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栏目,提供与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系列9篇

02-12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篇1】

  《寻隐者不遇》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小诗,全诗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整首诗的语言平淡质朴,通俗易懂。学生只要多读几遍,古诗的意思就完全能够理解。我的教学就止步于此吗?不是的,结合书后习题: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我把本诗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体会古诗意境,展开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本诗改写成文。

  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时,我采用自读,有节奏读,范读,男女生读的方式读这

  首诗。几遍下来,我帮助学生扫清“言”、“云深”、“不知处”词语的意思后,基本上学生都能读懂这首诗,说出诗意。

  二、再读古诗,体会心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所含的内容却很丰富。表面上看只是诗人和童子的一问一答,其实包含了三问三答。“你师傅呢?”“采药去了。”“哪里?”“此山中。”“具体去往何处?”“云深不知处”。我先让学生同桌练习问答,再进行表演。学生对所含的更多信息有了了解。接着,我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作者起伏的心情。松下问童子”:满怀期待;“言师采药去”:顿感失望;“只在此山中”:一丝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三读古诗,体会意境

  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把握了情节,读懂了情感,于是教学往更深一层递进——体会意境。这首诗的意境体会的是贾岛苦苦寻找的那位隐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松”可见隐者品格高洁。“药”可见隐者心系老百信,治病救人。“云”可见隐者生活得自由自在。

  四、指导写作,改写成文

  在布置学生改写古诗时,我提了三方面的要求:

  1、必须是完整的故事,除了对话这一主要情节外,要有适当的开头和结尾。

  2、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中,必须写出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3、要有两处景物描写。一是在开头,对隐者所居住的山林的描写,二是对作者所见“云深“的情景的描绘。

  此外,我还重点指导了学生根据心情如何将童子和作者的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好。

  因而,学生将这首质朴的小诗改编成一个曲折的小故事自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篇2】

  总觉得这首古诗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太简单没什么好教的。细细研读文本,才发现一首诗可以教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整整花了一课时教《寻隐者不遇》,感觉意犹未尽。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布置预习作业: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一检测,学生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言”、“云深”、“不知处”等词的意思,每句诗的意思也说得很清楚。

  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1.课前诵读贾岛的《题诗后》,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以及“苦吟诗人”,理解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课上,让学生讲讲诗中的故事,逐步完善故事内容,从而明确“一问一答,藏问于答”的独特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主要写谁?通过比较“诗人、童子、隐者”,学生明确了歌咏的对象...