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2014政治考研时政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4政治考研时政栏目,提供与2014政治考研时政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政治考研时政:厉行节约

 

  以下《2014政治考研时政:厉行节约》由出国留学网考研时事政治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浏览。

  厉行节约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会议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财政货币政策

  四年政策定调未发生改变

  纵观过去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陈耀认为,未来财政政策在内部结构上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当前地方债问题风险较大,今后就需要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结构的调整,实现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同时,在当前物价比较平稳的情况下,明年上半年货币可能会释放一定的流动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表示,今年继续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关键是如何科学地实施。从财政政策来说,包括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深化市场改革,加大市场开放程度,激发微观市场的活力等方面还须改善;而货币政策上则需要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厉行节约

  调整财政支出 完善减税政策

  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表示,此次提出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意味着未来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问题会有变化。财政资金有用于民生的、用于投资的、用于行政经费的,这些比例如何分配,并实现收支平衡,需要切实考虑。同时,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厉行节约,说明要本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精神,让钱用在刀刃上,不该花的不花,该花的要提高效率。

  在结构性减税方面,从当前看,营改增的试点行业已经扩大,未来估计还会继续扩大。同时,很重要的是,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提到房产税试点扩大,这说明中央关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方面,会有实际的举措。房产税的扩围,会增加纳税人税负,因此需要慎重,在没有立法或人大没有授权的前提下,试点不进行扩大是比较合理的。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小兵认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厉行节约,说明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在资金使用上,一些固定的支出比如教育、交通等领域都会逐年递增,厉行节约的,都是公众诟病较多的行政经费、三公经费等领域的费用。当前,这方面费用浪费严重,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同时,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压缩此项支出也是必然。

  考研政治频道栏目推荐链接:

  2014考研政治全年时事热点汇总

2014政治考研时政热点之保持GDP合理增长

 

  以下《2014政治考研时政热点之保持GDP合理增长》由出国留学网考研时事政治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浏览。

  专家分析,GDP增速存在向下微调可能,未来经济发展要追求质量与效益并重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焦点1 “合理增长”意味着什么?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意思是增长是发展的前提,但是发展不能简单等同于增长。比如,GDP不是发展的唯一指标,但是要发展也不能不要GDP。

  从经济稳定发展来看,保就业需要7.2%左右的增长。预计明年7.5%的目标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目标能够做到速度和质量的统一。目标确定后,能够增加政策的应对性和灵活性,从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既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

  此前高层曾多次表态“不以GDP论英雄”。在考核地方时可以降低GDP权重,提高其他因素的权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目前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追求GDP高增长的导向,中央层面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不顾增长的质量,会带来环境问题,举债太多也会产生风险。

  合理增长意味着,强调要不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暗示GDP增速存在向下微调可能,明年增长目标可能定在7.3%。这意味着,明年经济可以不用进行额外的财政和货币的刺激。

  调低GDP增速对于纠正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有积极的作用,中央表态后,还要关注如何落实到地方。 新京报记者 李蕾

  焦点2 “不带来后遗症”意味着什么?

  经济学家华生:不带来“后遗症”是首次接地气的提法,这意味着未来经济的发展要追求质量与效益并重,不再片面追求高增长,不再把GDP放在首位,而是要调整落后产能,防止出现片面增长造成的环境成本上升。

  过去重GDP增速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产能过剩、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等后遗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再要GDP增速,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预计明年GDP增速定在7.5%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不带来后遗症的增速,其实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过去的GDP增长主要是投资驱动,而投资主体往往是政府,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地方债务、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这是新的提法,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增长会更加合理,将保持7%-7.5%的合理区间。未来经济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要保证就业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不带来后遗症的提法,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具体而不宽泛。意味着我们既要合理的增长速度,又不要过于扩张。

  “后遗症”说明地方债务高筑等金融风险、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是马上能解决或消化掉的,而是意味着需要过一阵才会消化掉。

  考研政治频道栏目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