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经典9篇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出国留学网编辑特地为您整理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相关的资讯供您了解。每堂课老师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对待。教案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途径。非常欢迎您来阅读我们网页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1】

   教学重点:

  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 t 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 t 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 t 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 s 是 t 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结合可推导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将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结合,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此外,牛顿运动定律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实际上几乎贯穿了经典物理学的全部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单纯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并不多见,主要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作为一个知识基础体现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的结合,出题形式多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从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上来看,20xx年上海物理卷第22题、海南卷第15题、江苏卷第13题、安徽卷第22题、山东卷第24题、08年上海单科卷第21题、海南卷第15题,07年海南卷第16题均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总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复习课是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物理学奠定基础。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解题 方法,进一步学习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变式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学会画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养成积极思维,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重、难点

  (1)本节为复习课,重点内容是选好例题,讲清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方法。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重要的是分析过程,建立情景,抓住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依据定律列方程求解,但学生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了套公式得结果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建立掌握方法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此前学生已有力的初步知识,运动学规律,简单的受力分析,矢量运算法则,牛顿第二定律,本节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解决,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方法和良好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涉及到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力的合成可能是本节学习的关键,应加以突破。当物体经历一个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法分析

  本节将采用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例题变式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通过例题变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品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例题归纳解决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解题程序,让学生逐步习惯于时间题 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并养成画情景图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本节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课堂气氛,赞赏学生提高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动手画物体受力示意图,运动情景示意图,构建物理模型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学习过了牛顿运动定律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方法。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系。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答一些力学问题。 我们通过以下例题来体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要点回顾与梳理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物体进行分析

  超重状态:

  F-mg=ma , F=mg+ma , F>mg

  失重状态:

  mg- F =ma , F=mg-ma , F可见,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物体实际重力并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外界对物体的压力(或拉力),即物体的“视重”发生变化。即视重<实重──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视重>实重──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二)知识要点针对性训练题(三)、类型例题解题思路探究(四)、类型题解题方法总结(五)、类型例题变式训练(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分析小结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由F-mg=ma得F=m(g+a)>mg,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F=ma得F=m(g-a)特别是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应先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找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所受到的某一个力:应先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得加速度a,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从而就可以求出某一分力.综上所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求加速度a,然后再去求所要求的物理量,加速度象纽带一样将运动学与动力学连为一体.3、作业布置 : >资料练习作业手册第295页.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3】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

  2、外汇

  ★教学难点

  1、外汇

  2、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课]

  (用多媒体或音像资料展示下列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商场里人们选购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后,将小推车推到收银台前,有的用现金进行结算,有的则将卡交给服务员,进行刷卡结算;在法国著名的香榭里大街,一群中国游客在用欧元买法国香水)师:在上面的场景中,从人们购物结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人们在购物时,有的用现金结算,有的用信用卡结算。

  生2:我发现在国内购物时,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在国外则是用所在国的货币进行结算的。

  师:(小结且导入)是的,正如刚才大家所看到的情景一样,在现代生活的各种经济往来中,人们既可以用现金进行结算,又可进行转账结算。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入,“无纸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色,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信用工具和电子货币进行经济往来中的业务结算。随着国际化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只熟悉和使用本国货币,人们对外国货币也不再感到十分陌生,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用多媒体打出课题“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推进新课]

  一、信用工具

  1.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师:在刚才展示的生活场景中,大家已感受了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两种结算方式的特征,尝试给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下一个描述性定义,并列举出常见的信用工具?

  生1:现金结算是指那些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活动中的收付行为的结算方式;转账结算是指那些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活动中的收付行为的结算方式。

  生2:在进行转账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师:(肯定并启发)刚才的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横在我们面前: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在看了下面的短片后,回答问题。

  (用多媒体播放校园生活“一卡通”的动画短片:小明用“校园一卡通”在学校超市购物、食堂就餐、理发店理发、打电话等生活情境)师:看过短片后,哪位同学率先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现金消费往往会遇到找零、真假币识别和容易出差错的问题,我隔壁家的王阿姨上星期就收了一张拾元假币。

  生2:现金消费需要带大量的现金,携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天下无贼》的故事大家不会忘记吧!而刷卡消费既简便、实用,又高效、安全。

  师:(小结)是的,现金消费的确存在携带不方便、使用不安全、操作较复杂的问题,而刷卡消费除较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外,还可降低成本。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刷卡消费这么好,那么,什么是信用卡?它的优点有哪些? 2.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和优点。

  课前对班级里拥有信用卡、使用信用卡等同信用卡进行过亲密接触的同学进行调查,请这些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去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生1:信用卡是具有消费、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卡是其外在形式,本质是信用凭证。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生2:信用卡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功能多,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第二是方便,既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又能方便购物消费;第三是节省,能节省交易费用;第四是安全,能增强消费安全。(2)信用卡的使用。

  师:信用卡与现代生活已密不可分了,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一是申领信用卡时要持个人身份证,在设置密码时注意不要用容易被别人猜到的数字,如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并且尽量避免密码让别人获取;二是在ATM机上使用信用卡时,若发现吞卡现象,要立即拨打ATM机上载明的银行客户服务电话,询问吞卡的原因及下步该采取的措施;三是发现银行卡丢失后,要立即到附近发卡行的分支机构办理挂失手续。3.支票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9页的探究活动:小张的一项发明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重奖小张,发给他一张载明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的票据。看着这张票据,小张有点儿不知所措)合作探究:

  (1)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不是白条?为什么?(2)请你告诉小张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3)与这张票据类似的,同属于支票的另一种类型的票据是什么?

  (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查找课本,相互讨论交流,最后选出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生1:这张票据不是白条,是现金支票,银行将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的支票簿,存户可在存款数量内签发支票。

  生2:小张可以拿这张支票到支票开户银行领取现金,因为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的,收款人凭票到银行可支取现金。

  生3:支票除现金支票外,还有转账支票。

  生4:我就现金支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些补充:(1)现金支票要妥善保存,不得折叠。(2)拿到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3)要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4)支票被银行退回,或不能支取现金,应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5)现金支票不能作转账支票使用,不能直接购物。

  二、外汇

  师:(过渡)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社会里,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或学习、交流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不掌握一些外汇知识。1.外汇的含义

  师:(讲授)外汇是用外币来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例如中国游人在法国用欧元购买香水,欧元对于我国来说就是外汇。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货币。

  师:(进一步讲授)之所以出现外汇,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进行,又没有统一发行的国际货币,于是就需要将各国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折合成外汇。2.汇率的含义

  师:使用外汇必须了解汇率。那么,什么是汇率?怎样表示?

  生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师:很好!能不能用具体例子或数字说明汇率?

  生2:我来试试。假若今天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8.29,即表示100美元可兑换829元人民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师:(再问)我们经常在电视里收看到汇率涨跌方面话题的报道,外汇汇率升高或跌落是怎么回事?

  生: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了。例如,昨天100美金可兑换人民币829元,今天100美金可兑换840元,就是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了。如果用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较少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了。(用多媒体打出: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报告)

  生1:我发言的题目是:我国应继续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首先,我们对货币升值作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后,虽然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的商品,且提高其国际经济地位。但是,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既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又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激化国内矛盾。

  其次,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我国政府的态度是,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也将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再次,我谈一谈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这对保持人民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保持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师:很好,谈得很精彩。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路是先从货币升值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再报告我国的态度和政策,又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意义,方法得当,条理清楚。还有没有同学有补充的?

  师: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阶段。这节课学习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属于信用货币。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延伸新课]

  (例题剖析)简答题:某地的建设银行为龙卡设计并推出了这样的广告词:“一卡在手,龙游天下。”虽然有些夸张,但同时也说明了龙卡的优点。请简要说说信用卡的优点。

  剖析:这道题是以建行龙卡的“一卡在手,龙游天下”的广告词为情境,考查对信用卡的理解能力。信用卡的优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信用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二是在使用中节省、方便、安全。

  答案要点:信用卡的优点为,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答案:D [例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 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C、都用于外埠结算

  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答案:A [例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 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答案:C [例4](1999年广东,30)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A、日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答案:A D ★课余作业

  1、利用业余时间到银行调查了解信用卡的有关知识与使用情况

  2、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办张借记卡、信用卡,用借记卡和信用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的优点。★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4】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课程“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总结,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学和运动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通过上一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策略】

  回顾与思考→创设物理情景→分组讨论→老师讲解→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

  回忆上节课探究的a与F、m关系。向学生提问:回忆上节实验探究课内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我们研究了哪几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公式反应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回忆上节课知识,集体回答。回忆上节课探究的a与F、m关系。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1、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

  问题2、赛车在开出起跑线的瞬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2个问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赛车比起一般的家用汽车质量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一设计是为什么?同学间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容易联想到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所以加速度和物体质量、合外力有关。 【新课过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ma?

  设问:力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它是如何规定的呢?构建物理模型,提出关注的细节。

  讲解:K是比例常数,那k应该是多少呢?

  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国际单位是1N=1kg、m/s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学生自己总结后作答,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通过上节探究的a与F、m关系,运用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尊重物理事实的精神

  3、对该定律的特性进行说明,这样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才会有进一步认识。

  六大特性:

  ①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 GB3

  ②矢量性(a、F都是矢量,a的方向由F决定,力的分解和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 GB3

  ③瞬时性(合外力消失,即a消失),= 4 GB3

  ④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 5 GB3

  ⑤独立性(物体的各个力都能产生独立的,= 6 GB3

  ⑥同一性(a与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立)。提问:牛顿第二定律有哪些特性?

  在相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表达式F=ma的六大性质结合形象例子进行探讨。

  根据学生的提出的相关特性的疑问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尝试并且回答老师提出的特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相关特性的疑问。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性进行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本质上的理解,使前面所学知识连贯起来,这对牛顿定律的解题或是实际运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

  4、做题需要方法,按照一般的做题思路,授予学生解题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或是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③根据公式并结合题给条件(注意发现挖掘隐含条件)解出所求的物理量。

  例题:一个物体,质量是2 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课堂训练P104习题1、2、3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解题步骤,并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5】

  第一章 运动与力 第五节-2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试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试验归纳物理规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2、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F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a表达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超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迅速把课堂研究的主题转移到讨论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原因上去。

  学生观看、讨论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爱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

  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师: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的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质量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新课教学]

  一、牛顿第二定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 生:aαF

  m师:如何把以上式子写成等式? 生:需要引入比例常数k,a=kF。

  m师:我们可以把上式再变形为F=kma。

  若选取合适的单位,如果各量教采用国际单位制,则k=1,即F=ma。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师:牛顿第二定律不仅描述了F、m、a的数量关系,还描述了它们的方向关系,结合上节课实验的探究,它们的方向关系如何?

  生:质量m是标量,没有方向,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师:对,我们如何用语言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出来呢? 生: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我们说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

  [讨论与交流] [多媒体演示课件]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一个方向向右、大小为5N的恒定外力作用,若物体质量为5kg,求物体的加速度。若2s后撤去外力,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运动状况如何?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踊跃回答这个问题。

  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F,代入数据可

  m得a=1m/s²,2 s后撤去外力,物体所受的力为零,所以加速度为零。由于物体此时已经有了一个速度,所以2 s以后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刚才这全同学说2 s后物体不再受力,那么他说的对不对呢?

  生:不对,因为此时物体仍然受到重力和水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又是多少呢? 生:仍然是零,因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所受的力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

  师:非常好。以后我们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即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来进行处理。

  [课堂训练] 讨论a和F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正确,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合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合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合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答案:A、B、C、D。

  教师点评: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

  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产生加速度,那么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来水平推桌子,为什么没有推

  动呢?这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矛盾?

  生:不矛盾,因为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力是合力。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应该怎样求物体的加速度呢?

  生:先求物体几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师:好,非常好。多媒体展示例题1:

  [例题1]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逐渐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生1:物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少,由于原来合力为零,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小时,合力应该向西逐渐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方向向西。当物体向东的力恢复到原值时,物体的合力再次为零,加速度减小。所以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应该现增大后减小。

  生2: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速度也应该先增大后减小。

  生3:这种说法不对,虽然加速度是有一个减小的过程,但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方向一致,所以速度应该应该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为止。

  师:对。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速度就一直增大。

  多媒体展示例题2:

  [例题2]吊车要在10s内将地面上的货物吊到10m高处,货物的质量是2.0×10³kg,假设货物被匀加速吊起,问吊车缆绳对货物的拉力是多少?

  分析

  以货物为研究对象。货物匀加速向上运动,可判断货物受到的合力向上。由货物的运动状态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求出它的加速度。再对货物进行受力分析,如教材图1-54所示,货物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出拉力的大小。

  解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1at²及v◦=0,2得

  A=22s=2*10m/s² 2t10由货物的受力分析,可知

  F合=F-G=ma F=G+ma=mg+ma=(2.0×10³×9.8+2.0×10³×0.20)N=2.0×104N

  结论

  由本题可以看出,在吊车向上加速吊起货物时,货物对缆绳的拉力要超过货物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师:根据以上的学习,同学们讨论总结一下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时的一半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

  3、求出合力。注意用国际单位制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4、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建立方程并求解。师: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它解决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

  1、牛顿第二定律:F=ma

  2、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

  3、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板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1.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达:物体的加

  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二定律数学公式:F=ma 作业: 练习1-5 第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力与运动学连接的纽带,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6】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一盒),细绳、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产生加速度,而产生的加速度又和物体的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及物体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教师进行讲解:图中是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数量不等的砝码,使两辆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

  (2)对本次实验中说明的两个问题

  a: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

  b: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绳,以同时控控制两辆小车。

  (3)实验的做法:

  a:在两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以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同。

  高考资源网 2006精品资料系列

  b: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关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

  (4)需观察的现象,观察两辆车在相等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实验现象:所受拉力大的那辆小车,位移大)

  (5)分析推理:

  a:由公式s1at2得到在时间t一定时,位移s和加速度a成正比;

  2b:由实验现象得到:小车的位移与他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c:推理得到结论:对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即:

  a1F1或aF a2F2a1F1a2F2

  (6)巩固练习:

  a.据得到:要使物体在短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须给物体提供。

  b.竞赛用的小汽车,要求起动后几秒钟内速度由零达到60m/s以上,他们为什么要装备功率很大的发动机?

  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实验装置同上;

  (2)说明与前次实验的不同。

  前一次实验中,我们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小车所受力的大小,来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的。

  本次实验是使两辆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辆小车上加放砝码的,以增大质量,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的。

  (3)实验现象:

  在相同的时间里,质量小的那辆小车的位移大。

  (4)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a1/a2=m2/m1或a∝m3: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表示:

  a∝F或者F∝ma m即:F=kma

  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

  高考资源网 2006精品资料系列

  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

  (3)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4)介绍F合和a的瞬时对应关系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4:例题分析(课本例题)

  (1)学生阅读例题内容

  (2)分析:

  质量m已知必须先求F1和F2的合力,而合力的大小可

  要求物体的加速度以用作图法求解,也可以用计算法求解。

  (3)用投影片展示解题过程: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力F1和F2分别沿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F1的两个分力为:

  F1xF1xcos60o,F2yF2sin60o

  F2的两个分力为:F2xoF2cos60o,F2yF2sin60

  F1y和F2y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F1x和F2x的方向相同,所以:

  F合F1xF2xF1cos60oF2cos60o5N5N10N

  已知合力F合和质量m,据F合=ma,即可求得:

  10NaF合5m/s2

  2kg

  三:小结

  1:本节课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确定了a和F之间的大小关系,也确定的a和F的方向关系

  3:求解合力时,可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各个力沿x轴和y轴分解,最后求合力的方法。

  高考资源网 2006精品资料系列

  四、作业

  课本P53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定律的实验条件(控制变量法)

  1、m一定时,aF1

  2、F一定时,am 

  3、把Fma改写成,在F,m,a取国际单位的条件下k1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F合和a的方向关系1N1kgm/s2单位关系:物理意义:瞬时对应关系因果对应关系

  

  高考资源网 2006精品资料系列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7】

  三、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和对应性;(3)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的技巧. 3.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在高

  一、高二的学习中,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动力学问题的知识,教师也介绍了一些解题方法,但由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需要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境,在高三复习中需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能力,在系统复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物体运动过程,掌握解决一般力学问题的程序.

  2.本单元的难点在于正确、合理地选择研究对象和灵活运用中学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的突破在于精选例题,重视运动过程分析,正确掌握整体—隔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应用范围很广.

  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做什么运动,这部分知识属于运动学的内容.至于物体为什么会做这种运动,这部分知识属于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支柱.我们必须从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概念的深化理解上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这堂复习课希望学生对动力学的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提问: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是否与运动状态有关?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教师概括.

  牛顿第一定律指明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同时也确定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应该明确: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惯性大小与外部条件无关,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论物体受力还是不受力,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也无论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只要物体质量一定,它的惯性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放投影片:

  [例1]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讨论、思考、回答: 经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为:C. 2.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回忆、回答: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ΣF=ma

  理解、思考. 教师讲授: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1)揭示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因果关系.(2)说明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3)概括了力的独立性原理

  提问:怎样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如何? 讨论:归纳成具体步骤.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依题意,正确选取并隔离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3)选取适当坐标系,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建立方程.

  (4)统一单位,求解方程组.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思考. 依题意列式、计算.

  [例2]有只船在水中航行时所受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现在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航行,若保持牵引力恒定,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1,最终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若保持牵引力的功率恒定,经过另一段时间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2,最终也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则a2=______a1.

  放投影片,引导解题: 牵引力恒定:

  牵引力功率恒定:

  提问:通过此例题,大家有什么收获?随教师分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就是说加速度与力之间存在即时直接的因果关系.被研究对象什么时刻受力,什么时刻产生加速度,什么时刻力消失,什么时刻加速度就等于零.这称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同时性,或称为瞬时性.

  放投影片:

  [例3]已知,质量m=2kg的质点停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受到三个平行于平面的力的作用,正好在O点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个力中F2=4N,方向指向负方向,从t=0时起,停止F1的作用,到第2秒末物体的位置坐标是(-2m,0).求:(1)F1的大小和方向;(2)若从第2秒末起恢复F1的作用,而同时停止第三个力F3的作用,则到第4秒末质点的位置坐标是多少?(3)第4秒末质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4)F3的大小和方向?

  读题,分析问题,列式,求解. 画坐标图:

  经启发、讨论后,学生上黑板写解答.

  (1)在停止F1作用的两秒内,质点的位置在x轴负方向移动,应

  所以F1=-Fx=-ma=2(N)F1的方向沿X轴方向.

  (2)当恢复F1的作用,而停止F3的作用的2秒内,因为F1在x轴正方向,F2在y轴负方向,直接用F1和F2列的动力学方程

  所以第4秒末的位置坐标应是

  其中v1x=a1t1=-2(m/s),t2=2s

  (3)第4秒末质点沿x轴和y轴方向的速度分别为v2x和v2y,有

  即第4秒末质点的速度为4m/s,沿y轴负方向.

  限,设F3与y轴正向的夹角为θ,则有

  对照解题过程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教师启发、引深: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物体上同时作用着几个力,这几个力会各自产生自己的加速度,也就是说这几个力各自产生自己的加速度与它们各自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相同,这是牛顿力学中一条重要原理,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即:

  3.提问:叙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其本质是什么? 回忆,思考,回答: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放投影片:

  牛顿第三定律肯定了物体间的作用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本质:即力总是成对出现,孤立的单个力是不存在的,有施力者,必要有受力者,受力者也给施力者以力的作用.这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等大反向,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相同的规律.

  [例4] 如图1-3-2,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 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

  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选B,并讨论其它选项错在何处. 放投影片: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运动定律如同一切物理定律一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只适用于物体的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还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理解,记笔记.

  三、课堂小结

  提问:你怎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动力学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笔记讨论并进行小结.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ΣF=ma,可以看出凡是求瞬时力及作用效果的问题;判断质点的运动性质的问题,都可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F合.(3)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4)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有关方程.(5)解方程.(6)验算、讨论.

  四、教学说明

  1.作为高三总复习,涉及概念、规律多.因此复习重点在于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总结规律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2.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必须强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知识点的横向对比性.如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有什么不同?

  3.复习课可以上得活跃些,有些综合题可以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讨论去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1-3-3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

  [

  ]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 C.当拉力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2.如图1-3-4所示,物体m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使其沿斜面向下滑动,设加速度为a1;若只在物体m上再放上一个物体m′,则m′与m一起下滑的加速度为a2;若只在m上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的力F,此时m下滑的加速度为a3,则

  [

  ]

  A.当a1=0时,a2=a3且一定不为零 B.只要a1≠0,a1=a2<a3 C.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D.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3.如图1-3-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体施加水平恒力F1、F2,当物体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

  A.F1=F2,且M1>M2 B.F1=F2,且M1<M2 C.F1>F2,且M1=M2 D.F1<F2,且M1=M2

  二、非选择题

  4.如图1-3-6所示,一质量为M=4kg,长为L=3m的木板放在地面上.今施一力F=8N水平向右拉木板,木板以v0=2m/s的速度在地上匀速运动,某一时刻把质量为m=1kg的铁块轻轻放在木板的最右端,不计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且小铁块视为质点,求小铁块经多长时间将离开木板?(g=10m/s2)

  5.一艘宇宙飞船飞近一个不知名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宇航员着手进行预定的考察工作.宇航员能不能仅仅用一只表通过测定时间来测定该行星的平均密度?说明理由.

  6.物体质量为m,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设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已知物体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求:

  (1)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原地要用多长时间?(2)物体落回原地的速度多大?

  7.如图1-3-7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为使运动过程中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推力F的大小.(不考虑一切摩擦)

  8.质量m=4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先用F1=8N的力沿x轴作用了3s,然后撤去F1,再用y方向的力F2=12N,作用了2s,问最后质点的速度的大小、方向及质点所在的位置.

  参考答案

  1.CD

  2.B

  3.BD

  4.2s

  7.0<F≤2mgtanθ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

  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虽简单完美,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乡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何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科学,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讲解、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出发,采用设问引入——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合作——得出规律——巩固练习加强应用的教学程序。让学生观察与提问相结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效果适当讲解、引导、纠错、分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加以深化。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观看火箭升天、运动员刘翔在110米栏比赛的起跑、奥运会上女子100米赛跑的起跑等录像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进而让学生回顾上节实验的结论,共同探讨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质量的关系来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

  (二)新课进行:

  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4、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实例探究与巩固练习

  讨论a和F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2、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关比例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教师总结: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l,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推木箱,如图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略

  六、教学后记

  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方法:

  我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的,当然另外还需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并着实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将活的规律变成死的公式。

  有待思考的教学问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比较精确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但是对于我们地处偏僻的城步苗乡来说,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学生素质,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9】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

  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

  "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虽简单完美,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乡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何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科学,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讲解、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出发,采用设问引入——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合作——得出规律——巩固练习加强应用的教学程序。让学生观察与提问相结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效果适当讲解、引导、纠错、分析,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物理内涵加以深化。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观看火箭升天、运动员刘翔在110米栏比赛的起跑、奥运会上女子100米赛跑的起跑等录像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速度变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决定?进而让学生回顾上节实验的结论,共同探讨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外力、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际生活现象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质量的'关系来完成牛顿第二定律探究任务的引入)

  (二)新课进行:

  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l、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该怎样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4、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记忆相关的知识)过渡: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规律又将如何表述?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目的:培养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的能力)

  实例探究与巩固练习

  讨论a和F合的关系,并判断下面哪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

  教师总结: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76525.html
延伸阅读
市场调研方案【篇1】一、目的满足用户合理需求、减少用户抱怨、降低用户投诉、提高用户满意度、确保不发生媒体曝光事件、保障市场稳定,确保顺利渡过20xx年度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二、活动内
2023-05-21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教案”。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老师课堂教学氛围大大不同。更
2023-05-21
端午节,送你一个装满快乐和幸福的香囊,愿你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端午节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份的端午节总离不开端午祝福语。一句优美的端午祝福语能加深长辈对你的印象
2023-05-21
宝贝们,愿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关爱。出国留学网为了解决您的疑惑认真整理了祝宝贝儿童节快乐的说说的相关内容,句子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六一儿童节是一个
2023-05-21
珍惜时间,即使百日也依旧不够,我们要携手合作,为了第一顽强拼搏;仔细规划每一分每一秒,比起像龙虎斗般的竞争,我们更应该为了争锋而努力。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的大部分学习都是为了一场
2023-05-21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都必不可少的工具,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并细心设计教案课件。拥有完善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进度和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篇关于“保卫黄河教案”的全新
2023-05-19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
2023-05-04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编写好的教案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了解“教案”的定义及其应用
2023-04-24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的完善,是新老师让课堂更加生动的步骤,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感谢阅读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草原教案
2023-04-25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大多时候都会接触到评语评价。评语评价的篇幅和重点等均不受拘束,还苦于找不到有文采的评语评价吗?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第二学期学生评语,相信你能找到对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