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模板

字典 |

2023-03-07 11:54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师是桥梁,准备教案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梳理上课内容。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有比较好的教案模板么?经过搜索和整理,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大家呈上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1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是多元识字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过程我是按照定向导入一一教学新课一一巩固练习这个思路设计的,教学新课这一环节又分为熟读文,感受课文,背诵课文,识记生字四步。本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预习,求自主。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这节课上,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识记生字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发现规律,鼓励同学间互合作,互相补充,纠正,建立师生间,生生间课堂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熟读成诵,求积累理

  读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因而课堂上要注意多读书。熟读课文环节就是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读,同桌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小节读〉多次朗读,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读,共同背诵,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延伸课本,求拓展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2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一、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朗读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使一些静止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动,使枯燥的语言变的生动有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要注重学生们朗读的训练。

  例如: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留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我又引导学生们边读边想象。如读“多么像游动的逗号”时,想象春天来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欢快地游来游去,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学生们边读着边想像着语句带给他们的快乐。最后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读中感悟。如:“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让学生们结合生活想想句子的意思,使学生们知道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并感悟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走进生活,探索大自然奥秘

  大自然是部百科书,是位博学家,大自然中有许多语言,它会告诉我们天气,季节,年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探索大自然奥秘。

  课前我让学生们搜集了相关的材料,但是在交流时,我并不是让学生们照本宣科的读出来,而是让学生们仿照诗歌的形式让说一说。学生们的搜集、交流的资料五彩缤纷。

  你看那南飞的大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秋天已经来到人间。

  你看那晚霞满天,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预示明天是个好天气。

  你看那蚂蚁搬家,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表示快要下雨了。……

  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大自然语言”的内容,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了解“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三、利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将学生们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尤其是学生们看到三叶虫化石的图片时,激起了学生们浓烈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这些无声的语言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3

  一、新课导入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向沙漠进军》)。哪位同学能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介绍)

  二、展示目标,明确要求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朗读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物候、物候学等相关科学知识。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通过具体句子,分析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三、预习检测

  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测题

  注音或写汉字:

  piānyùn()nì()然()育载途销声()迹yīng草长()飞

  要求学生写在检测本上,一名学生到黑板书写,之后互批、订正。

  四、依标导学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黑板上出示的5个问题。老师巡回,了解学情。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E、本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并分析一下吗?

  五、交流点拨

  1、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表述不完整的同组学生可补充。不同意见可讨论,老师点拨,完成1-4题。

  2、在思考分析1~4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整体的写作思路。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并板书:

  现象→概念→原因→意义

  现象──────→本质

  3、交流第5题:

  ⑴此文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第1、2段,哪位同学能从中选取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一下?

  学生交流。表述、分析不完整的组内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老师也从文中找出了两个句子。(小黑板出示)哪位同学愿意到讲台上给大家分析一下?(用彩色粉笔标出关键词)

  例句1、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例句2、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师生小结: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这门科学知识,而且明白了说明事物语言不仅要明确、严密,还要力求生动、形象。这样会增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达标检测(以试卷形式出现)

  1、必做题: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一词的意思是;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段话中划线的词的作用是;这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

  ⑶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举出例子。

  2、选作题:

  生活中有很多农谚,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你了解哪些农谚,列举出来,并说说它们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知识,自习课进行一次交流。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4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教完本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没有好的学生和文本,而是现代课堂呼唤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今天,听了姚老师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感受到了姚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成竹在胸的把握,沉静的气质,以下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粗略认识。

  一、从教学目标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姚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

  二、从教学程序看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撒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幻灯4)

  1、掌握本文有条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重点

  1、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2、品味生动、形象、周密的语言。

  教学难点

  速读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地球上就只有人类有语言吗?带着这外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

  二、读出下边多音字(幻灯5)

  连翘()翘起()

  衰草连天()鬓毛衰()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玄妙观()

  差异()差遣()差错()参差()

  三、讲解新课

  1、下面同学们先各自然段标上序号(1至12段)。(幻灯6)

  2、学生读后讨论,在各小题括号内应填的序号。

  ⑴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1~3)

  ⑵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4~5)

  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6~10)

  ⑷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12)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自然段:

  ⑴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你是根据哪些词来判断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等词判断。

  ⑵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幻灯7)

  讨论并归纳;

  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给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③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⑤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

  ⑥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⑦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⑧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第三自然段:

  ⑴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幻灯8)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叫作物候学。

  ⑵探究提问:为什么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劳动人民研究物候?到了近代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还要研究物候?

  4、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讨论并归纳:

  ⑴提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幻灯9)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空间的因素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时间的因素

  ⑵探究提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请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谈谈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四、小结

  本文用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条理分明地介绍了有关物候知识,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的意义。

  五、作业(幻灯10)

  填空: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___、___、___、____。

  2、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物候学就是利用_____来研究_______。

  4、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据____、____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

  简答:

  1、什么是物候?

  2、什么是物候学?

  3、同学们回去后找资料,搜集有关农谚的语句:

  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第二课时(温习旧课,学习新课)

  一、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1、提问:为什么说利用物候知识便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讨论并归纳:

  首先从手段看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其次,从数字意义看,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二、学习文章第四部分

  讨论并归纳:

  第四部分是写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意义。

  1、提问:研究物候学对农业有哪些意义?

  (从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2、提问: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从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三、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文用词形象、典雅。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6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

  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2、用激情感动学生。

  无论是诗歌、小说

  、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篇7

  钱云霞:

  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此处无声胜有声,街畔摇曳的柳枝,一抹新绿,一丝鹅黄,无不是大自然向我们传达的睿言智语。当春以绿的讯息再次临入我们双眸的时候,我们一语组向全校老师汇报了一节满意课《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诗歌,教材审定前是小语第七册。上一轮新课程改革中被编入第二册。本课所在的单元目标指出:要继续以识字教学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读读、画画、议议的读书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神秘,养成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好习惯。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执教者崔老师作了精心的设计构想,下面就请她作具体介绍。

  崔恒曙: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组的全体成员,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很惭愧!并不能代表我们组的水平,与其说是满意课,倒不如说是我来到实小学习了近一年的汇报课更合适。下面我来说说我教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诗歌,共有五节,第二、三、四节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的科普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是很近,许多字、词、句学生难于朗读、难于理解,我们组在集体备课时确立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这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使人联想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学会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初步学生合作,在朗读、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主要教学过程分五步:第一步,复习生字词,课件演示秋天黄叶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阅读的兴趣。第二步,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象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铺路。第三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中初步学会探究。第四步,根据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五步,拓展延伸。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钱云霞:

  如果说教学构想是我们理想中的摩天大厦,那么在课堂上付诸实施的才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现实工程。虽然这张设计图纸我们曾几易其稿,但语文教学课堂的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对课堂中的一切还不能百分之百的了如指掌。下面就请各位结合备课时的构想及操作中的实况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想。

  丁品岚: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应该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崔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用商量、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唤醒学生的潜能,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对,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对我们说了哪些悄悄话?说说看,自己最喜欢哪种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学生对话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

  姜梅:

  崔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有位教育工作者颇有体会地谈道,备课时教师要常常做到换位思考:有时要像一个音乐教师一样在文中找找音乐元素,有时也要像美术教师一样在文中找找美的色彩,有时还要像一个数学教师一样去假设、求证、推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从教材来看,大自然的语言本来就是丰富多样:草长莺飞,落叶飘舞,蝌蚪游戈群星闪烁都是音乐、色彩的自然融合,同样,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崔老师的教学设计以语文学习为主轴,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音乐、美术、自然等相互交融的立体化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和审美的价值。

  杜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学方法呈现模式化,先是一灌到底,后是一问到底,甚至于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教师成为教参的传声筒,语文课缺乏灵活与生动,崔老师在这节课中能够更新观念,依据新的语文课程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则,选取了平等对话这一鲜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寻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告诉着人们哪些新奇的知识,并以此为立足点,让学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领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观察自然的好处,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在这节课上,对于学生崔老师做得最多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更多的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更多的是平等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教法得当,学生自始至终一直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着学习活动,我想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更加心智灵慧。

  程晓琳: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课伊始,崔老师通过播放课件中的配乐阅读诗歌,让学生聆听使他们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及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山泉般优美的音乐、天籁般甜美的嗓音,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把他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丁素红:

  我认为本节课中合作学习这个环节也是一个亮点。接下来,我就这方面谈几点想法:

  合作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师生、生生及组际之间的多边活动为载体,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立体化的多层次的学习方法,本课教学中,崔老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分三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同桌讨论选读文中某一自然段;第二步,根据文字提示,我们小组读了第____自然段,这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________,它告诉我们_________。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汇报所得,充分体现了合作法的以下几点优势。

  1、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优点,有利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2、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共同探讨、合作解决及信息共享的目标。

  3、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4、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的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沈农:

  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我认为是注重情感投资。注重情感投资,就能在教学中起鼓舞、唤醒、激励的作用。以亲切的态度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去思考面临的问题,以热情帮助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亲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这种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得到提高。

  吴海林:

  刚才沈老师谈到了在这节课中,老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确是这样,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它的技能包括听、读、说、写。读是为了感知语言文字,体验作者的情感;而说是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让别人听明白。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在他们正式接触规范的语言之始,如何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崔老师的这节课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诠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联系生活,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学生在经历了阅读感悟,同桌合作讨论后,老师出示了这样的一个说话题:我们小组读了第______节,这节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______,它告诉我们_______。让学生根据此题,结合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进行说话练习。此时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说话经验,积极地练习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想出新办法,产生新感悟,因而顺利完成练习。

  其实,本节课上,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崔老师润物无声的说话指导:如自己的榜样示范,对学生发言中完整、规范的说话加以肯定,对不规范的加以更正、指点。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学习之初就养成把话说通顺、讲完整,表达明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语言更好地发挥其交际功能。

  赵秋芹:

  我认为本节课还有一个出色的亮点:即电教媒体的使用,我想,听过课的老师一定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崔老师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的相融的教学情形。这一切直接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从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如上课不久,崔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了一幅秋叶飘落图在秋风的轻轻吹拂下,一片片黄叶离开了大树,投入大地的怀抱。动态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再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当崔老师适时提出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时?我们看到课堂上小手如林,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再如课堂进行到一半左右时,这个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疲乏,处于注意焕散的阶段,崔老师结合学生的提问,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水中的大鱼等几幅图,丰富的画面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真正做到了课进行,趣盎然。

  还有如在全文结束后,崔老师又利用课件展示了几幅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的几种现象:蚂蚁搬家、电闪雷鸣、繁星满天,熟悉生存了情形,再次唤起了学生的热情,大家纷纷走上讲台,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奇妙的语言,整个课堂被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姜梅:

  这一点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崔老师能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与自然与社会对话,学生由树的年龄发现了岁月的痕迹,从绿叶、鸟声、放飞的风筝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能用画笔将自己观察诵读领悟到的内容展现出来。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练就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智慧之眼。

  丁品岚:

  从课上的情况来看,崔老师不但能综合开发课本资源,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而且能很好地把握住不同学科知识整合的切入点,抓住有利于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创意,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师生问候的英语对话,用英文数大鱼身上的圈圈,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大自然的语言都是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的颇具匠心自是不言而喻了。

  杜薇: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生、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崔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大家可能都记得崔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镶嵌这个词时,用橡皮泥捏成山的模型,并让学生亲手将珠子镶嵌于山的模型中,这样学生将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与老师提供的实践机会融合在一起,以师助生,以生教生,形象、直观地帮助部分有疑惑的学生解决了疑难问题。

  钱云霞:

  刚才大家从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及跨学科综合学习相互渗透等七个方面谈了自己听课后的感想,那么如果现在来教这节课,你们认为还可以怎么上呢?

  程晓琳:

  我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在帮助学生理解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时,不妨编个小故事,以三叶虫的口吻叙述自己从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海中,然后经历地壳运动,最后形成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沈农:

  我认为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一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朗读指导时,采用教师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听后直观感悟用什么语气读,接着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情与语气朗读,比直接说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好。

  钱云霞:

  本文是一首诗歌,它兼有音乐美和情境美的特点,这些言语对刚跨入书面语大门的孩子来说,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觉得这一节课可以多一点让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在自读自悟环节中,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再通过读书感悟来解疑,这样也许学生会更受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我想,这句话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心胸宽广,乐观向上的气质,需要教师具有自尊、自信、自持的精神,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需要教师具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味,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真诚的祝愿,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熟读深思子自明的自主;多一些青山正补墙头绿的合作,多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探究。感谢您参与本期教学反思沙龙,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690327.html
延伸阅读
出国留学网栏目推荐你阅读“清明短句”等专题内容。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翻开日历,清明节就在不远处了。清明节是我国所有节日里最独特的节日之一,哪些清明时节的句子值得借鉴呢,
2023-03-07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清明文案”,欢迎阅读。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今年的清明节也即将到来了。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它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适合清明节发
2023-03-07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究竟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呢?趁愚人节快来与好朋友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
2023-03-07
恩师!你因我们而老,我们因你而傲,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把教案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灯光的教学反思简短是出国留学网编辑在网络上整理并加工的内容,供大家借鉴
2023-03-07
国培研修感言【篇1】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国培计划本次国培计划中小学语文期间,牛振乾硕士给我们讲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
2023-03-07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教
2022-12-31
出国留学网主题阅读推荐:“大自然启示教学反思”。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编写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教师借助教案能在学法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法,您知道教案
2022-12-22
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将预备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若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就得先从教案下手。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繁简得当。如何去写一篇教案呢?小编推荐你不
2022-12-26
将备课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所必须的,教案可以把学生从广泛的教材中解放出来,教案对顺利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积极促进作用,什么样的教案是值得拿来被借鉴的呢?下面是出国留学
2022-12-26
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贵。当一堂新课即将开始的时候,老师是很有必要准备一份教案的,教案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蓝图。写好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出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