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小学正方形教案优选5篇

字典 |

2023-07-03 10:07

|

【 liuxue86.com - 小学教案 】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上课时必须准备的内容,但编写教案课件不能草率行事。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与“小学正方形教案”相关的内容,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本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闭莆粘し叫蚊婊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痹诮饩鲇朊婊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1庇檬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姓名正方形个数(个)面积(cm2)长(cm)宽(cm)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2庇酶哺堑陌旆ㄌ剿鞒し叫蔚拿婊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图形长(cm)宽(cm)面积(cm2)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毖橹し⑾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面积是()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奔扑阆旅嫱夹蔚拿婊2蓖瓿闪废捌叩2题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笔导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2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了。

  一年级(下册)

  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还包括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计量单位。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经过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面积的意义、常用面积单位、面积计算公式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部分编排,共编写了六道例题、五次试一试(想一想)、四次想想做做、一个练习和一次实践活动。另外还有三道思考题和两篇你知道吗。

  1.初步建立面积概念。(第74~77页)

  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里的大小不是有的大、有的小相差的意思,而是每个面各有确定的大小的意思。

  第74页例题教学面积的意义。结合教室里的实例,按照物体有面每个面都有大小面的大小是面积这样的线索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面积的意义,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1)第一层次安排了四个学习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

  这个层次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仅仅比出黑板表面比课本封面大、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各个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指一指哪里是黑板的表面、哪里是课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黑板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感知物体的面有确定的大小。第二,在学生知道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以及为什么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2)第二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摸和比,即分别摸课桌面和椅子面,比这两个面的面积谁大、谁小。这个层次通过扩大概念外延,进一步体会面积的意义。让学生摸课桌面和椅子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的大小。摸过以后要让他们仿照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学习有模仿、有迁移,是学生体会面积意义的重要环节。

  (3)第三层次是开放的,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一方面让学生反馈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第75页例题教学内容有两点:一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二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在前面的例题里已经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通过本例题的学习,继续知道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这样,他们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就更全面了。例题出示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什么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引导他们认知迁移,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类推出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面积。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前面例题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时,使用的方法是观察,因为相比的两个面大小差异很明显,一看就知道。这个例题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差异不明显,凭观察难以作出判断。于是,要采用别的比较方法,如把这两个图形叠起来比一比,或者用同一张纸条量一量,当然,学生还可能想出其他方法。如果两个图形不便重叠的话,用同一张纸条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它不但易于操作,而且对后面学习面积单位有积极的影响。

  还有一点要注意,教材没有对面积下概括的定义,只要求学生结合实例体会面积的意义,在表象的层面上认识面积。

  想想做做第3题是比较方格纸上的四个图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些。用相同的方格量也是比较面积大小的一种方法,用图形有几个方格那么大的方式描述图形的面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图形的面积是它的大小,另一方面又为以后用面积单位计量面积作了极好的铺垫。第4题先描出图形的边线,再涂出图形的面积,这是教材第一次引导学生区别周长与面积。通过描和涂,学生能体会到图形的一周边线的总长度是图形的周长,围在边线里的面的大小是图形的面积,从而明白周长与面积是不相同的。第5题让学生观察学校平面图,图上可以看到校园里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场地,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还能看出什么占地面积大些、什么占地面积小些,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

  2.常用的面积单位。(第78~81页)

  例题及想一想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例题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由于学生曾经用自制的纸条量过图形的面积,所以这个问题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自选工具来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各人选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答案不可能一致。为了能有一致的答案,需要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进而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这一小段教材在引发学习动机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人类创造面积单位的历史过程。

  这部分教材编写还有以下特点:

  第一,重视培养学习能力。教材详教1平方厘米,简教1平方米,带出1平方分米。以1平方厘米为重点,讲述它有多大,并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1平方米时,教材的叙述比1平方厘米简单,1平方米有多大留给学生去体会或想像。至于1平方分米,则安排在想一想里,让学生自己描述、比画。

  第二,重视建立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教学1平方厘米时,除了要让学生仔细观察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体会它的大小外,还要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特别是同指甲面的大小差不多,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并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1平方米比较大,教材让学生在地面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试试可以站多少个人。这项活动学生感兴趣,能帮助学生感受并记住1平方米的大小。想想做做第1题再次说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通过身边熟悉的实物,帮助学生把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有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1平方分米虽然留给学生自己学,教材仍提醒学生用手比画一下它的大小。想想做做第2题,在填上适当的单位时,能让学生体会计量线段的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的大小应该用面积单位。在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时,又一次体会了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第三,重视用1平方厘米计量面积的实践活动。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计、再测量图形的面积。无论是估计还是测量,都需要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比试,估计的时候是想像比试,测量的时候是动作比试。第5、6题利用数方格的办法说出图形的面积,也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这些用面积单位计量面积的实践活动,既加强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又为探索面积计算公式打下了基础。

  第四,重视思维的发散和培养创新精神。想想做做第3题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存在多种摆法,摆出的各个长方形虽然长、宽各不相同,但面积都是相同的。学生在操作与交流中,体会到这一点,思维得到锻炼。第8题在方格纸上画出两个面积都是8平方厘米的有趣图形,这里不限于长方形和其他已经认识的图形,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去创造。

  想想做做第7题是教材中第二次安排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这次比较,不仅在意义上区分,而且在数量上和所用的计量单位上作了比较。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82~84页)

  过去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把重点都放在应用公式计算上。现在的教学应该把精力放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上。因为接受和按公式计算并不困难,而探索这些求面积的公式,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在探索公式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研究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材为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设计了充实的内容,有三个特点。

  (1)操作活动数量足、质量高。第8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连续安排三次操作活动,及时提取活动中的数学本质内容,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第一道例题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3个长方形,每次摆都在表格里填写长方形的长、宽、所用正方形个数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活动。学生在前面学习面积单位时,曾经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过长方形,现在再次摆,要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摆图形和填表记录,初步体会长、宽的数量与所需正方形个数的关系,间接感受长、宽数量与面积的联系。

  第二道例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教材的图示启发学生只沿着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摆一排正方形,计算一共需要的正方形的个数,引导他们进一步体会长、宽的数量与面积的关系。

  试一试提出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的问题,用你是怎样想的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空间,既不提倡用小正方形摆,也不限制用小正方形摆。这样,学生中必定有一部分会利用前面两道例题中获得的经验,通过思考沿着长摆6个,沿着宽摆3行,得到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思考交替安排。第一道例题小组合作进行,第二道例题和试一试先独立探索,再小组交流,最后还安排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形式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小组合作摆3个长方形,学生共用学具,还能相互启发思考。先自己量、自己想,再小组交流,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又促进了认识互补。集体讨论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凝聚每个学生的智慧,共享学习成果。

  (3)面积公式的得出安排细致。在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关系后,先形成由文字表达的公式,再引出字母表达的公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

  教材没有编写利用面积公式计算面积的例题,把这个内容安排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想想做做减少了求积笔算的分量,因为单纯地套用公式进行竖式计算的价值不大。加强了估计,第2题要求先估计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检验估计得怎么样,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第5题估计黑板面、教室门正面的面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4题用面积是46平方厘米的电话卡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这是测量工具的一次拓展。利用面积已知的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估测其他面的面积,和利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在原理和方法上,都是一致的。

  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85~86页)

  例题首先呈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但没有标注边长,让学生量边长算面积。学生在测量边长时采用的长度单位可能是分米,也可能是厘米。于是得到的面积分别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1010=100),通过交流,就会发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继续推导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学生可能用类似的方法通过计算推导出来,也可能通过类比直接得出结论。

  试一试要求学生运用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由于学生已进行过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那些换算的思考方法可以迁移运用,所以让他们尝试计算是可行的。教材还安排学生交流换算时的想法,这是为了加深对换算方法的理解。由于学生还没学习除数是100的除法,教学时不应要求学生列出换算算式,只要求借助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进行推理。例如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由于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里面有7个100平方厘米,所以可以换算成7平方分米。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可以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实用价值。

  5.关于练习八。

  练习的设计力求帮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换算等知识组织起良好的认知结构。第1题通过估计课桌面的周长与面积,回忆、整理并区别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第2题通过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再次看到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意义、名称和实际应用上有哪些不同。第3题是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的比较,第4、5、10题是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还带着进行了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

  练习设计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6题说出方格纸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把两个半格合并成整格,一格一格去数。也可以先用移补的方法处理不满1格的问题,再计算面积。第7、8题分别是周长相等而面积不等、面积相等而周长不等的图形。第9题每次摆出的图形面积都是16平方厘米,各个图形的周长都不相等,而正方形的周长最短。学生的空间观念正是在这些图形位置移动、识别相等和不等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我们的试验田》是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以试验田里种小麦、玉米、蔬菜、花卉为题材,综合了有关求面积、简单的分数以及其他数学内容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灵活地选用口算、估算或笔算等方法解决问题。场景里有大量数据信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教材仅提出了其中一部分,把许多问题留给学生发现和提出。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估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动画)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大象说:“6月1日咱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森林里的动物这么多,得找一块宽敞的草地当作运动场。你们谁知道哪有这样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说:在森林南面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可大了。咱们就去那儿吧!”

  小兔说:“在森林北面有一块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块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争得面红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动物都没了主意。

  大象说:“到底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呀!我们该选哪一块草地呀!谁能帮帮我们啊!”

  教师:谁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一难题呀?

  (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摆,测量、计算出这两块草地的面积,再比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了。)

  教师: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麻烦!)在摆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简便算法,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题)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活动一: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满,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

  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着宽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题卡

  每 排 的 个数排 数面积(平方厘米)

  图1

  图2

  图3

  汇报结果。

  教师:知道每排的个数和排数,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通常我们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用长乘以宽。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6×6=36(平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

  *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④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课堂: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练习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面积单位间的换算。2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方法,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在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从情境图中的挂毯入手,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怎么不相等那?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那?得出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种题型

  1自主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习第七题。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1)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转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3)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围城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图形有几种围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长(CM)

  宽(CM)

  面积

  此题的设计,即可巩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以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在填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其中的规律,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他的长越大,宽就越小,长越小,宽就越大。

  课堂:

  课堂练习设计: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5

  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4978636.html
延伸阅读
西师版小学教案篇1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
2023-07-01
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有关“小学教案”的最新范文。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保障。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小学教案(篇
2023-07-01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案设计的第一步。小编在撰写“小学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时力求将内容讲解得深入浅出,希望本
2023-07-01
小学四年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2023-06-30
小学句子的教案【篇1】指导思想: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
2023-06-30
出国留学网内容专辑推荐:“小学教案”,敬请浏览。每当老师走进课堂,都会随身带一份教案。教案的组织形式多样,但一定要结合当前教材来进行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保证教学成果。有没有撰写教案
2023-02-08
出国留学网专题“小学英语教案”推荐内容。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案要符合实际需要,内容和观点正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您是否也想
2023-05-04
合格的教师应该在课前的准备花足心思。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优秀的教案。教案中包含着我们需要用到的教学方法。你知道要怎么动笔写教案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吗?出国留学网特别编辑了“小学
2022-12-15
小学校本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023-06-02
教案做为上课前所需要做的准备,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