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栏目,提供与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考前的备考复习是取得一份不错的考试成绩的关键,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总效应: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外部性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考点:规模报酬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知识:科斯定理

...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为了做好考前的准备,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考点: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提出者:英国—亚当•斯密(18世纪)。

  观点: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

  提出者:英国—大卫·李嘉图(19世纪)。

  观点: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提出者:瑞典—赫克歇尔和俄林(20世纪初)。

  观点: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

  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世纪60年代)。

  观点: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为了考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如下: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自然资源越充裕,越能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并增加出口额。

  3.汇率水平: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推荐阅读: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倾销的类型

...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巴塞尔协议

 

  本文“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巴塞尔协议”由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巴塞尔协议

  【真题】1975年2月,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共12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其发起机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清算银行

  D.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和发展。为了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加强监管合作,统一监管原则和标准,1975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12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参见教材P159.

  【知识点扩展】

  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1974年美国、英国、德国和阿根廷的国际性银行先后发生了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其中德国赫斯塔德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的案例最令人震惊,使监管当局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这是巴塞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随着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银行经营的风险已经跨越国界,在国际银行业中,一些资本比率较低的银行大量扩张资产业务,造成不平等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能只靠各国各自为政,必须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这正是西方主要国家订立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原因。

  为了维护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加强监管合作,统一监管原则和标准,1975年2月,由国际清算银行发起,西方十国集团以及瑞士和卢森堡12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筒称巴塞尔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达成的重要协议,主要有1975年巴塞尔协定,1984年修改后的巴塞尔协定,1988年巴塞尔报告,1992年巴塞尔建议,1997年巴塞尔核心原则,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等等。这些协议统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全球范围内代表着一种监管思想和监管理念,并随着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深化。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除公约之一。据国际清算银行分析,全世界大约有100个国家采纳了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框架。它有助于发达国家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为国际银行监管和协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确保国际银行体系在国际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中能平稳顺利运行,同时促使发展中国家根据巴塞尔协议监管本国银行,并取得在国际业务活动中的平等竞争地位。

  在巴塞尔协议中,影响最大的是统一资本监菅的1988年巴塞尔报告(又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2010年巴塞尔协议。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考点:现金流量表

 

  经济师考试就要开始咯,赶快复习起来吧,出国留学网经济师栏目为各位同学准备了“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7考点:现金流量表”,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现金流量表

  【真题】下列企业经济业务产生的现金变动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是()

  A.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B.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现金

  C.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现金

  D.向银行借款收到现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金流量表的内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参见教材P237.

  【知识点扩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通常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人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种列报方法。一般应按照现金流人和流出总额反映,以利润表中的本期营业收人为起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菅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项目,据此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我国企业应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正表,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并将正表中按照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在补充资料中按照间接法计算调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核对。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人和流出各项目,其编制方法如下: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损收账款”、“主营业务收人”和“其他业务收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补贴收人”和“应收补贴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根据“应付工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根据“应交税金”、“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7)“支付的其他与经菅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根据“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和“营业外支出”等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各项目的编制方法如下: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根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和“银行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6考点:一元线性回归

 

  2016年经济师考试即将到来,考生们要抓紧知识点的记忆,多做多练,希望广大考生朋友们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016考点:一元线性回归”,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经济师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

  一元线性回归

  【真题】线性回归模型中误差项的含义是()

  A.回归直线的截距

  B.回归直线的斜率

  C.观测值和估计值之间的残值

  D.除X和Y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误差项是个随机变量,表示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的影响,是不能由X和Y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Y的变异性。参见教材P19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回归模型可以分为一元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是否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分为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筒单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可以用描述因变量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S的方程来表示。

  模型中,因变量是自变量的线性函数加上误差项,反映了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的线性变化。误差项是个随机变量。

...

中级经济基础2016考点:会计主体

 

  2016年经济师考试与11月份开始,考生要把握好最后的两个月复习时间,巩固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中级经济基础2016考点:会计主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级经济基础2016考点: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是在每一个会计主体中进行的。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所以会计主体一般是在经济上独立或相对独立,可以单独进行确认计量的单位。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菅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

  会计主体确定之后,会计人员只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营利性组织,也可以不是营利性组织,如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某个生产车间、可以作为费用报销单位的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企业集固、合伙组织等。但是,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有独立的资金活动,独立地进行核算,可以独立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这一前提就是要明确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特别是会计报表,反映的是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菅成果,这一前提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既不能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混清,也不能将本会计主体的会计事项遗漏或转移。

...

2016中级经济基础考点:通货膨胀

 

  2016年经济师考试与11月份开始,考生要把握好最后的两个月复习时间,巩固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出国留学网经济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中级经济基础考点:通货膨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中级经济基础考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在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通货膨胀是种普遍的超额需求,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有的认为是人均货币存量或人均货币所得的普遍上升;有的则认为是因不能增加就业或产出的货币投人所导致的物价水平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等等。尽管说法多种多样'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在西方经济学中,比较规范的通货膨胀定义是萨缀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所下的定义,即“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中关于通货膨胀性质问题的定义是同纸币的流通及其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即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的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都把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将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这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基本内容就是货币供给过度而造成单位货币贬值。而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货币的贬值不会对已印就的票面值产生影响,所以必然由货币的对立面即商品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表现出来。因此,通货膨胀必然反映为物价上涨。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通用定义是,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有: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损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即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诱使消费支出增长;支持性,即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这种通货膨胀分为: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性通货膨胀”,即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即垄断企业为保证实现其利润目标而操纵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输人型通货膨胀指因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而使物价总水平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类型。这实质上是一种通货膨胀的国除传导现象,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抬高原油价格,使石油进口国的产品成本升高,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4)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指因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即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也会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物价水平随货币数量变动而自发波动,故而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