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二十四孝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二十四孝栏目,提供与二十四孝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

 

  二十四孝图中讲了二十四孝子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教我们该如何传承已经行孝,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一)

  孝,是什么?怎么才算一个孝子?以前的我对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我才渐渐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时》,顾名思义,《二十四孝图》讲的正是《二十四孝图》——24个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温衾、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在文中,作者却以毫不留情的口气批判这些故事,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图》不该是弘扬孝道孝心的么,为什么还要批判呢?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将《二十四孝图》读了一遍。

  还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二十四孝图》内的故事所宣扬的孝道令人心惊胆颤,其中尤以埋儿奉母为最甚:汉朝时有一个人名郭巨,家贫,郭巨的母亲总将自己的饭食分给他的儿子,导致她自己吃不饱,出于“儿子可以再有,母亲只有一个”的心理,郭巨与他妻子便决定将儿子埋了供养母亲。这个故事使我感到恐惧与不解:难道孝总是要以一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另一个人吗?难道他儿子的性命便不算命么?这残害人命,无视法纪的行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么会流传如此之久之广呢?……

  这个想法困扰了我几个星期,终于被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我们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不应被表象所迷惑,因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质。”是啊,透过表象看本质,孝的本身是没有错的,孝顺尊敬父母长辈,只不过古代的孝道难免带了些时代的局限性:古代是君主专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产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与人性相悖,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埋儿奉母”等。且古人记载这本《二十四孝图》也未必就是真的为了让我们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儿子供养母亲,而是希望我们能领会其中孝顺父母长辈的精神并将其发扬。

  看完《二十四孝图》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个出身贫寒却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理科状元,他学业繁忙,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患有神经分裂症的父亲。挣钱补贴家用,但他依然很乐观,孝顺父母,勤工俭学,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顺长辈,勤工俭学,我们应该学习他,孝顺父母长辈,努力学习,多为父母分担家务,让他们少操劳。我们现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但拥有一片真挚的孝心确是极为重要的。

  看完《二十四孝图》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个出身贫寒却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理科状元,他学业繁忙,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患有神经分裂症的父亲。挣钱补贴家用,但他依然很乐观,孝顺父母,勤工俭学,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顺长辈,勤工俭学,我们应该学习他,孝顺父母长辈,努力学习,多为父母分担家务,让他们少操劳。我们现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但拥有一片真挚的孝心确是极为重要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二)

  《二十四孝图》(元代郭居敬著《二十四孝》,后人配图)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幼学启蒙读物。它从解读儒学经典《孝经》入手,讲述孝文化的理念与精神,它把一个人对生身父母的孝爱,提高到至高无上、绝对不二的地步。即使舜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几次三番想害死舜,他也毫不记恨,照样恭顺父亲,友爱兄弟,因而“孝感动天”,帝尧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选定他做帝位继承人。(见《孝感动天》)《孝经》强调“孝”是“至德要道”,突出“孝”的教育“...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在读一本书或者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先学会去概括,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学习。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二十四孝图好词好句

  (一)

  枯燥,苏醒,欢喜,无法可想,牛头马面

  决不改悔,洪水猛兽,体无完肤,千奇百怪

  出乎意料,欢天喜地,感天动地,忠孝双全

  秉政以仁,施仁济世,啮指痛心,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舞刀弄棍,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千山一碧,万山丛中,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山清水秀,山高树茂,谷下有谷

  巍然屹立,山势雄伟,群山簇立,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油腔滑调,东跑西颠,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愣头愣脑,玩耍嬉戏,千山万岭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牙牙学语

  抱头鼠窜,逃之夭夭,穷追猛打,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耸立云霄,云雾缠绕,奇峰耸立

  (二)

  1.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罪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绝不改悔。

  2.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3.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些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4.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5.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6.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7.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8.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9.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10.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

暑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00字

 

  读书能使人受益匪浅,读书亦能缓解身躯的疲惫。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00字(一)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00字(二)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孝悌园二十四孝引争议,现代孝道还应思量

 

  高考作文占据着高考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孝悌园二十四孝引争议,现代孝道还应思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孝悌园二十四孝引争议,现代孝道还应思量

  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里有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尝粪忧心、为母埋儿、恣蚊饱血、卧冰求鲤等等一些虽高度还原但却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都2019年了,这样的“孝道还有必要拿来做榜样吗?(7月1日《人民日报》)

  【社会现象引入,引起反思】

  《二十四孝》是流传于我国家喻户晓的讲述子女孝爱父母的系列民间故事,其承载的孝道文

  化虽有可取之处,但其中一些故事却耸人听闻,对于弘扬现代社会的孝道文化来说已经失去了参照的价值。

  例如“为母卖儿”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名叫郭巨的人因为家里太穷,为了节省下口粮供养母亲,便决定将三岁的儿子活埋。但在挖坑时,郭巨挖出了一罐金子,一家人从此不必再为粮食问题发愁,郭巨也因孝顺名满天下。这个故事在当时虽然精神可嘉,但如果放在当下,有多少人会以此为榜样呢?

  【直陈观点,愚孝不可取,放在当天更是不合时宜。】

  弘扬孝道的出发点虽好,但不加选择的地把二十四孝搬出来教育大众的情况却很难深入人心,对于过去的伦理道德规范,需要根据当今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应该有所摒弃,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很可能会导致孝道文化的走形变样,这种被曲解的“孝”绝不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也绝非是古人的本意。

  【提出建议,用“拿来主义”看待传统孝道文化。】

  其实,孝可能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一个概念,甚至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一出生人们就被长辈教育百善孝为先,也为此不断身体力行。但同时,孝又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人最为陌生的概念之一,许多人的孝还停留在无条件顺从父母,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就是尽孝上,孝被认为是子女单方面的责任。这样的孝顺对于父母和子女双方来说其实是一种相互消耗,加重了双方的负担。

  【引出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孝?否定了物质上和子女单方面的责任这一传统错误认知。】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追逐自我逐渐被放在了人生必完成人物清单的第一位,在这条路上人们忙着追逐诗和远方,孝顺父母被认为是实现自我的对立面,更有甚者将孝顺父母定义为一种对子女的道德绑架行为。正是一些陈腐的孝爱观念的沉渣泛起,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艰难,因此,什么才是现代孝道是值得沉下心来思考的。

  【联系当下,进一步反思什么才是孝道。】

  在新时代,孝顺应该回到以个人为本的原点,倡导人性,孝顺讲的是家庭伦理,不该背负过多的社会意义和宏大议题,应该更有“人情味”。当代社会下真正的孝不是无条件地服从。而是真正的关爱与尊重,这种关爱和尊重很多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孝的本质其实是对自我的约束和对私心的削弱。

  【综合上文,提出观点,孝的本质是对自我的约束和对私心的削弱。】

2019年公务员申论模拟考题:“现代二十四孝”

 

  本网公务员栏目为你整理了2019年公务员申论模拟考题:“现代二十四孝”,希望能帮助你,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9年公务员申论模拟考题:“现代二十四孝”

  一、作答要求

  阅读给定资料,谈一谈你对资料所述内容的理解。(15分)

  要求:(1)中心明确,认识全面,见解深刻;(2)不超过300字。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关手机,陪父母好好吃顿饭”“给妈妈做个面膜”“给爸妈打个电话”“教爸妈用微信”“带爸妈做检”“出差给爸妈带个小礼物”“走慢一点,等等爸妈”……连日来,一组在各种场合提醒孝亲的图片在网上悄然流行,还被赋予“现代二十四孝”。

  与传统二十四孝相比,现代二十四孝要生活化很多。它在告诉人们,孝其实是生活化、常态化的行为,尽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父母期待的并不多。人们总是告诉自己,等到什么时候,要怎么做,以便好好孝顺父母,这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誓言。似乎,孝顺是需要有前提的,孝顺必须做一些所谓的事情才可以成立。事实是,孝顺从来不需要这么功利,孝顺可能只是一个陪伴动作,可能只是一次开口表达,可能只是一个关心眼神。与其总是在等待、总是在拖延,不如让孝顺成为一种生活化、常态化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更频繁、更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现代社会更真实的孝,更可行的孝。

  资料2

  其实,孝本来就没有标准,之前的二十四孝也不过是24个给人启发的故事而已,现代二十四孝也不必上纲上线把它当成新标准。这些所谓的标准只是孝顺的常态化表现,只是孝顺的起点。能够做到这些算是一种孝,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孝顺是一种自觉和意识,是一种时刻的惦记和关心。虽然,社会生活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每个人在社会中打拼都不容易,但是孝顺是一种传统,是一个人善良的根基,也是一个人为人的根本,只有将孝顺沉淀为一种意识和自觉,表现为一种生活中的常态,孝道才能更加真实、自然地传承下去。

  【参考答案】

  百善孝为先,孝在点滴自觉间。“现代二十四孝”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的孝道生活化、常态化,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展现孝顺美德。孝顺不应等待某个前提、某个时机、某个条件成熟,就在生活的当下,是一种时刻的惦记和关心;孝顺也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可以是很多的暖心细节,一声嘘寒问暖、一次陪伴、一句爱的表达、一个关心的眼神……,都能让父母长辈倍感温暖。孝顺虽没有具体标准,但却是立身做人的重要准则。一个对父母不孝之人,很难想象他真能对他人友善、对工作负责。做事先做人,近年来,一些单位把“是否孝顺”作为个人晋升、评优表彰的参考指标之一,这将有利于引导人们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和意识,让孝顺之心常在。

  推荐阅读:

  2019年公务员申论模拟考题:“孝心”解读

初中《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中《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初中《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

  品读完《二十四孝图》后,我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慨:“孝”,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孝”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从古到今,关于孝的感人事迹一直发生,件件都令我们深受震撼。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名叫黄香,他在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所以黄香对父亲就更加孝顺、关爱了。严冬时,黄香就在父亲睡觉之前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热,为的是让父亲能温暖舒适的睡个好觉;酷暑时,黄香就用扇子将枕席扇凉,为了让父亲睡的凉快,自己不惜累的满头大汗。亲朋邻居知道后,都称赞黄香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黄香长大后,当上了大官,但他体恤百姓,孝顺父母,百姓们都颂扬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曾有一个感动了全中国的故事,它让天下的母亲收获慰藉。

  2004年,一个叫田世国的人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母爱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国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症后,他便偷偷地去了医院做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田世国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手术成功后,田世国的母亲恢复得很好,然而,她却始终不知自己换上的肾是自己儿子的。田世国说:“如果我妈恢复得比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较小,我想这就永远是个秘密吧”。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华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儿女恪守的人生准则。《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真正做到敬爱自己的亲人,那么他必定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见,孝的传统美德意识已经似树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丝毫不可动摇。

  我们中有谁知道,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闻者感叹:我们自己丢掉、忽视的,发达国度的人却要拾起来。对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是否应该好好地珍惜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孝”不必轰轰烈烈,作为我们,...

“二十四孝”里存在传统文化糟粕 要扬弃

09-27

 

  今天出国留学网要讲的是“二十四孝”里存在传统文化糟粕,要扬弃。盲目推崇“二十四孝”是弘扬孝文化的严重误区。

  “二十四孝”讲了二十四个做人尽孝的故事,不同版本的区别,仅在于个别人物和故事选取的不同。在最常见的版本里,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其中大部分故事说的是子女为保证父母的身心安悦和自己的内心宁静而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孝行,这些当然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但也有部分故事里的极端做法所显示出的超越常理、违背常识,读来令人不安。

  比如“埋儿奉母”,说的是晋代郭巨家贫,为了不影响供养母亲,欲将亲生幼子活埋的故事。故事结尾虽说用天赐黄金奖励了孝子郭巨,也保住了孩子。但这样的故事在人群中传播,在校园里传诵,哪一位慈祥的老人能够心安,哪一个敏感的孩儿童能不惊慌?据宗璞先生讲,因为这则图文,少年的鲁迅也曾面对祖母,心生戒惧。对于郭巨埋儿,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老师也曾评论说:“为了让父母吃饱饭,竟然要活埋儿子,这表面上看是‘大孝’,但其实恰好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总纲’,所以其实又是‘大不孝’。你把老人的宝贝孙子都给杀害了,这还是‘孝’吗?这样的‘大孝子’真是欠抽!”

  比如“卧冰求鲤”,说的是王祥不计前嫌,赤身卧冰,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坚冰,求取鲤鱼,以奉继母。且不说冬季的寒冰不是人的体温可以融化的。即便用此法求得鲤鱼,王祥的极端做法仍然不可取。宗璞先生对此评论:“不计前嫌当然是可以表扬的,但这种行为若说是孝,也是愚孝。上天帮助跳出鲤鱼是迷信,事实的结果可能就是得一场肺炎,还要家人求医寻药。难道不知古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真是其愚不可及了。”

  比如“曹娥投江”,宗璞先生认为是“残忍、愚昧而又迷信的事”。是“极不合理”的。她说,“现在还有许多宣传,真是不可思议。”

  此外,还有“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两则,也是剧情悖于常理。前者“恣蚊饱血”,蚊虫叮人,并无选择,除非为母驱蚊。而驱蚊的办法,在古代也有多种。此种做法,若非儿童笑谈,岂不是不学无术?后者“尝粪忧心”,即便医家,也要采取一定的保护和隔离措施后才可以探验。如此冒险,岂不怕再多出一个病人来,最终两辈人都要使人操心了。

  按照几位老师的说法,尽孝也是要动脑子的,而偷懒最终是要挨板子的。文化复兴是大工程,不外乎继承和发扬,但是继承什么、发扬什么,是要做功课的。文化传播是大事,若要参与其间,于其细微处能不慎乎?

  对于目前各地不加选择推广传播上述内容的做法,宗璞先生、李中华和江力两位老师以及在小区遇到的一位退休的化学系教授,几位都同样表示担忧。作家宗璞先生此前还专门为此写过《美芹三议》一文,提议用“木兰从军”“班昭续书”替换掉上述不适当的内容。文章发表在2014年12月19日的《文汇报》上,有心人可以移步一观。

  近年来,“文化热”、“国学热”以及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春风化雨”之时,提倡以落后愚昧的“二十四孝”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

  真正的中国文化是最讲人性的,最讲天理的,“二十四孝”违背了这个基本文化特质。它不是传统文化,恰恰是反“传统”的,反人类的,有些做法是非人性的,不仅不可以提倡,恰恰要扬弃,要批判...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两篇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出国留学网。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2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辛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演讲稿

 

  二十四孝演讲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最近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实质精神是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作为我们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今天我作“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的发言。

  我们乐清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相比发达的经济和富裕的生活,文化建设较为滞后,群众的道德素质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大相符的现象,比如:人们心身浮躁不爱读书,有的人大办婚丧事,搞违章建筑,公建项目政策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乐清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使群众的道德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我们乐清不仅经济发达名扬全国,更是道德高尚名闻天下。

  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个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

  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们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不仅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寻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被列为孝乌。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外,还延伸为尊重他人,忠于国家、办事诚信、邻里和睦、济世救人等范围。孝道文化在历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扬,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如何大力传承孝道文化呢?需要全社会来行动,需要每个人来行动,形成学习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践行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通过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在传承孝道文化上,一是宣传部门要把孝道文化列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宣传内容,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把孝道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使孝道文化在新时期中发扬光大,成为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二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敬老教育,把孝道文化引进学校,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孝道文化,如何学习孝道文化,如何使自己的日常行为符合孝道文化要求,让孝道文化从小植根于学生心中,使每个学生成为孝道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三是社区、村、居委会要大力宣传孝道文化,推荐敬老典型,树立孝亲榜样,让大家学习。同时鞭鞑不孝道行为和不孝道家庭,形成孝道光荣、不孝道可耻的良好氛围。四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开展系列以“讲品行、重孝道”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孝道文化。

  要建立完善“个人德孝行为”管理档案,把德孝情况作为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明确不孝亲敬老的不提拔、不重用、不晋级。五是我们政协要发挥人才济济、联系面广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宣讲孝道文化,编辑孝道文化宣传小册子,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孝道文化深深植根于乐清大地,成为我国践行孝...

二十四孝读后感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感恩的心。下面是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小编整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欢迎查看。

  二十四孝读后感【一】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欢这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应该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子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歘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希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www.liuxue86.com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么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因为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读后感【二】

  最近看了一本介绍古代子女感恩行孝的书,叫《24孝图》。里面讲了很多子女对待父母的事,有几篇故事让我很感动。

  虽然那些都是古代的事情,现在想来仍然有很大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