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认识0课件

字典 |

2023-07-31 15:44

|

推荐访问

认识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老师的上课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与“认识0课件”有关的主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跟进市场变化!

认识0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4页、8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的能力

  3、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教学重点:

  认整时 、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1、创设数宝宝情景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2)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认识钟面

  (1)学生自己观察钟面,思考钟面上都有什么。

  (2)提问:谁知道钟面上的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一样吗?

  (3) 学生在其他钟面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4) 演示时针、分针旋转的方向,学生用小手指模仿操作。

  2、归纳总结 认识整时

  (1)依次出示三个钟面,分别提问:这是几时?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分析比较找出规律,提问:学习了这三个钟面,请你比较一下,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3)归纳总结: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

  (4)巩固新知:

  拨一拨,说时刻。

  (5)认识电子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 拓展新知

  1、投影出示教材85页的第一幅图,?

  (1)提问:小明几时在做什么?师生共同完成其他几幅图。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2)问:小明9时在干什么?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却不同?

  2、判断时间

  3、过几小时是几时?

  4、拓展新知

  你知道吗?(课件展示书上85内容)

  (四)全课小结

认识0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版版数学第十一册P50《倒数的认识》

  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倒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倒数的引入是为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包括分数、自然数)的倒数的求法,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尤其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 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学例7,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

  三、 说学法

  1、 观察、比较的方法。

  倒数的意义是从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引入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2、自学尝试的方法。

  在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的学习中,指导学生自学和尝试性的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比较,促使学生仔细认真阅读课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学刚开始的口算练习,我的目的是一方面起到练习巩固口算的目的,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知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感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一些特征,如乘积是1,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等等。

  口算各题: 5 18

  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交流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倒数的概念

  出示例7,提问:这8个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板书:乘积是1)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1 =1

  教师讲述,揭示倒数的概念,这里有三组数的乘积是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的两份数互为倒数,在“两个数”、“互为”下加上着重号),联系具体的题目说一说。

  教师在具体的例子中直接揭示倒数的概念,学生在联系具体题目说一说谁和谁互为倒数中能够初步感受倒数的形式。

  2、板书课题:认识倒数

  马上揭示课题直截了当,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深入理解倒数上。

  (1)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倒数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的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使学生明确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增强其逻辑的严密性。

  (2) 求倒数的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你能分别找出 和 的倒数吗?随机板书: =1 =1

  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5组数,他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例7中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是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初步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得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是:分子分母调换了位置。

  5的倒数是多少呢,为什么?

  1的倒数呢?

  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0没有倒数,0乘任何数都得0)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因为5 =1所以5的倒数是 ;1 1=1所以1的倒数是1。

  5、1、0是比较特殊的三类数,学生需要回到倒数的概念中去寻找方法,使学生牢记倒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练一练,知道学生正确书写一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提高

  想想做做1、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择两题说说怎样想的

  第4题教师逐一板书,后一组一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给出的数是几分之几,他们的倒数是整数。 (4)非零的自然数,他们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这组题对于学生的能力又是一个理论上的提高,不仅能发现规律,而且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对于第二组和第四组来说,所以对于说的不准确的老师引导者的角色要呈现出来,让学生得出真理!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倒数,“倒数” 和别的数有什么不同?

  2、怎样就能很快得到一个数的倒数?

  这两个问题涵盖了学生对倒数概念的理解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回顾之前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概括。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认识0课件 篇3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

  3、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的组成。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二)教学整时

  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2、为了表扬你,老师送你一张游乐场的入场券,让你带上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玩玩吧。

  师:谁知道过山车的发车时间呢?

  师:刚才你说的8点,8点钟,8点整,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准确的说法是八时。(板书:8时)谁会说?

  师:谁知道海盗船几时开始?+(板书:3时)

  请全班齐读三次。

  师:再来看开心乐园是几时开始的?

  学生个别说,全班说。

  3、你们真聪明!已经会看时间了。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三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桌讨论。

  学生观察,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4、小结方法:

  师: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师小结:像这样,分针指向12的时刻都是整时。(板书:整时)到底是几时呢?我们还要接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习拨钟表

  师: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玩《我来拨钟你来说》的游戏。大家想玩吗?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我们每天早上8时上课,请同学们拨8时。

  (2)老师每天中午12时吃午饭,请拨12时。

  (3)9时再过一小时是几时,请你拨一拨。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

  2、生说时间,师生一起拨

  3、同桌互说互拨时间

  4、时间表示法

  师:聪明的孩子们,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请你们在认真观察这三幅图,看一看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师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

  过渡:你们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了整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认识了整时,相信你们一定都能准确地读出钟面的时间。对自己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5、动手写时间《小明的一天》

  师:同学们果然没让老师失望,现在啊,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85页,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

  2、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

  3、指名反馈

  4、师:这几个时间我怎么觉得这么特殊啊?你们知道它们特殊在哪里吗?生说。

  师小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9时和3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直角。哎,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下的:大家看,两个都是9时,但是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那是为什么呢?

  生:一个是早上9时,一个是晚上9时。

  过渡: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条啊!相信同学们也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好的,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四、总结: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认识0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他们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

  四、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依据情景,导入新课

  看看老师手中拿的物体是什么并说出名称。

  (二)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仔细观察,分—分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2、结合实际,找一找,说一说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4、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巩固练习(第37页1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七、布置作业练习八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认识0课件 篇5

  1、 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入概念

  出示例1的一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通过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通过观察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读一读:“倒数”。

  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探究讨论,深入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 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 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第二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得到。)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1)找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

  例: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例:

  四、出示特例,深入理解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1,0)

  提问:1和0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是多少?

  小组讨论、汇报。

  1、 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也可以这样推导:

  1的倒数是1。

  2、 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

  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五、巩固练习

  1、 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 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 同桌进行互说倒数活动(练习六第2题)。

  六、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认识0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平平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认识0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简。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难点: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三、说学法

  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进修附小到红石湖公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可以布置学生绕操场跑道跑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以及测量找出米与千米的关系,同为合作解决二者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千米=1000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这一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例子吗?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并谈一谈学习体会。

  再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方面也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认识,促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认识0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千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又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换算打好基础。教材例题首先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千米的'含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通过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体会千米,认识1千米=1000米,真正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随后的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能熟练地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运用千米来描述事物长度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兴趣得到培养,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开展本课的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组织学生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并引导学生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践体验,构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个层次:初步体验生活中的千米。通过媒体播放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你还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2个层次: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教师设疑:1千米到底有多长?组织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体会100米的长度。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走100米的路长吗?那走10个100米该有多长呢?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从而引导学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过引导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第3个层次:感知、体会1千米。提出问题:学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设计练习:基础练习:第1、2、3、4题。通过引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又巩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综合练习:第5、6题。通过运用千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亲身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0课件 篇9

  学情分析:

  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

  二、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

  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 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 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 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9:00、9:45、10:00、9:30)

  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 )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四、课堂小结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50386.html
延伸阅读
一篇良好的文档对于工作和学习成果的提高有巨大的助益,一个写作的得力参谋就是网络范文。你是不是不太清楚范文的写作要点?我们为您搜罗了“个人升职自荐书”的相关资讯供您了解,希望这些信息
2023-07-31
编辑喜欢的“建军节快乐祝福语”一定会让你也喜欢上它,在通讯科技日益普及的新时代,在网络上我们看到喜爱的句子一般会收藏一下。这句话传达了发件人此刻的心情,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1、“佛
2023-07-31
在我们身边人不断工作的同时,我们可能会想向领导提出辞职。那么就需要我们自己提交一份辞职申请书。栏目小编耐心挑选了一篇题为“工厂普工辞职申请书”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如果您需要再次查看
2023-07-31
如何才能将范文写的让人称赞呢?不会写的时候,不要硬写,可以尝试看一些范文。范文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思想,“感人的同学会发言”是个什么东西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一一道来,你能够找到对
2023-07-31
伴随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日趋良好,签订合同时应审查对方的身份,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今天出国留学网为大家介绍一篇对于“商务服务合同范本”非常详尽的文章,请认真阅读本文以获得更多信
2023-07-31
以下是我们为您搜集整理的“认识0课件”相关资料敬请参考。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一份精心制作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正确方法的反映。感谢您的阅
2023-05-11
编辑认真研究了“课件”问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对于初入职的教师而言,课件的教案仍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教师们认真精心地设计。而教案则是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南,本文供大家参考,希望
2023-06-06
识字一课件【篇1】教学目标:1.认识汉字“一”至“十”的大写和小写。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认会写。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会了阿拉伯数字1~10的数字写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
2023-07-02
课件(篇1)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设计课程概况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设
2023-05-17
本文名为“高三课件”,出国留学网编辑整理并为您提供。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规划自己的教案课件,因为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的要点和难点。请收藏本文以便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