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系列

字典 |

2023-06-05 16:22

|

推荐访问

一年级数学教案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

  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十分吻合,因此我就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另外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我把6、7的认识和8、9的认识中的例题糅合在一起,设计了10盆花,让学生来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4.利用小组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成功的感受。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用8(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9的序数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由于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合乎逻辑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对8、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进,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数8、9的活动,对8、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长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教师的逻辑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师的这种长此以往的教学中,逐渐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9符号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成功的。

  3.注意提出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2)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3)

  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看钟表的方法及整时半点的认读,本节课是在认读整时半点的基础上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学习目的: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并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向学生渗透讲卫生、爱国旗,按时上学等观念。

  教学准备:可拨动钟面1个、时间卡8张、8个钟面头饰、学具盒、奖励用的小贴花。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投影出示小芳的图像):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名叫小芳,她也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和爸爸、妈妈经常夸奖她,都说她是好孩子、好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想做好孩子吗?(学生回答)那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抓住刚入学孩子想当”好孩子“而向小芳学习的思想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教材书上92页四幅插图)

  1、(图一)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是早上还是晚上呢?

  生1:小芳在刷牙,这是早上。

  生2:我从钟面上知道这是早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师:你知道是早上什么时间吗?(指名回答)

  老师提示:时针指向几?(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时针刚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3)教师拔出几个”几时刚过“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时间,及时表扬、奖励。

  (4)引导看图,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图二)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的小芳在干什么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视情况指名回答。

  师:又让小朋友说对了,时针快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2)老师拔出几个”快几时“的钟面,让小朋友说出来。及时表扬、奖励。

  3、(图三)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我们学校升国旗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表演一下。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图四)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是快十点了呢?指名回答。

  (2)师:图上的老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在说什么呢?指名回答,及时表扬。

  (3)引导学生向小芳学习:上课认真学习。

  三、解释应用:

  (一)当小老师

  1、刚才我们了解了小芳上午的作息时间,我们知道做一个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讲究卫生、守纪律、爱国旗等等,我们还知道怎样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这样的不是整点的时间。下面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小动物们读的时间对不对?

  2、(投影分别出示92页练习题4幅图)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当小老师“这个环节的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想表现自己的XX)

  (二)游戏:找朋友

  1、老师将93页连线图中8个时钟制成钟面头饰,让8位小朋友戴着头饰出现,再让8位手持写有时间卡片的小朋友出现,钟面上的时间与卡片上的时间一致即为一对好朋友。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评:上台的小朋友找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指名回答,奖励完成得好的和回答得好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做游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说一说、拨一拨

  1、指名小朋友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并用钟面拨出来。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说、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于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师渗透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四)同桌合作拨时间。

  一个学生拨时间,一个同学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大约在干什么?(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习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3.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知道:1时=60分(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最后让几位说得好的同学说一说,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40)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分析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6、7。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朋友指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0、1、2、3、4、5(学生齐数)。

  2.你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二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搞清洁。

  师:看到这一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保持清洁卫生。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让学生上来示范数)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d.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e.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闭上眼睛在心里跟我们的新朋友打个招呼吧:6,你好,7,你好!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室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3.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4.比较大小。

  (1)动手操作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同桌合作,将卡片次序打乱,各抽出一张数字卡片比较大小,并在两张卡片中间用写有符号的旗帜表示出来。

  教师与一名学生先演示两人的玩法,然后学生同桌两人合作,边比边摆,直到将8张卡片全比好。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及时纠正、指导。

  (表现好的同桌给予鼓励表扬)

  (2)反馈:指名学生汇报。

  师:请同桌来比一比,说一说。哪两位先来?

  生桌1:我出5,我出7,5小于7,7大于5。

  师:说的很清楚,让大家听的很明白。

  生桌2:我出4,我出6,6大于4,4小于6。

  生桌3:我们出的是2和7,2小于7。

  生桌4:我们拿出来的都是6,6和6是一样大的。

  师:如果我先拿出6〉(),里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呢?

  学生思考。

  师卡:看谁能一下子想出很多。

  生:可以是0、1、2、3、4、5。

  师:如果是()〈7,后面可以是哪些数字朋友?谁最大?

  生:0~6。6最大。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

  5○66○76○5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

  (1)区分第几和几:请第一组第6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前面6个同学起立。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一说第6和6个意义上的区别,明确序数的意义。

  (2)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3)游戏:让全班同学扮演老鼠,指名一位同学扮演猫来抓。

  师:老鼠怎样叫的?(学生边做动作边叫吱吱吱)。

  先找一找老鼠在那里,抓到的学生按要求扮演老鼠叫。

  师:第一组的6只老鼠叫一叫,从前面数去的第6只老鼠叫一叫;

  第二组的7只老鼠叫一叫,第一排的第7只老鼠叫一叫。

  扮演猫1:请你抓住前面7只老鼠,再抓住从左数第7只。

  扮演猫2:请你抓住第三组前面的6只老鼠,再抓住从右数第6只。

  扮演猫3:请你抓住第三组从前数第6只老鼠,从后数第6只。

  6.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做示范(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右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2.评价自己或同学本次教学活动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7)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3、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

  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评课稿连接: pkg/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认识图形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

  (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6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认识图形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设计的“摸”面、“画”面、“找”面和“说”面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面”由“体”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本节课缺少让学生表述的机会。如: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上试找今天认识的四个图形,并且到讲台上展示摸给大家看,学生虽兴趣很高,但反思后发现此处只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摸,如果能够让学生边说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边摸着展示给大家看,效果会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9页及第30页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较整洁地书写0。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0的两种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活动激趣。

  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吹泡泡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请两名学生分别来吹泡泡,其他同学帮忙数一数,看他吹了多少个。)

  2、设疑引出0。

  师:刚才他们吹了这么多的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呢?(破了)泡泡都破了,一个也没有了,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吹泡泡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

  (一)理解0表示没有的意思。

  1、观察发现。

  师:大家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今天,它发现了一盘桃子,[出示主题图(1)]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出示主题图(2)、(3)]

  猴子吃了一个,还剩下1个桃子,用1表示(板书1);它又吃了一个,盘子里一个桃子出没有了,用0表示。(板书0)

  2、小结。

  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它表示没有的意思(板书:没有)。像刚才这样一个泡泡也没有,一个桃子也没有,都用0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吹泡泡和小猴吃桃的情境,引出一个泡泡也没有,一个桃子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学生在已学数字中已无法找到,从而引起认知的冲突,要用一个新的数字0表示。]

  3、说一说。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0表示没有的意思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0,从而加深对0的认识和理解。]

  4、反馈练习。

  看图填数。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第三个括号里为什么写0?

  ()()()

  (二)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1、跑步比赛,体会起点。

  (1)第一次:一个学生从0度线开始跑,另一个学生从中间开始跑。(进行思品教育: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才公平。)

  (2)第二次:两名学生都从0度线开始跑。

  (3)引出0的另一种含义:表示起点的意思。

  师:(教师指着0度线)刚才大家说从这里开始跑才公平,那么这条0度线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起点)

  [设计意图: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跑步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观察直尺,加深认识。

  (1)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位说一说。

  (2)汇报发现的结果。

  (3)反馈练习:

  A、填一填。

  B、让学生顺数、倒数。

  C、学生看尺子提出问题并请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提问题,既加深0表示起点的意思,又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对数序的理解。]

  3、排一排。(完成课本P30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与同位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看哪个组合作得又快又好。

  (2)汇报。(鼓励不同排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灵活地运用教材,以动态的形式完成练习,鼓励学生的多样思维]。

  4、说一说。

  寻找生活中0表示起点的事例。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再一次有意识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0的两种含义,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的意思。

  [设计意图:把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0的书写。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觉得0像什么?

  2、教师示范写0,边写边说明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往右,起笔收笔要相连,成椭圆形。

  3、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P29的小方格写0。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完的同学在你认为写得好的0下面打,同桌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欣赏他人和自己的意识。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和同桌互相交流,欣赏对方。这样不仅认识到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也利于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

  四、看书质疑。

  五、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一填。

  师:大家学得真好,想跟小猫一起去钓鱼吗?我们要经过一条小路,要准确地说出石块上的数字才能过去。

  2、数一数、比一比。

  (1)数一数。

  来到小河边,看,这里的风景多美啊!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里的事物分别有多少,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比一比。

  让学生从以上的数字中随便选两个比一比大小。

  [设计意图:把练习与小猫钓鱼的事情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巩固数数、数序、比较等的知识,使学生体会数学是实在的、有具体意义的。]

  3、游戏:猜一猜我是谁。

  (1)、

  (2)、

  (3)、

  (4)、

  (5)、

  (6)

  (7)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巩固与拓展性的练习,层次分明,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物,不仅再一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意思。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它、用到它,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整理,又锻炼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从生活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习惯。]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10)

  详细介绍:《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案例:《6和7的认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2-43

  【片段一】在朴实的操作活动中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数数0-5,用圆片表示3、4)

  师:请你在刚才4个圆片后面添上一个表示5(学生操作)如果继续这样一个一个摆下去,会出现哪些数呢?

  生1:(利用已有经验抢答)6、7、8、9

  生2:10、11、12、13、14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数字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CAI创设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面。先让学生从总体上说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进行思想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说、数、指,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师:其实在生活中6和7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例如:老师家有6口人等。

  生1:(争先恐后地抢答)6盏灯、6盆花、7朵云、7只笔。

  生2:今天星期六。

  生3:今年我6岁

  师:大家真棒!你们能用6、7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

  生1:今天星期六,我们一家3口乘42路公共汽车去武汉动物园玩。

  生2:(一本正经地说)昨天,妈妈去武汉广场花362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妈妈说还是打7折呢,我觉得太贵了。

  师:其实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CAI播放录像:生活中的数)

  【片段三】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概念

  小结后设计学生最喜欢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结束后提问:

  师:1、参加游戏的共有几名小朋友?

  2、谁是最后一只小鸡?

  3、(指任意一只小鸡)他排第几?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从鸡妈妈开始数的。

  生2:我是从老鹰开始数的。

  生3:我是倒着数的。

  反思: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

  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

  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

  生:先摆小林的2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6个,就再摆6个,结果小红就是23加上6个共29个,算式是23+6=29(个)。

  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

  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因为23-4是退位减法,学生能用小棒摆出结果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两个盒子。(里面已经放好了花生米。每个盒子里各有一张纸条)。找两个学生到盒子前。

  分别读出两个盒子里的信息。

  生听、用心记下纸条上给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第二个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导解答。

  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练习“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一只好看的“千纸鹤”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生:千纸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送一只千纸鹤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气正在折呢!看看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黑板出示问题:淘气折了37只千纸鹤。笑笑再折12只就与淘气折的一样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学生理解题,讨论,说一说怎样解答。

  然后写下来,并解答出来。

  3、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1,(),(),4,(),(),7

  7,(),(),4,(),(),1,()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认清8和9的字形

  (2)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教师示范

  (4)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17568.html
延伸阅读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编辑整理的“喝酒检讨书自我反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无论是校园生活还是职场生活,经常会有写检讨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用认真的态度,撰写一份合格的
2023-06-05
我们不再是孤单一人,我们在一起了,让我们一起庆祝!出国留学网小编特意为您准备了“朋友圈宣布恋爱句子”,相信您会倍感欢喜。初恋时的那份青涩,让人珍惜;长久的爱情,则催人奋斗。爱情就像
2023-06-05
“无论身处何方,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让自己无愧于未来!”正能量的句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当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何处时,我们要积极地和身边的人分享正能量的句子,你摘抄
2023-06-05
在我们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留言/赠言了,在某种意义上,留言/赠言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有哪些人间值得的留言/赠言句子呢,小学毕业留言学生专题文章编辑为您整理了最具价
2023-06-05
情人节到了,在这天情人节祝福是一种仪式感,也直观表达对喜欢的人的爱。根据情人节祝福语的写作要求,创作上可以更自由一点,有特色的情人节祝福语是怎么样的?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情人节的幽默
2023-06-05
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或缺的。教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您是否对如何写教案感到一脸迷茫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精心整理的"一年级《8和9
2023-01-03
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点数、接着数、凑
2023-03-03
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教师上课时即使不带教案,也会提前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可调整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教案都有哪些要点呢?出国留学网编辑收集并整理了“一年
2022-12-25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出国留学网编辑向您分享了一年级数学9加几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
2023-04-10
人世间最高的尊称就是“老师”。这份自信来源于老师手中的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那么到底应该写好我们的教案呢?根据你的需要,出国留学网的编辑精心整理了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
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