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社区

目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耶律大石和他的西辽帝国

字典 |

2012-12-12 17:15

|

推荐访问

中考历史

【 liuxue86.com - 中考历史 】


  西域,对于古代的中国,这是一片神秘的热土。黄沙漫漫,湮没着无数传说。白骨累累,诉说着千年兴衰。

  翻开历史的画卷,在二十四史轻描淡写的几笔中,我们可以看到渗透出来的丝丝血痕。记载虽然简略,但是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的一幕幕热血活剧,那些骑着骏马,挽着硬弓的人们的音容,却依旧传扬在天山南北。

  昆仑巍巍,看透千年沧桑变换。刀光剑影,有几人换得青史留名。世事变迁,我们是否还记得公元十二世纪的那个帝国。那个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的“幅员数万里”的伟大帝国——西辽帝国。

  我们是否还记得帝国的创建者,契丹族的伟大领袖——耶律大石。

  当年的西辽帝国威名赫赫,控扼中亚,“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只是在中国的史册上留下的痕迹却实在太少。一代英豪——耶律大石的事迹也仅仅在那位昏庸无能的天祚皇帝本纪后面记了寥寥数笔。

  而今天,就让我们走入历史,来钩沉这位传奇的人物。回首这个帝国的百年兴衰。

  ●序幕———大石林牙

  耶律大石,字重德,西辽帝国的奠基者。他使得契丹人的王朝在辽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个世纪。驰骋在西域的万里河山,风沙弥漫中,怀着复兴契丹的愿望,他努力开拓着,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只是威震西域的契丹天佑皇帝菊儿汗耶律大石的初次出场却是以其出众的文采。他出身于契丹的皇室家族,乃是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作为天璜贵胄,少年时期他就接受了贵族所必备的教育。史载他通晓契丹文与汉文,能骑烈马,拉硬弓,善于骑射,可以说是少年英俊,文武双全。

  辽天庆五年,29岁的耶律大石考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他首先被任命为翰林应奉,不久又被提拔为翰林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由于契丹文将翰林称作“林牙”。因此朝廷上下对这位才具不凡的青年贵族称作大石林牙。

  作为宗室子弟,兼具文武才干。耶律大石的仕途无疑是平坦的。只是过于简略的《辽史》使我们对这位年青的贵族的早年生涯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只是了解耶律大石在朝不久就外放为官,假如没有女真的入侵与辽国故土的沦亡,耶律大石应该会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一位干练官员的名声,或许还能坐上人臣的最高位置宰相的宝座。

  只是历史的洪流将他卷入,他的命运也将随着刀光剑影而改变。

  盛极一时的辽王朝这时已经走上了末路。这时在位的天祚皇帝以其昏庸无能而著称。就在耶律大石中进士的前一年,即辽天庆四年的秋天,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部落反辽,宁江州一战处于劣势的女真军击破辽军五万。其后又在出河店击破辽的二十万大军。

  面对女真的凌厉攻势,辽军一触即溃,土崩瓦解。次年辽主亲征的达鲁古战役以及双方的战略大决战驼门之战都以辽军的崩溃而结束。契丹帝国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

  耶律大石出仕的背景就是如此。据历史记载,首先他担任了泰州刺史,以后又担任祥州刺史。由于史料极度缺乏,我们对耶律大石在当地的活动一无所知。但是这两个州当时都处于对金作战的第一线,耶律大石的主要任务应该就是抵御金人的入侵。我们可以推测耶律大石是为出色的边境长官。因为在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为辽兴军节度使(驻地平州)。辽兴军是重要军事基地,与辽南京互为犄角,由此可见对耶律大石的倚重。

  ●华丽的初阵——破宋的名将(上)

  貌似强大的辽国在强悍的女真铁骑的打击下不出数年就分离崩析,天祚帝的无能是很大的原因。面对这些野蛮的战士,契丹士兵再也没有先祖的勇气,他们传言着“女真满万不可敌”的流言,刚刚看见战马奔起留下的尘土,就丢下手中的武器,一溃千里。

  短短数年间,辽国的东京道与上京道就已经全部沦陷,辽失去了几乎一半的国土。而宋朝也盘算着在辽国背后一刀,来收复五代以来丢失的燕云诸州。公元1120年,宋朝的使者马政浮海来到金国,定下了瓜分辽国疆土的海上之盟。

  面对内外交困的事实,天祚皇帝选择了逃避。他所作的最大努力就是一路狂奔,只要逃到女真军暂时还不能到达的地点他就已经觉得满足。天祚帝的保大二年(公元1122),女真军大举进攻,一举攻陷了辽五京中的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闻听仓皇率领五千骑兵离开南京一路逃入夹山。诏命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南京。

  面对不能履行自己职责的皇帝。心寒的大臣为了挽救辽国,一场拥立耶律淳的政变开始酝酿。耶律淳,父亲耶律和鲁斡是辽兴宗的次子。历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师,南京留守等职。在宗室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在大臣中也有贤能的名声。

  抛弃昏君,另立明君,挽救辽国,成为一干大臣的希望,当然也有某些野心家的野心。在宰相李处温以及四军大王萧干等人的谋划下,蕃汉百官、诸军将士以及百姓万余人来到耶律淳府上,将黄袍披上了耶律淳的身体。在这次谋立新帝的政变中,耶律大石也参与了进去。作为一位专制一方拥有崇高声望的重臣,他的支持无疑十分重要。

  新即位的耶律淳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拥有燕云等六路,史称北辽。

  这时童贯的宋军已经来到边境,伺机进犯。耶律大石这时以西南路招讨的身份率领契丹、奚骑兵两千驻守涿州,防备宋军。耶律大石面对的是宋军中最为精锐的西军,在与西夏的作战中拥有相当的经验,战力颇为强悍。人数多达十万,远远多于辽军的数目。面对强敌,耶律大石在历史上记载的初次出阵拉开了序幕,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名将的本色。

  ●华丽的初阵——破宋的名将(中)

  作为契丹最后的军事天才,在北辽小朝廷中,几乎所有的军旅大事都由耶律大石所处分。面对金与北宋的南北夹击之势,耶律大石决心先一举击破较弱的宋军。

  宋的西军虽然久经战阵,但是其最高指挥官童贯,这位微微有着胡须的宦官并没有统率大军的实力。这位宦官王爷在出使辽国时就让辽国耻笑道南朝无人矣,唯一的收获也许就是赵良嗣的叛辽投宋。种师道等一干宿将在其指挥下处处被制肘,宋军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天祚帝保大二年的五月,宋军终于越界发起攻击。种师道率领东路五军进军白沟,西路五军则由辛兴宗率领直趋范村,两路包夹,企图一举歼灭辽军主力。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耶律大石急趋兰勾甸,大败宋前军总制杨可世所部。此时北辽天锡帝闻知宋军大举入侵,增派三万援军交由耶律大石指挥。

  得到支援后的耶律大石在击破宋先锋军后率部来到白沟,与宋种师道部隔河对峙。老种经略相公将在这里遭受他一生最为惨重的失败。手下败将杨可世首先企图前去招抚耶律大石,两军阵前,面对拿着黄榜旗而来的使者,耶律大石轻蔑的一把撕毁旗帜,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冒着如雨的矢石,大石命令全军出击抢先渡河,分两路包夹宋军。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毕竟西军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接受过锤炼。经过一番激战,西军悍将杨可世再次战败。但这次更为狼狈,身中数箭,又从马上跌下摔掉两颗门牙,只是捡回了一条命而已。

  与此同时辽四军大王萧干也率军击败宋辛兴宗部。为避免被辽军包围歼灭,宋军开始撤退。

  六月初,耶律大石率领轻骑在雄州追及撤退的宋军,此时的宋军已是一片混乱,辎重尽弃,无复行伍。而年迈的种师道已经控制不住这支已成惊弓之鸟的大军。面对追击的辽军,宋军大溃,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儿郎就此长眠战场,化作白骨。

  面对惨败,替罪羊必须要有。而战败的责任是不可能由宋徽宗宠幸的童贯来承担的。种师道为这次失败被免去一切职务。作为胜利者的耶律大石以高傲的姿态对童贯说:欲和则仍旧和,不欲和请出兵见阵,大暑热,勿令诸军从苦。

  一个月后,不甘失败的宋军将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对于耶律大石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华丽的初阵——破宋的名将(下)

  七月,仅仅做了90多天小朝廷皇帝的耶律淳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庙号宣宗,谥号孝章皇帝。其妻萧普贤女垂帘摄政。

  北宋探听北辽国君亡故,内部不稳,于是再次发兵攻打北辽。这次宋军的主将乃是刘延庆,刘延庆出生将门,乃是西军雄豪,与西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但是其最多只能算是勇将,率领千骑突阵尚可,让其指挥大军却是不妥。

  这年的九月,宋军再次大举入侵。在强大的压力下,辽常胜军统帅郭药师认为这是男儿取金印的时候来到了,便帅所部精锐八千人献涿州来降。不久之后,辽易州守将高凤也献城来降。兵不血刃,连取两州,被初期的胜利冲昏头脑的宋军统帅部决定一举直捣燕京。

  刘延庆于是率领十万大军在郭药师带领下直扑辽都,在途中,刘延庆暴露出不能为大将的弱点,一路行军居然不设防备,漫无纪律,居然首尾不能呼应。郭药师倒是颇有眼光,提醒刘延庆注意行军,但刘延庆哪里听得进降将的谏言。果然行至良乡,宋军被萧干伏兵击败。刘延庆只得命令大军筑起营垒与辽军对峙卢沟河两侧。此次出兵宋军军威颇盛,号称“自古出师只威,未有甚于此”。耶律大石及萧干率领的辽军人数只有两万,远远低于宋军。但是一场激战下来,胜负却是相当。

  此时深知北辽底细的郭药师再次献策,乘辽主力与宋军对峙之际,率一支精兵夜袭燕京。一旦入城,便请刘延庆派其子刘光世前来接应。十月二十四日,乘着夜色,郭药师与西军名将高世宣率五千精兵偷渡卢沟河,辽军不备,被其一举袭破外城,入城后的宋军军纪败坏,开始奸淫掳掠,从而失去了一举攻下宫城擒下萧后的时机,双方陷入激烈的巷战。此时耶律大石、萧干闻听宋军偷袭,领骑兵回援。

  此时宋军破城之后并未控制城门,大石率领铁骑一路奔回燕京,与宋军展开激战。宋军虽然纪律不佳,但其前身乃是常胜军,战力强悍。经过三天激战,原本要赶到的刘光世援军却迟迟未能来到。这位刘将军虽是将门之后,以后也位列中兴四大将之一,但考起战绩,总是望风而逃的多,实在不堪。终于,人饥马疲的宋军抵挡不住,丢下无数尸体以及五千匹战马,四千副铠甲狼狈撤出燕京,此时残部只有数百骑而已。西军大将高世宣,这位箭法出众的名将也战死城中。

  被辽军吓破胆的宋军这时已成惊弓之鸟。十月二十九日晚,辽军举火佯攻,只听得号角四起,火光遍野。刘延庆惊惧之下烧营夜走,只见得诸军纷扰,无复次序,为了活命,一路狂奔,哪里还管得上有组织的撤退。一路上相互践踏,落入山崖水涧之中的不计其数,军需物资遗弃的有数百里长。

  辽军未曾想到宋军如此不堪,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宋军已全军崩溃,于是立刻轻骑驰突,在白沟追及宋军,再次大破之。此战之后,宋军自熙丰变法以来积储的战略物资可以说是扫地无余。

  不过击败宋军并不能挽救辽灭亡的命运,女真的铁骑再次如黑云般压来,大石又该何去何从?

  ●回归天祚

  宋军虽然已经退去,但是危机并没有解除。咄咄逼人的女真人再次席卷而来,无论北辽君臣如何卑躬屈膝,以臣子身份哀求请立耶律淳之子秦王耶律定,存辽社稷。但是完颜阿骨打的心意已决,那就是彻底击灭残辽,在宋军退去后的一个多月后,女真大军兵临战略重地居庸关,守关的北辽军队闻听女真军队来袭,惊恐万分,此时一场天灾更是彻底摧毁了守军的战斗意志,居庸关山崖上发生山体大滑坡,压死不少辽军,守军心神震撼,于是不战而溃。女真军兵不血刃取得这一重要关隘,从而俯视燕京,欲一举吞灭北辽。

  知道居庸关失陷的消息,实际执政北辽的萧普贤女作为女流之辈,方寸大乱,为避兵锋,连夜率文武百官弃城仓惶出走。当一行人东行至松亭关之时,面对前途茫茫,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小朝廷内部再次分裂,展来一场激烈纷争。

  四军大王萧干本是奚人,在此危难之际,大力主张北辽朝廷随其迁至其故土奚王府,其目的在于掌控北辽朝廷,实现政治野心。萧干此等伎俩契丹贵族自是明了,而且奚王领地地处辽南,完全在女真威胁之下,已是危如累卵,此去无疑是自投死路。奚人与契丹人之间为此发生严重分歧,乃至于各自点起兵马,列阵而待。

  此时的耶律大石就其崇高威望无疑寄托了契丹贵族的最后的希望,耶律大石分析形势,大力主张回归天祚帝的朝廷,使契丹残余势力再次联合起来,共抗女真。此时天祚帝虽逃至夹山地区,但此地地势险要,有泥潦六十里,只有熟识当地地形的契丹人才能进退自如,女真军一时难以进入,无疑是以图恢复的绝佳战略基地。而且在西部诸部族之中,天祚帝凭借辽百年积威,尚有相当号召力。

  于是当驸马萧勃迭以无面目见天祚帝而表示反对意见的时候,耶律大石一为立威,同时也是为了迅速排除异议,整合军心,迅速命左右将其牵出斩首,传令三军,敢异议者斩。四军大王萧干见此情形,虽率领奚军脱离北辽朝廷,东行故土,不久称帝,国号大奚,仅半年就在女真的强大攻势下败亡覆灭,萧干也被部下所杀。

  在耶律大石的主持下,萧普贤女明知前去凶多吉少,也只能无可奈何随部去投天祚帝,于次年(天祚帝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的三月与夹山附近天祚帝的行营相遇。天祚帝首先将萧普贤女诛杀,又欲将“叛臣”耶律大石处死以泄心头之恨。

  天祚帝声色俱厉,道:我尚在,汝何敢立淳?耶律大石神色不变,意气雄壮,坦言道:陛下以全国之势,却不能抵挡敌虏入侵,弃国远遁,使得黎民涂炭,我哪怕立十个耶律淳,也是太祖的子孙,总比哀乞他人好得多。耶律大石一席话义正词严,天祚帝无话可说,只好赐予酒食,同时赦免参与拥立耶律淳的所有人等。

  回归天祚后不久,耶律大石就被任命为都统一职,于当年四月受命率军东出攻击奉圣州的金军,驻军于龙门东二十五里处。金军统帅宗望闻知消息,立刻遣将攻击,辽军虽有名将耶律大石指挥,但是先天对女真心存恐惧,气势已先输却了一阵。双方一场鏖战,辽军全军覆没,耶律大石也被金军俘虏。

  ●身陷金营,脱敌远走

  这无疑是耶律大石生涯中最为耻辱的一幕,曾经上演过无数英雄事迹的他此时狼狈不堪,我们很难想象出在肉体上的痛楚外其精神上受到了怎样的折磨与打击。雄鹰被束缚住了翅膀,他挣扎着,回望四处,遍地尸骸,还有敌人放纵肆意的辱骂嘲笑。

  完颜宗望并没有杀死耶律大石,他要尽情的蹂躏这个对手。大石被绳索绑住牵在马前,踉跄前行,昔日的人之骄子而今如同努力一般。完颜宗望逼迫他带路,去袭击天祚帝的行营。如果这时候大石选择死,历史上留下的只是一个尽忠的大臣的传记,作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但是,也将不会有后面轰轰烈烈的事迹。

  我们无法的得知耶律大石的心里经过了怎样的煎熬。他无奈的选择了合作,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耻辱的蛰伏。在他心中,天祚帝固然重要,但是契丹族的事业无疑更在其之上。他,现在还不能死。求生的可能,对未来的渴望战胜了对天祚帝的忠诚。也许,这种忠诚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龙飞九天,岂惧亢龙有悔,转身登峰造极,问谁敢不失惊。

  夹山作为契丹反击的大本营,女真人多次进军皆因不知路途而无功而返,只能空望这六十里泥潦而叹息。这次由于耶律大石的带路,女真军在完颜宗望的率领下,以万骑一路奔袭,终于在青冢追及天祚帝辎重,天祚帝之子秦王、许王、后妃公主等及辎重车万辆皆为女真俘获。只有梁王耶律雅里在太保特默格保护下逃脱。这时天祚帝正在应州一带,幸免于难。

  在归途中,天祚帝怨怒其家属被俘,鼓起勇气,将兵五千余邀击金军于白水泺,结果再次被宗望击溃,金军一度只离天祚帝百步之途,此战不仅另外一个儿子赵王耶律实讷埒被俘,连玉玺也丢了。金太祖闻知这一消息,心中大喜,特意下诏表彰耶律大石为向导的功绩,并且因为爱其雄俊善辩,特意赐了一名女子作为他的妻子,同时还将之前被俘的大石五子交还与他。用意在于断大石归途,笼络大石降服为其所用。

  不过大石血管中流动的毕竟是耶律家族的血。被安置在耶律宗翰帐中的耶律大石面对高官厚禄,娇妻幼子毫不动心,他心怀着复兴辽朝基业的愿望,始终在寻找着时机。在此之间,他也以其人格魅力征服了那位原本可能是监视他的妻子,使其为他的脱逃进行掩护。

  终于,时机来临,耶律大石乘着跟随女真大军西征,乘看守不备,带领着儿子逃入茫茫深山之中。而他的那位妻子,则自愿留下来于完颜宗翰周旋。发现大石脱逃的完颜宗翰将大石的妻子找来,询问大石下落,那位女子称是因为大石因酒忤触了宗翰,所以畏罪而逃,至于下落,闭口不言。完颜宗翰大怒,将其配与部落之中最为贫贱者,那位刚烈的女子破口大骂,抵死不从。完颜宗翰恼羞成怒,只得取过弓来将其射杀。

  此时金朝新定云中一带,附近游弋未降的辽军尚有数万,此时闻大石逃出金营,纷纷来附,大石一路收拾残军,当其九月赶至夹山与天祚帝再次汇合之时,已有七千余骑。

  ●目标,西域!

  我们可以推断,天祚帝并不知晓耶律大石曾经被迫作为向导击破他的大营这件事情。作为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耶律大石也竭力隐瞒这件事情。在《辽史》中只是简略的叙述他被俘及此后逃出金营,只是在根据女真记载成书的《金史》中,耶律大石人生中不光彩的一页才被以文字所记载。

  我们无法苛求耶律大石,因为所谓英雄,往往都是能屈能伸的人,过刚易折,只有刚柔并济,在必要时选择审时度势,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活下去,才有反盘的机会。在耶律大石的身上,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带领契丹民族恢复他旧日的荣光。天祚,作为君主,可以是一个象征,但并不是全部。他的目光,转向了辽阔的远方。

  天祚帝虽然不信任耶律大石,但是基于大石过人的才干,还是不得不倚重于他。这时的天祚帝,突然间开始锐意进取起来,或许,他的血管中毕竟还流淌着阿保机传下的血液。在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天祚帝是一位精力充沛的人,缺乏意志,但是好动躁进。在后来金海陵王的时代,做了数十年俘虏,年过八旬的天祚帝依然可以策马狂奔。只是,作为君主,他缺乏治国方略,作为将军,他缺乏战略眼光。

  当他得到耶律大石的七千骑后,阴山室韦谟葛失部也来投靠天祚帝。谟葛失部,是一支神秘的部落,史书上几乎未留下任何记载,有人猜测,他们也许是蒙古部落的祖先。在得到两支生力军后,天祚帝感到上天在资助他,他的信心又开始膨胀起来,他,要成为像他祖先那样的传奇人物。

  天祚帝凭借手中为数不多的军队,制定了一个收复燕云的冒险计划。

  得知天祚帝的想法之后,耶律大石,作为契丹最杰出的将领,明白这无疑是自取死路。目前,契丹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此时出击,无疑以卵击石,自取死路。他在金营生活的这段时间内,深刻的体会到女真战斗力的可怕。

  于是,在某日,耶律大石走进了天祚帝的宫帐,劝谏天祚帝放弃这个作战计划。大石说道,过去金军刚刚攻陷长春、辽阳的时候,陛下不去广平淀,而去了中都;金军攻陷了上京,陛下则去燕京;等到中京也被攻破,陛下又到了云中;后来又逃到夹山。过去军队尚完好,陛下却不修战备,一路绝尘而去,等到举国都被金人占领,国势已到这种地步,却突然想到主动出击,现在的情况,还能取胜吗?

  这段话,言语犀利,咄咄逼人。刚愎自用的天祚帝听后,勃然大怒。两者不欢而散。

  耶律大石回到自己营帐中后,思前想后,觉得留在天祚军中,已无前途。天祚昏庸慌悖,跳脱轻佻,此去必败。而自己过去多次违逆天祚,天祚此人不是宽宏大量的君主,或许他已经起了杀心。再如果,天祚帝知道自己曾被迫作为向导,袭破天祚大营,致使后妃王子全族被俘的事情,自己必死无疑。

  此时的大石,下定了出走的信念。他的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有着辽阔的腹地,西域诸部,自耶律阿保机以来,就与契丹关系密切,有辽一代,往来不绝,契丹在那里有着雄厚的基础。而且西北边地,女真兵锋未及,重镇可敦城(镇州建安军)有沙漠阻绝,占据形胜之地,为防备阻卜等部,尚戍有大量军队,以及牧马数十万匹,是绝佳的契丹族新的生存空间。

  终于,耶律大石杀死监视他的北院枢密使事乙薛及坡里括两人,率领亲信部署铁骑二百趁着夜色离开天祚大营,踏上西行之路。

  ●可敦城称王

  回望渐渐远去的天祚营帐,看着这两百名亲信部属期待的目光,在耶律大石心中回荡的恐怕不仅仅只是逃出樊笼的喜悦,更多的也许是怅惘,不舍,抑或是对茫茫前途的不安。对于作为一名臣子,他的确是背叛了他的君主,但是对于他的部属族人而言,他超越了狭义的忠诚,是契丹民族的指引者。

  终于他扬起马鞭,策马而去,烟尘后面,是两百勇士坚毅绝决的面容。战马奔腾,他们驰骋的舞台将在西方。

  为逃避天祚的追兵,耶律大石一行先是向北昼夜兼行三日,越过苍莽的大青山,渡过奔流的黑水(今茂名安旗百灵庙北七十里爱必哈河)河,来到了契丹人所称的白达达部(即汪古部)所在地。在那里,得到了当地详稳(契丹官称,或云是汉语相公的音借)的热情资助,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此时契丹虽然在女真的打击下衰微,但是在西北诸族中仍然拥有崇高的号召力。按照草原风俗,白达达部民以羊羔美酒款待了耶律大石一行,酒至酣处,且歌且舞,苍凉的离歌响起,回荡在草原的天空之中。

  耶律大石等人在当地稍做修整后,便再次踏上征途,好客的白达达部这时送上四百匹骏马及二十峰骆驼等物,资助大石。

  大石等人一路北上,行军强越沙漠。平沙广漠,风起扬尘,人渴马疲,不少勇士就此倒下,历经三昼夜的艰险旅程,终于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镇州可敦城。

  现在的可敦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以及约略可辨的古瓦上的契丹文字,供后人哀思凭吊。当年的可敦城却是方圆六里,屯戍重兵,占据形胜之地,控遏西北的边陲重镇。因辽圣宗年间,巾帼英雄萧太后之姐齐王妃在此建城屯边而得名(可敦,即皇后之意),长年驻扎诸部骑兵二万余人。此地乃是辽沙漠府辖地,设都招讨司,镇抚鞑靼诸部。一年之前,也就是在这里,天祚帝之子梁王耶律雅里被部下拥立为帝,但是不久之后,耶律雅里就暴疾而终。继承人也被乱兵所杀。

  这里水草丰厚,广有羊马,本是契丹牧马地,最盛之时战马有百万之数,这时耶律大石尽收此地牧马,得数十万匹。为此后行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地戍军听说故土沦丧,心中煎熬自不必说,但是苦于无人统领,号令不行。此时听说素有威名的大石林牙来到,自是欢跃不已,乃至涕泣号哭。大石作为举国溃败中的一丝亮色,在其身上被赋予了无数传奇,此时被寄托了契丹残军的全部希望。大石收拾可敦城驻军及梁王耶律雅里残部,声势大震,初步站稳了脚跟。

  不久之后,耶律大石为收复故土,重振契丹雄威,召集七州十八部,会盟可敦城。十八部现在能考的计有阻卜、乌古敌烈、蔑尔乞、大黄室韦、尼剌等部。在会上,耶律大石慷慨陈词:列祖列宗创业艰难,我契丹历世九主,二百多年,女真本是我国臣属,现在却逼陵我国家,践踏我黎民,屠戮我州邑,使得皇帝蒙尘在外,我凭着一腔忠义来到西陲边地,就是想借助诸位之力,剪除我国敌人,复我契丹疆宇,共救君父生民。诸部听了耶律大石演说,感动不已,于是纷纷出兵出力,大石又得精兵万余。在会上,耶律大石被诸部奉为盟主,自立为王,设置南北官署,但是仍奉天祚为主。作为收拾人心之用。

  ●远征绝域

  公元1125年的二月,在北国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在少量侍卫保护下,天祚帝一行向西逃亡,准备投靠党项小斛禄部。此时的他已狼狈不堪,一路上粮食断绝,部下皆靠啮食冰雪为生。当天祚帝等行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之时,终于被一路追击的金军将领完颜娄室俘虏。曾经煊赫一时的契丹帝国终于在这里草草画上了一个句号。自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共历时209年。

  此时的耶律大石正在可敦城积蓄力量,他并不想贸然出击,影响大计。金人虽然顾虑到其与西夏联手,但是此时贪婪的女真贵族们的主要目标已经放在了富庶繁华的宋朝之上,比起南朝的金宝美女,西北苦寒之地自然暂时被放在了脑后。

  在耶律大石的苦心经营下,数年之间,势力大振。一方面与西夏时时交通,形成了事实上的战略联盟,在另一方面原先为金人提供大量军马的鞑靼部也宣布不再向金出售马匹。

  公元1129年,作为试探性的进攻,耶律大石出兵夺取了金的北部二营。金人一开始并未重视耶律大石的此次出击,但是在第二年,在得到了一系列耶律大石与西夏乃至于宋进行联系的情报后,金国朝廷终于开始重视起耶律大石问题的严重性。完颜粘罕派遣降将耶律余堵为主将,率领汉军及女真军约万人远征可敦城的大石,企图一举将其歼灭。

  女真军来势凶猛,虽然凭借现有的实力可以击破这支金军,但是,如果金廷在震怒之下,携百胜之余威,发披靡之大军,耶律大石现有的实力是无法抵挡金军接二连三的打击的。在慎重的考虑之后,耶律大石将目光放在了辽阔的西部地区,那里有富饶的绿洲可以放马牧羊,又可以远避金军的兵锋。在1130年的二月,耶律大石按照契丹风俗,在进行完杀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的典礼之后,全军万余人踏上了西行的征程。当金军越过沙漠杀来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只有一座空空荡荡的城池。

  此时的西域有三大势力,一为占据天山南北势力强大的高昌回鹘;一为居于阿尔泰山两侧的乃蛮部;另外一大势力便是盘踞在唐努乌梁海一带的黠戛斯部。对于此时的大石来说,高昌回鹘与乃蛮无疑过于强大,此时还不能招惹。他唯一可以窥伺的目标便是正陷入内乱之中的黠戛斯。不过在善战的黠戛斯人面前,远征疲惫的契丹武士并没有占得便宜。耶律大石并不恋战,一路急行,越过金山,摆脱了黠戛斯人的骚扰,进入额尔齐斯河与额敏河地区,来到了叶密立地方,并筑城而居。此时又有早先游牧在此地区的契丹族人约1万6千帐闻听耶律大石的名号前来投奔,许多突厥部落也依附了大石。

  登基的时刻终于来到,在1132年的2月。耶律大石在群臣的拥立下,继位称帝。号葛儿汗,同时又上汉尊号为天佑皇帝,改元延庆。契丹帝国在遥远的西陲再次复兴。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一般称作西辽,又称喀喇契丹。

  在大石的努力下,契丹以叶密立为基地再次复兴,为了发展,他将与伊斯兰的战士展开血战。

  ●巴拉沙衮的雄主,向阿斯兰汗进攻!

  虽然在叶密立赢得了立足之地,但是仅凭这一地是无法积聚足够的力量回到东方,向占据了契丹人故土的女真人复仇。雄鹰一飞冲天,也需要有广阔的天空任其展翅,王者的雄心不是一小块土地所能束缚羁绊,西域辽阔的土地一一落在耶律大石的眼中,现在,这里便是属于他的舞台。

  雄鹰的利爪开始伸出,锐利的眼神已锁定攫食的对象。

  高昌回鹘首先进入耶律大石的视线。曾经有一段时间,回鹘人曾经是这片北方草原无庸置疑的主宰,南破吐蕃,北服葛逻禄是他们赫赫的武功,回鹘人骏马奔腾的蹄声曾经让大地颤抖,但是三百年前,在黠戛斯的打击下伴随着回鹘汗国的分裂,这一切便都结束了,向西迁徙的回鹘诸国在经历了昙花一现的辉煌后,伴随着的是长久的衰微。

  1133年初,西辽延庆二年,耶律大石率领着他的战士重新踏上了征途。耶律大石以大辽皇帝的身份致书高昌王毕勒哥,要求毕勒哥归降。毕勒哥走上城头,寒风凛冽中,他望着城外数万满身杀气的辽兵,触摸着冰凉的铁甲,毕勒哥感觉寒气从手指一直进入心里面,厮杀和鲜血不是他能忍受的。宁愿选择屈辱也要保住自己的温柔乡,面对着耶律大石咄咄逼人的气势,怯懦的毕勒哥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打开城门,恭敬的将耶律大石迎入宫中,大宴三日。毕勒哥向大石献上了六百匹骏马、一百匹骆驼以及一千头羊,同时表示愿将子孙送入西辽作为人质以示臣服。

  在臣服了高昌回鹘后,大石将他的目光放在了西南的喀喇汗国之上,喀喇汗国也是由西迁的回鹘人所建立的国家,但是与受汉文化浸染的高昌回鹘不一样的是,喀喇汗国此时已经是伊斯兰化的国家。

  喀喇汗国定都巴拉沙衮,统治者自称阿斯兰汗,也就是狮子可汗的意思。1081年,喀喇汗国曾经致书宋朝,称宋朝的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此时汗国的统治者是阿合马·伊本·哈桑。

  大石臣服高昌回鹘后,并没有东进,此时还不是继续向东方,回归祖先灵魂所安息的地方的时候。他将他的兵锋指向了喀喇韩国。

  从葛逻禄人那里得知大石来袭消息的阿斯兰汗阿合马率领着他的战士迎击西辽军。在喀什噶尔附近,两军相会,展开激战,最终西辽军败绩,大石许多随从都在此战中被俘,他遭受了其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他不得不暂时收敛进取的雄心,带领着部队撤回,等待时机。

  不久之后,阿合马便去世了,他的儿子易卜拉辛即位。雄狮的后代并不是都有锋利的爪牙,易卜拉辛完全是一个无能之辈,他是一个笑柄,长不大的小孩子。曾经臣服于喀喇汗国的葛禄罗人以及康里人不再听从于他的命令,反而起来反抗。他蜷缩着宝座上,恐惧占据了他的心,他的手臂举不起先祖留下的宝剑,每天耳中听到的都是他的部属和牲畜被劫掠的消息,他没有能力将反叛者压服。

  1134年,这位可怜的统治者在一筹莫展下居然向耶律大石派出使节,请求大石来到巴拉沙衮,接收他的土地和人民。大石接到易卜拉辛的请求,大喜之下,立刻率领大军,轻而易举的进入了巴拉沙衮城。

  易卜拉辛终于可以摆脱烦恼了,他接受了夷离堇·突厥蛮的封号。从此以后他便在大石的羽翼下生活,他可以尽情的享受美女与醇酒。

  进入巴拉沙衮不久,耶律大石宣布这里是西辽新的首都,并且将其改名为虎斯斡尔朵,意为坚固之城,同时改元康国。

  ●东征,向着梦想之地前进!

  虎思斡尔朵,坚固之城。现在这里成为了契丹复兴的基地。

  这里左山右川,广袤万里,土地丰美,物产饶硕。辽阔的土地上,可以放牧自由的马群,可以耕种丰收的粮食。契丹的战士们可以再次休养生息,喂饱胯下的战马,磨快手中的战刀,为夺回祖先灵魂的安憩地准备厮杀,准备牺牲。

  站在城头,耶律大石不禁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月黑风高夜,他带着二百名忠心的部属,告别刚愎猜忌的天祚帝,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征程万里,转战四方,他和他的战士越过了苍莽的大山,越过了延袤的沙漠,才终于来到这里。马蹄声碎,驼铃声咽,许多人,带着梦想,就此长眠在征途之中。

  十年之前,故土沦丧,河山变易。他,作为劫余之人,在契丹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忠于他的民族而背叛了他的君王。无疑,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十年之后,在西域广阔的土地上,他,建立了新的契丹帝国。十年前的大石林牙近日已经是大辽的皇帝。

  东征的梦想在耶律大石的心里面再次冉冉升起,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回到故土。康国元年的三月,在进入虎思斡尔朵不久之后的一天。西辽皇帝耶律大石向着他的战士们,发布了东征的号令。

  耶律大石宣布,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兵马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他们将率领七万铁骑东征故土,向着梦想之地前进。

  在誓师大会上,按照契丹的传统风俗,青牛和白马被牵到场中心,在祭司的主持下,寒刃刺下,鲜红的血喷涌而出,渗入大地,这是献给祖先的祭礼。在不久之后,耶律大石和他的战士们渴望着用女真人的鲜血一洗过去的耻辱。

  远征的大纛竖起,耶律大石走到台上,向着他的战士发表演讲道:我大辽自太祖、太宗以来历经艰辛,方才创下基业,契丹人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只是因为后来的人不思量祖先创业艰难,耽于享乐,沉迷在温柔乡中忘记了国政,以致于四方盗贼蜂起,契丹人的天下竟然就此土崩瓦解。我,耶律大石,带领着你们历经艰险,越沙漠,度群山,终于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躲避女真的刀兵,在残生享受安宁,而是为了复兴的大业,是为了契丹民族的中兴!

  这里,终究不是我们的故土!东方,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而现在,那里被女真人所占据,同胞们沦为奴隶,先祖的灵魂得不到安息。向着东方,勇士们,前进吧,不要折辱了契丹的荣誉,祖先的光辉!向着东方前进!

  划出进攻的手势,在前进的号角声中,耶律大石看着他的七万战士慢慢踏上新的征途,马蹄声如雷,大军前进的脚步每一步都扬起弥漫的尘土,耶律大石坚信,他的大军将如风暴般席卷东方。

  但是,此次出征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冷酷的自然给耶律大石的万丈雄心浇上了一盆冷水。面对着狂卷的风沙,来去无踪的疾疫,雨雪风霜的侵袭。再勇敢的战士也没有了可用武之地,他们的战刀再锋利,也斩不断大自然无情的手。

  征途中,牛马一批批的倒下,敌人尚未看到,大军却已经疲惫不堪。思虑了许久,在不得已之下,主帅萧斡里剌只得宣布班师回朝。

  时也,命也,耶律大石的剑刚刚拔出,就已经在无声中被上天折断。听闻大军行程万里,一无所获,只得狼狈归来的消息,耶律大石一下子仿佛苍老了许多,他怔怔的站了许久,想了许久,心里仿佛被钝器重重击了一下,有沉闷的疼痛。终于,他无力的坐下,口中喃喃道:“皇天弗顺,命也!”

  ●生还是死,决战卡特万(上)

  东征的失利使大石暂时放弃了回归故土的念头,他只得继续在西域经营着他的帝国。耶律大石无疑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不仅仅只是坚毅的性格,而且有灵活的手腕,以及宽仁的心。他懂得如何进取,同样他也懂得如何休养生息。

  他的统治极有效率,完全可以成为统治者中的典范。没有了沉重的赋税,消失了劫掠的匪徒,数年间,西辽百业兴旺,牲畜肥壮,往来的商旅,耕种的庶民,此时都传颂着耶律大石的威名。熊熊的炉火下锻造着雪亮的钢刀,辽阔的牧地中放养着骠骏的战马,西辽的军队,这时军势日盛,锐气日倍。在大石的统领下,他们将发起新一波疾风骤雨般的进攻。

  这一次,大石决定西进,去开拓契丹人新的疆土,即使不能回到东方,也要在这里将契丹人的威名传遍四方,建立契丹人新的伟大王朝。

  他将目标锁定为衰微中的西喀喇汗国。

  西喀喇汗国原本是喀喇汗国的组成部分,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喀喇汗国曾经在圣战的旗帜下西破布哈拉,灭萨曼王朝,东克于阗城,亡李氏王朝。一时间武功煊赫,强盛一时,成为西域无庸置疑的强者。但是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1041年,喀喇汗国在河中地区的统治者易卜拉辛宣布自立为王,称桃花石汗,定都撒马儿罕,汗国于是分裂为东西两部。

  易卜拉辛和他的儿子纳赛尔都享有“公正的统治者”的美誉,拥有崇高的威信。在他们的统治下东喀喇汗国商业繁荣,大道上一队队商旅在保护下往来不绝,沟通东西。

  不过随着纳赛尔的去世,汗国陷入衰微。大汗与宗教首领间的斗争使得国家处于内乱之中,阿合马汗时代,赛尔柱帝国的军队侵入东喀喇汗国,攻陷布哈拉及撒马儿罕,将阿合马降为附庸。

  公元1137年,西辽康国四年。西辽的大军进入费尔干谷地,一路西行,在忽毡附近与西喀喇汗国的大汗马合木统领的军团遭遇,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马合木有坚毅的勇气,加上足够的军事才华,他将不会屈居别人之下,处于屈辱的附庸地位。双方搏战之下,西辽军发起凌厉的攻击,西喀喇汗国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葛逻禄人不愿为马合木卖命,纷纷散走,最终马合木的军队被西辽军彻底击溃。在西辽的兵锋之下,西喀喇汗国瞬间处于绝望的边缘,惊恐和沮丧降临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被击败的马合木带领着残部逃回撒马儿罕城中,惶惶不安下,他给他的主人赛尔柱苏丹桑贾尔送去了求救的书信,祈求着他的主人来拯救自己的命运。

  在信中,马合木极尽渲染大石的威胁,称穆斯林遇到了无法想象的灾难。请求桑贾尔尽真主之宝剑的职责,在新月旗下集合真主的战士,发动新的圣战,保卫穆斯林,保卫信仰。

  此时的赛尔柱苏丹桑贾尔正忙于应付花拉子模的阿即思而无暇顾及马合木,花拉子模曾经同样也是赛尔柱人的附庸,但是此时在阿即思的统治下正掀起反抗赛尔柱人的浪潮,使得桑贾尔焦头烂额,花拉子模军一度攻入了布哈拉城,处死了赛尔柱派驻此地的总督。

  不过耶律大石也没有乘胜继续西进,在他心中,与新月决战的时机尚未来到。忽毡之战后,西辽军队停下了脚步,巩固他们在锡尔河谷地新占领的土地。不过大石明白,与穆斯林的决战终究会来临。他冷眼旁观着,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1141年,马合木再次致信桑贾尔,祈求桑贾尔保卫穆斯林,这一次,桑贾尔终于腾出手来,他要与喀喇契丹的统治者耶律大石一决胜负。

  新月的旗帜在天空中缓缓升起,真主的武士们听闻圣战的消息从四处赶来。在桑贾尔的传檄之下,呼罗珊、古尔、哥疾宁、锡吉斯坦等地的穆斯林王公纷纷率领部众前来,云集在桑贾尔的旗下。从各地赶来的穆斯林战士有十万之众,出征前的盛大军事阅兵一直持续了足有六个月之久。四个世纪之前,穆斯林战士在怛罗斯击败了高仙芝的唐军,从此将中亚地区化作真主的领地。现在,桑贾尔试图再铸辉煌。

  1141年7月,回历535年,桑贾尔统领着他的大军,渡过阿姆河,进入河中地区。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生还是死,决战卡特万(下)

  赛尔柱苏丹桑贾尔率领着他的大军进入撒马儿罕城,与马合木会合。在马合木的要求下,桑贾尔命令首先向叛变马合木依附耶律大石的葛逻禄人发起了进攻。葛逻禄人无力抵挡桑贾尔的十万大军,于是派出使者向耶律大石求救。

  在虎思斡尔朵城中的耶律大石在接到葛逻禄人求援的信后,立刻修书一封给桑贾尔,请求桑贾尔停止进攻,双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存在的争端。

  但是骄横的桑贾尔将这封信视为耶律大石的示弱。他相信,他的真主将会保佑他,他将取得征服异教徒的胜利。他轻蔑的将大石的信丢在一旁,又派遣一位使臣同样给大石带去一封书信。桑贾尔写下的那封信不是和平的呼唤,而是赤裸裸的恫吓。他相信自己的实力,可以轻而易举的粉碎耶律大石的抵抗。

  在信中,他要求大石无条件的率领他的部下投降,同时要放弃异教徒的信仰,改去皈依伊斯兰教。他炫耀自己武力强大,有来自各方的战士汇集于他的旗帜下,他夸耀真主的勇士们箭法如神,可以用箭射断敌人的须发。

  面对气势汹汹的桑贾尔的使节,耶律大石在众臣的拱卫下读完了这封信,从信里他读出了桑贾尔的骄妄与自大。骄兵必败!耶律大石更加坚定了自己毕胜的信念。耶律大石看着使节,目光炯炯。大石命令桑贾尔的使节拔下自己的一根胡子,又给了他一根针。“你们的苏丹夸耀自己的战士可以用箭射断敌人的胡须,那么,就请你现在用这根针来刺断自己的胡子!”使节笨拙的企图用针来刺断胡子,可是这对于他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针刺过去,胡须便滑向一边,根本无法刺断。

  看到这样的情形,耶律大石跃然站起,气势如神,他对着桑贾尔的使节道:“既然你无法用针刺断自己的胡须,那还胡说什么其他人可以用箭射断胡须?告诉你们的苏丹,我,耶律大石,契丹人的菊儿汗,将在战场上恭候他的大驾光临。”

  送走了桑贾尔的使节,耶律大石立刻集合起他的人马,他们之中不仅有契丹人,也有突厥人,汉人。他们将在耶律大石的统领下取得无上的荣光。

  公元1141年(西辽康国八年)的9月9日,在撒马儿罕城北边的卡特万草原上,此时正是秋高气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季节,不过这一天,凄厉的鸣镝声将代替悠长的牧歌,凄迷的鲜血将染红这里的天空。伊斯兰的雄豪将与喀喇契丹的英杰再此决一死战。

  如奔腾的激流,双方的大军在草原上幕天席地般展开,大地在颤抖,空气仿佛也在燃烧。耶律大石骑着骏马出现在西辽的勇士们面前,他身着戎装,英姿勃发,仿佛天神降临。他策马从阵前驰过,巡视着他的大军,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天空之中。喀喇契丹的勇士们啊,无论你们来自哪里,今日,在我,你们的大汗面前,勇敢的战斗吧!你们将跟随我取得光荣。敌人虽然众多,但是无谋的他们只是一群绵羊,你们,是我的雄鹰,勇敢的扑咬他们,他们将首尾不顾,自乱阵脚!让举着新月旗的敌人们听到你们的威名而颤抖,跟从我,信任我。来吧,我是你们的大汗,将带领着你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鼓擂起,西辽的战士们发出震撼天地的喊杀声!

  战斗终于打响,双方的战士如潮水般向对方涌去。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率二千五百骑猛击桑贾尔右翼,枢密副使萧查阿剌、招讨使耶律术薛率二千五百骑猛击桑贾尔左翼。耶律大石则统领着精锐直插桑贾尔亲率的中军。

  在大石如雷霆般的凶猛攻击下,桑贾尔的阵线被冲垮了,他的大军被彻底击溃,三万人战死,仅仅在达尔加姆峡谷中就有一万名死伤者。以致于伊本·阿西尔在之后提起这场大战的时候凄惨的写道:“在呼罗珊也没有比这更多的伤亡。”

  桑贾尔与马合木仅以身免,仓皇逃回呼罗珊,从此以后赛尔柱的势力退出了河中地区。耶律大石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撒马儿罕城,此时,他达到了自己声威的巅峰。

  ●最后的绝唱,征服花拉子模

  耶律大石进入撒马儿罕城后,如同往常一样,他以怀柔手段来对待自己新征服的地区。因为他明白,即使在战场上取得再大的胜利,也无法完全征服其他民族的心。在辽阔的西陲土地上,他的契丹族人数还是太少,无法承担直接统治的后果。

  他将逃亡的西喀喇汗国马合木汗的弟弟易卜拉辛找来,封他为桃花石汗,来继续统治这块土地,只是留下一名契丹官员监护,来保障他对西辽的忠诚。

  在卡特万战役后,遭受了惨重失败的赛尔柱人已无力抗拒耶律大石称雄中亚地区。短短十余年间,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照耀四方,西辽已经成为了这个地区诸国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卡特万之战后,西辽的声威强烈震撼了穆斯林诸国,乃至于西欧诸国。至今许多国家仍然用“契丹”来称呼中国。

  但是耶律大石并不满足于此。花拉子模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花拉子模地处阿姆河下游,也是赛尔柱苏丹国的一个附庸国,十一世纪中期,宫廷中一个名叫阿努失特勤的出身奴隶的贴身小侍卫因为忠诚可靠,办事伶俐受到苏丹马利克沙的宠信,如同所有的宠臣一样,很快他就青云直上,成为朝中要员,从奴隶变成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后来,阿努失特勤被苏丹任命为花拉子模的总督。他的儿子忽都不丁继续以恭敬的心来侍奉苏丹,保住了传下来的领地,同时获得了“沙”(国王)的称号。

  忽都不丁统治花拉子模三十年后死去,他的儿子阿即思野心勃勃,不满足于作为赛尔柱苏丹的附庸而存在,他背叛了苏丹桑贾尔,拒绝称臣纳贡。他不惜代价,企图建立一个独立的强大国家,在卡特万之战前,苏丹桑贾尔为此而一度焦头烂额。

  阿即思作为一代枭雄,他有毅力和才干,如果换一个时代,或许他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正是他,在卡特万之战前有力削弱了赛尔柱苏丹的实力,但是不幸的是,枭雄遇上了真正的英雄——耶律大石,这是他的悲哀。

  耶律大石征服西喀喇汗国,击败赛尔柱苏丹后,继续乘胜西进。他驻陛撒马儿罕,命令大将额尔布思统领大军进攻花拉子模。此时西辽军挟大胜之威名,诸族震慑,一路所向披靡。阿即思审时度势之后,明白以现有的实力无法抵挡住西辽精锐军团的雷霆一击,就像冰雪无法抵挡阳光。他立刻派出一名使者,来到额尔布思的军帐中,答应臣服菊儿汗,每年纳上三万第纳尔金币的贡赋,降为附庸。

  缔结条约之后,额尔布思率领大军班师回朝。至此,西辽的疆域达到了极点,以虎思斡尔朵为中心,控扼数万里,四方部族皆向其称臣纳贡,成为崛起西陲,左右中亚形势的强大帝国。

  不过,征服花拉子模已经是耶律大石最后的绝唱了。1143年,西辽康国十年,戎马一生的耶律大石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带着对故土的依恋在虎思斡尔朵的宫帐中去世,年56岁。作为契丹民族最后的余晖,他是如此伟大,在大辽国势衰竭之时,他凭借自己的信念奋斗抗争,以雄奇悲壮的西行,为契丹民族建立了新的家园,再续契丹数十年国运,从而在历史上书写了一页波澜壮阔的史诗。

  附:西辽世系表

  德宗 耶律大石 延庆(1132-1134)

  康国(1134-1143)

  感天皇后 塔不烟 咸清(1144-1150)

  仁宗 耶律夷列 绍兴(1151-1163)

  承天太后 普速完 崇福(1164-1178)

  末帝 耶律直鲁古 天禧(1178-1211)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想了解更多中考历史网的资讯,请访问: 重庆中考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735354.html
延伸阅读
2018年中考已经结束,本网站中考栏目为大家提供《2018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page][page][page]推荐阅读:2018年河
2018-10-08
本网站中考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2018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望广大学子及家长能密切关注本页面,欢迎大家按Ctrl+D进行收藏![page][page][page]推荐阅读
2018-10-08
中考希望考生们能不负众望,取得好成绩。本文《2018年广西南宁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由本网站中考栏目整理而出,请关注![page][page][page][page]推荐阅读:201
2018-10-08
值此中考毕业之际来跟小编一起看看《2018年广西南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吧!祝您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page][page][page][page
2018-10-08
中考已然结束,本网站中考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2018年广西河池中考历史真题》,让您中考无压力,更多中考真题请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哟!祝您一举高中![page][page]推荐阅读:2
2018-10-08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用数字背诵历史知识,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中考历史:用数字背诵历史知识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
2016-11-01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
2017-02-21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辉煌的隋唐文化,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辉煌的隋唐文化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
2017-03-10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历史考点:祖国统一,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7中考历史考点:祖国统一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的构想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
2017-03-25
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铁农具的推广,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铁农具的推广铁农具的推广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这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