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最新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模板八篇)

字典 |

2023-09-09 19:36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教案课件是教师授课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现在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编写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遗漏掉关键内容,您是否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教案课件呢?本文将重点介绍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相关的主题,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1】

   一、说教材

  本篇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及体积单位后进行教学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材是通过启发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来的。在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教材介绍了“立方’’的含意,说明三个相同的数连乘就是这个数的立方,之后安排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明白的要求,本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体现为两点;

  1、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法与学法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

  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辛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现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四、说教学设计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于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它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2】

   一、 说教材

  本篇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及体积单位后进行教学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材是通过启发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推导出来的。在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公式时,教材介绍了“立方”的含意,说明三个相同的数连乘就是这个数的立方,之后安排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二、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明白的要求,本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体现为两点;

  1、能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能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法与学法上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

  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辛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现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四、说教学设计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于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它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3】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已有知识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请每人画出其中一个?再请用手摸一摸有什

  么感觉?(平的)教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平面图形。请同学 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些物体(出示:牙膏盒、粉笔盒等)各部分还在一个平面上 吗?这些物体不在一个面上,都是立体图形。生活中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你 能举个例子吗?

  生:冰箱、楼房等

  师: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立体的,他们的轮廓可以看做什么形体?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识),学习之前,你对它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有怎样的了解呢?学生就已经 知道的知识进行介绍

  二、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观察一下,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构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 观察讨论特点,作记录)

  (1)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

  (2)汇报、具体知识点:

  师:用数一数、摸一摸等方法集体合作认识具体知识点并板书。

  (1)顶点——三条棱交叉的点。——长方体、立方体都有 8 个定点

  (2)棱——两个平面交叉的线段。

  长方体有 12 条棱,分三组,每组长度相等——分别成为长、宽、高

  正方体 12 条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长

  怎样证明你的观察是正确的?

  生:量一下手上物体的长宽高或者棱长。

  (3)面——长方体 6 个面,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体 6 个面,6 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师:怎样证明?

  生:(a)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

  (b)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

  (c)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

  (4)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做集合图。)

  (教师板书)

  3、试完成表:

  把你现在认识的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的这些特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4、画长方体、正方体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或者立方体画在纸上呢?

  师 : 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 , 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 ? 下面我

  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 :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 ,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 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 个面 ?

  学生观察后发现 : 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 : 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 , 你看到了哪三 个面 ? 哪三个面看不到 ? 师 :(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 , 所看到的这个

  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媒体演示)在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 哪几

  个面看不到 ?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 , 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屏幕出现)师 : 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看图的时候 , 同学们要注意 , 上、下、左、右这四 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 , 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量出你的数学课本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指出上面长、宽各多 少?

  2、猜一猜小动物的后面藏着什么图形。(说明:有两只小动物,小刺猬后

  面躲的看似是长方体,实际上是完全展现后不是一个长方体;小猫后面躲的看 似一个立方体,实际上是一个是长方体,另一个是立方体。)

  3、试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看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方体中最大的面是哪两个面?最小 的面是哪两个面?想到了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去,看到的是哪三个面,看不到 的是哪三个面、如图,这个盒子前面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哪个?右面 什么形状?长和宽各多?和它相同面是什么形和宽各多少先

  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再根据量得的长、宽、高,说一说数学书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样就把长方体的长、宽、高与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联系起来,既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了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4】

  复习用具:火柴盒,尺子,幻灯。

  复习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

  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只列算式。

  商标面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

  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柴盒的容积,求火柴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小组合作摆一摆)

  如果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132.51.220=78(立方米)

  补充问题:

  (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质量=比重体积)

  1.478=109.2(吨)

  (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分析:,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想:甲乙运的和是3.5倍的数,109.2吨就是甲乙的和。

  乙:109.2(2.5+1)=3.12(吨)

  甲:3.122.5=7.8(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

  方法一:解:设这水箱内的水深是X分米。

  105X=125

  50X=125

  X=12550

  X=2.5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铁皮厚度忽略不计。)

  (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复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复习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

  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5】

  [教材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与整理,让学生学会收集知识的能力;

  2、将收集到的知识加以整理,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归纳知识;

  3、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制表(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看一看: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拿出来细看;

  [设计意图:此节课是图形王国的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列表和画图,平时我重视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教会他们整理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用思维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在此节课前一天的作业布置中,我便让学生对此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方法可以各异,可以图文并茂,并作整理结果制成图于上课时带来交流。这样的作业容绘画与知识整理与一体,加上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图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积极性,改变了以前单调且枯燥的作业。]

  2、说一说:将整理好的表或图与同桌内说一说,你从表(图)中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说最精彩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拿出自已的杰作,迫不及待地与同桌分享自已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的所悟所得,根据自已的图示向同桌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从大的分支分到小的分支,每个分支的后面都是一串可可圈可点的知识,或公式,或定义,或法没,或注意事项,不管你是用什么方式整理的,都可拿出来分享]

  3、亮亮相。小组代表将本组整理的结果在班内汇报。

  [设计意图:在组内交流后,其他同学做得怎么样,相信学生们亦很想知道,因此,在这里我安排了个别学生代表上来介绍自已的作品,上台来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因为有图在手,不怕没话说,而且说得条条是道,重点内容经过几个学生的相互补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二、对比评价

  4、比一比。依教师整理的图表让学生说一说,看有无漏掉的知识点,并完善。

  [设计意图:学生代表在介绍时,提醒学生边听边对照自已的图,看有哪些遗漏的地方,哪些人说到我没想到的地方,进行适时的补充和完善,以使自已的图中知识点更全面]

  5、评一评。让其他学生对刚才发言的同学整理的知识作个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一直是个老太难的问题,如何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所作所为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我尝试用用学生间的评价,可从整理得是否完善,整理得是否合理,或我有话要说来补充,学生畅所欲言,对同学的整理方式进行了评价,也能把握评价的分寸,令做老师的我有点意外:学生是如此聪明]

  三、小试牛刀:考考自已

  教师提问: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如何求?

  (2)什么叫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

  (3)你有哪些知识点感到比较困难的?

  四、活学活用:大展身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2)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立方厘米)。

  (3)一辆汽车上油箱的容积大约是72(升)。

  (4)一个茶叶罐的容积大约是900(毫升)

  2、3.05立方米=(3050)立方分米

  60毫升=(0.06)升

  450立方厘米=(0.45)立方分米

  0.8升=(800)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9400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是多少厘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3)再往水里放入鹅卵石、水草和鱼,水面上升了2.5厘米。这些鹅卵石、水草和鱼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说说你在解答这些知识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点!

  [设计意图:在练习过程中,我不是纯粹让学生懵懂盲目地做题做题再做题,做完之后也不知自已在做什么,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是机械地一练再练。我是在理清有关的知识点之后,有目的地让学生带着目的练习,每一题所用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我们该拿什么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哪些知识用起来较吃力,我们的知识弱点在哪,每一步都有目的地进行。]

  三、小结

  让学生说说自已的收获。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6】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心得体会

  尹丽娟

  一眨眼,本学期最难教的一个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就这样在我手上完成了教学。学生们单元测试考得不尽人意,但却已经尽力。回想这一过程,我有很多感慨和反思。

  这个单元,最基本的要求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会求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这里一共要教学6个独立公式,还要加上体积的统一公式V=sh。接着,还要求学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要学好这一单元,得突破三座大山——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按照学生惯有的学习方法,背公式,然后计算。但是,公式这么多,太容易混淆了,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尽量让学生先理解,再熟记。棱长总和,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12条边的和”,学生能记好。比较麻烦的是表面积,看它的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这条长长的公式,看着就头晕,好不容易背下来吧,题目又这样考: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dm、3dm、4dm,求它前面、上面的面积。

  已知教室是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8m、6m、4m,教室门窗面积为10m²,如果要粉刷这个教室,要刷多少平方米?

  刚才的公式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那如果单独求一个面或者不足六个面的面积,公式用不了了,怎么办?

  分析原因,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如果题目不给出图,他们就会无从下手。我想了一个办法,教学生画出“三线图”,也即画“一横一竖一斜”三条线,分别标上长、宽、高,这样的图画起来不难,学生容易掌握。

  有了这“三线图”,再稍微引导一下,学生不难发现,前面(后面)的面积=长×高,上面(下面)的面积=长×宽,左面(右面)的面积=高×宽。这样,即使忘记公式,只要把“三线图”画出来,一样可以顺利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如粉刷教室,只要刷四周和天花板,地板不用刷,有些学生喜欢先用公式把6个面的面积都求出来,再减去“下面”的面积,有些学生喜欢分别求出5个面的面积再求和,这些方法我都一一给予肯定,顺着学生的思维,他喜欢或者习惯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不强求一定要一个套路去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学另外一个难点,就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上例题的方法是排水法。比如要测一个土豆的体积,可以将它放入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容器中,测量水升高的高度,再就算出水增加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这一类问题,学生运用起来非常难,很多学生总想像不到要怎么样去求体积。一开始,我教给学生的方法是,计算出水升高的高度,然后乘以容器的底面积,求出来的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快最优的方法,然而,学生的作业情况告诉我,这种方法只有小部分学生能接受和掌握,大部分学生还是晕乎乎的,无从下手,乱乘一通。怎么办?终于有一次,我在辅导班里一个学生时,问:“你觉得可以怎么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他说:“用后面的体积减去前面的体积,得到的就是那个物体的体积”。

  我顿悟了。我之前教学的方法,虽然列式简单,但是需要跳跃性思维,对于反应稍稍慢的学生,可能一时接受不了我是怎么得到这个式子的。于是,我尝试着揣摩学生的思维:把土豆放到容器中,水位升高,这时求出这时候容器中水(包括土豆)的体积,也即:升高后水位×容器底面积。接着,用这个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得到的就是土豆的体积。我在课堂上教学了这种方法后,又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慢慢的,结合这两种方法来训练题目,班上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法。

  这个单元的教学,让我深刻地体验到了一点,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是统一的,对于一类题目,学生的思考方向是会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多方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向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比起我们自己把认为最好的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来的更好一些。尊重学生思维的“百花齐放”,让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上走得更好。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⑴学生在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会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表述只有一句话,即“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而学生因为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空间观念等诸方面因素的限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另外,学生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能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和尝试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浏览由教师自制的网页和课件,进行探究式和尝试式的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演播fla动画课件(biaomian.swf),同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播放动画,达到两个目的,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②通过学生回答问题,逐步引入新课,同时使学生头脑中留下逐步的印象,即“长方体的各个表面可以展开”。

  明确任务

  自主探究

  (一)揭示学习任务

  1、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二)搜索资源,获取信息

  学生打开网页,进行自主学习,获取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信息。老师提供适当指导与帮助,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打开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揭示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带着问题,自主、积极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重视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

  师生交流

  知识内化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学生一边运行课件(cftbmj.gsp和zftbmj.gsp),一边描述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说一说如何来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结合着课件(fangfa1.exe和fangfa2.exe)说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

  师:根据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你知道如何求它的表面积吗?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使学生明确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获得概念,理解概念。

  应用练习

  巩固知识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例1、例2。

  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工具直接在课件中计算,

  2、试一试: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面是相同的长方形”这样的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领会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因此,这里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通过“试一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灵活地解决问题,不能死搬硬套,一味地按照公式来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8】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引入:

  1、同学们认识这两个物体吗?(出示:冰箱、电视包装纸盒)

  2、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揭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摸一摸,感受面的特点。并出示课件: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

  2、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摸一摸,感受棱的特点。出示课件: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3、让学生拿出学具,感受顶点。出示课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三、自主探究——在观察讨论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以及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小组合作,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构成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特点,作记录)带着问题观察讨论: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6)长方体有 个顶点。①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学生认识情况 ②汇报、课件验证。

  2、学生反馈并总结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四、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3、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分成四组。

  五、全课小结、练习

  (实际上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9】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

  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纸盒;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师: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家熟悉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

  (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

  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认识面、棱、顶点。

  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2.探究长方体特征。

  (1)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师提问:

  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

  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

  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宽、高

  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3.探究正方体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就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4.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师进一步提问: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生:都有。师: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否都有?生:不具备。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关系可以用集合图表示。

  完成练习三第3题。

  三、巩固运用 拓展创新 1.练习三第2题。

  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2.练习三第4题。

  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3.练习三第5题。

  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

  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探索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正方体体积的方法,会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浏览、动手操作等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小组合作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师:昨天我们推导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先来练习一题。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解:V=abh=4脳4脳3=48(立方厘米)

  二、中心阶段

  师: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一样长,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长脳宽脳高,也可记作:正方体的体积=棱长脳棱长脳棱长)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作:V=a.a.a,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作:V=a3

  师:同学们通过联系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了正方体体积的公式我们一起来练习一题。

  小巧有一个饼干盒,它的形状是个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V=a3=15脳15脳15=3375(立方厘米)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从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推理得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和逆推的能力。]

  三、练习阶段

  下图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41440.html
延伸阅读
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会因为犯错而写检讨。这份检讨书必须全面说明错误的行为,但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如何给它命名。今天,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推荐一篇精选文章,题为“打牌给抓的检
2023-09-09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法律知识。签订合同能够促使大多数合作伙伴能够达成明确的承诺并履行合作。您是否也在寻找可供参考的优秀合同模板呢?今天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挑选了
2023-09-09
我们将提供与“励志坚强正能量文案”相关的所有必要和详尽的信息,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在遇到挫折后,我们总是想能够收集更多让自己更加阳光积极的话语。励志的句子
2023-09-09
老友如酒多希望我懂得品酒七年欺瞒四年伪善今后的几一零年你瞒我瞒。在简单的生活之余,大家是不是经常收到一些经典的句子。这些句子带我们了解世界和周围的人。以下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
2023-09-09
欢迎您阅读一些关于“大一军训感悟”的精选文章,这些文章将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感言,特别是在我们亲眼目睹一些非常震撼人心的时刻时。这些时刻往往会给
2023-09-09
充分的将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教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你想写出一篇好的教案嘛?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精心整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
2023-03-08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师,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做出的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可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你知道教学设计怎么书写吗?以下
2023-01-07
为您提供编辑整理的以下最新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的范文。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教案是教学过程中内容的
2023-07-01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你的关注希望你能喜欢我的作品。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离不开教案
2023-07-13
出国留学网栏目推荐你阅读“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等专题内容。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是设备上的创新。学生
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