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1000字

字典 |

2023-04-03 13:25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出国留学网栏目推荐你阅读“一年级上册认识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作为教师要懂得规范的书写一份教案。多样化的教案可以使全班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性高,教案中有哪些内容呢?出国留学网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

  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习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教学“十”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数出10根小棒,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还有5根5根数的,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小棒用一根皮筋捆起来。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后,他们对于一个十是10,不仅能记住而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在孩子们深入理解10之后,我边摆小棒边让他们数数,11、12、13、14……当数到19以后,我问:再添上1根,是几呢?这些单根的又够一个“十”了,我们又可以把他们……孩子们紧接着说“捆起来”,于是我就是顺其自然的接着问:“20里面有几个十”学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个十”。虽然孩子在学“十”的概念时学的比较扎实,但在学习数的组成时,问题仍很多,我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对于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一个数时,孩子在表达上依旧存在不少小问题。

  纵观整节课,虽然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很积极,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我教学数的组成时,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在教学后面的内容时,显得有些紧迫,在出示直尺图时,我让学生从0数到20,又从20数到0,只强调了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没有深化,没有拓展到基数和序数的认知上。同时,我在教学时使用的素材不够丰富,如果能用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数一数,去圈一圈十个,那么他们的认知就不会仅限于小棒上了。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1、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纵观《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一般教师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时,我以小组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一起研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铅笔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几根表示十几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创造活动的闪光点。

  3、在学习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让学生看生活情境图,用数把看到的事物表示出来。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可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事物,用数表示个数,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观察能力,发现不同的类型的物体,用不同的数表示他们的个数。自己学习,更能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以改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我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创设民主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去满足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需要,减少压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借助评价的手段,促进师生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体验成功,促进自身价值的形成。

  5、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的重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铅笔争执不下,……因为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推进,目标的达成。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前提下,慎用类似的操作活动。换一种思路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如仅提供给小组十多支铅笔,直接让学生思考可能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据我课前了解,我教地个班的120多名学生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5的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了5课时,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减法,练习三。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活动教学理论,他指出知识是由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从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通过教师布置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儿童自由操作、摆弄、实验、观察和思考,自已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得出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演。这一节课,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学生在活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一、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快乐的体验者。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愉快地操作,自由地体验,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可见,只有让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享用一生。

  二、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活动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更是“合作学习”、“相互沟通”的过程。创造性的学习单靠教师的单向传递显然不行,必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贯彻学习者之间的横向交流为主的操作方法,通过多种“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数学活动,为这种交流、沟通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以上片段中,学生或是两人合作,或是四人合作。他们合作的活动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启发,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看做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三、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活动既是儿童认识数学的源泉,又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他们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地升腾,他们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被发挥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

  四、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伟大的创造者。

  长期以来,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了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提供活动的空间,便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了条件。

  在摆11根小棒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由地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上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之后,认识15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5根的摆法。直至后面认识14、18、20、13时,还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人数有所下降。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而问题是没有把11的摆法处理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15时,仍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自然,“12—20”各数的组成,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就可以了。

  2、课堂上数数的活动过少,影响目标的达成。《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在这节课中,培养数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时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比一比等手段,加强感性经验,逐步培养数感。但是,在课堂上数数的活动安排的太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数,可不排除个别学生还不会数的可能。如果能够安排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序、大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4、这个问题该不该提?课后,大家探讨了一个问题:教师提出要小朋友摆得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是11,是否合适?因为小朋友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那么这个问题到底该不该提呢?提,还是不提?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教师最终目的是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想应该是后者,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提,或者可以改变一下提法。那么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实际生活经验,怎么办?可以适当地为学生的探索活动作一些铺垫。只是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点到为止。在这节课中,我也利用课前活动为学生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只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新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活动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成长中的他们需要活动,需要有趣的活动,需要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更需要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他们才会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张扬出自己的个性,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才会把数学学习看做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才能在数学活动中快乐成长。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8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习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习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习。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9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750651.html
延伸阅读
祝你五一劳动节好心情常伴身边,马上劳动节了,给劳动者们写上一句祝福和感恩的话,有哪些常听到的劳动节祝福语呢?敬请阅读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推荐的《五一自拍文案》,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句子
2023-04-08
MayyourLaborDaybewrappedinlove,kindness,andtenderness.~~读了这些句子感觉如何?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五一快乐
2023-04-08
五一假期,前往周边的水上公园和游泳池玩水玩乐。~~还有哪些类似的句子可以参考?急你所急,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五一周边游文案收藏”,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1、五
2023-04-08
栏目小编向大家提供了五一文案短句温柔,请收藏好以下句子,以便下次再读。愿五一劳动节快乐生命如花朵生活如舞蹈快乐一生,“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为了庆祝这个日子,
2023-04-08
五一自拍,让幸福与快乐伴随着你走过一生!~~许多人喜欢读一些有趣的句子,你不妨看看五一自拍文案必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五一自拍文案(篇1)1、五一自拍,体验惊喜和非凡的感觉
2023-04-08
老师为了学生而奉献一生。通过教案我们可以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板书和画图的内容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
2023-01-06
师者,一直在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教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指导教学方向。推荐你看看以下的0的认识一年级教学反思,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0
2023-03-08
好的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对于新手教师,提前编写教案是很重要的。教师借助教案能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编写一篇优秀的教案,你需要做到这几点也许下面的“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正合你
2023-01-10
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教育有规律,循道而行事事皆可行,身为教师要学会为教学内容编写对应的教案。想要写教案模板,不用太着急。一年级6和
2023-01-28
老师就如春蚕吐丝般为学生奉献自己,教案组成是由教学成功和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教案更有利于让学生吸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想知道编写教案的技巧有哪些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你精
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