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七夕节手抄报文字资料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七夕节手抄报文字资料栏目,提供与七夕节手抄报文字资料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七夕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七夕节,又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始于汉朝。据传,七夕是为纪念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而在七夕到来之际,不少学校也会要求学生去了解这个节日,从而布置关于七夕手抄报的作业,那么手抄报中可以写上哪些七夕内容呢?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夕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七夕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一)

  七夕的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二)

  七夕节的别称

  1、双七:此月、此日皆为七,故也称重七。

  2、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3、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4、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5、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6、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7、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8、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三)

  七夕节的习俗

  1、穿针乞巧

  民间每逢七夕,妇女都要做对月穿针线等游戏,向织女乞求智巧,称“乞巧”。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

  3、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民间谓“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这一天会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试顺利。

  4、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