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北京高考试题解析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北京高考试题解析栏目,提供与北京高考试题解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解析:立德树人 稳中求进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把学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高考成功了的,一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学生,开始不一样的生活。出国留学网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提供2018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解析:立德树人 稳中求进。如果您想要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可按Ctrl+F5进行刷新。同时建议大家按Ctrl+D收藏本网站!更多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坚持立德树人,稳中求进,结合北京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关注时事等特点,从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角度,在试题情境选择和问题设置上,突出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试卷的整体性、丰富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把回答高考语文试题,作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一直是高考语文北京卷的重要认知。因此在试题素材选择和题目设计上,不仅注重高考的区分功能,同样也注重其教育价值。

  1、写作:成长与发展是关键词。

  2018年,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已经长成为青年,走进高考考场。

  大作文第①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意在引导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思考祖国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在成长的过程中,考生经历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场景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印记。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10年过去了,汶川重新站了起来,他们会感受到在废墟上崛起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众志成城的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考生还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在体验奥运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民族自豪感。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青年学子们日益成长,国家各方面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为中小学生讲课;蛟龙号、“复兴号”高铁、大飞机、航母出海试航等重大科技成果问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显着;城市更加宜居、乡村更加美丽、文化更加繁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尤其是那些为取得这些辉煌成就而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建设者们的精神世界,已成为学生理想信念发育的精神营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引发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认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发展的关系,将个人的成长自觉融入祖国发展的伟业之中,这是很有意义的。题目引导考生思考家事国事天下事,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写作背景广阔,写作内容贴近考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大作文第②题“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向往的生态文明图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题目可写内容很多,如消除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环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考生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写散文;可以适当虚构,也可以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写作要求符合18岁青年喜欢想象的思维特点,写作内容符合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实际,写作题目画卷感强,富有审美性和文学意味,利于有特长的考生发挥。

  2、阅读:经典、科技与文化是着眼点。

  经典的文学和文化着作,其丰富内涵对人格塑造、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考语文北...

2017年北京高考试题整体评析:沉实且清新

 

  努力就会有回报!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你带来“2017年北京高考试题整体评析:沉实且清新”,感谢大家浏览本页面,更多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

  2017年的试题在巩固2016年命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试题结构稳定,在稳定中有变化;试题中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厚重与清新相兼顾,既有利于考生的甄别选拔又影响推动学生日常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试题结构稳定,在与2016年的试题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有变化,有新意。

  2017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文学经典名著阅读。在名著阅读考查上最重要的有三个特点。

  1.名著阅读既注重有效考查的梯度,又在意了对考生阅读个性的尊重。既有选择题的考查,例如24题,试题难度不大,只要读过,考生应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又兼顾了考生在阅读中诞生的个性体验。在微写作中有三个选择题,主题词可以分别概括为:生活、譬喻、雕塑。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个性体验便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突破口。

  2.名著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不在细微末节上为难学生。

  无论是选择题也好,还是微写作也好,全卷当中的几个题,都是从整本书上进行考查,没有在细枝末节上进行识记性的考查。

  3.突破了文体的简单束缚,既有感性的表达,又有理性的思辨。

  微写作中的三个试题,突破了文体简单的束缚,既考查考生感性的表述,于此基础上,又要求学生对自己“感性”,展开富有理性的思辨,具体阐释自己为何如此“判断”的观点与见解。

  二、 古典回溯与现代意识相融合,厚重沉实与清新别致相兼顾,在体悟历史的过程中,萌生现代意识,引导学生与现代社会、现代世界和谐接轨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考察的是古典文物,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文物走向大众,真正“活”起来。不仅如此,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紧张的信息筛选提炼中,将古诗的理解与考查也融入其中。

  再如此次文言文考查的是偏重说理的议论文,而古诗选择的是王维清新别致的一首山水诗。

  现代文阅读中既有对母亲河的深切探求与回归,又关联到这样的一条母亲河的现代生存以及这条母亲河是如何呵护现代人生活的种种。

  作文中“说纽带”,一下子便让人想起到古老的丝绸之路,这是我们民族曾有的辉煌;那么在现代意义上,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如何再次成为世界的纽带,为现代世界做出贡献,这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问题。当然,以这样的历史背景为支点,学生又可以将自我的思考投放带更开阔的地带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

  另一个作文是想像2049年时共和国的图景,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既要有感性的丰富的想像,又要有对共和国未来的理性推断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合理性思考与期许。想像得既有理又有据,方为上品之作。

  古典与现代相融合,厚重与清新相兼顾,这一特点在整个试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 试题既有利于考生的甄别选拔又影响引导了学生日常的学习

  高考试题不仅具有选拨性功能,更重要的是将对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的建构性意义。

  例如第5题,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积累,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内在理解。学生日常学习中,长期如此,才能在试题创设的特殊的情境下,将自我所学所悟灵活有效的表现出来。

  名著阅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