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2013中考历史备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知识导引

字典 |

2012-11-08 13:14

|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

【 liuxue86.com - 中考历史 】

一 知识导引
 
 

  

(一)表解知识点

 

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历史背景

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派军阀之间,为了控制北方地区而进行的战争

概况

时间:公元200

双方实力:袁绍率十万大军

曹操只有三四万人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历史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历史背景

曹操为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进而统一全国

 

概况时间:公元208

交战双方: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五万多人

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曹、刘、孙三方的力量从此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概况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东汉结束;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号称蜀;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2.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

西晋建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内迁的各族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人。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西晋短暂而亡

西晋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统治集团的内乱

3)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

灭亡时间: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东晋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

前秦统一北方

时间: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重用王猛为丞相,国力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时间:383

背景:前秦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交战双方实力:前秦八十多万兵力,东晋八万多人

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影响:

1)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因和条件

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

1)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2)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

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统一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北魏统一北方,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概况: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民族的融合

表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迁都后,进一步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内容:

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影响: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数学

代表人物

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

成就

主要著作《缀术》,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农学

代表人物

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

成就

主要著作《齐民要术》,这本书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学

代表人物

北魏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

成就

主要著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5.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书法艺术

1)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体、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逐渐流行

2)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绘画

艺术代表人物:东晋的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辉煌的石窟艺术

代表作: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特色: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二)剖析重难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

 

官渡之战是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公元200年同袁绍进行的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208年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的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统一全国的战争失败,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官渡之战,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等,使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大,能用谋士计策,所以能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社会的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两次战役虽都有以少胜多的特点,但胜败的原因各不相同,官渡之战是人心向背起了决定作用,赤壁之战却是战略战术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具体事件要具体分析,特别要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战争胜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三国著名人物小传

 

曹操(155-220),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216年封魏王。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幼年贫困,曾以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于208年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占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不久又夺取益州和汉中,企图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全国。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221223年在位。222年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中失败,不久病死。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孙策开始经营江东时,军队只有六七千人。由于他善于用人,军令严明,受到百姓欢迎,势力不断壮大,几年间,军队达到三万多人,谋士有张昭、秦松等,将领有周瑜、朱治、程普等。孙策死后,弟弟孙权继续经营江东。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不仅注意团结旧部,而且注意多方面延揽人才。不管是江东本地的,还是北方来的士大夫,只要愿意合作,一律欢迎,加以重用。鲁肃就是在这时经周瑜推荐,前来辅佐孙权的。孙权打败江夏太守黄祖后,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208(建安十三年)和刘备联合,在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之战中大败曹操。后又在吴蜀彝陵(今湖北宜昌)之战中大败刘备。229(黄龙元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市),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和夷洲(今台湾)的联系;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18l-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属湖北襄樊),留心世事。207(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建议: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采用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刘备子刘禅执政。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任人唯贤,赏罚必信;对西南少数民族人民采取友好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曾五次出兵攻打魏国,后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郡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军中。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士族出身。少时与孙策为友,后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帮助孙策在江东创建孙氏政权。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居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到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很快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是什么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2)并存的三个政权,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5.怎样认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的经济根源,是南方得到开发,孙刘集团的经济势力日趋雄厚,而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曹魏时虽在恢复,但没能强大于南方,所以在全国形成了三个经济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为分立提供了物质基础。魏、蜀、吴的局部统一,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混战局面相比,已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再加上各国统治者又重视发展生产,因而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6.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可从课文第100页的小字材料中分析得出)。

 

(2)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3)内迁的各族受西晋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民族矛盾尖锐(可从课文第101页的小字材料分析得出)。

 

(4)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来反晋,匈奴人攻占西晋都城长安,俘虏西晋皇帝,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总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7.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当时局势有何影响?

 

失败的原因:(1)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想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

 

(2)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东晋方面将领指挥得当,足智多谋,且有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部队士气高昂。

 

8.释说概念:何处是“江南”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指长江以南。狭义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课文里所指的应为广义的江南。

 

9.江南经济开发的条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原因:A.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

 

B.那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在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0.辨析下列概念:民族融合、民族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新民族,是多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习惯上密切联系交往的结果。

 

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过程,一般指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或是少数民族农业定居的过程,因此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

 

11.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首先,看一段材料。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这段材料表明了这样几点:①北魏的都城僻处平城,不利于对于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②孝文帝想要充分地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统一了的中原地区(“文轨未一”“非可文治”可看出);③他想要通过建都洛阳获得为汉族地主认可的正统地位(“帝宅”“王里”可看出);④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洛阳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看出)。

 

其次,平城寒冷干旱,粮食产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都城大量人口的需要。一遇荒年,就会有迁都的议论。平城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王朝的首都。

 

再次,正如孝文帝所说,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

 

12.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在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大背景下,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意义: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评价: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作了总结。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段强调同化,但由于改革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客观历史趋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13.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民族融合的一次高潮,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一大特点,表现在:(1)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2)三个阶段的民族融合: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融合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融合步伐加快,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3)四种融合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次短暂的统一,分析其统一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要对历史问题纵向把握。所限定的时间范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分裂时期,需要列出这一时期几次短暂的统一再分析统一的原因及影响。

 

第一次是曹操统一北方。出现的原因:东汉政权遭黄巾起义的打击而迅速瓦解,北方各地方军事集团为争夺地盘长期混战。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有效措施,逐渐强大起来,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第二次是西晋的短期统一。三国后期各地遭受战乱之苦,西晋灭吴,终于实现统一,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烈,统一是短暂的,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大批内迁。

 

第三次是前秦的统一。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很多政权,北方陷入各割据政权混战的十六国时期。由于氐族贵族苻坚励精图治,国家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四次是北魏的统一。苻坚要吞并东晋,强征各族人民去打仗,但在淝水之战中彻底失败,北方再度陷入混战和割据状态。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到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这一次统一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的社会经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15.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推算圆周率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孜孜探求精确的圆周率数值。中国古代的《周髀算经》说“周三径一”;西汉刘歆求得31547;东汉张衡求出316;曹魏刘徽求得314等。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刘徽创造的“割圆术”,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祖冲之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日本学者曾建议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以纪念这位杰出的中国学者。

 

16.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及给我们的启示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绵,人民渴望得到虚幻的安宁,统治阶级也需要用佛教麻痹人民,因而佛教盛行。随着佛教盛行,江南地区出现许多佛寺,北方除了佛寺,还出现了一些石窟,宗教画成为盛行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给我们的启示: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并为之服务。同样道理,一定社会的文化特点也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所决定的。

 

(三)学法指导

 

1.图示法是一种简洁明快的学习方法,正确运用图示法对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会产生显著作用。本单元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众多民族政权分立对峙,朝代繁多,是同学们容易搞混的历史内容。图示法可以帮助同学明析政权并立阶段的朝代更迭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2.识图题

 

此类题型是通过运用地理方位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空间感,增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辨析能力。要准确回答,首先要对重要的历史事件有所掌握。

 

【例】

 

 

 

上页地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请用“□”把两个以少胜多战役的古战场地名框起来。

 

2)根据形势图判断,此时西域地区从属于哪个政权?

 

3)三国分别是谁建立的?

 

【答案】

 

1)在图上找到“官渡”和“赤壁”这两个地名。

 

2)曹魏

 

3)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3.基础题

 

这类题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重要词语及问项,根据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来判断正确选项。答这类题,也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

 

【例】

 

下列对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军队战斗力不强  B.军事指挥不当

 

C.攻打东晋不顺应民心  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答案】D

 

4.能力提升题

 

这类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相关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能迅速捕捉辅助答题的信息点,准确把握相关历史信息是正确回答的必要条件。

 

【例】

 

阅读下列材料: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士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根据材料及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人物是谁?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两个成语。

 

【答案】

 

1)诸葛亮

 

2)“取西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

 

“东和北拒”:指确定联孙抗曹的策略;

 

“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火烧曹操。

 

3)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取二)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历史网的资讯,请访问: 成都中考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697771.html
延伸阅读
坚持“复习”;放宽“心态”;积极“面对”;获得“成果”!不懈追求,便是成功!祝愿你:大获全功,“金榜题名”!出国留学网中考栏目为大家提供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
2019-06-15
2019年中考,愿你能够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珍惜每一刻学习的机会,保持着轻松镇定的心态,怀抱着远大的梦想,写出优秀的文章与答案,那么便一定可以收获成功的未来。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大
2019-06-15
态度决定一切,在中考之中要重视一切的细节,大家才能距离美好的未来更进一步。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中考栏目为您整理的“2019年四川南充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进来了解一下吧!2019年四川
2019-06-15
刚刚经历了这么一场紧张的考试,走出了那压抑的考场。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您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
2019-06-15
今年的中考已经落幕了,许多的考试真题和解答也已经公布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年浙江丽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已公布,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估分。更多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9-06-15
隋朝至唐朝都有什么中考历史知识点呢?中考历史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隋朝至唐朝,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9中考历史知识点:隋朝至唐朝一、隋唐科举制度、
2018-08-20
小编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站,请持续关注。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太宗(以下
2018-11-07
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希望有所帮助,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中考栏目推荐阅读
2018-10-29
小编精心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时间换算》,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的更新!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时间换算中考栏目推荐阅读:
2018-10-27
小编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日本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站,请持续关注。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日本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中考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