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9篇

字典 |

2023-09-18 15:20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儿童故事 搞笑故事 恐怖故事 哲理故事 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

  教案是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查漏补缺,如何让教案在课堂中合理的发挥?快跟着栏目小编的脚步一起了解“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吧,所列举信息仅供参考请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1)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自相矛盾,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讨论探究:

  学了这几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联系实际,举出一些事例,来印证这三则故事的寓意。

  六、小结质疑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七、作业:

  把这几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韵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成语故事三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3)

  成语故事

  教材分析: 本篇三则成语故事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安排的。主要是将某一深刻的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教学时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自相矛盾》整个故事先写楚人夸口和旁人的诘问,后写楚人的窘态,形象地表达出楚人话语中的矛盾。

  《滥竽充数》紧扣题目,运用对比,写齐宣王和齐湣王不同喜好以及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丑态和后来灰溜溜逃走的命运。

  《画龙点睛》围绕点睛前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感受,特别是游客的心理变化,写出他们由点睛前的奇怪、怀疑到点睛后的惊叹。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深入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教学准备:

  1、画出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 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1)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2)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3)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4)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文本

  2、检查朗读课文,正音

  3、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你有怎样的阅读感悟?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前后抵触,不一致 滥竽充数——没有才干 画龙点睛——关键之举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三篇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作为起始课,着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自学,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模拟演讲课文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关键词语。

  3、感悟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本。

  2、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熟读文本。

  2、做好阅读批注。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张开结舌可以用哪些词语代替?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用“总是”造句。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用“不要„而要„”造句。

  4、说一说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那样的人吗?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点睛前龙是什么样子的?

  (2)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是„„而是„„。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本,让他们在相互合作探究中一步步完成任务,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完成情感体验。练习设计: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舌 惊叹不()乌云()布 张牙()爪 点()之笔 滥()充数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夸口——()推托——()惋惜——()

  2、反义词

  惋惜——()自相矛盾——()张口结舌——()

  三、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难点)

  3.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幼儿对成语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成语的认知经验,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成语。

  2.物质准备:故事动画、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古典文化的精妙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了解成语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文化。

  2.玩“看图画猜成语”的游戏:出示幼儿自己画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说出成语,引出成语“狐假虎威”。

  结合故事动画完整听赏故事,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1.教师结合故事动画完整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

  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幼共同分段讲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说对话,理解词语: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1.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第一段(故事开始至“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在提问、表演中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提问:狐狸被捉住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为什么要装出傲慢、镇静的样子?

  2.师幼共同边讨论边讲述第二段(“老虎听了狐狸的话”至“跟在狐狸后面四处张望”),在提问、讨论中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话,表现角色的特点。

  提问: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为什么一愣?丰富词汇:半信半疑。

  狐狸一看老虎不信赶紧说了什么?

  接下来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看图自主讲述第三段(“森林中的……”至最后),在讲述、表演中引导幼儿重点表现角色特点。

  提问:狐狸为什么得意洋洋?它对老虎说了什么?丰富词汇:得意洋洋。

  4.引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提问:在你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5.拓展幼儿的想象,进一步加深对“狐假虎威”的理解。

  提问:老虎一直会上当吗?狐狸一直会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

  给故事动画配音,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及特点

  教师配合、支持幼儿共同完成为故事动画配音,引导幼儿重点讲述对话部分,并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游戏“看动作猜成语”,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要求

  1.积累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2.能用自己的话讲成语故事、写成语故事。

  3.能在平时说话、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

  4.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用自己的话写成语故事。

  2.在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

   三、教学准备:

  1.收集故事性比较强的成语。

  2.阅读、熟记并练说成语故事。3.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猜成语。

  2.复习。

  出示学习单:我读的故事是:

  我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

  我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是:

  我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这个成语:

  3.小结:

  成语是我国汉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常常令人发省。

  过渡: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成语故事会,学习把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讲出来、写下来。(板书:成语故事会)

   (二)讲一讲,编剧表演:

  1.学讲清楚。

  (1)多媒体演示一个成语(Flash),学生边看边思考怎样讲成语故事。

  (2)师生讨论,归纳。讲成语故事要讲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结局),还可以讲讲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师相机板书)

  2.学讲具体。

  (1)教师示范讲述一个成语故事。

  (2)学生听后思考:讲成语故事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声音响亮、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绘声绘色)

  (3)绘声绘色就是要像演剧本一样,活灵活现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再现故事的.经过。可以是一个人饰演多个角色,也可以有多个同学配合。(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具体、生动)

  (4)小结:

  讲故事既要完整清楚,又要具体生动,还应表现个人特点。

  3.讲出“个性”。

  (1)学生主持,故事会开始。让学生分组合作,“化装”(头饰、道具)登台讲述成语故事。

  (2)每组讲述完毕,台上台下互动。

  (学生自评,互评。讲得好的地方,鼓励表扬。讲得不合适的地方,全体同学纠正,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设想。教师相机引导)

  (3)指名学生重述某个评改后的故事情境。

  小结:今天的成语故事会大家表现得都很好,不仅台上的同学演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台下的同学更是听得认真,纠正及时,评价到位。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6)

  杯弓蛇影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人名叫小明。他聪明伶俐,但总是容易受到一些小事情的困扰,为此他备受烦恼。

  有一天,小明在幼儿园里上学,老师为他们讲了一个关于“杯弓蛇影”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古时候的战士,他在山林之间行军时,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将拿弓箭射向自己,战士吓得连忙躲到一边。可是,当他走近一看,却发现原来只是倒影。他便意识到他杯弓蛇影了。

  听完这个故事,小明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意识到自己也经常会陷入杯弓蛇影的困境中。举个例子,有一次他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根在地上爬行的细长物,他吓得快速跳开。等他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只是一条无害的树枝。小明感到非常尴尬。

  为了改正这个毛病,小明开始努力锻炼自己。他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学和自我控制的书籍,学习了很多技巧。他发现,要战胜杯弓蛇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冷静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次,小明经过一家动物园,他看到了一只蛇。以前的他肯定要远离蛇,但这一次他主动走到了蛇前,仔细观察了它。他发现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而很有趣。

  小明开始鼓励自己面对恐惧,而不是躲避。他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他发现,以前只是自己的杯弓蛇影,这些困难根本不存在,只要自己勇敢面对就能征服它们。

  正是因为他不断努力,小明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了。他不再被小事情所困扰,而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他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也变得更加勇敢。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杯弓蛇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很多人都会受到不真实的想象所困扰,但只要我们能勇敢面对并克服这种困扰,就能够收获更多的成长和成功。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7)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8成语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锐利、形象逼真"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意思;背诵《画龙点睛》。

  3.在理解成语故事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意思,并会运用这三个成语。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体会寓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四.教与学的准备

  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一)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教师板书:“成语”。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成语故事呢?你还知道它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三篇成语故事。教师继续板书“故事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三篇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教师板书)

  (二)学习生字新词

  这三则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新词,自己小声地读一读

  矛盾 楚国 锐利 墙壁 逼 神韵 佩服

  戳穿 腮帮 僧人 唬人

  2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再读生字新词,如果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读生字新词

  4.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一篇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争取把这个故事读得正确、流利。5.学生练读

  (三)学习第一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自相矛盾》,谁能给我说说这个故事。(1)指名说,教师鼓励:看来你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2)再请一位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说,教师鼓励

  (3)同学们,见过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4)师生交流

  (5)请大家来看看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夸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

  再出示: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同样请同学朗读――指名――评价――再指名――奖励学生两句连在一起读。齐读之。

  同学们这个生意人矛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矛 戳得穿

  这个生意人的盾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卖 盾 戳不穿

  有问题吗?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多问,用不同的方式来问。2.请一位同学读这样的一段话 出示: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同学们,什么叫“张口结舌”? 这个楚国人为什么会张口结舌?

  师生交流

  3.现在你们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1)指名说

  (2)师生点评

  (3)再指名说

  4.是啊,难怪围观的人都在取笑这个楚国人呢!围观的人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出示围观人说的话,指名读――再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这篇成语故事

  (1)自由练习

  (2)组合展示

  (3)师生点评 6.学生练习讲故事

  (1)指名上台

  (2)师生点评

  (3)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师生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模仿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和学生展开对话,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呢?或者大家为什么要取笑他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吗?与学生交流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我们会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来继续完成这次比赛,请大家做好准备。

  2.写给“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人说,你还有什么故事要和这个人分享,提醒和告诫他一些什么,都可以写在信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充数

  张口()舌 张()舞()形象()乌云()电()雷()()不已 2.《自相矛盾》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1)指名复述

  (2)教师点评,要求再简洁一些(3)再指名

  二、精读《滥竽充数》

  1.教师板书滥竽充数。同学们,题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成语故事的学习。指名读课文前半部分,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1)师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两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还有什么原因吗?师生交流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看到这句话,我们能联想到一次词语:叫做装模作样

  教师板书:合奏

  3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队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说“只好”逃走了?同学们,什么叫“只好”?(1)师生交流

  (2)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答案。(3)师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教师板书:独奏

  4.教师小结:从不会吹竽却拿着与别人一样的俸禄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东郭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道理呢?(1)师生交流

  (2)你们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你们对东郭先生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

  有真才实学 展鲲鹏大翅

  混得一时,混不得一世。

  希望东郭先生的教训,各位同学铭记。

  三、精读《画龙点睛》

  1、板书课题,知道课题的意思吗?师生交流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生交流

  2)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3)出示扫描的图片

  4)指导朗读描写龙的句子(反复诵读)

  2.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 1)师生交流,板书:“前”、“不信”

  2)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3)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

  3)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教师板书:“后”、“惊叹” 4)指导朗读

  4、启发想象,领悟寓意。(1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师生交流

  (2)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

  (3)师生交流

  5.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1)齐读《画龙点睛》

  (2)把这个故事记下来,说给自己爸爸妈妈听,好吗?要请家长给你们打分的哦!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板书设计:前 后

  齐奏 取得俸禄 画龙点睛

  滥竽充数 不信 惊叹

  独奏 只好逃

  3.写给“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人说,你还有什么故事要和这个人分享,提醒和告诫他一些什么,都可以写在信上。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

  不锐利

  戳得穿→→矛

  很锐利

  盾

  很坚固

  盾

  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XXX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三、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为什么要充数?

  (3)他为什么能充数?

  (4)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四、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3)搜集成语包括除了四个字以外的三个字,七个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篇9)

  看画面,回忆成语:

  1,师:同学们,你们看:精彩的画面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语写在练习纸上吧.

  生写成语5个.

  师:说说你写的成语吧!

  师:这些成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有其他的成语吗你从那里知道的

  师:是呀,生活中到处是学习语文的场所.

  讲故事,选学法:

  1,师: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这三个成语故事,你能选一个简单讲一讲故事吗

  请三个同学讲故事,老师认真听,并简要点评.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三个成语故事,可是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该怎么学呢(互相讨论一下)

  生:我们可以再提出问题,去寻找答案;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品一品人物的言行;可以研究一下成语的用法.板书:品人物言行

  读故事,品言行

  师: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品人物言行(板书品人物言行),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生读课文

  师:这几个词语,你能读准吗

  戳戳穿

  禄俸禄

  繇张僧繇

  爪张牙舞爪

  师:我们中国的文学就像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再来读读课文,对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笔来划一划,注一注.学完了,挑一个成语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品言行,读故事.

  自相矛盾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师:请你把楚国人夸口的话读好了.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这样夸口呀!

  生二读句子,说理解.师:请你边说边演.

  (板书随机板书愚)

  师:请一个同学读这段话,再请一位同学读围观人的话,其余的大家一起读.

  小结:这样一个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

  (二)滥竽充数

  生一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读好这句话.评:他演奏时的动作都是假装出来的.

  生二读句子,说理解,请你来演一演.

  随机出示动画,这位南郭先生够虚假的了.板书假

  请一个同学读这句话,另一位同学演一演.评:多么会装腔作势的南郭先生!

  请一个同学读这句话,另一位同学演一演.评:多么会装模作样的南郭先生!

  请一个同学读这句话,另一位同学演一演.评:多么会以假乱真的南郭先生!

  一齐读这句话.

  小结: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画龙点睛

  生一读句子谈理解,生二读句子谈理解.

  张僧繇的画技是多么神奇(板书:神)请大家展开想象,张僧繇推辞的话如果用这三种语气来说,分别会是怎样的效果

  张僧繇推辞说:

  张僧繇推辞说:

  张僧繇推辞说:!

  3,请一位同学来说第一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评:好一个谦虚含蓄的张僧繇!

  请二位同学来说第二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评:好一个幽默诙谐的张僧繇!

  请三位同学来说第三种语气,轻轻一点由你来读,其余的大家一起读.评:好一个胸有成竹的张僧繇!

  4,正因为张僧繇是这样一位充满底蕴的人,所以他轻轻一点,点出了万般的奥妙.想一想,说一说.

  张僧繇轻轻一点,点出了,点出了,点出了

  读成语,谈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品人物言行,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这些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生谈

  品人物言行让我们从短短的成语感悟到其中无穷的韵味.

  附板书:

  愚

  品人物言行假栩栩如生

  神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资讯,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5156617.html
延伸阅读
写申请书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目的要单纯,不能夸大其词,不能弄虚作假,越来越少不了申请书的使用。申请书怎么写才比较合适呢?这篇网络上的“部门岗位申请书怎么写”文章写得非常棒值得大家读一
2023-09-18
像你知道你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生活,像你会永远活着那样学习。~~你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收集的“励志的话正能量朋友圈说说200句”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励志的话
2023-09-18
公司消防演练计划【篇1】为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检验公司消防设施的功能,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
2023-09-18
范文的编辑值得我们注意些什么?优秀的文档撰写能力有助于职场人员快速发展,借鉴范文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学范文学的是大纲而不是文字,接下来出国留学网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粮食安全责任考核
2023-09-18
写作诀窍之一就是参阅范文,背诵范文可以让自己更加熟悉写作风格,你写过关于范文这方面的文档吗?根据您的需求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事迹”,希望这些建议有助于
2023-09-18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文化底蕴是不可小觑的,最多的有趣文化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成语故事,可以说,这类故事更适合饭后闲谈,所以也就流传下来了,大家知道一些成语故事的渊源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
2023-03-29
纵观历史传承,历史事迹大多都是通过故事典故源远流长。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典故中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慢慢领悟。那么你收集
2022-09-29
纵观历史传承,历史事迹大多都是通过故事典故源远流长。故事典故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典故中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我们要慢慢领悟。那么你收集
2022-09-29
攀龙附凤成语故事【篇1】【用法】一般用来指斥巴结逢迎有权力者的行为。与“攀高结贵”近义。【释义】龙:原代指皇帝。凤:原代指皇后。攀:抓住物件往上爬。附:依附。成语用来形容巴结、依附
2023-07-16
下面我们为您呈上“诚信的成语故事”相关主题内容,通过文档处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范文是一个好帮手。有了范文作为参考就不用担心写作出现大问题了。您是否在寻找好的范文呢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