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我们想尽全力地推荐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的文章给您。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创新的必要手段。请你认真阅读本文希望你会喜欢!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1)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岩石,知道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2、观察常见岩石的标本,了解岩石的外形和特点。

  3、选择一种常见的岩石,仿照花岗岩的示例,使用科学的语言对岩石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

  1、认识岩石,通过观察,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岩石。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岩石标本、学生自己搜集的岩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

  1、出示课本47页上的一首小诗。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吗?

  造房、铺路、装饰……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纪?

  嗯——

  让我想想。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物质?

  岩石。

  3、这首小诗写出了岩石的哪些知识?

  这首小诗写了岩石来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岩石可以造房、铺路、装饰,岩石的年龄很大很大。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常见的岩石。

  5、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吗?你在哪里见过岩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岩石?自己见过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出示课本48页有关岩石的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岩石的样子。

  4、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着。

  5、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有关知识。

  1、教师引导:岩石究竟有哪些特点?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一些岩石的标本,来了解一些常见岩石的特点。

  2、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石灰岩4种岩石的标本,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们本次需要观察的常见岩石的标本。

  3、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这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呢?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呢?

  全班交流,预设:

  使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断口上有几种颜色,颗粒是大还是小。

  通过使用岩石在纸上画线等方法,来观察岩石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法,来观察岩石相互碰撞的声音是清脆的还是沉闷的。

  使用滴管在岩石上滴水的方法,来看一看岩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细观察岩石,看一看岩石上有没有气孔、条纹或者其他花纹。

  观察岩石上是否有动物或植物的痕迹。

  4、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观测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

  1、刚刚我们观测了几种常见岩石的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些岩石的一些特点,那么我们该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准确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课本50页上面花岗岩的描述范例。

  3、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看一看这段文字是如何科学全面地介绍花岗岩的?

  预设:

  介绍岩石一般的从分布、组成、质地、声音、吸水性强弱、是否有气孔等几方面进行。

  4、下面我们选择一种岩石,仿造花岗岩的例子对这种岩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地介绍。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意念。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岩石标本吧。

  3、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岩石,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的岩石给老师看一看。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岩石。

  下面,我们就把大家收集的这些岩石制作成标本。

  4、出示课本50页的下面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图,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对自己搜集的岩石进行清理、判断、装盒、贴标签,然后形成岩石标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组制作完成的岩石标本。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岩石的一些基本的特点,学会使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见岩石。最后我们还按照步骤制作了一些岩石标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岩石等方法,进一步探究岩石。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2)

  1、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答:夏季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的太足,容易爆裂;夏季,电线受热下坠,冬天电线绷紧。

  2、举例说明水的三种状态?

  答:液态的水有:雨、小溪、河流、井水等;气态的水有:水蒸气等;固态的水有:冰、雪、霜、雹等。

  3、你知道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吗?

  答: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调雨顺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将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

  4、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哪些影响的谚语?

  答:要下雨时,蚂蚁往高处搬家;下雨时,燕子低飞;下雪时,熊到树洞里冬眠。

  6、说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

  答:蚂蚁爬高要下雨;月围圈,快刮风;盐缸还潮,阴雨难逃。

  6、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形成风。

  7、自然界里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表水(主要是海水)吸收了太阳的热能部分蒸发,蒸发到空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落下来形成雨。

  8、云是怎样形成的?

  答:从海洋到陆地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变冷后水蒸气就会冷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

  10、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天气预报?

  答: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都可以获得天气预报资料。

  11、天气预报一般有哪些资料?

  12、你希望北京奥运会在什么时候举行?为什么?

  答:我希望在八月份,因为这个时期的空气质量是全年最好的时期,有利于户外活动和体育比赛。

  14、噪声有哪些危害?

  答: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

  15、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答:夜深人静时,要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声;出入时轻轻开关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6、食用油、氢气球、酒、冰、雨、水蒸气、霜 固态有:冰、霜 液

  17、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1下雨天出门要打伞。2天晴可以晾衣服。3风调雨顺可以保证农业丰收。

  18、你知道常用的温度计有哪些?

  19、如果你是气象员,你会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20、物体形状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答:物体受热形状胀大,物体遇冷形状缩小,这是由于热胀冷缩的性质。

  21、一个瘪了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

  答: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它鼓起来了。

  22、湿衣服怎样才能干的快?

  答:1放到温度高的地方。2放到通风的地方。3把湿衣服展开,增大蒸发面积。

  23、说说生活中的冷热现象?

  答:火炉旁热;冰箱里冷;沙漠和温泉热;冰川和雪地冷。

  24、说说风的利和弊?

  答:利:帆船利用风力来前进;人们利用风来发电。弊:台风能使树倒屋塌。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25、常用的防治噪声的方法有哪些?

  答:1在居民区两旁建隔音墙;2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员带耳罩;3减少噪声来源。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3)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人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

  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

  画图的指导

  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4、作业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4)

  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变化) 第1次实验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第2次实验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第3次实验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发  现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表格2:   1号杯 2号杯 3号杯 4号杯 发声预测         第1次实验         第2次实验         第3次实验         发 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5)

  1、冷与热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认真观察,知道一些物冷与热的现象。

  2、会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与热。

  3、亲历用感觉器官研究物体冷与热的过程,体会到科学研究仅凭感觉是不够。

  二、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装有冷、热、温水的水槽,媒气炉、炒菜、煮开水、冰箱等视频,有关沙漠、冰川、地热、喷泉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夏天真热,琪琪、波波、彬彬、妍妍四年好朋友约好到泳池游泳,游完水刚上岸的波波觉得浑身发冷,但准备游泳的彬彬却热气死了,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吗?

  2、学生发言。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哪里热,哪里冷?

  1、师:你能说说,家里哪里热、哪里冷?

  2、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家里面寻找冷和热的现象。(播放体现冷、热现象视频)

  3、师:在自然界中也有冷热的现象吗?

  4、分小组讨论。

  5、师:在自然界里,冰川、沙漠、地热、喷泉冷热都不相同,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亲身感受一下。(播放视频)

  (三)感觉水的冷与热

  1、师:桌子有三杯冷热不同的水,你有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冷热不同呢?

  2、生答,师板书。

  3、分组实验,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

  4、小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

  5、师: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在冷、热水里,然后再把两只手同时放在温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6、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试验。

  7、学生汇报感觉。

  8、师:靠手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吗?

  (四)问题延伸: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体的冷热程度?

  1、生讨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生答:温度计。

  3、师:请同学们回家尝试一下。

  2、温 度 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2、能正确地读写温度。

  3、学会测量空气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掌握一些科学的技能。

  4、亲历一系列测量物体温度的活动,逐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购买式样各异的温度计或气温计,课件1个。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暑假里,彬彬、波波、妍妍都去旅游里,他们回来以后一起交流旅游的感受,波波说:“我到了吐鲁番,哪里实在太热了。”彬彬说:“武汉也是很热,它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妍妍说:“我觉得海南岛也很热”。他们去的地方究竟哪个最热呢?

  2、生答。

  3、师:怎样准确知道各地的温度?

  (二)认识温度计

  1、师: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请你们把带来的温度计和桌面上的温度计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各自有什么作用。

  2、生观察温度计,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发现,师板书:相同点:有刻度、有红色的液体、单位(℃)„„。

  4、师:温度计的刻度有什么用呢?每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5、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6、师:温度的单位用什么表示?怎样读和写?

  7、生答的基础上师小结。

  (三)讨论:下图中哪一种测水温的方法对呢?

  1、师:出示三种测水温的的方法。

  2、学生讨论。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温度必须悬挂在被测水的中间。

  (四)拓展:温度计的量程。

  1、师:图中有三种温度计,你知道它们的最高、最低温度是什么?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2、生汇报观察结果。

  3、师:每种温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就是温度计的量程。

  4、师:根据这些温度计的不同量程,你能说说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吗?

  5、生答。

  6、师: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用途,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温度计就不能正常工作,还很容易爆裂。

  8、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课件演示)

  9、师:你能用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测量桌面这杯冷水的温度吗?

  10、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1、指名几位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到黑板上。

  12、师:总结、纠正。

  温度计(第2课时)

  一、测气温

  1、多媒体出示以下各个地方:教室、走廊、大楼旁、树萌下、草地上。

  1、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都一样吗?

  2、生:(不一样)

  3、师:你能预测出这些地方的大概是多少吗?

  4、生预测。

  5、师:究竟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呢?我们亲自去验证一下,下面我们分5个小组,约定在同一时间测量。

  6、各小组分别到以上5个地方测量气温。

  7、汇报交流。

  8、师:从表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9、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温度是不同的,露天的地方比较热,室内和有遮挡的地方比较凉。二、一天中的气温 师: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气温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测量教室内的一天的气温,并记录课本的表格中。生:课后测量。

  三、测体温

  1、师:我们知道不同量程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测量体温的用体温计,体温计的种类很多,有普通体温计、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等。(多媒体各种体温计,介绍各自不同的特点)

  2、师:怎样测量自己的体温呢?谁来示范一下?

  3、点名让学生上台示范测体温。(旨在让老师根据学生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纠正,从而让学生掌握测量体温的方法。

  4、生测自己的体温。

  5、汇报交流,并总结得出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

  四、了解一些物体的温度

  1、多媒体图片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2、师:你还知道别的物体的温度吗,到网上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物体的温度。

  3、热往哪里传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2、通过制作简易保温瓶,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

  3、善于得用身边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4、通过实验活动,体会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二、教学准备。

  1、绿豆,不同材料的棍子,凡士林。

  2、带塑料盖的玻璃瓶、水温计、泡沫、塑料、布等材料、烧杯。

  3、铝箔纸、卡纸、盒子、小木棍。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老师下课后去倒了一杯热水,但水太热了,怎么喝?谁帮我想个办法让水凉得快一些。

  2、生答(把热水杯放进冷水杯里,会凉得快一些),生并上来示范。

  (二)水温的变化

  3、师:这种方法能不能使热水的温度降下来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了准确的知道热水水温和冷水水温,我们可以借水温计进行测量,每隔3分钟记录一下。(由老师统一计时)

  4、学生分组测量。

  5、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6、师示范把数据填在P16页的图表中,得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7、师引导学生分析:从这些曲线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继续测下去,两条曲线最终会重合在一起吗,为什么?

  8、指名学生发言,师再总结。

  (三)观察下图,想一想,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哪些物体受热?

  1、生观察、讨论,并把结果写在课本上。(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很快就会完成)

  2、汇报交流。

  (四)哪颗豆子选掉下来?

  1、师:热从任何材料的物体传递的速度都一样吗?哪种材料传得快,哪种传得慢?

  2、生讨论,预测各种材料传热快慢

  3、汇报,师板书学生的预测。

  4、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究。

  5、师:示范实验的方法,并讲清注意事项。

  6、生分组实验。

  7、汇报交流。

  8、师:从这些现象中你发现哪种材料传热快?

  9、生答后师小结。

  10、师:你还有别得到方法检验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吗?

  (五)调查炊具各部分的材料

  1、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炊具。

  2、讨论:这些炊具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想一想为什么?

  3、生汇报。

  4、小结:人们利用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制作了不同的用具。

  (六)保温与材料

  1、师:不同材料的保温能力一样吗?

  2、生答:不一样。

  3、师:哪些性能好,哪些性能差,我们一起来做个保温瓶看看。

  4、师:示范做法。

  5、生分组做。

  6、生观察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瓶温度变化,记录结果。(如果材料材料不够,全班若干不同材料的小组进行实验。)

  7、汇报。

  8、小结。

  (七)做“太阳能炉”

  1、师:地球上大部分的热就从太阳传过来的,我们能不能把太阳的热收集起来为我们服务呢?

  2、生答。(学生举出多种利用太阳的装置)

  3、师:好,我们一起来做个简易的“太阳能炉”玩玩,好吗?

  4、生:好。

  5、师:示范制作方法。

  6、生:分组制作太阳能炉。

  7、到操场上进行太阳能炉煮水竞赛活动。

  8、师:你想了解更多太阳能的应用,请到网上去查找更多的资料,并把你的新发现上传到论坛上,与大伙交流分享。

  4、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准备。

  热水、烧杯、小瓶、小吸管、上宽下细的玻璃水杯,气球、烧瓶、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师:出示两个瘪了兵兵球(一个是好的,一个有裂开一个小口)。

  2、问:这两个球还能用吗?有什么办法?

  3、生答:放进热水里。

  4、师演示。

  5、生:发现一个乒乓球鼓了起来,一个没有任何变化。

  6、问:这个乒乓球为什么重新鼓起来。

  7、大部分学生会答是热胀冷缩的原因。

  8、师追问:是什么热胀冷缩,是乒乓球本身,还是„„。

  9、生答。(乒乓球、球里面的空气)

  10、师高举另一个乒乓球问:为什么另一个乒乓球不能鼓起来呢?

  (二)会变大小的气球。

  1、师:为了寻找乒乓球不能鼓起来的原因,我们先来做一个让气球变大变小的实

  2、师演示实验方法。

  3、生分组实验。

  4、汇报。

  5、师引指导学生解释气球变大变小的原因。

  (三)热胀冷缩的现象

  1、师:生活动中有哪些是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解释原因。

  (四)网上学

  1、师:回家以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并登录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5、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准备

  一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试管夹。冰块、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1、图片出示场景。

  2、师:早上波波从家里带了一块巧克力,准备中午放学的时候吃,谁知道准备拿出来吃的时候,发现巧克力熔化,为什么呢?谁告诉波波巧克力熔化的原因。

  3、学生答。

  (二)蜡块的变化

  1、师:我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

  2、生答。

  3、一块蜡块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生预测。(有以往的生活经验,应很容易猜出来)

  5、师:是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呢?我们亲自动物给它加热一下吧!

  6、师:示范加热方法,并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7、生分组实验。

  8、汇报观察结果。

  9、小结:蜡块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再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凝固成蜡块。

  (三)拓展:物质的三态

  1、师: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2、师:说说下列图中的物体,什么温度下是什么状态呢?

  3、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一共呈现给我们什么样的形式,讨论一下。

  4、生:小组讨论。

  5、汇报。

  (四)水的变化

  1、师:水放入冰箱的冰冻格里一段时间,水会有什么变化?

  2、生答:冰块,你知道它的温度是多少吗?把冰块放入水中加热,你又有什么发现,这时水的温度又发生什么变化?一直加热至沸腾时,这时的水温是多少?

  3、生预测,师板书。

  4、师:我们一起动手探测水的变化,实验中,必须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5、生分组实验。

  6、汇报。

  7、小结:水(冰冻)—冰(加热)—水(加热至沸腾)—水蒸气(冷却)—水。

  (五)网上学:湿衣服怎样才能干能快?

  1、师:你认为湿衣服怎样才能干得快,请登录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吧!

  (六)拓展:制作“糖玻璃”

  1、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改变发生变化。参考书中的方法,回家和我们父母一起来做块糖玻璃来玩玩,好吗?把你做“糖玻璃”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6、关心天气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3、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及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准备:

  1、课件一个、网络教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天气,你都遇到过怎么样的天气? 生:自由发言。

  二、常见的天气现象 师:出示各种天气图片。师:这些天气各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请你说说,说的时候要抓住这种天气的特点,你也可以配合动作,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像。生上台表演各种天气特点。

  师:某某同学表演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三、讨论: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出色的表演真让老师佩服,这些天气中,哪种天气你最喜欢,哪种天气你不喜欢,说说你的理由,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生交流,记录。师:说说你喜欢哪种天气,把喜欢的理由说说。各组派代表交流。

  师:说一说,农民、飞行员、汽车司机等不同职业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天气? 生答:

  四、天气与生活。出示几幅图片。

  师:人们的生产活动、出行和农作物的生长都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你能举出一些天气影响人们生活的例子吗? 生交流,记录。汇报交流,师板书。

  师:天气的好坏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那么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

  生自由答。

  五、网上学。

  如果想知道更多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六、天气与动物。

  师:天气变化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蚂蚁搬家时,天气„„,蜻蜓低飞行时,天气„„,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子。师: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对天气变化对动物的影响进行总结,并编写成天气谚语。如:蚂蚁爬高,快下雨。月围圈儿,快刮风。盐缸还潮,阴雨难逃。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天气谚语吗?如果知识更多的天气谚语,我们可以到网查找一下。

  7、刮风了

  教材分析:

  “刮风了”是沿海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学期《变化的天气》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天气现象中最基本要素的气温、降水、风、云等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对气候的基本要素、天气的多样性、天气与我们的关系、天气预报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并培养观测天气的初步能力。

  本课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习得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概括和应用。具体的来说,是希望学生在通过了解风形成,风有利有弊,懂得科学利用风力的分析探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法,整堂课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进行。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分析、梳理丰富的信息(怎样才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等等),并在此过程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尝试着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并且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在教学的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让学生思考“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空气温度一样吗?”进一步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产生学习迁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通过一些现象知道风的存在。

  2、掌握观测风的简单方法。

  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

  4、了解风有利有弊及人们懂得科学利用风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学生作出判断时要求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了解风形成的过程与空气冷热有关。会判断风的强弱。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筛选整理——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探究过程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

  有关刮风的影片、图片、声音、风向标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同学们听过有关天气的谚语吗?(出示谚语)

  2、创设情景,播放帆船模型大赛的影片,思考:参加帆船模型大赛时风向和风的强弱会影响比赛的成绩,一定要根据当时的风向和风的强弱来调整帆船。但是怎样才能知道风向和强弱呢?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⑵请学生汇报

  观看谚语和影片 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

  二、新课

  1、你们描述刮风时会发生一些什么现象呢?(出示图片)

  2、自然界的风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风力的大小也可能不同,你们是怎样观测风的?(出示风向标,带学生到室外观测风向。)

  3、我们已经知道怎样观测风向了,那怎样判断风的强弱呢?(播放刮风时的影片)。

  (1)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

  (2)让学生讲出“贝贝杯帆船”比赛时怎样调整帆船。

  4、我们知道,风车转动是因为有风,但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现在我们进行实验,利用风车探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出示实验要求)(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进行实验。(2)学生记录,汇报。

  观看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刮风时,烟会倾斜,树枝会摇摆,旗会飘扬,地面的树叶、纸会被刮跑,人迎风走路会感到费力„„)让学生在书上的空白处画出来。学生拿出风车、手帕来演示,汇报。(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南风是指由南到北吹的风。)

  学生到室外认真观察风向标,交流汇报。

  观看影片,播放刮风时的声音(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根据一些刮风时的景象,我们可以判断风的强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画出风向的简图。分析:

  1、空气变热是形成风的关键因素。

  2、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受热上升后就会马上建构起循环流动形成风)学生讨论、汇报。

  三、拓展活动

  在海滨的白天,陆地上的空气温度高于海面上空气的温度,根据前面的实验现象,想一想,这时会有风形成吗?如果有风,风应该从哪边吹来?(出示图片)

  2、你们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些什么?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害?(播放影片)(出示图片)

  3、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温一样吗?(1)小组讨论。

  (2)请学生汇报,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的争议。(3)帮助学生梳理思路。(4)查找资料验证。

  3、总结: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同学们掌握观察风的简单方法,了解了风是怎样形成的和风的利弊。以后同学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收集资料,这样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小组内交流、讨论

  观看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并提出自己的理由。分析:

  陆地上气温较高,海面上的空气温度低,温度低的空气流向温度高的陆地上,这样就形成了风,风应该从海那边吹来。观看影片,图片。小组交流、汇报。(人们利用风行船,利用风发电„„)(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温不一样。)同学们根据实际,积极发表意见,8、下雨了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

  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

  (2)

  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3)

  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

  (4)

  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玻璃片、冰块、有关云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两个小朋友在玩水时候,贝贝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师:你能回答贝贝的问题吗?

  (二)模拟下雨

  师:为了更好回答贝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模拟下场雨。

  师:出示模拟下雨的装置。问:这个装置为什么能够模拟下雨呢。生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下场雨看看。生分组实验。

  师:你刚才看到下雨了吗?能简单的说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出示自然界雨的形成过程,与刚才学生的汇报结果比较。问:自然界的下雨过程和我们刚才模拟下雨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师:总结自然界雨水形成的过程。

  (三)云的形成 师:刚才我们发现雨的形成与云有关系,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P53页这些资料。生阅读云的形成资料。

  师:谁来说云是怎样形成的? 生答。

  师:自然界云有哪些? 生答:

  师出示不同的云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四)测雨量。师:我们知道下雨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怎样知道我们这里一次或一个月或一年下了多少雨?

  师:对,通过测量我们可以较准确的知道当地的降水量。怎样测量呢? 师:测量降雨量有一种专用的仪器,叫雨量筒。师:出示雨量筒的机构图,介绍使用方法。师:雨水的利弊。

  (五)家乡的雨

  师:回去以后,我们通过顺德网上气象台调查了解顺德地区12月份的降雨量,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

  9、小小气象员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了解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气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

  3、体会坚持记录天气信息的重要性。

  4、能通过上网等方法查阅更多关于气象知识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

  1、天气预报录像、记录表、网络教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 生:看天气预报。

  师: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天气预报的资料? 生:网上,报纸、电视„„。

  (二)了解天气预报

  师:天气预报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生举例说明。

  师:看来天气预报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报天气,做一名小小的气象员,好吗?(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天气预报的资料,谁上来预报一下。师:下面请大家观看一节天气预报的录像,看看我们的天气预报与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的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同一时间,不同的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

  (三)学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

  师:在大家收集的天气预报资料里面,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符号。生答。

  师: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师:总结介绍。科学家设计了一些形象、易懂气象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你能用天气符号表示我们刚才收集天气预报的内容吗。生:尝试用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并指名三位同学上台板书。师生:共同就刚才到台前板书的同学进行评价。

  (四)做小气象员

  师: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气预报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气象员每天都使用仪器收集各种天气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名气象员,我们应该收集哪些气象信息? 生讨论并结果作记录。生汇报。

  师:坚持每天观测记录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十分必要。

  师:下面,我们一起到气象站看看气象观测的仪器,尝试做一名气象员,好吗?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天 气

  晴

  阴

  雨

  中雨

  大雨

  雪

  符 号

  (学生设计符号,教师巡视)

  10、奥运与天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如何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

  三、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筛选整理——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探究过程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们都很喜欢运动,今天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运动的影片。(播放影片)

  2、运动令人振奋,运动让人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3、你们喜欢在怎样的天气中运动?

  4、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5、请学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你知道代表体育界最高水平的比赛是什么吗?——奥运会

  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各届举办时间的表)

  3、为什么每届奥运会都不是在同一个月份举行的呢?

  4、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集中在几个月上?

  5、那么举办大型运动会对天气有什么要求呢?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你能找出原因吗?

  6、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

  7、请学生汇报,发现不同意见,引发学生的争议。

  8、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运动项目进行与降水、气温、湿度风速等的关系,这是举办大型运动会要考虑到的因素。

  三、拓展活动。1、2010年,广州将举办第二十届亚运会,作为东道主,你能根据老师找到的这些天气资料,为亚运会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吗?

  (出示广州近年来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风速资料)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所选的时间和理由,大组间质疑、争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 举行亚运会的理由: 气温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降水量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风速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4、怎样才能知道你选的日子与广州市政府选定的日子否一致呢?请查找资料验证,如果不相同的话,请你再仔细考虑一下,你什么因素没有考虑全面?下节课再抽时间继续讨论和反思。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后记:

  1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2、通过小制作,了解更有效地传播声音的方法。

  2、关注有关声控设备新产品的信息资料。并与同学分享。教学准备:

  1、大鼓、4个背后吊着一个小泡沫球的纸屏。

  2、水槽、水、闹钟、塑料袋、扎线、长木条、木板、两根金属棒。(每组一套)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

  (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

  (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

  (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

  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4、课外小制作。

  (1)

  做个“土电话”

  工具材料:纸杯两个、棉线一段、火柴棍一根。

  制作方法:分别在纸杯底部穿一个小孔,将棉线穿入杯中,并绑上火柴棍。(2)

  两用喇筒。工具:卡纸,透明胶、剪刀。

  制作方法:作一个喇叭筒,看能不能让声音传得更远?

  5、网上学。声控设备的应用。

  1、了解声控设备原理。

  2、论坛上汇报交流。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6)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1、地震是一种( 自然现象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 岩层断裂 )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 裂缝 )移动时,大地就会( 晃动 ),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 岩石断裂 )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 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 震中 ),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是,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

  4、( 中国 )是地震多发国家。

  5、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1、( 火山喷发 )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岩浆 )、( 气体 )和( 碎屑 )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

  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 岩浆 )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熔岩流 )。

  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1、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 气温变化 )的影响。

  2、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3、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 结冰 )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 胀裂 );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 生长 ),也会使岩石破碎。像这样岩石不断( 破碎 )的现象,就是岩石的( 风化 )。

  4、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 迁移 ),有( 搬运 )作用。

  5、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 上游 )、 ( 中游 )、( 下游 )三个主要河段。 ( 上游 )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 中游 )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 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 下游 )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6、( 石笋 )、( 钟乳石 )和( 石柱 )都是石灰岩( 沉积物 )形成的。

  7、石笋形成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

  (2)去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

  (3)棉线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4)将两个烧杯之间的棉线打个小环结,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纱线的小结和桌面上会形成仿似钟乳石或石笋的固体。

  8、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江河的泥沙( 搬运 )作用可以形成陆地。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7)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曾小红   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傅国丽 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陈灵芸韩燕 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第二小学  林波   9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 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 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教学后记: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

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篇8)

  1、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的。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是(℃)。要准确的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人们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4、读温度计的温度时,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5、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温度范围,称作温度计的(量程)。

  6、(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计)等新型的体温计。

  7、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8、地球上绝大多数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装置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9、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的(固态)、(液态)、(气态)。

  10、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水的冰点是(0℃)。

  11、水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12、(天气)总是在不停地变化,(阴)、(晴)、(雨)、(雪)等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3、(刮风)、(下雨)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标)可以准确的指示风向。(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15、测定降雨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16、(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17、(空气温度)、(降雨量)、(风向)、(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

  1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的耳朵的。

  19、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20、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钢水温度

  (1500~1800℃)木柴燃烧的温度约(250℃).月球背面温度约是(零下180℃)。南极平均温度约(零下25℃)。

  21、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制作了各式用具例如(保温瓶)、(棉被)等。

  22、(天气)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3、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24、在自然界中,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5、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26、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

  27、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影响很大。

  28、乐音听起来令人(愉悦),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30、(天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1、人们根据(云)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32、通过(电脑)、(电视)、(广播)、(报纸)等方法可以了解未来天气。

  33、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形状的大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34、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高积云)、(层云)、(卷云)、(积雨云)。

  35、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是(不同)的。

  36、把热水倒进杯子里,杯子的形状会变(大),如果倒进冰水杯子的形状会变(小)。

  37、防止噪声的方法有(建隔音墙)(安装隔音器)(带耳罩)防止噪声的传播。

  38、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变冷后(水蒸气)就会冷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

  39、在气象站,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

  40、(金属材料)传热快,木头、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传热慢。

  41、科学家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42、(气温)、(降水)、(风速)等天气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较大。

  43、人们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规律,制作了(传话筒)和(听诊器)等传声工具。

  44、利用声音来达到控制目的的设备就是(声控设备)。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21078.html
延伸阅读
培训实践报告篇1又是一年寒假到了,去老师画室看了看,张老师说马上艺考了需要个助教,机会难得我就这么开始了社会实践。看着学生们一笔一笔人人真真的画着瓶子罐子苹果衬布,感慨万千,曾经的
2023-07-20
我喜欢每天和您打个招呼,说明我在这边天天想着您;~~你喜欢上面的短句吗?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对朋友的祝福的文案"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对朋友的祝福的文案(
2023-07-20
又到了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四季交替,周而复始,是您亲手送走一个个长大的孩子。老师为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祝愿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送给教师
2023-07-20
网上有哪些活动邀请函模板值得参考?邀请函会邀请人发送给重要的人,通常邀请人会早早把活动邀请函备好。而邀请函除了精美之外,内容上也需要更得体,栏目小编倾情制作的“最新成立大会邀请函”
2023-07-19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主持可以增强组织的形象和品牌价值。主持词可以推动参与者展示自我亮点,希望您能够喜欢这篇讲述“商会年会欢迎词”的文章,如果您觉得此文章有用请不要忘记收
2023-07-19
以下主题为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为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向您推荐的。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欢迎您参
2023-02-22
编辑反复修改和改进终于推出了这篇最优秀的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案课件,以推动教学的发展。可
2023-04-22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四年级科学课件”,推荐您先阅读此份详尽介绍,相信它能为您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写教案课件也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在撰写时,需要
2023-06-14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师应该在教案课件中充分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3年级
2023-07-16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1】第一课时一、揭题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