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栏目,提供与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

05-27

 

  2013年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高考网为各位考生精心收集整理了大量与高考历史有关的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网预祝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备考导航

  治乱兴衰是古代社会发展情况好坏的一种外在表现,通常与成功的改革或政局动荡直接相关联,高考中常以材料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鉴于古代的治乱兴衰对现代社会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封建盛世局面

  (1)文景之治:西汉初期,很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再加上汉初经济困窘等因素,使汉初文帝、景帝能够从稳定统治秩序大局和恢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裁并官衙、削减官吏等措施,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光武中兴”局面。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使其在位时社会稳定,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5)康乾盛世:清朝前期,中国封建制度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康熙、乾隆帝统治时期,也采取过一些恢复经济、缓和矛盾的政策,同时,在反击外侵、平定国内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基础上,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一度形成“康乾盛世”的局面。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2、古代农民战争

  (1)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一公元前20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突发性和首创精神。

  (2)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184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并利用宗教号召和发动的农民起义。

  (3)隋末农民起义(611—618年):形成几个强大的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

  (4)唐末农民战争(875—884年):领导人先后有王仙芝、黄巢;特点是避实击虚、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致使地主阶级卷土重来。

  (5)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8年):领导人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等;朱元璋后来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次农民战争带有很浓的民族战争色彩,具有反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两重性。

  (6)明末农民战争(1628—1644年):领导人先后有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制;标志着农民战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重点精讲

05-04

 

  三、重点问题精讲

  1、全面认识封建盛世局面

  (1)内涵:所谓治世或盛世,是相对来说,一般指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结的封建统治时期,一般出现在朝代初期。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

  (2)类型:①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顺应这一形势,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②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③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出现了所谓的“中兴”,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所谓“中兴”也只能是暂时的。

  (3)形成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后继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使封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是根本原因。③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以及雄才大略等,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革新制度,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才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⑤科技新成果的应用等。

  (4)综合认识:

  ①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封建剥削有所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过着祥和、安定的生活。但他们受封建地主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②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封建统治阶级,其骄奢淫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其阶级本质并没有改变。真正享受繁盛成果的仍然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而非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人民。

  ③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a.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b.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等。

  ④启示: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d.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e.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

  2、古代治乱兴衰的一般规律

  (1)每个朝代前期强盛的一般原因:①前期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②王朝初期,社会经济残破,统治者慑于农民战争的威力,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③初期统治者较有作为,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④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民族关系较融洽,中外交流较频繁;⑤劳动人民积极参与生产活动,为强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等。

  (2)封建王朝后期衰败的一般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土地兼并严重,对农民的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②统治者进取心减退,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尖锐;③皇帝腐败,不理朝政,地方割据势力发展,中央集权削弱。

  (3)综合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乱主要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治国方针、制度,同时也和最高统治者的素质与能力密切相关。大致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统治阶级是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

05-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与重大改革

  一、备考导航

  治乱兴衰是古代社会发展情况好坏的一种外在表现,通常与成功的改革或政局动荡直接相关联,高考中常以材料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鉴于古代的治乱兴衰对现代社会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今后命题可能会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新的题型,复习时应注意。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封建盛世局面

  (1)文景之治:西汉初期,很注意吸取秦亡教训,再加上汉初经济困窘等因素,使汉初文帝、景帝能够从稳定统治秩序大局和恢复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出发,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第一个盛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在位期间,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裁并官衙、削减官吏等措施,使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光武中兴”局面。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从而使其在位时社会稳定,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在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基础上,经过武则天的推进,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5)康乾盛世:清朝前期,中国封建制度虽已走向衰落,但在康熙、乾隆帝统治时期,也采取过一些恢复经济、缓和矛盾的政策,同时,在反击外侵、平定国内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基础上,加强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管理,一度形成“康乾盛世”的局面。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值得肯定。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2、古代农民战争

  (1)秦末农民战争(公元前209一公元前20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突发性和首创精神。

  (2)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184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并利用宗教号召和发动的农民起义。

  (3)隋末农民起义(611—618年):形成几个强大的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

  (4)唐末农民战争(875—884年):领导人先后有王仙芝、黄巢;特点是避实击虚、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致使地主阶级卷土重来。

  (5)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8年):领导人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朱元璋等;朱元璋后来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次农民战争带有很浓的民族战争色彩,具有反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两重性。

  (6)明末农民战争(1628—1644年):领导人先后有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赋税制;标志着农民战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1)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齐桓公为成就霸业,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