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上海高考作文点评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上海高考作文点评栏目,提供与上海高考作文点评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十岁月匆匆,又到高考时;豪情满怀,义薄云天志;同窗载载,探索比聪智;人生漫漫,拼搏有几时? 珍惜所有,莫待转眼逝。高考日,祝把握机会,拥抱成功!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高考网。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十年苦读为今朝,迎考心态很重要。不能临时抱佛脚,越看越想心越慌。考前定要休息好,从从容容发挥高。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高考网。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2017年高考上海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

 

  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能够顺利参加高考已经是人生的一种胜利。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以最快的速度为大家呈现“[biaoti]”,如果您需要查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请按ctrl+F5刷新。

  高考题目

  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家解析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降低审题难度,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

  从测量目标来看,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作文题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测量来看,作文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即使当考生在某一观点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观点的思考仍有纵向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题目能很好完成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另外,本题贴近考情,与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的契合性。题目表述平白浅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内涵丰富: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考题的思考不仅能考查他们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推荐阅读:

  2017高考作文汇总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世上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是尽自己的全力做事——不管成功与否,它都值得回味,因为有一张叫 “用心”的保鲜膜在帮它哦!高考进行时,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您提供的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2017高考频道精心推荐: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7上海高考作文专家点评:可以写得天马行空

 

  努力就会有回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你带来“2017上海高考作文专家点评:可以写得天马行空”,感谢大家浏览本页面,更多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

  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题总是聚焦全社会目光。今年的“预测”,同样引起热议。对此,大学汉语学科教授、高中语文教育专家有何看法?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可以写得天马行空

  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

  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

  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猜你喜欢:

2017年高考热点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2017年高考考试已经圆满的结束了,以下“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由出国留学网高考栏目整理而出,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

  总体来说,今年秋季高考作文题,延续去年高考和今年春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推荐阅读:

  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题目大全

  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高考零分作文大全

  2017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汇总

  

专家点评2017上海高考作文:温和大气 不偏不怪

 

  努力就会有回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你带来“专家点评2017上海高考作文:温和大气 不偏不怪”,感谢大家浏览本页面,更多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

  今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是: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文汇记者就此作文题目,请专家作了点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

  今年作文题整体给人以稳妥大气的感觉,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情景化特点。

  今年的题目可以说不偏不怪,贴近学生生活。预测结果是否能够接受,科学思维性强的学生,写作可以围绕科学预测开展;人文精神,也可以落点在愿意相信还是不愿意相信预测。

  也就是说,科学或人文方面积淀深厚的同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今年上海实施新高考方案,考生文理不分科,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许还是有文理偏向的。但无论考生偏文还是偏理,优秀生都可以有很出彩的文章。另外,由于题目贴近年轻考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写得比较抒情,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今年的题目,可以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考出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发挥和高校人才选拔。

  从命题思路上看,今年的题目体现出过渡性和继承性。近年来,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不是提供单向的观念、题材,而是给考生提供选择性的思考路径,有比较大的空间。

  高考承担为社会选拔人才功能。聚焦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文题目如何同时体现科学性,人文性,思辨性和规范性,这是今后的命题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2017年高考热点
20...

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

 

  给你一份信心,送你一份决心。留学网高考栏目精心为您准备的“2016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点评”,希望能帮到您,也祝您高考成功!

  名师解读:作文的写作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种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立意为:①评价他人生活,应保留底线;②评价之前,先了解真相;③拒绝人云亦云;④重温慎独。①网络的发达,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发表评价他人的生活,这是我们的权利,只是,我们在使用这种权利时,也必须恪守底线。我们可以评价他人的生活,但不能侵犯对方的隐私,不能伤害对方的人格。②网络中屡屡发生的“反转”事件,已经一再给我们在评价他们生活时敲响了警钟,西方一句谚语说,“说话之前,先将舌头转三圈”,那么,我们在评论之前,也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急于发声,往往伤人又害己。③评价他人的生活,应该建立在自己对他人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之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人生活时,应该拒绝人云亦云,为了评价而盲目跟风的做法,必须摒弃。④慎独,这是古训,重温慎独,在今天更为必要。因为,稍不注意,我们就会成为他人评价的对象,而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2016高考频道精心推荐:

  2016全国各省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6全国各高中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

  2016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上海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

 

  高考拼的是我心永恒的信念,走的是玩平衡木的心态!出国留学网高考栏目为你整理了“上海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更多高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及题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6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点评

  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

  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

  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

  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而从更本质的层面上看,任何评价其实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去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你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试图接受他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这种交锋结束,个体又回归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头时,价值观的碰撞仍然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意义、发生作用呢?且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碰撞的结果是正面意义较大还是负面意义较大?这些都值得好好讨论。笼统地说,这是一个涉及个体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的问题,虽然现在社交方式多样化了,但就像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唠嗑、爱家长里短一样,评价他人生活最终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探讨价值却一直都在,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的问题。”

  从写作技巧上看,陈嫣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