也写一个a×0=0,可以吗?a可以是那些数?”师:你有什么发现?生1:任何数乘0都是0。师:谁听明白了?生2:无论什么数,只要乘0都是0,就像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学生的回答让我有些喜出望外,于是大力表扬学生巧用谚语,让这句话变得如此生动。接着我又举出两个算式:5+0=5,5-0=5,并追问为什么得数不是0?师:“谁有话想对0说?”生1:“0你真神奇,任何数字乘你都变成0,但有些数加你或减你却还是它自己!”生2:“0你真神奇,有些数遇到你很倒霉,因为乘了之后就变成空气了,但有些数却很幸运,因为他还是他自己。”面对学生如此富有想象力的话语,我意外连连,看来儿童的世界不容小觑。评价:看来0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但我们仍然要感谢0给我们的数学创造出精彩,想想,如果数学缺少了0,那该有多单调啊!生本课堂的脚步正在迈进千家万户,也呼吁广大一线教师慢下步伐,低头聆听孩子的声音。本节课的知识点就只有一句话,但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告诉与单纯的记忆。学生的“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是课堂的导火线,简单的歇后语却将知识点诠释地淋漓尽致,也才产生后续的放手让孩子畅所欲言,与0进行深度对话。0虽然表示一无所有,但数学缺少了0,却是残缺不全的。于是课后我布置学生以0为题材,写数学日记,以此为契机,加深学生对0的认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2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4

  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而这节课是研究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例题之前,出示了一个准备题:“猴王把一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目的是复习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教学实践证明,这确实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当出示例题时,学生就能准确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这节课另一个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题。在学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拿,并且上台来展示分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种思考的方法:一种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种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 根小棒。显然,后一种方法更快。)。通过分法的交流,在进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能迅速而准确的拿出来。最后,我把每个分数和对应的根数列成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上完课后,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1、板书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今天,我板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句完整的话。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能完整的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好。学生在说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就有依赖思想,会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读,没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话,只要写出重点的几个字就可以了。 “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写重点”,能迫使学生去思考,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表扬”、“纠正”、“示范”。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明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调动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的习惯。例如:①表扬:学生说得很到位,可以说:“他说得真好!谁能象他这样说一说。”②纠正:学生说得不正确或不完整时,可以说:“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③示范:如果请了几个学生说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师要先示范说一遍,然后说:“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

  3、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以想想做做1为例。做完4小题填空之后,可以先比较①—④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点:都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然后说说①②两题的相同点(每份都是1个);再比较③④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 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最后可以问:“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些分数都是几分之一,每份是1个也可以是几个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这节课带给我的启示是丰富的,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前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5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理解教材用活用好教材,理解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设计活动——了解学生、理解教材。

  我努力挖掘生活素材,重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例如设计的猜粉笔、猜同学、听口令站队等。首先让学生猜测粉笔“可能”在老师的哪只手中,让学生发现这样推理的“不确定性”;再给予一定的提示信息“粉笔不在左手中”,让学生准确的推理出粉笔在老师的哪只手中。使学生感受到推理中存在“可能性”,要依据一定的信息来进行分析,才能推测出正确的结果。其次让学生猜同学,在一次次不确定的猜测中我不断地补充条件,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系统整理,不断缩小范围得出确定的结论。最后为了降低教材练一练第1题的难度我设计了让学生听口令站队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这些活动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学习充满生活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阅读分析到利用表格,学习推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2、自主探索——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教给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推理出某种结论,比单纯告诉他们结果更重要。在这节课中,我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我着重让学生分析利用表格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在确定一项的同时,就否定了其他的几项”,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最优化的解题方法。然后,以学校三名教师分别辅导三项活动为例,进行巩固新知。每个环节的解决都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的结果。让学生经历困惑、失败的过程,再来品味成功的喜悦。学生有所体验,就能构建有自己意义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反思、折射出的是诱人的灵性,透射出的是体验的魅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6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笔算乘法第四课时 乘数中有0的乘法

  在前几节学习笔算乘法和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探讨学习一个乘数是0的乘法或一个乘数中有0的乘法。 教材分析

  通过讨论,了解“5个0相加的和是多少?”,有针对性地找出乘数中有0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探究学习方法。

  利用5个0相加的和转变为0乘5的积,让学生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但一个乘数数位上有0,与该数位相乘后积为0,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若下一位有进位,应与进上来的数字相加写在该数位下面。

  1、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内容。

  2、讲解示范,谈讨学习。

  3、互动交流,巩固提高。

  4、趣味练习,深入应用。

  5、讨论小结,回顾知识。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末尾有0的乘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看原来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当一个乘数中相应数位上的数字是0时,该数位上的积为0。

  1、通过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的学习热情较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接受的比较快。

  2、学生能够和教师配合互动,增强了师生的亲和力。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具有动态性,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知欲望。

  4、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交流体会课程知识,便于知识的传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这个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重在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体会:

  1、创设情境,问题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并汇报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找出了搭配的不同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数学符号感。

  3、学生动手实践拉一拉找出组成的两位数,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进一步理解了要有顺序地搭配才能保证不重不漏,从而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4、巩固练习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尝试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存在的不足:在学生活动之前语言不够严谨交代不是很清楚明白,一部分学生没弄清活动的要求,在活动时就偏离了主题,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于提高,比如遇到学生回答出意外的答案时,应变能力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细研教材,精心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8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 “看”到“指”从“ 指”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篇9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四、课前准备:

  天平、台称、2分硬币、2袋分别重500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①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②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

  ①现在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②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重约1千克)。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5000g=( )kg

  3kg=( )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 教师: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1000克=1千克,所以1000克的棉花与1千克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千克=1000克。

  板书设计:

  克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克——g

  千克——kg

  1000克=1千克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计量单位既陌生又熟悉。在教学相关知识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 第2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

  3、例4,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图片(下方附文字:自重约8000kg)。

  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它有多重?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随即课件出示火车车箱、鲸、航母辽宁舰图片(图片下方附对应文字:载重60000kg, 一头鲸重195000kg

  满载时重约67500000kg)。

  这些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方便,容易出错。

  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现在老师想当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它们有多重你们就会读啦!可要看仔细哟!

  课件对应8000kg、60000kg、195000kg、67500000kg出示:8吨、60吨、195吨、67500吨

  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

  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把kg换成了吨。

  教师:吨的作用大吧?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吨

  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飞船8吨、一节火车厢60吨、一头鲸鱼195吨、辽宁舰满载67500吨的图片。

  你对图中物品轻重有什么感觉?吨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描述吨和千克、克一样,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也是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

  吨

  千克

  克

  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

  (1)课件出示1袋玉米100千克的图片。100千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能抱(背)得动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100千克比较重,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背不起的。

  课件出示10袋玉米的图片,10袋玉米多重呢?

  学生观察到10袋玉米也就是10个100千克,10个100千克也就是1000千克,揭示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借助学生体质,体验、推想1吨有多重。

  教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千克左右) 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千克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全班40个同学合在一起约重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40个同学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约重1吨。

  教师:你能谈谈对1吨的感受吗?学生交流。

  (3)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约重1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予以纠正。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

  20xxkg=(

  )吨

  4吨=(

  )kg 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一种:因为1000kg=1吨,20xxkg里面有2个1000kg,也就是2吨,所以20xxkg=2吨。

  第二种:因为1吨=1000kg,4吨里面有4个1吨,也就是4个1000kg,也就是4000kg,因此4吨=4000kg。

  教师: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出: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师: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克×1000→ 千克×1000→吨

  教师:我们已学了三个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品的轻重?

  学生总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① 还剩多少吨小麦?

  ② 还剩多少千克小麦?

  教师: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5吨和20xx千克单位不同。你有解决办法吗?独立解决试试。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学生展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①20xxkg=2吨

  5-2=3(吨)答:还剩3吨小麦。

  ②5吨=5000kg

  5000-20xx=3000(kg) 3000kg=3吨 答:还剩3吨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相同才能计算。

  三、练 小组内由两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另两位同学当小裁判,然后互换角色。

  2.学生独立完成练()kg

  8000kg=()吨

  ()kg=3吨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完成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到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吨

  千克

  克

  1吨=1000kg

  克×1000→ 千克×1000→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 第3课时 克、千克、吨的认识练【教学目标】

  1.在练【教学重点】

  进一步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认识,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 克、千克、吨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 二、基本练()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只小鸟重60()

  一台平板电视机重15() 9个苹果重2()一辆货车能装白菜重3() 一本连环画重216()一艘轮船重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追问:

  (1)你是怎样选择克、千克或吨作单位的呢? 全班交流得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

  教师同步板书:克(g)→较轻

  千克(kg)→较重 吨→很重

  (2)列举生活实例。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轻重用克作单位?

  学生再列举生活中以千克或吨作单位的物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根据思考过程完成吨、千克、克之间进率的板书:1吨=1000kg 1kg=1000g 补充练 9吨=( )kg 8000kg=( )吨 ( )kg=5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

  (2)完成练 教师:在比较大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右两边单位不同,数也不相同时,不能直接比较,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后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结:当单位相同时,数大的较大;当数和单位都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进行比较。

  三、实践运用

  1.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展示)

  早晨起床,我拿起3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喝了一杯250克的牛奶,再吃一个20千克的鸡蛋和一个150吨的苹果。妈妈往我的书包里放上一瓶重250千克的矿泉水,我再告别足足有18克重的小花狗,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在路上,我看见一辆满载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从我身边经过

  教师:说一说,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改?为什么? (30千克重的牙刷改成30克重的牙刷;20千克的鸡蛋改成20克的鸡蛋;150吨的苹果改成150克的苹果;250千克的矿泉水改成250克的矿泉水;18克重的小花狗改成18千克重的小花狗;3吨重的书包改成3千克重的书包;满载着5克蔬菜的大货车改成满载着5吨蔬菜的大货车。)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如果计量很重的物品要用吨作单位,选用单位时还要考虑到数的大小,用错了单位就会闹笑话的。

  2.完成练 教师:“6kg和1000g比较大小,怎样解决?”

  ①把单位千克化作克,6kg=6000g,6000g里面有6个1000g,可以装成6袋。

  ②把单位克化作千克,1000g=1kg,6kg里面有6个1kg,可以装成6袋。 小结:当单位不相同时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计算。

  3.完成练 先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种:3000kg=3吨

  1+3=4(吨)

  答:沙坑里总共有4吨沙。 第二种:1吨=1000kg

  1000+3000=4000(kg) 4000kg=4(吨)

  答:沙坑里总共有4吨沙。

  小结:当单位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才能计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把“克、千克、吨”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怎么放?为什么? 1 >50 3000 =3 4000

  河沙3000千克

  地面砖1200千克

  墙面砖1吨

  墙脚砖800千克

  李阿姨准备租2辆载重4吨的小货车将这些材料运回家,你来帮她安排安排,怎样装货?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把2吨水泥、地面砖1200千克和800千克墙脚砖装在一辆车内。因为2吨=20xx千克,20xx+1200+800=4000(千克),4000千克=4吨;把3000千克河沙和1吨墙面砖装在另一辆车里。因为3000千克=3吨,3+1=4吨。4吨刚好是两车的载重量。

  小结:货车运送物品时,既要尽量做到满载,但又不能超载。 3.数学小调查

  学生完成练 (1)学生先将自己在超市调查到的商品质量相关情况在组内交流,再独立完成第一个调查表的填写。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

  (2)学生先将自己在互联网或书籍上查阅到的动物有多重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独立完成第二个调查表的填写。

  五、反思总结

  教师:你能说说这节练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

  克、千克、吨

  克(g)→较轻

  千克(kg)→较重

  吨→很重

  1吨=1000kg 1kg=1000g 第4课时 综合与实践:称体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称体重。

  【教学目标】

  1.在称体重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的单位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体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进一步巩固克、千克、吨等的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准备】

  体重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播放邻居家几个小孩游戏玩耍的画面,小胖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比别人慢,是什么原因呢?(引发学生对体重的对话讨论)小胖的体重太重了,动作不灵活,所以比别的小朋友慢。我们班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体重有了解吗?大家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吗?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体重,揭示课题:称体重。(板书课题:称体重)

  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称一称,填一填。

  1.了解称体重方法。

  你打算怎样了解自己的体重是胖还是瘦?(先称出我们自己的体重,再和同龄人比较)

  称体重需要什么工具?你会使用它称体重吗?课件介绍指导学生认识体重秤。

  请一名学生称出体重,边称边说明称体重的步骤:站上体重秤——读出体重——记录体重,重点强调读数时要看清楚仪表上的单位,指针所指刻度的读法。

  2.分组称体重。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体重秤,和一张体重记录表,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称出每位同学的体重,称体重前要把谁看重量读数、谁记录分好工,安排好称的顺序,再开始称体重。

  活动要求:

  (1)数学小组长组织称体重活动。

  (2)谁看体重读数、谁作记录分好工。

  (3)按次序依次称出体重。

  看哪一组分工明确,活动有序,称重速度快。 学生分组称体重,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体重记录表展示。

  对小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并请一至两个小组展示体重记录表,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体重记录表。

  活动二:看一看,比一比。 1.独立观察。

  课件出示“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或每小组一张纸质表):

  老师这里有一张“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大家把自己的体重和标准体重对照一下,你的体重符合标准吗?是胖了还是瘦了?

  2.小组讨论。

  把自己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观察的结果,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根据你们小组同学体重是否符合体重标准的情况,给同学提出点建议。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

  请一至两个小组的学生交流展示,重点根据对照“6—10岁儿童标准体重对照表”观察的结果,给同学的建议。教师相机梳理建议:保持体重、偏瘦的增肥、偏肥的减瘦,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标。

  活动三:比一比,说一说。

  1.独立思考。 观察自己小组同学的体重记录表,把自己的体重和同学比较一下,或者是比较另外两个同学的体重,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合作讨论。

  把你自己观察发现和同学说说,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

  请一至两个小组交流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情况,师根据交流情况评价引导。

  三、全课总结

  这节数学课快要结束了,回顾我们这节课,你们参加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583402.html
延伸阅读
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面对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的一些事故,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应急预案了。好的应急预案是怎么写的呢?你也许需要"最新雨雪天气应急预案"这样的内容,如果合你所
2023-01-25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当我们结束一个任务时,我们需要做好写报告的准备,报告的语言是陈述性,写一篇报告需要考虑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呈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
2023-01-25
简单来说,成功的背后总要有探索的过程。对于职业人,我们会频繁使用到报告,报告的落款应签署发文机关名称,并于其下注明发文日期,然后加盖公章。你收集了多少报告范文呢?出国留学网特别为你
2023-01-25
本文为出国留学网推荐专题“大年三十祝福语文案”相关内容。“今天这个日子是属于你的,你是特别的,你是属于我的。”现在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可能你也转发了大量的句子,好的句子可以带给
2023-01-25
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了面对各类安全事故或灾害。我们需要针对多种情况去准备应急预案,您是不是不太清楚应急预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消防应
2023-01-25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对于图形的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
2023-01-18
笔灰染白了您的青丝岁月,岁月加深了您的皱纹。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新入职的老师快速掌握课堂节奏。写好教案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出国留学网小编花时间特意编
2022-12-18
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成为了教师,写教案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教案可以为实际课堂做准备。写好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022-12-23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直接的体现。教案目的应具体、明确,并易于实施和检查。教案能够充分的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合理的传达!如何写出一份全面的教案呢?或许你需
2023-01-19
出国留学网专题“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内容。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在任何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规律。教案利于对教师的专业
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