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最美是汉语作文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最美是汉语作文栏目,提供与最美是汉语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最美是汉语作文

 

  汉字,来源于中华民族中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最美是汉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最美是汉语作文

  中国的语言很奇妙。

  就像一组积木能够搭出千变万化的形状一样,中国语言可以随意组合成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将这句话重新组合,可以变成“我一随便不是个人”,意思竟然大相径庭;再如“不可随处小便”这句话,重新排列后就变成“小处不可随便”这样神奇的句子来。即使表达相同的意思,也可以有不同的组合顺序。比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也可以是“建罗马不是一日成”,或“罗马成不是一日建”等。不需要加一字或减一字,只是调整字词的位置即可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余光中在《天涯情旅》的自序中曾提出:“最有效的文化应该使用最多元的、最有弹性的语言。语言有弹性,才能左右逢源,变化多姿。”借用余老先生的说法,这大概便是中国语言富有弹性的一种表现吧。

  中国语言的弹性之大,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作家李国文曾在《汉语的无奈》一文中写道:“汉字除了讲究自身架构的美外,还很在乎通篇谋划的美,弄两个不三不四的洋字,夹在其中,实在大煞风景,真像吃米饭时,嚼着一粒石子似的硌牙,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汉字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如果仅从视觉的角度谈,看着似乎确有洋字和汉字不搭的感觉;可是换一个角度呢?如果从听觉的角度,听着会不会舒服点呢?

  台湾人很喜欢将洋文掺在中文中表述,听起来竟然会产生洋文与汉字相得益彰的特别之效。最近很火的台湾选秀节目“星光大道”,评委经常说,某位参赛歌手过于强调声音的技巧,忘了放进感情,让人听了没有“feel”(即感觉)。英文中“feel”的发音像“飞”字的声母(f)和自由的“由”(iu)字的韵母的组合,当评委念出这个英文单词时,令人联想到“自由自在地飞”,这不正是听歌给人的享受感吗?《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采访台湾有名的组合“she”时,歌手很喜欢用“ending”这个英文单词来表达结束的意思,比如“表演ending(结束)之后,也常常会感觉到累”的表述。“ending”是这句话中发音最清脆的,听者仿佛听到类似“叮咚——!”的一声,表示停止信号的铃声,听觉颇受冲击。歌手上台表演时高度兴奋下台立刻陷入疲惫的状态听者自然感同身受。台湾人的英译汉有着更为返朴归真的味道,比如将“blog”译为“部落格”,利用英文的发音,解释博客的个人原创性,真是妙不可言。可见,中国的语言从不排斥外来语言,只要运用得当,就能锦上添花,使表意更形象、更活泼、更丰富。

  中国的名家大作能够自如地雕砌他们的语言,在文学领域,耸起风格迥异的殿堂楼阁。比如有语言大师之美誉的老舍“留神语言的自然流露,远过于文法的完整;留神声调的美妙,远过于修辞的选择”;美学大师朱光潜注重“很难说的理”用“很浅的话说出来”。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中国语言特点,熟谙其规律,使用起来才得心应手。大师级的人物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的形成来自于岁月的积累和人生的智慧。看来,仅仅想要欣赏中国语言艺术之美妙,都必须多读、多练、多悟!何况是学习和掌...

作文最美是汉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小小的一个方块字,就蕴含了无尽的故事。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作文最美是汉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作文栏目。

篇一:作文最美是汉语

  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使用新词语渐成时尚,倘若不知PK、VS、粉丝(fans)、秀(show)是啥意思,不仅显得太老土,恐怕连报刊、电视、网络上的一些内容看起来都困难。

  今年元旦,《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头条以《2006,萦绕耳际的那些话语》为题,细数2006年文化流行语:“2006年的流行语,不再是网络语言独领风骚,各个文化领域纷纷结出风格各异的“语言之花”,在不同人群中成为彼此迅速达成默契的“接头暗号”,以至于很多时候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时髦话语,就会怀疑自己可能已经被远远抛在了时尚与流行身后。“恶搞”、“网络红人”……每一个词汇,几乎就是2006这一年大众文化时尚的一个亮点。”

  新词语已无处不在,每年都在大量涌现。

  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是最具活性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以及网络、电视等传媒的飞速发展,使词汇的快速变化顺理成章。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表象,亦是社会的映像。当今国内流行的新词语,是快节奏的、浮躁的、多元的现实生活在语言上的“成像”。正是因为有了网上花样翻新的“搞怪”,有了“超女”、“超男”的拥趸(dǔn),“恶搞”、“粉丝”之类的新词语才会产生、流传。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崔健在20年前唱出的歌词似乎很适合用来表达一些人对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困惑与忧虑:东西成了“东东”,天才、偶像成了“天生的蠢材”、“呕吐的对象”,这样子成了“酱紫”……词语的这种变异、颠覆甚至不知所云,究竟是汉语的发展还是倒退?大量与汉语原意不同的英语音译词和字母词的使用,会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和词汇的表意效果?

  在我看来,对汉语而言,令人忧虑的,不是大量新语汇的产生,而是汉语文化能不能被传承。有人说,汉字之美,在其恒久、高效。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消亡后,沿用了数千年的汉字便成为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可谓源远流长。一部《康熙字典》收集了47035个汉字,1994年版的《中华辞海》中的汉字多达87019个,但目前常用字不过两三千。汉字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索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词语运用的凝练、传神及其表达出的意境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的是,在当今国人的语言表达中,给人以美感的词汇越来越少,经常使用成语、引用美文的人也不多。对此,掌握着话语霸权的电视等媒体以及学校畸形的语文教育难辞其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分雅俗,别善恶,明是非。尽管对语言要雅俗共赏,但如今国人话语表达中俗文化的泛滥与雅文化的退隐态势不能不令人忧虑。如果说,对无处不在、鱼龙混杂的新词语尚可宽容面对的话,对频繁出现在“大雅之堂”的恶俗语汇则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促使新语汇在与传统语汇的“PK”中优胜劣汰,去粗取精,让正在走向世界的汉语向世人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非凡魅力,每个中国人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