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核舟记教学反思精选

字典 |

2023-05-26 11:38

|

推荐访问

核舟教学反思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核舟记教学反思(篇1)

  教材分析

  1.魏学洢的《核舟记》是一篇公认的传统教学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意味隽深的文艺小品,生动表现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美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2.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的结构模式,突出重点。

  3描写入微,语言精练简洁,富于想象神韵毕具。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本文内容,对描述的小核舟能表现出人物、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宫殿、器物等各种造型兴趣极大。

  弱势:初读文章感觉描述范围极广、内容较多,与材料的体积很小产生矛盾。

  措施:安排大家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重点讨论描写“大苏泛赤壁”的段落。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入微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

  2、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第一、三部分

  2、揣摩文意,回答问题

  二、整体感知,研读第二部分(2—5)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可分成几个层次?

  (2)研读第二段。设计问题如下。

  ①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②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③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

  (3)研读第三段。

  讨论:①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②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③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④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小结第三段: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4)研读第四段。

  ①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

  ②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③小结:第2-4段是写船的正面,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苏泛赤壁”的生活画卷。

  ④研读第五段,设计问题如下。

  a.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b.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c.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写吗?

  三、课堂小结:这是全文的重点,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和舟情景。

  四、再读文章细品韵境。

  五、布置作业:课后第三题。

核舟记教学反思(篇2)

  1、这堂课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达到了全员参与,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目的。

  2、开放性强,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例如:自己动手实践,用自己语言描述等。一开课就设计一个亲自动手的氛围,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这一设计贯穿整堂课,使本文内容理解起来显而易懂。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走弯路。课堂上既放得开也收得拢。教学环节形式多变,也适应初中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需要。

  3、在这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摒弃说文解字的传统教学方法,以轻松愉快、有序和谐的方式组织学生探讨并有所发现,自然得体。通过朗读,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又提高了自己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协同,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知识引导者和交流的对象,达到合作创新、求异创新的效果。

  5、另外,我想: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大目标融入具体课堂教学中,也可收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效果。

核舟记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周密、生动。

  教学重点

  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教学难点

  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方法:研读、串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核舟记,即用文字记述用核桃雕刻成的一只小船。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说明文。

  2、结合注释①弄清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写作时代。

  魏学洢(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

  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

  3、简介苏轼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轼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二、正音、正字

  1、检查预习:

  器皿()罔()贻()有奇()黍()

  篛篷()糁()髯()不属()椎髻()

  趾()虞山()

  2、易读错、写错的字。

  为宫室()峨冠()手卷()两膝()衣褶()

  甫()曾不盈寸()尝贻()轩敞()袒胸()

  题名(题、提)壬戌(戌、戍)为楫(揖、揖)

  3、通假字:诎(同屈)衡(同横)简(同拣)

  4、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即“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四、研读细部

  在串讲、翻译每一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

  2、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3、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4、提出写法上的特点如说明顺序、详略安排及语言特色等。

  第1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奇巧、因势象形、贻、泛。(注意:“曰”,这里可解作“名叫”。)

  2、重点虚词:

  以:介词,用。为:动词,做,这里是“雕刻”罔:否定副词,没有。尝:时间副词,曾经。盖:句首发语词。云: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核舟一:古汉语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省略量词,即一只核舟。

  3、内容要点:

  总说,简要说明核舟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及其精湛技艺,引出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的主题。

  语言简洁、周密:“径寸”、“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等词语印证“奇巧人”。

  第2段:

  1、重点实词(包括短语):

  有奇、许、轩敞者、相望、惨

  2、重点虚词:

  为:动词,是。覆之、闭之、糁之:“之”都是代词,但指代不同。

  3、内容要点:

  说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语言简洁:“中”说明船舱的位置,作者先介绍船的中间部分。

  “八分有奇”、“二黍许”;以舟小衬托景物之多,说明雕刻技艺惊人;“八扇”、“启”、“闭”、“对联”写核舟雕刻工艺之精。。

  “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响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人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第3段:

  1、重点实词:

  峨冠:前面省略了动词“戴”。如有所语、比、类、矫首、人属、讪、历历。

  2、重点虚词:

  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字短语的“的”,指人或物。

  3、内容要点:

  这是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武、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这是表现雕刻主题的重点内容。

  详略安排上,突出苏东坡的主人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介绍顺序是先写苏黄(由合到分,由上到下,再由分到合),次写佛印。

  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的精湛技艺,与开头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照应。

  语言的生动,集中表现在人物雕像的描摹上。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文中写苏、黄的俯首阅卷,和写佛印的“矫首昂视”的神态,有什么含义?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教养,表现出的不同神情、气质、风度。表现作者观察之精细。

  五、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词及前三段的有关注释,翻译课文的第1一3段。

  2、背诵课文第1、2、3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用课文的词语填空,并给该词注音和解释词义。

  ⑴__()不因势象形,各__()情态。

  ⑵中__()冠而多__()者为东坡。

  ⑶__()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__()

  ⑷卧右膝,__()右臂支船

  2、口头背诵课文前三段并概括段意。

  3、从“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两句,说说数词的用法与现代有何不同?

  二、分析第4段

  1、重点实词、短语:

  横卧一揖、衡、若啸呼状(好像撮起嘴唇大声呼叫的样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横卧一揖:手放着一只桨。古代汉语省略量词、数词直接和名词组合。

  2、内容要点:

  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和活动。

  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有趾的粗护动作和他“若啸呼”的闲散神态;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平静神态。足见雕刻艺人之精工,作者揣摩之细微及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

  这里写“揖横卧,一舟子休息,一舟子烧茶”说明什么?

  船是停泊,写首段“泛”字相照应。

  三、分析第5段

  1、重点实词、短语:

  夷、题名(题,书写,这里指雕刻。题名:即雕刻了名字。)文曰(文字是)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常附在表字之后。)细若蚊足:笔画像蚊足一样细。

  2、重点虚词:

  其上、其色墨、其色丹:“其”都为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

  3、内容要点:

  这段写船底,主要写题名和篆章。

  在船底刻上题名和篆章,可见构思精巧,技艺精湛,与首段相照应,再次体现语言周密。

  这段与前三段合为文章的第二部分,谁能小结一下?

  这是“分说”的部分,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舟上人物和题名。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从总的布局看,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从正面各部分看,先写中间,其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从详略看,详写的是船头三个人物,略写的是船尾人物和船底。

  为什么详写船头三个人物?

  根据雕刻作品的主题决定,船头三个人物是重点内容,故详写。

  四、分析第6段

  1、重点实词、短语:

  盈、简、修狭、灵怪(神奇、含有“鬼斧神工”之意。)

  2、重点虚词:

  为:刻有三十有四:“有”同“又”曾:还嘻:叹词矣哉:表示惊叹的语气词。

  人五:古代数词直接修饰名词且可放在名词后面,即五个人的意思。

  3、内容要点:

  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以对核舟技艺的赞叹结束全文。

  此段中“而”字有何作用?

  这一转折连词,突出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开头“奇巧”相应,突出中心。

  五、归纳小结

  本文描述了在桃核上雕刻成的小船和船上众多的人、物的情态,生动地反映并赞扬了我同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卓越技巧,表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周密、生动。

  六、作业

  请你选择一件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工艺品,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一分一总,中一前一后)写一篇说明性短文。语言尽量做到生动、简洁。

核舟记教学反思(篇4)

  《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注明方位、数目、大小等,使读者弄清了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细笔勾画,形象具体可触。读完之后,不仅使人“奇巧人王叔远”的高超的技艺感到钦佩,同时也对作者能够通过简洁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寸核中的几多情态、几多奇趣,不禁令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

  这课书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环节较清晰

  这节课是本课书的第三节课,前两节主要是读熟课文、疏通文意;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理解,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读书环节;

  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基本功。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读音应是“jī”;在后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读音是“qí”。通假字的读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读作“yu”。要畅通朗读课文,还应读好停顿,特别是句中的停顿,它是用来显示句子的层次的,单从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须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二)学生自己阅读,分析问题阶段;

  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都是怎样突出‘奇巧’之意的?”问题提出之后,我就把学生分组,一组看一段,前后桌的同学可以交流。学生们是先自己看书,然后再交流,这样使学生既认真看书了、思考了,有不至于很盲目。这期间老师就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听听学生们的看法,

  (三)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节。

  由于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写的时候显得有些罗嗦,且重点不突出,如:写第一段的内容时,学生只写出了对人物的介绍,但对于核舟的主题就给落掉了,就是学生对“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没有看到,或没有理解。对于“奇巧”的突出,学生也只把原文写上去,并没有总结、提炼,显得有些罗嗦。我在点拨的时候,首先问问学生这样写的理由,尽量让学生自己能够随时改造。我就顺着学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点圈点出来,让学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学生自己讨论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问题、及时被解决问题。

  一段说完之后,其它段落的问题解决就快多了,学生也明白多了。

  二、不足之处:

  由于课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上稍显欠缺。毕竟语文的教学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并且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体,有的环节就不必了。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889722.html
延伸阅读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比别人更早地学习这个知识了,这很好。~~可能正在寻找类似的句子,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鼓励学生的经典语句19条”,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2023-05-26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国留学网编辑准备的精彩“哭了歌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啊。对于互联网办公来说,中文文档的撰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思路不清的情况,我们
2023-05-26
对人生心得篇1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2、做人的标准有岁寒三友:要有松树的风格,有梅花的精神,有竹子的气节。3、洪水难冲桥下影,利剑难断朋友心;
2023-05-26
书面申请书怎么写【篇1】封面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填写,申请日期填目前的日期,(一)申请变更登记事项内,原核准登记事项栏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填写(法人栏填你父亲的名字),申请
2023-05-26
练琴需要有一定的自律和决心,只有坚持才有希望。出国留学网听取了读者的意见精心整理了《鼓励孩子坚持练琴的简单句子》,网络让工作和生活更加智能化,句子已经充分融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言简
2023-05-26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教案是每个教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教案有利于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那么教案如何写才有特色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窃
2022-12-26
分数教学反思篇1分数除以分数是在学习了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开始的。学生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等已有知识进行转换,再计算。因而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回
2023-01-17
出国留学网相关专题:“褒禅山教学反思”。《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篇1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为了教得踏实、放心,大多老师都会大量地讲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甚至有的还逐字逐句翻译,否则也一定
2023-01-04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前精心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自己的课堂预演。相信你应该喜欢编辑整理的书法教学反思,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2023-03-11
日历教学反思篇1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我就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更主动、喜欢、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和积极性,幼儿很容易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