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风教学课件经典

字典 |

2023-09-07 15:38

|

推荐访问

教学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学生们要想在课堂上有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离不开老师在课前认真备好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动手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制作课件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它能帮助老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为了满足您的需求,编辑特别为您准备了这份精选“风教学课件”。希望这份资料能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但实际操作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风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风教学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风教学课件 篇3

  本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生我的母亲、一位祖**亲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学生生活是幸福无忧的,在父母浓浓的爱和细致的呵护中,对季老这份复杂的感情缺乏现实的体验。加之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体会,让学生明晰两位母亲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指导对“终天之恨”的研读,了解“怀念”源于“离开”。“怀念”是不断在回忆中纠缠。

  对生母的“悔恨”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去体会季老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中的煎熬。同时引入古诗词《游子吟》,加深学生感悟。

  1.识记8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真挚、朦胧、凄凉、频频入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3.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情怀。

  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情感。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认识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出示照片及简介)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经五年级上册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除了这些耀眼的光环,相信你们对他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交流一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靠近他。

  1.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2.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①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入梦呢?读第3自然段。

  ③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1.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初识“终天之恨”。

  ②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③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终天之恨。)

  (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①抓词句——一品“终天之恨”。

  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终天之恨呢?再读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汇报句子并简单说体会。

  预设:读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体会到季老在母亲去世后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见他伤心到极点了……

  预设:读着“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句话,我仿佛看到季老只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他是多么悲伤呀!

  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吧!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生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

  师:读到这最后一句话,哪些词语令你强烈地感受到萦绕在季老心头的终天之恨呢?(出示最后一句: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抓住关键词品读“恨”的情态。

  ②抓时间——二悟“终天之恨”。

  2.触景伤怀,品“思母之痛”。

  (1)回读“梦”境,自然过渡。

  这终身之恨随着作者留学德国而消失吗?不。(出示句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读第3自然段。

  (2)发疑引思,日记明心声。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作者内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写法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一切,让我们自由读读作者的心声。(读11月18日日记。)

  (3)真情告白,母子诉衷肠。

  ①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等待,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自己的归来?身处异国他乡的季老此时又有什么话要表白呢?

  ②分两组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一边孩子以“母亲啊”为开头写一写母亲着急地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一边的孩子以“儿啊”为开头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诉说心声。

  ③学生写话后交流。

  (4)小结朗读: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3个字了:“真想哭”,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全班齐读11月18日日记。

  3.探寻内心,品“思国之情”。

  (1)过渡:就在母亲频来入梦之际,祖**亲也频来入梦。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季老的日记中去探寻他的内心世界吧。

  (2)静读日记,读中生疑。

  ①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随着季老来到了1935年11月16日那座德国孤寂的小镇,暗夜渐渐织上天空,我们开始静静地读起季老当天的日记……让我们静思默想,用笔在文字的空白处写下你心中的疑问吧!

  ②此时,你心中有些什么疑问想问问季老?

  循循善诱,设疑铺垫,步步牵引思维。

  (3)诗中悟情,升华情感。

  ①穿插季老诗词,生读升华情感。

  师:挂在季老心头的正是这飘渺的夜空,这飘渺的思念,在思念中想起了故乡,故乡的朋友和祖**亲,季老在诗中是这样表达情怀的: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②小结,回读“祖**亲频来入梦”的句子。

  此时,我们也似乎明白,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缘由。让我们把心中的体会融入朗读中表达出来吧!读第3自然段。

  1.提炼情感,回读课题。

  思之深,才梦之切。让我们带着季老对生身母亲和祖**亲的敬意与爱慕。齐读课题——怀念母亲

  2.延伸课堂,续探文本。

  下节课,我们再与作者一同寻梦,在梦中品味这真挚的情感!

  1.好好品读季老的日记,让我们也用日记写下自己的心。

  2.读季羡林文章——《永久的悔》《寻梦》。

风教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谁让他们放飞的?为什么放飞?)

  板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们 ,最后,孩子们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自由读1―6自然段。

  2、通过读书,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放掉蜻蜓呢?

  重点: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1)为什么说吃害虫就是我们的朋友了呢?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

  4、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

  5再分角色读1――6自然段。

  1、看来,现在孩子们都知道蜻蜓吃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也使孩子们最终放飞了蜻蜓?

  2、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什么知识?再来读读7――10自然段。

  重点交流:

  (1)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A、出示前一句读,尾巴有什么特点、作用?

  B、出示图片。

  C、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要读出尾巴的特点来。

  D、你还了解蜻蜓尾巴的哪些知识?

  E、出示后一句读,它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同学们不敢肯定,老师也不敢肯定,陶行知敢肯定吗?你怎么知道的?

  F、通过 “据说”这个词我们知道了陶行知也不确定,课下我们继续研究考证这个问题。

  G、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A出示句子读,眼睛有什么特点、作用?

  B再读这几句话。

  C省略号:陶行知讲完了吗?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蜻蜓头部的知识?

  D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构成的大眼,我们叫它复眼,几乎占了头部的一半,多么神气啊!

  E再读描写眼睛的句子,把眼睛的特点读出来。

  3、了解了蜻蜓眼睛、尾巴有这样神奇的作用,你觉得蜻蜓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4、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论蜻蜓,让我们了解到有关蜻蜓的这么多知识,我们越来越喜欢蜻蜓了,其实陶行知不仅用语言告诉孩子们蜻蜓吃害虫,它身体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也来关注关注他的动作,看看你从中有没有新的认识?再来默读1――10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

  5、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他的动作中你了解了什么?(爱孩子们,爱护蜻蜓)

  1、孩子们明白了陶行知的用心了吗?读读11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再请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

  3、配乐课件:当我们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在澄澈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能它将飞到广袤的田野里,呢喃的溪水里,停留在河塘边、麦秸垛旁,你现在想对蜻蜓说些什么?

  1、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板书:擦?

  2、作业: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小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课后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介绍小蜻蜓。

  (2)查阅资料,了解蜻蜓真的能吃自己的尾巴吗?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益昆虫知识。

风教学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并会正确书写。

  2.掌握g、k、h和单韵母ɑ、e、u拼读方法。

  3.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4.会认“哥、弟、米”三个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g、k、h韵音、形。

  2.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图两张、声母卡片三张、三拼音节卡六张、生字卡三张。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在一个美丽的动物小村庄里住着许多动物,他们团结友爱,生活得非常快乐。动物小村庄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请打开书14页,自己看着图说一说。

  2.谁能指着图来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多种句式说清楚)

  二、进行新课

  (一)学习声母g、k、h

  1.看图,小老虎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呢?

  2.(指图上“虎”)这个字有人认识吗?

  学习h

  1.(指图上hǔ)这个音节就念“虎”。

  (1)听老师读。(2)跟老师读。(3)谁听出来了,hǔ是哪个声母和哪个韵母拼出来的?(h-u)

  2.(出示h)这就是声母h。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们看h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它“一把椅子h h h”

  学习g

  1.请看小老虎在打鼓(指dǎ gǔ)这个音节就是“打鼓”,“gu”是怎么拼出来的?

  (1)请同学试着拼。(2)跟老师拼。(3)谁听出来了“鼓”的声母是什么?(g-u)

  2.(出示g)指名读,跟老师读,齐读。

  3.你们看g像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9字拐弯g g g”

  学习k

  1.小灰兔晾裤子(指kù)这个音节就念“裤”,谁能试着拼一拼,kù的声母是什么?

  2.(出示k)念什么?

  3.你们看k像什么?

  (二)复习巩固g k h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请大家读一读(出示g k h)。

  2.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幅图(出示)我们的新朋友就藏在图里,看看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

  “k”可以这样记:水草蝌蚪k k k。

  (三)指导书g k h

  (四)学习三拼音节

  1.(出示ɑ e u)请同学读一读。

  2.g k h都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它们在一起能拼出什么呢?咱们来试试。(指名读,集体读)

  出示:gu-ɑ-guɑ

  (1) gu这个音节怎么读?

  (2) gu和ɑ拼,拼出来是什么?(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2.还可以这样拼。出示:g-u-ɑ-guɑ,跟老师读,指名读,集体读。

  3.你都知道什么“瓜”呀?

  出示:ku-ɑ-kuɑ

  (1) ku这个音节怎么读?

  (2) ku和ɑ拼出是什么?谁来试试?

  2.也可以这样拼,出示:k-u-ɑ-kuɑ,谁来试试?

  出示:hu-ɑ-huɑ

  h-u-ɑ-huɑ

  这两种拼法谁愿意来试试?(自己练,指名读,集体读)

  你们觉得哪种更简便?(指导学生用第一种方法)

  (五)练习拼读音节,看图说话。

  1.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物小村庄里其它的物动都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指着图上的音节读一读,注意这里面有几个三拼音节。两种拼读方法你们用哪种都可以。

  2.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3.谁能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三个小动物连起来编个小故事?

  (六)读儿歌,学习会认字。

  1.读同学们用手指着,看着音节自己读一读。

  2.听老师读一遍,看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啦。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全班边读边表演。

  5.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呢?(请几人)大家一起读。

  6.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出示:哥、弟、米(指名认,集体读)

  三、总结

风教学课件 篇6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怀念母亲》原文阅读: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风教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三)整体感悟,角色朗读。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我们已经学习了板报稿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介绍的关于蜻蜓的知识,写一篇板报稿吗?

  4、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演示修改。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后研究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放飞蜻蜓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风教学课件 篇8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风教学课件 篇9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深深的眷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者表达的深厚的感情缺乏体验,在感受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1、准确读写课文8个生字和“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等六个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师:刚才看这个短片,除了个别同学在交头接耳,议论。其他同学都很专注。我从你们的坐姿和眼神中能看出来,你们或许有些感动,有些温暖,甚至觉得甜蜜。那么此刻,带着这些感受再次轻轻的呼喊这个名字-----母亲。轻轻的呼喊……

  我们每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都有着深厚的,不一样的感情。同样,有位国学大师他对母亲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国学大师,走近她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怀念母亲(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课前大家对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检查。

  1、通过预习大家发现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

  2、请看屏幕,一起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朦胧、可见一斑、真挚

  1、好!请同学们再次小声的、自由的、快速的读课文。

  注意:1、把字音读准确。2、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3、如果能边读边想,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就更棒了!开始吧。

  2、刚才读了文章之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1、老师想请同学读读课文第二段,谁来读?

  2、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咱们师生配合来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好吗?

  3、同学们,除去标点,这段文字只有153个字。其实作者想说的只有一个字。是哪个字呢?请同学们再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的去读,你就会发现这个字就在你的眼前。

  生:可能回答:爱、痛、思、伤、悲、悔、恨……其它字都好理解,唯独这个字(板书恨)让人费思量。季老对母亲是恨,恨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恨?请你像刚才那样,一字一字的去读,你在哪里读出了恨,恨得到底是什么?把你读到的批注到旁边。开始!

  五、集体汇报交流,理解“恨”

  1、句一:“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相机补充资料)

  2、句二:“我的愿望没能实现……孤儿”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

  补充资料:(师补充)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憾、悔恨、自责)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补充资料)

  指导朗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3、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份悔恨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散。后来,季老去了德国一个哥廷根的小城。那么,这份怀念,有没有随着环境的变化淡忘呢?请同学们赶紧看看11月15日的日记,一边读一边想,这则日记又写了什么?

  4、生自由读,并回答。补充资料。然而,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季老的心情是:课件出示:真想哭!出示句子也就在这一刻,季老对一个字的体会是更深刻,更加的痛。是哪个字?(恨)

  小结:人人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良药,然而对于季老却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数十年如一日”读书读到这儿,你明白了这恨字的背后其实是什么?(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到第二段,相信你一定会有另一番体会。齐读

  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也肯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肯定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那就拿出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在季羡林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资料。

  就让这感人的画面定格在这儿,下去之后每人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36542.html
延伸阅读
宝宝周岁邀请函(篇1)亲爱的亲朋好友们,时光荏苒,转眼宝宝已经满周岁了!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时刻,我们特邀请各位前来参加我们的宝宝满周岁庆典。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将为宝宝举办一场盛
2023-09-07
化工设计课程学习总结篇1本学期顺利完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100名同学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总体来看学生的工艺计算、过程设计及绘图等专业能力得到了真正有效的提高,可以较好地把理论学
2023-09-07
如果我们局限于梦想中,是谁让生活变得美好呢?为了确保工作有效,制定一个方案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通过方案来规划工作步骤。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与“公园管理方案”相关的知识资料,这里有很
2023-09-07
爱情需要耐心和时间,它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萌发。若要对“情感文案馆头像”有更全面的了解请仔细研读下文,您在寻找那些简洁又真挚的爱情的句子吗?爱情是一种坚定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向着自己的
2023-09-07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育工作,学校应该先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才能给予学生们最好的教育。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范文,可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2023-09-07
风娃娃课件篇1分析:“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
2023-06-23
风课件(篇1)教学目的: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难点:背诵课文
2023-05-25
风工程课件【篇1】【我国招投标发展历程】:1983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1992年12月,建设部印发了《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
2023-05-19
为了充分满足您的需要我整理了以下信息:“词类课件”。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课件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023-07-14
出国留学网挑选了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教学宝课件”,值得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现在是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编写教案需要注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