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栏目,提供与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难点:方案可行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难点:方案可行性”一文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难点:方案可行性

  1、方法

  A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B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士,对设计出来的市场调查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和判断,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C试点调查法:是通过在小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调查,对调查方案进行实施检验,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2、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

  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是只对那些调查内容很重要,调查规模又很大的调查项目才采用模拟调查,并不是所有的调查方案都需要进模拟调查。

  3、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

  调查方案是否体现调查目的和要求;

  调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调查方案是否科学和完整;

  调查方案是否具有高效经济的优点。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2017重点:会计要素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2017重点:会计要素”一文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2017重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

  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注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修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两个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流动负债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一是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二是收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三是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收入的定义外,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养活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

2016年中级统计师重点考点:调查目的

 

  本文“2016年中级统计师重点考点:调查目的”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一、调查目的

  (认知)调查目的就是调查过程中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确定调查的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过程中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等。

  明确调查目的是设计调查方案的关键。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1、(认知)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2、(认知)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着。

  3、(认知)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领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也不一致。如某单位笔记本使用状况的调查中,该单位所有的笔记本是调查对象,该单位的每一台笔记本都是一个调查单位,而每一台笔记本的使用者则是报告单位。

  【单选】报告单位的职能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供( )。

  A、设计资料

  B、调查资料

  C、分析资料

  D、研究资料

  【答案】B

  【单选】调查对象是指( )。

  A、调查目的

  B、调查任务

  C、调查总体中个体

  D、调查单位

  【答案】C

  【例题 单选】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答案】C

  【例题 单选】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答案】 D

  【判断】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 )

  【答案】√

...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抽样调查考点讲义

 

  本文“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抽样调查考点讲义”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概率抽样调查

  (一)概率抽样调查的定义

  (识记)概率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据以推断总体,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二)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领会)

  1、样本的抽取按照随机原则进行。

  随机原则: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抽中的可能性,并且抽中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2、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可以被计算出来的。

  3、可以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情况,误差的范围是可以计算和加以控制的。

  【2010 多选】下列关于概率抽样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B、样本单位的抽选以无目的、随意的方式进行

  C、每个总体单位都有机会被选入样本

  D、总体中每个单位的入选概率都相等

  E、从总体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

  【答案】ACE

  【例题 多选】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

  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D、是一种定期进行的调查

  E、与典型调查相似

  【答案】ABC

  【例题 判断】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

  【答案】×

  【例题 判断】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

  【答案】√

  (三)概率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领会)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是最为基本的4种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一步抽样法。它要求在调查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抽取预定个数的调查单位作为样本。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优点:简单直观,便于对总体进行推断。

  缺点:在总体包含的个体数比较多时不便于抽样,且后期调查不便于操作,同时对总体进行推断时误差较大。

  【单选】简单随机抽样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 )。

  A、概率相等

  B、比率相等

  C、频率相等

  D、概率不相等

  【答案】A

  2、系统抽样:也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它是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

  优点:操作简单,对总体的推断误差较小。

  【单选】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 )。

  A、等向抽样

  B、等距抽样

  C、定期抽样

  D、定点抽样

  【答案】B

  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分类随机抽样。它是按照某一标志...

2016中级统计师考试科技统计考点讲义

 

  本文“2016中级统计师考试科技统计考点讲义”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科技统计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念

  科技统计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

  科技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科学技术活动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科技统计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科技活动的有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反映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总体数量特征和关系,从而为评价和制定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对常规科技统计而言,“科技活动”主要限定在“研究与发展(R﹠D)活动”这一专门的领域内。科技统计的国际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技术统计工作手册》——明确指出,对“科技活动”的统计,就是对三类活动的统计,即:

  ——研究与发展(R﹠D)活动

  ——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

  ——与R﹠D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了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

  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成果应用: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

  科技服务:指和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相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包括:为扩大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而进行的示范推广工作;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文献服务的系统性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行性报告、技术方案、建议及进行技术论证等技术咨询工作;自然、生物现象的日常观测、监测,资源的考察和勘探;有关社会、人文、经济现象的通用资料的收集,以及这些资料的常规分析与整理;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

  二、科技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科技综合统计指标

  1.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指有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课题)活动,并在当年有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高频考点:人口与劳动力

 

  本文“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高频考点:人口与劳动力”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

  1.常住人口: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不应当家庭常住人口。家庭常住人口主要作为计算农村住户平均每人收入、消费和积累水平及分析家庭人口状况的依据。

  2.劳动力就业情况: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主要从业的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实际从事农业和非农行业生产劳动的时间等情况。

  3.转移劳动力:指举家外出住户的劳动力和常住人口中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或未外出从业,但在本地非农产业从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

  4.外出农村劳动力当年返回情况:指当年举家返回住户的劳动力和常住人口中上年外出从业而当年未外出从业的劳动力。

  (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技术应用情况

  1.土地经营情况:指农村住户实际经营的耕地、山地、园地、牧草地和养殖水面面积。

  2.土地种植情况: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经营的土地的实际种植情况。包括粮食播种面积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3.土地产出情况: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所经营土地的实际产出。包括粮食总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作物产量、糖料作物产量、蔬菜产量和水量产量等。

  4.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情况: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家庭经营中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机耕面积、抛秧面积、机播面积、机电灌溉面积、薄膜覆盖面积和温室面积等方面的情况。

  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情况

  1.总收入:指调查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从各种来源渠道得到的收入总和。按收入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2.总支出:指农村住户用于生产、生活和再分配的全部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财产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方法: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收入

  4.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获得的经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可用于住户的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计算方法:

  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5.现金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在调查期内得到以现金形态表现的收入。按来源分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6.非收入所得: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得到的不具收入特性的款项。非收入所得也可用于农村住户...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精选考点

 

  本文“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精选考点”由出国留学网统计师栏目为您整理,更多统计师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

  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

  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首先应当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注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修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两个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流动负债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首先应当符合负债的定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一是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二是收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三是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分为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

  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收入的定义外,还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养活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工业企业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2016知识点:公共物品

 

  2016年统计师考试10月份开始,考生们在这一段时间中既要加强知识点方面的记忆,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轻松的姿态面对考试。出国留学网统计师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2016知识点:公共物品”,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产品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两个人不能同时穿一件衣服,开同一辆汽车,就是指产品的排他性。对于具有排他性特点的私人物品,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调节,这意味着,只有对产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产品,而其他未支付价格的人则不能消费。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并不具备上述两个特点。如果某种物品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该种物品即为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在任意一个给定的产出水平上,如果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并不需要增加该产品的产量,因而不会引起该产品成本的增加。例如广播、电视等产品就具有这一特点,因为额外增加一个消费者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并不需要额外增加广播和电视的播出成本。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经济社会客观上存在公共物品,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不支付价格也能消费该种产品,即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搭便车”。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防和公安。一个国家的国防和公安系统一经设立,就无法排斥该国的国民免费享受国防和公安服务。

  公共物品又分为:纯公共物品和一般公共物品。一种产品或服务,如果在同一时间内既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又具有严格的非排他性,即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和公海上的航标灯就是纯公共物品。如果某种产品只具备其中的某一特点,或只具备部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例如,高速公路就是只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因为在交通的非高峰期,增加一辆汽车通过高速公路所引起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但如果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设立收费站,就可以阻止不付费的汽车驶入。在公海上捕鱼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它只具有非排他性,但却不具有非竞争性。因为只要公海是各国公民所共有的,就不能排斥任何一个捕鱼者在海上捕鱼,但捕鱼者的不断增加肯定会减少海中鱼类的数量,从而增加捕鱼者的捕捞成本。

  (2)市场机制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市场机制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能够起到调节作用。对于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它失去了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生产的调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