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23西江月课件

字典 |

2023-08-04 09:07

|

推荐访问

西江月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西江月课件 篇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①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西江月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我设想了五字课堂教学模式。

  1、导

  通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呈现在眼前了。

  3、赏

  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蕴。以诵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4、悟

  在赏析中,体会此人对景的喜爱之情和期盼丰年的喜悦之情。

  5、写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

  根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此设计内容精炼,条理分明,既显示了课文的结构,展示了课文主要内容,又主题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课件 篇3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

  阅读全词,思考:

  1、概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诵读诗歌,以“我从 一句中,仿佛看到了 画面。”的句式,说说从词中读出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细读全词,选择你所欣赏的一句品析精妙之处。(提示:可从用词凝练、写景角度、艺术手法等方面赏析)

  辛弃疾历来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大家,他的词中蕴含着豪气和杀气,应该是那种“醉里挑灯看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却找不到他的豪气和他剑下的杀气。难道是多年的闲适带湖让词人学会了做个“闲人”,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以至于找不到他的豪气?难道是岁月的流逝,使词人老矣,只能饭否,所以他的剑下没有了杀气?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写晴,作者抓住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月,风、鹊、蝉、蛙和清风送来的

  稻花香,既写出了所见、所闻,又写出了所嗅,使人身临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写景的同时,作者又于人们不知不觉之中,自然地抒了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一句,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写出了农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这一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另外,在这画面里,作者紧紧扣着夏夜、农村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鲜明地突出了两点:“热”和“静”。先说“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明月初升,枝上歇栖的乌鹊,象受了惊一样,清风吹着,直到半夜,树上的蝉还象在呼救似地鸣叫。这里的“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是说明热的程度;从“明月”初升到“半夜”,是说明热的时间。“清风”不爽,就更显其热。作者着意渲染“热”,一是夏天特点的真实写照,再,就是为下面写“雨”设下伏笔。再说“静”。写“静”,作者并不是从正面去写,而是用反衬的手法,以“鸣蝉”、“蛙声”来烘托。在这一特定环境,以动写静,就愈显其静,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这种“静”与“明月”、“清风”、“稻花香”交织在一起,真是写绝了农村夏夜的幽美!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写雨,作者写得既有层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再以“两三点雨山前”写骤雨来临,最后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写雨前天象,预示已有雨意。这里,虽没写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这一句,作者把“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分别提到“天外”、“山前”

  之前,不仅突出强调了雨前的天象,骤雨的来临,照顾到了音韵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暴雨忽至,确使夜行的人焦急起来,到哪儿避避雨呢?他想起了“社林边”的“茅店”,可那是“旧时”,现在不知在否。等他转过“溪头“,“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见”一词,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了出来。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如在目前。

  该词是辛弃疾少有的描绘农家自然风光的小令。

  上片描绘乡村仲夏的夜里,静谧的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一句运用得特别自然,而且别样的工整。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大自然里最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给人以恬淡闲适的美感:明月升高了,惊起了归巢的.喜鹊;清风悠悠流淌,伴着蝉的鸣叫。“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样的夜里,闻到了稻花隐隐隐约约的香气,听到了蛙声一片。作者不但从视觉上,更从嗅觉与听觉里,描绘出了乡村夏夜里一派祥和与和谐的美。

  下片笔峰一转,写起了夏夜乡间骤然的雨。可是作者没有落入俗套写夏天的夜雨,而是描绘出了夏天夜雨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暗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一句如上片首句一般,对仗特别整齐,却不留雕凿的痕迹。“七八个”对“三两点”;“星”对“雨”;“天外”对“山前”;自然巧妙,如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七八个星,说明星之少,被乌云遮蔽了,这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前兆。果不然,有“两三点雨”到了山前。作者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曾记得,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

  再加上骤雨初至,惊慌地想去寻找那茅店避雨,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真是惊喜交集!

  上片与下片紧密衔接,天衣无缝。读来朗朗上口,很清新自然,彼有农家风味。此时的作者,就像一个老农,在宁静的夏夜里,美滋滋地嗅着蜜蜜的稻花香,想着秋后的收成,突遇夏夜的暴雨,急急寻找避雨之所的憨态跃然纸上。读着作者的《西江月》,令人想起儿时的童年:有袅袅的炊烟;有星星;有清风;有蝈蝈的鸣叫;有大人高一声低一声唤小儿回家的吆喝……真的很美!

西江月课件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东流完小的徐海兵。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它是选自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首词。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从教学目标的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通过反复诵读和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并会背诵。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台阶式备课要求、我们设立了三个落点教学模式。落点一:初读词,感知音律。

  活动1:通过课前活动,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古诗,来导入新课,同时为后面介绍词埋下伏笔。再请同学们观察题目,看和以往的古诗题目有什么不同,从而给学生介绍词有词牌名、题目,并理解课题意思,

  然后简介作者。

  活动2:在活动1基础上再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xiàn的读音,并通过出示带有节奏划分和押an韵字的PPT,来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从而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落点二:理解词,读中入境。

  活动1:通过播放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初谈感受,并从景物引导出词人的喜悦之情。

  活动2:出示上下阕,分别理解词句的意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努力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互助交流,大胆发言,师生合作,在交流中不断的去深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感受词中的意境美。如在交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美感,感受词人舒适愉悦的心情。读出夏夜的清幽;在交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时,让学生明白是青蛙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感受词人看到丰收在望的喜悦和惊人的想象力。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数字入词的韵味,“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则让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词人的惊喜,读出词人的心情。活动3:通过古今对译读,去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落点三:诵读词,境中悟情。在这个环节,学生已理解词意,进入意境,我们再带着词人的那份惊喜,播放带有意境的背景音乐,反复吟诵,从而体会词人的喜悦。

  然后在出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辛弃疾是一个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而喜悦,也为百姓的疾苦而伤怀的人,他被迫罢官,但还心系天下,他想为老百姓谋幸福,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种无奈心情。

  最后,读一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欢迎各位评委、老师们提出质疑意见。

西江月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西江越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二)、能力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词、默写词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善于感悟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

  2、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五、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相信你们也积累了不少,老师来考考大家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生:学生会异口同声“愿意”。

  师:留连戏蝶时时舞——,几处早莺争暖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水护田将绿绕——(学生回答下半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古诗词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

  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读通词

  1、学生自读词。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2)、简介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是作者罢官回乡时所作。

  (3)、交流讨论:说说词中描写了那些事物?

  2、学生带着情感再齐读词。

  (三)、读懂词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 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

  (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4)、多媒体煽情:媒体展示夏日夜景。

  (5)、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2、品读下阕

  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引导想象:

  (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

  (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3)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四)、读透词

  1、齐读词

  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感悟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词。

  (五)、拓展训练

  1、选词中的一句话,用画笔画出来。

  2、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它词

  (六)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农民生活

西江月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学会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表现地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背诵课文。

  3、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并写成一段话。

  教学准备:

  含有这首词的投影片。

  拟订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⑴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⑶简介作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课文,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说说还不明白的地方。

  参考: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也忽然见到。

  4、投影出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⑴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⑵讨论: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仿佛是争说丰年。

  5、试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遍,如有说不清的,可问同学或老师。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借助图画,想象词所描述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⑴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⑵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⑴轻声朗读,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⑵投影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七八个星/天外。

  清风/半夜/鸣蝉。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旧时/茅店/社林边,

  听取/蛙声/一片,路转/溪桥/忽见。

  自由练读,指名读。

  4、背诵。(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象情景。

  1、出示挂图,指导看图。

  ⑴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到的`补进去。

  2、指名说。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4、指名读,评议。

  5、修改。

  五、作业。

  1、熟背并默写这首词。

  2、继续修改小短文。

西江月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在理解的基础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

  3、结合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疾苦人民的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本首词的写作背景探究词的主旨,体会词人要表达的情感。

  难点:指导学生品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1、(课前板书好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词。(生齐读课题)词都有词牌名,这里哪个是词牌名?(学生答《西江月》后补充一句:《西江月》是一种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生汇报)那“夜行黄沙道中”才是这首词的(生:题目)根据注释2,说明题目的意思。(指名生汇报)

  2、今天,我们要通过这首词,认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就是——板书“辛弃疾”,提示名字的准确写法。

  3、谁了解辛弃疾吗?生交流。

  4、师出示“百度百科”中的人物介绍。

  二、知词意。

  1、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评价,学生划节奏,生练读,指名读,再齐读。

  4、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插图,同桌合作学习,读懂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三、读懂上阙。

  3、指名读:大家认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出示:我漫步在黄沙道上,仿佛看见了(听见了) )。(抓住“明月”、“别”、“说丰年”品味)

  4、嗯,你们真棒,看来大家是真的读懂了。(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想想这副画面)这首词描绘的是江西上饶的风光,那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素有“溪山一片画图开”之说。现在就来看看上饶那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出示几幅图片,配音乐)

  同学们,这些景物组合成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生说后,师请他读,要求读出这种感觉)板书:幽静。

  5、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景致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那辛弃疾呢?我们都知道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辛弃疾当时写这首词时的背景,你就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出示背景,指名读)

  6、同学们,现在再看这景,读出了辛弃疾的心情吗?(指名说心情,再次齐读)

  7、过渡:词人意犹未尽,继续行走在黄沙道上。请大家自己读读词的下阙。

  2、细心的孩子会发现,此时的天气有何不同?(生:下雨了)哪句词写道?(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一场雨如其来,辛弃疾环顾四周,却没有发现可以遮雨的地方。此时他的'的心情又是怎样?(着急)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吗?哪里知道的?(出示课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旧时茅店”怎么理解?咦!奇怪了,既是自己熟悉的茅店,却有一种忽然发现的感觉呢?(指名汇报,紧扣“着急”、“陶醉”等)

  4、反复引读:

  (1)、是啊,词人心急之下,忘记这里有个小茅店,所以说(男生读)

  5、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时给词人带来的是一份(惊喜)你能从哪些字中体会这份惊喜呢?(“转”、“忽”)用你们的朗读来传送出这份惊喜?(生齐读)辛弃疾站在茅店旁,望着那稻花飘香的片片稻田,此刻他看到的仅仅是“旧时茅店”吗?(人们丰收时的情景、人民安定生活的情景等)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这份惊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读(出示下阕)

  五、走进词人。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体会到辛弃疾怎样的情感?(“热爱农村生活”、“关心百姓”等,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3、师:辛弃疾一生满怀报国情怀。可报国无门的他,最终怀着无比遗憾的心情,选择了归隐田园。在田园生活期间,词人为我们留下了最原生态和淳朴天然的词作。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首代表词作《鹧鸪天》(出示词与译文)

  4、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对照译文,读懂大意,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词句划起来,并说说为什么?(师生简单交流)

  5、清朝著名评论家陈世焜在《云韶集》中这样评价:“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六、布置作业。

  搜集辛弃疾的其他词读一读,摘录一首自己最喜欢的。

西江月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

  预设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

西江月课件 篇9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通过课后搜集宋词,吟诵宋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了解等)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2、简介作者,这是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悉。,曾遭贬职,那儿多年生活,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1、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

  4、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过渡:光会读是不够的,你还得理解它才行。看着注释,试着自己读懂这首词。

  2、读着读着,你好象和作者一道走进了黄沙岭,你有什么收获?

  明月惊鹊 风吹稻田 天外疏星……

  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

  谁说丰年?青蛙、作者还是路过的农人?说些什么?

  你能体会到作者在黄沙岭中行走时心中是怎样的吗?(愉快、喜悦、着急……)

  1、读着读着,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

  ……

  2、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诗的学习?你打算怎么学?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诗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原文:

西江月课件 篇10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

  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出示选择:[(1)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6、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

  1、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2、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

  学生交流(学生有的说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有的说想把这美景画下来,有的说想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还有的说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

  4、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环节简析: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 活动,可谓水到渠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 ”的教学理念。]

西江月课件 篇1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下面是课文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课后搜集宋词,吟诵宋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收的思想感情

  根据词意,借助图画,展开想象,进行景物描写,体会词的意境美。

  1、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 吗? 听好老师的问题: 有这么一位词人,他曾醉在吴音相媚好,羡慕白发翁媪。有这么一位词人, 忧国忧民,主张抗金,报国无门,被迫归隐。有这么一位词人,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 以豪放为主 , 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他就是 ——( 板书:辛弃疾)

  2、你能背背他的词吗?

  3、真厉害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穿越历史时空,回到 八百 多年前的 南宋 , 与辛弃疾同行吧!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词,复习词的知识。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心中对于古诗词的沉淀,在词的情境中陶醉,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板书:《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 “夜”是时间 “黄沙道”是地点)

  2、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谁能说说你对“黄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课前查找资料进行预习,是很不错的学习方法。谢谢你为大家推荐了这样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有个点儿,读时要有停顿。(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让我们相伴辛弃疾,与他一同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夏夜。

  (三)初读,感悟诗情。

  1. 大家自由读词, 要读得字正腔圆、通顺、有 节奏。读的时候,还要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 自由读,开始。

  2. 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3. 读的时候,你觉得哪 个 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一下呢? 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读xian呢?这个字还有哪句诗里也这样读?(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字在古代有“显现”的意思。 经过大家的提醒,咱们再来读这首词就简单多了。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

  4.再请一位同学读。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 。 这首 词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老师 对 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 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走进那个山野夏夜 。

  7.同学们,睁开眼睛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 你 们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诗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们能用一个字来 表达诗人 的 内心感情 吗? 对了, “ 喜 ”。(板书:喜) 我们遍观全 词 , 其中 有“喜”字,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 词 人心中的喜悦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喜”字再次品读课文, 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喜”的词句。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创设情境,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四) 品读,

  你从哪里读出词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谁来说说第一句 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树枝、乌鹊、清风、鸣蝉)

  2、月是什么样的月?风是什么样的风?

  多么晴朗的夏夜啊! 此 时 ,你就是辛弃疾。 炎热的夏夜 ,你 漫 步 在绿树环绕的山路上 , 遥望渐渐升高的明月,你会发现“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别枝惊鹊”是说喜鹊怎么样?(明月升起来,月光惊动了乌鹊。)喜鹊被惊动会怎么样呢?(扇动翅膀离开树枝惊叫)“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不写“啼”而啼自现,这真是“此句无声胜有声啊!月光惊醒了睡梦中的喜鹊,使它离开树枝,那么这里的“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 “别”呢?好一个依依不舍的“别”啊!“明月 ———— ”(引读:“别枝惊鹊”)好一幅有景、有声,更有情的画面啊!

  3、辛弃疾除了听到乌鹊受惊拍打翅膀的声音和不安的惊叫,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徐徐凉风伴着这种叫声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真是恬静的山野夏夜啊!看到这明月渐升、喜鹊翻飞,听到蝉唱声声,怎么不让夜行山道的词人为这份恬静优美心喜呢?让我们读出词人的行在美景中的喜吧!(齐读一、二句。)

  4、听着蝉叫虫唱,感受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啊! 你深深地吸上一口气 ,闻到了什么?(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自由读这两句,你读出了什么?(稻子扬花飘香。很多青蛙都在叫。 快要丰收了。)稻花飘香,丰收在望,这真是让人心喜的事儿啊!谁能来读出这种丰收的喜悦?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问题?(“说丰年”?都有谁在说丰年?他们又在对谁说丰年?)出示:说话训练。指名完成对话。读这两句。人人都展望着丰收,都流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我们6、读读三四句。

  辛弃疾走上幽静的山路上,任明月相伴,感微风清凉,闻稻花飘香,听蛙鸣丰年,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夏夜山路行啊!让我们齐读上阕,读出词人的一喜再喜吧!(齐读上阕。)

  7、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在水稻扬花的时候来一场及时雨是再好不过了!瞧,天变了。(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怎么变了?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现在却只有“七八个星”,说明什么?(飞来几片乌云遮住了天空,星少了,天气变化快。)是啊,夏天的乌云飘到哪儿,哪儿就很快地会下暴雨。那么,“两三点雨”又是什么样的雨呢?

  8、天要下大雨了,正在山路上的辛弃疾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应该怎么办?(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你从这两句中知道了什么?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旧时的茅店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还用担心淋雨吗?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来读这两句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明月无言,清风无声的情景,体会黄沙岭的夜晚是寂静中的热闹。)

  ( 五 )指导吟诵。

  1.同学们,《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 恬美幽静 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 皎皎 的 月光飞 到了 迷人的黄沙道 中了。

西江月课件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大意,了解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感情。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师:板书课题。“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2、请大家放声朗读这首词,把音读准了,注意停顿。

  3、指名读一读。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诗人想透过这短短五十个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自己读上阕。

  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能把这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说丰年?”谁在说?说给谁听?

  读到这里,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指读。

  范读。

  师:无论是月亮、鹊儿,还是清风、蝉鸣、蛙声,都是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的巧妙组合,就显得很不平常了。我们再来读。

  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黄沙岭这一带的路他应该非常熟悉。怎么会对已经近在眼前的“茅店”说“忽见”呢?

  完整地读读这首词,想想,是什么影响了他?

  这种内心之喜,你能读出来吗?

  师:同学们,这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在现在的农村,似乎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为什么在辛弃疾的`眼里,却是如此不同寻常,为什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介绍辛弃疾:他的词留下来共有600多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词就是他闲居在江西上饶时的作品。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难怪看到眼前所景,忍不住要“说丰年“呢。

  师:同学们,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059164.html
延伸阅读
希望能够了解“公司述职报告”的相关知识考虑看看这篇文章。处理文档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平时可以多看看范文怎么写的,优秀的范文能够紧扣文章主题。建议把本页和我们的网站
2023-08-04
给身体保暖,适量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别让心脏“着凉”,引发心脏病猝死危险。为您准备的这篇《人生感悟生活的励志句子》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沟通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我们每天都会在社交平台
2023-08-04
小编向您分享了“桃子小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分享这篇文章让您的朋友们也能够受益跟
2023-08-04
“愿这个清晨的阳光温暖你的心灵,让你的一天顺利安康,早安!”你知道经典的早安文案有什么吗?清晨到,对着镜子照,照一照,笑一笑,在早上我们会想用一些简单的早安为朋友送上问候。早安的问
2023-08-04
社会好比一个大染缸,有时候染得自己都对自己有点陌生。或许这就是进墨者黑吧无奈。也许"心情低落想哭的句子"就是你要找的,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我们不再忙碌
2023-08-04
依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标题为“西江月课件”的文章。制定教案课件是讲师录制高质量课程的先决条件,所有教师都必须坚持规划教案课件。完善教案是新手教师赋予课堂活力的关键步骤
2023-05-31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师要注重教案的科学制定和执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才算是写好一份教案课件呢?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到疑惑可以试试阅读一下
2023-06-02
这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你整理的“巴金课件”类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们提供的方案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
2023-07-22
编辑向您推荐舞蹈课件希望您会喜欢它。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和课件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舞蹈
2023-04-29
让我们一起走进“服务课件”的世界探寻它的秘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师需要根
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