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

字典 |

2023-04-02 15:13

|

推荐访问

小学数学教案

【 liuxue86.com - 小学教案 】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轴对称,教学,数学,教师,空间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2.利息如何计算?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体验性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对于本课的设计,本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体验到货币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税后利息的计算。

  课前调查:

  银行储蓄凭证。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银行存款单、计算器、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构建起关于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将得到发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本着这样的理念,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利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发现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义,体会在银行存款时利息的计算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遵照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共分为四个教学层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前自学

  1、预习课本P99~100

  2、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3、向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如储蓄的种类,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写存款凭条等。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新知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帮助学生确实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

  师:我们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在调查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以谈话方式导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且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起到了开动思维的作用,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利息。

  师:近年来,我们沂南县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的发展思路,以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很多人家里都有了暂时不用的钱,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些钱的吗?

  生:存入银行......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那储蓄有什么好处呢?

  生:放在银行比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师: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板书:利息)

  小结:人们把钱存入到银行,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多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建议中去,这样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国家有利,也使的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储蓄利国利民。

  学生对于国家如何处理人民存入银行的钱,还有银行付给储户利息会不会亏本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教师在这里向学生作一些解释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尝试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了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也在变化。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出示存款凭证条,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栏表示什么意思,“客户填写”一栏该如何填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

  我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给我们一个什么凭证,证明你把钱存入了银行呢?

  这些存单不仅能证明了我们把钱存入银行,还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这是老师的一张存款单(课件出示存款单,钱数:1000元、时间:一年、方式:定期),你能从这张存单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

  学生一般都没有进行过实际的储蓄,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存单,所以这里老师把自己的存单展示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观察讨论。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师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存的款。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银行吗?(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

  生:我还知道老师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么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吗?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两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师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币。

  师:银行还办理外币储蓄。

  (设计意图: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还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条和利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及简单的计算。这样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出示一张真实的存款单,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认识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前的自学,你知道这一千元就叫……?对,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生:我还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点二五。

  你知道什么叫利率吗?

  利息/本金=利率(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间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关于利率,你们还知道什么?

  ………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到期后老师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还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怎么样计算利息了,大家就来帮助老师计算一下,一年后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师: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该如何计算?引起学生的知识需求,产生探究欲望。

  学生可能出现下面三个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较三个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于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应该再乘时间。

  师把公式填写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时间)

  小结:存款选择的时间不同,利率也不同。计算时一定要选择与存款时间相对应的利率。

  (设计意图: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学习。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空间,探究的空间,交流的空间,注重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即学会倾听又学会表达。)

  4、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我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利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税,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

  师:那老师到期后能得到多少税后利息呢?

  学生计算后小组交流,生列式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然后归纳公式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板书)

  教师及时向学生进行要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关于税后利息的计算最好还是建议学生用分步列式计算,先求出税前利息,再求出应纳税额,最后再求税后利息,这样有利于学困生掌握,而且还利于学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么,同时在遇到求应纳税额时,学生才不会混淆。

  小结:在计算时,要看清求的是利息还是税后利息,再灵活计算。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层层分析含义、比较数量关系,从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时间、利率”的关系,巧妙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是针对利息税,进行公民要依法纳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设计意图: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非常深刻。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教学中还注重沟通师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师:我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应缴纳利息税22.50×20%=4.50元,这样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学生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下面是张叔叔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选一到二位同学(实物投影交流)

  这里既是一种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课前作业的照应,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使学生通过解答,达到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102页第

  6、7题,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2、综合应用

  (1)、王大爷在20xx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xx年8月1日,急需用钱,你帮王大爷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时,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别人借钱,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生:可以用存折作抵压,从银行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这里是本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存入问题银行,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我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为实践延伸,对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带来的不同益处。课后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出知识性、行为逻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顺思维与逆思维两种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依据板书归纳和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5】

  数学趣味题二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一、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8】

  设计说明

  解决问题的教学应尊重知识的本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不是脱离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估计方法两方面入手,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学生最容易感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那么就可以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者实测。上课伊始,复习厘米和米,用手比画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1厘米和1米有较清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2.加强估计方法的指导。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准确估计长度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学习了“厘米”和“米”,因此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即“13厘米”不对,那“13米”就是正确答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学中重在对学生进行估测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借助参照物、利用生活实物等方法进行判断,避免学生凭空猜测,发展了数学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尺子、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学生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谁能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一支铅笔大约有多长?你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2.导入新课: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手比画1米和1厘米的长度,列举身边长度大约是1米及1厘米的物体,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探究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7页例8。

  师:(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们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学生猜测)

  师: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提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预设

  生1:(单位和数据相结合进行判断)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生2:(借助参照物判断)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生3:(利用生活实物判断)一支新铅笔的长度都不止13厘米,旗杆绝对不会这么矮,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师小结:选择长度单位时,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或借助参照物去判断。表示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2.新知反馈。

  师:(课件出示)小明到百鸟馆参观,看见了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的脚印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思考的方法)

  预设

  生: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长度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利用所学新知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8(米)。

  黑板长3(米)。

  小明身高124(厘米)。

  课桌高70(厘米)。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9】

  设计说明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

  1.重视等式性质的再理解,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是教材在代数知识上的最大改革。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相关的代数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教材中用四则混合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2.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提高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这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课堂练习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师:同学们请打开教材看一看第五单元的内容,这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形成知识网络,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回顾知识,巩固提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完成教材113页3题(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指生汇报集体订正。

  (2)填空。

  ①图书角原来有x本书,被同学借走10本后还剩()本。

  ②小芳今年y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6倍,妈妈今年()岁。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用字母表示数,简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判断。

  ①a×b×8可以简写成ab8。()

  ②a的平方等于2个a相加。()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

  2.复习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判断。

  ①4+x>9是方程。()

  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③x+5=4×5是方程。()

  ④x=4是方程2x-3=5的解。()

  (3)完成教材113页3题(2)。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效率。

  3.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13页3题(3)。

  ①学生审题后同桌交流等量关系式。

  ②根据等量关系式让学生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③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10.2-5x=2.23(x+5)=24

  5.6x-3.8=1.82×1.5+6x=33

  600÷(15-x)=200x÷6-2.5=1.1

  (3)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9人上车,现在车上有21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②小明是5月份出生的,他今年年龄的3倍加上7正好是5月份的总天数。小明今年多少岁?

  ③学校买回来3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90元,足球每个22元,篮球每个多少元?

  ④学校买10套桌椅共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椅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⑤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且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⑥油桶里有一些油,用去20千克,用去的比剩下的油的4倍还多2千克,油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748868.html
延伸阅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案及说课稿篇1训练要求:1、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2、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4、评
2023-04-08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小学英语教案英文版”,欢迎阅读。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尽量充分,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课堂之中的节奏要求。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
2023-04-08
最新小学安全教育班会教案篇1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2、了解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一)主持人宣布“食品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开始。1、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
2023-04-08
出国留学网栏目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篇1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
2023-04-0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四年级(篇1)教学目标:1、会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会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并输入文本。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能修改项目符号。3、激发学生学习
2023-04-07
教案是提前的课堂模拟,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将学生提问的问题设想出来,从而编写出问题的答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数
2021-08-31
教案的编写是一名教师必备的技能,课前编写教案使上课有内容可讲、有知识课传授,促进学生上课听讲效率的提高。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教学”,仅供参考,欢
2021-08-24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从教案的编写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写教案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要求呢?以下“小学美术教案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收集
2022-12-03
教案主要是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学习素质,可一篇好的教案又是如何去写的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小学数学教案
2022-03-16
教案做为上课前所需要做的准备,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